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德阳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作品有《范文正公集》。他的名篇《岳阳楼记》中的岳阳楼是江南名楼,位于我国江西南昌。

    B.根据分句间的关系,可以将复句分为递进复句、承接复句、并列复句、转折复句等多种类型。其中转折复句常用的关联词有:“虽然……,但是……”“由于……所以……”等。

    C.诗歌是情感的抒发。写诗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写情志,或将二者有机结合。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就是借助“鸟”的形象抒发对土地和祖国的爱。

    D.《儒林外史》是明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 2、下列加横线的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一”表彰大会上,来自各行各业道德模范济济一堂,共庆劳动者的节日。

    B.危机时刻最能看出人的胆识,勇者首当其冲,怯者畏缩不前,我们当做前者。

    C.好一幅“梅花闹春”图,这妙手回春之作,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D.同学们喜欢在课余阅读一些经典作品,每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后   祀/上   恣/备   桥/

    B./越   糟/踩   空/粗   茫/缥

    C.骗/门   杂/加   麦/推   席/

    D./纽   压/蚕   词/矛   能/

  • 4、填人下面横线上的一个选项应是(   )

    正在开发浪潮中的中国西部的上空将出现一批卫星,它们像“眼睛”一样俯瞰大地,通过遥感技术,为西部地区 等提供各种信息服务。

    A.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国土资源调查、生态环境治理以及灾害分布清查

    B.生态环境治理、国土资源调查、灾害分布清查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C.国土资源调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生态环境治理以及灾害分布清查

    D.灾害分布清查、生态环境治理、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国土资源清查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张岱《湖心亭看雪》和《自为墓志铭》中的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自为墓志铭

    【材料一】

    蜀人张岱六岁时,大父雨若翁携余之武林,遇眉公先生跨一角鹿,为钱塘游客,对大父曰:“闻文孙善属对,吾面试之。”指屏上《李白骑鲸图》曰:“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余应曰:“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眉公大笑,起跃曰:“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也。”

    【材料二】

    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

    【材料三】

    好著书,其所成者,有《石匮书》、《张氏家谱》、《义烈传》、《琅擐(女字旁)文集》、《明易》、《大易用》、《史阙》、《四书遇》、《梦忆》、《说铃》、《昌谷解》、《快园道古》、《傒囊十集》、《西湖梦寻》、《一卷冰雪文》行世。

    【1】为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破 床 碎 几 折 鼎 病 琴 与 残 书 数 帙 缺 砚 一 方 而 已。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大父雨若翁携余武林( )   

    (2)湖中焉得有此人( )

    (3)湖中人鸟声俱( )               

    (4)余强饮三大而别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也。

    (2)湖上影子,惟长提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张岱自称“纨绔子弟”,世人叫他“败家子,顽民”,结合《湖心亭看雪》和三则材料,说说你心中的张岱。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诗人能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语言,加以“陌生化”处理,使诗歌的语言“能量”更大。如“云把水倒在河的水杯里/它们自己却藏在远山之中”(泰戈尔《飞鸟集》第174首),诗中的“河”“云”就很值得品味。请从“陌生化”和“能量”角度,对诗歌《风陵渡》的语言进行品味。

    风陵渡

    艾青

    风吹着黄土层上的黄色的泥沙

    风吹着黄河的污浊的水

    风吹着无数古旧的渡船

    风吹着无数渡船上的古旧的布帆

    黄色的泥沙

    使我们看不见远方

    黄河的水

    激起险恶的浪

    古旧的渡船

    载着我们的命运

    古旧的布帆

    突破了风,要把我们

    待到彼岸

    风陵渡是险恶的

    黄河的浪是险恶的

    听呵

    那野性的叫喊

    它没有一刻不想扯碎我们的渡船

    和鲸吞我们的生命

    而那潼关啊

    潼关在黄河的彼岸

    它庄严的

    守卫着祖国的平安

    一九三八年初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仿佛还是昨天,我们兴高采烈地踏进初中的大门,可一眨眼,三年的时光已悄然逝去。回首逝去的日子,无尽的欢乐犹在眼前;展望未来的日子,满腔的豪情充盈心底。让我们一-起开展“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1)(拟写标语)为了营造氛围,需在教室里张贴一条宣传标语。请仿照前半句句式,拟写出标语的后半句。

    前半句:忆过去欢乐在眼前;

    后半句: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活动)为使本次活动丰富多彩,请你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①说一说同窗趣事   __________________

    ③抒一抒师生真情   __________________

    (3)(邀请老师)班级决定于2023年6月14日19点在本班教室组织一场“岁月如歌,真情难忘”的主题文艺晚会。作为1班班长的你,代表全班同学去邀请年级主任周老师来参加这次晚会,你见到周老师时应该怎样说?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名句积累与运用

    (1)关关雎鸠,__________。窈窕淑女,__________。   (《关雎》)

    (2)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在水一方。   (《蒹葭》)  

    (3)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4)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__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 ( 李商隐《无题》)

    (5)范仲淹《渔家傲》一词中以浊酒引出思家之情,又借典故表现外患未除,功业未建,欲归不能的矛盾心理,把词人的耿耿丹心与深沉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诗人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为我们创设了一幅边塞冬日雪景的美丽图画。

    (7)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寓居成都,由茅屋被风吹破联想到社会现实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体现推己及人、忧国忧民博大胸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既用此告诫子侄,又常常以此述志自勉。《出师表》中明确的表达出他这种人生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当节约细化到生活的每个角落

    一个同事,用着20年前大学时期破烂不堪的雨伞,冬天也穿着常被人嘲笑的地摊上买的便宜羽绒服,相对他不低的收入,他是节俭呢还是吝啬?如果我告诉你,他是江苏一个小山村出来的大学生,而且身体有一些残疾,童年吃了很多的苦,很早就懂得了生活的艰辛,物质的匮乏在他心中打下了很深的烙印,那么你会说他是节俭还是吝啬呢?节俭与吝啬虽然两词褒贬截然不同,然而其间的界限却真是不易把握的。

    人对价值或者行为的认知来自周围环境,对于价值观的培养和接纳也有各自不同的方式。同学就是一个大环境,有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就像我的那个同事,他一定会受到大家的嘲笑,虽然他坚定地秉持了自己的原则。而一些人对节约之星之类的榜样或者模范作用的抵触,才是在一个社会奉行节约所遇到的最大的问题。

    其实调节个人与整个环境(节约型社会)的价值观问题很简单: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节俭,如何把这种观念让个人真正地接受与执行。

    首要原则是和谐。和谐意味着不与环境发生不必要的冲突,例如:一个人可以有一些漂亮的,可以穿很久的衣服,用不着总是衣着破旧以彰显自己的节俭;也不用过分痴迷易变的时尚或者名牌。节俭是一种意识,一种与他人的共识,一种默契,存在于社会与个人的集体意识之中。任何时代都有穷奢极欲的人,然而如果在一个社会中,人们追求浪费,并把这种炫耀式追求和个人的财富地位相联系时,这个社会便存在问题!节约型社会需要解决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节俭的问题,这也是建立大众节俭意识的过程。

    而如何完善地建立节约的标准,是一个非常细化的庞大事业,需要点点滴滴的行动,简单的口号与教条化教育无法达到我们期望的效果。2005年夏天,6家民间环保组织发起了26空调节能行动就是一个非常细节化的行动,而且效果非常显著。当人们从身体健康以及整个环保与节约意识中懂得这个道理时,行动起来就快捷有效了。2006年每月少开一天车活动也是这种细化的教育活动。一次我去参观一个同事的新居,看到洗衣机的下水管搭在一个大水桶上,问起他,他才解释说是把洗衣机的排水存下来可以冲厕所用。当时我很惊讶,因为我平时并没有感觉到自己身边这个并不张扬的人竟有这样很细节化的节约意识,从那之后我对他便有了一种新的认识。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他绝对不是一个吝啬的人。我相信只有在很小的事情上真正形成了一种普遍意识时,一切便都是自然而然了。

    回到节俭还是吝啬?当人们认为你怎样的时候,那就是怎样,这就是公共意识!如果进一步,如何让人们认为我是节俭而不是吝啬呢?说大呢,那是社会的事情,老百姓呢,毕竟省了不少钱啊(还不会被人们背后说是吝啬鬼),这才是节约型社会对普通个人的真正好处。大有大的思想、计划和考虑,小有小的算盘和实际生活,让节约的观念和行动细化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像春雨般地润物细无声,才是最实际和最现实的做法。而要不要节约之星的漂亮帽子,就变得不甚重要了。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开头讲同事的事,有什么作用?

     

    【3】文章第四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4】第五自然段运用同事新居中洗衣机的下水管搭在一个大水桶上的论据,是要证明什么观点?你能从生活中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5】文中说节俭毕竟也是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你能写出有关节约的古诗文或者格言吗?

     

    【6】电视台要制作当节约细化到生活的每个角落的公益广告,请你结合这篇文章的内容和主题,设计一句公益广告词,构思新颖,最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统编教材中必读名著《艾青诗选》,是一部现代诗集,该书由于体裁和时代特殊,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阅读障碍,是学生难以读懂。“现代诗”有别于古体诗,它用白话文创作,是中国二十世纪兴起的一种诗歌类型,而艾青究竟何许人也?他的诗作有什么特点呢?

    艾青是现实主义诗人,时代的歌者。他出生于地主家庭,吸吮着农妇大堰河的乳汁长大,从巴黎留学归来,以一个画家的灵感描摹光与色的变幻;他在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监狱中发愤而作,以一个青年的激情奏响抗争之曲;他在不断沦陷的国土上辗转流离,以一个爱国者的赤诚,深沉呼唤自由。

    【材料二】

    学生为何读不懂现代诗歌?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其原因:不能破译诗歌的编码方式,导致学生在大脑中不能正确表征诗歌的内容。认知心理学把信息在人脑中呈现和记载的方式统称为知识的表征。知识在大脑中的表征有形式的表征和内容的表征。现代认知心理学称知识表征的形式为编码。编码分为形象编码和抽象编码。形象编码指的是以声音、图形、画面、表象等可感知的方式将信息呈现和记载在大脑中;抽象编码则指以词、概念、定义、命题等较抽象的方式将信息呈现和记载在大脑中。小说等文学体裁使用的是形象编码,因此能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而诗歌主要使用的是抽象编码方式,学生自然难以读懂。

    【材料三】

    中学生诗歌阅读“还原”策略

    “还原”策略之一:朗诵品读,还原真情景。情绪是诗人追求的终极目标。要做到准确理解诗人的情感,前提条件是理解作品内容,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通过朗诵品读,还原真情景,学生能够有效让自己走进诗歌的情境,帮助自己酝酿情感、表达情感。“还原”策略之二:历史研究,还原大时代。 把握时代脉搏,还原大时代,是读懂诗歌的基础。融入历史元素,还原诗人所生活的大时代,重点是要以学生所能理解的方式去还原,通过形象编码,直观简洁,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形象表征大时代的策略有很多,除了图片、历史画面、视频等视觉编码形式,还有画外音、音乐等听觉编码形式,以及当时人们生活的情景等感觉编码形式。“还原”策略之三:知人论世,还原小时代。 知人论世,还原小时代,就是要了解诗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甚至还原诗人创作时的情感情绪。比如,读诗时,读者可以通过资料查阅、想象等方式,还原诗人当时的创作过程:何时?何地?何境及见到了什么画面?此诗为了表达什么?……

    学生还可以将历史“大时代”与诗人“小时代”进行整合,以图配文,进行双重编码,感性与理性结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材料四】

    (材料来源:节选自尹庆华《跨学科融合:还原诗歌最初的美好——基于“编码”原理的诗歌名著导读策略研究》)

    【1】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内容的一项是

    A.“现代诗”有别于古体诗,它用白话文创作,是中国二十世纪兴起的一种诗歌类型。

    B.形象编码指的是以声音、图形、画面、表象等可感知的方式将信息呈现和记载在大脑中;抽象编码则指以词、概念、定义、命题等较抽象的方式将信息呈现和记载在大脑中。

    C.小说等文学体裁使用的是形象编码,因此能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而诗歌主要使用的是抽象编码方式,学生自然难以读懂。

    D.还原诗人所生活时代的重点是以学生所能理解的方式去还原,通过抽象编码,直观简洁,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2】“材料四”是初三某学生阅读《艾青诗选》后绘制的思维导图,应放在哪种“还原”策略中作为佐证材料?请结合相关材料分析。

  • 11、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好习惯的力量

    ①“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习惯,看似细小,实则力量无穷。好的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而坏的习惯,足以毁掉一个人。长期坚持好习惯,能够改变你的一生。

    ②一位哲人曾这样说:“人生不过是无数习惯的总和。”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深深受到习惯的影响,从日常习惯中,可看出今后能否取得成功,这便是习惯的力量。有人曾专门做了一项研究,想了解穷人为什么会穷,富人为什么会富。经过五年的调查研究,他发现富人身上大都具备一些很好的习惯,而这些习惯,穷人很少具备。

    ③这些习惯便是:经常阅读,坚持早起,每天花费30~40分钟思考问题,不盲目,不从众。这些习惯短时期内做起来很容易,但长时期坚持却十分困难,而正是因为这些习惯,才使他们走向完全不同的命运。正所谓:“滴水穿石,绳锯木断”,做任何事情,贵在持之以恒。从此刻开始,每天养成好习惯,并且夜以继日地坚持下去,你就可能会拥有成功的人生。

    ④习惯成自然。《汉书·贾谊传》中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大概意思是儿时养出的好习惯,会像天性一样,深深地刻在骨子里。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年少时就被父亲要求力争第一,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勇往直前。即使是坐公交也不允许坐后面,要坐就坐前排,遇到任何情况,不能抱怨,不能丧失信心,更不能说“我不行”“太难了”等话语。也正因万事力争第一的想法,撒切尔夫人才成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她曾说过一段非常经典的话:注意你的思想,它将变成你的言辞;注意你的言辞,它将变成你的行动;注意你的行动,它将变成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它将变成你的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将决定你的命运。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这一辈子,种下什么样的“习惯”,便会过上什么样的人生。

    ⑤拥有好习惯,会拥有惊人的力量。一位哲学家曾说:“习惯是一种巨大且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生活中,坏习惯比好习惯更容易养成,因此,发现自己的坏习惯并加以改正,便是走向好的开始。人之所以优秀,并不是因为优秀了才拥有好的习惯,而是因为拥有无数好习惯,才变得越来越优秀。这些好习惯如同雨水一般,润万物于无声,却有着滴水穿石的力量。人这一辈子,想要掌控命运,首先要掌控自己,而想要做到真正掌控自己,则要从养成好习惯开始。

    ⑥当你变得优秀,全世界都会变得美好起来。

    选自《国学生活》)

    【1】下列各项中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好的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而坏的习惯,足以毁掉一个人。

    B.文章多次引用名人名言,这是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C.“经常阅读,坚持早起,每天花费30~40分钟思考问题,不盲目,不从众”是好习惯,长期坚持,你一定会拥有成功的人生。

    D.人想要真正地掌控自己,就必须从养成好习惯开始。

    【2】本文是如何论述“习惯成自然”的?请写出其论述过程。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小张去参观某博物馆,看到展馆门口竖立着告示牌,明令禁止对馆内文物进行拍照。对于这个禁令,你是支持还是反对呢?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