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自贡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宋代的成人礼源于《仪礼·士冠礼》,但仪节做了删减:象征成人的三加之冠,周代是缁布冠、皮弁、雀弁,宋代则改为冠巾、帽子、幞头;与之配套的服装,也由玄端、皮弁服、雀弁服改为深衣、皂衫、公服。虽然有这些变化, ,而且因为与市民现实生活密切融合,反而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流传。

    A.但成人礼的人文内涵没有被削弱

    B.但也许成人礼的人文内涵没有被削弱

    C.但成人礼的人文内涵哪里被削弱了

    D.但成人礼的人文内涵不是没有被削弱

  • 2、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行( (suì) (shì) 插刀(lèi)

    B.(láo)   (táo)   (jìng)   伤痕(lěi)

    C.(zī) (chān)   (qǐng)   取义成(rén)

    D.(yīng) (héng)   (pìn) 之力(jūn)

  • 3、对以下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借典故,直接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行船必能安全到达彼岸的坚定信心。

  •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从网友发布“列车上疑有人贩子”的微博,到公安机关介入调查,直至案情水落石出,整个过程不过几个小时。

    B. 进入夏季,以丹霞地貌著称的火石寨景区,漫山遍野花草丛生,红山与绿草相映成趣,人们畅游其间,心旷神怡

    C. 入夏以后,台湾晴雨不定,多变的天气使白河水库呈现出气象万千的风貌。

    D. 物理老师用演示实验的方式让我们懂得难懂的知识,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课内文言文阅读

    1下列句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A.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B.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C.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D.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唐雎不辱使命))

    2下列句子,与“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行者休于树 (《醉翁亭记》)

    B.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C.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富贵不能淫》)

    D.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描绘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C.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当的锐气。

    D.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2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里”的情景?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文学常识填空。

    《孤独之旅》节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_,本文的主人公是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默写。

    (1) 戍鼓断人行,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2) ___________,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 一封朝奏九重天,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 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采浆果的人

    迟子建

    ①金井是个小农庄。一个收浆果的人来了,他的一番吆喝,让秋收的人们扔下了手中的镐、铁齿、镰刀、耙子等农具。他们纷纷回家拿起形形色色的容器,奔向森林河谷,采摘浆果,仿佛牧羊人在寻找失了群的羊。

    ②曹大平夫妇的心情跟阳光一样明朗,他们边采边计划卖浆果的钱的用途。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遨游到中天了。这岸的果实已经采尽,他们打算渡过青鱼河,对岸有一片茂密的透着隐隐红光的山丁子树,挂在枝头的果实仍然可观。

    ③青鱼河河水流急,深不可测,因而很少有人在夏秋之时到对岸采浆果。一般来说,青鱼河被寒风冻僵了之后,才会有人拉着爬犁从它身上走过,去柳树丛中拾捡干枯的枝条当柴烧。

    ④他们决定涉水渡河,把竹篮给装满了。河水凉得他们直打寒战,随着河心的临近,水涨到他们腰际了,他们有些站不稳,但他们咬着牙,互相鼓励,坚持着。突然,曹大平的腿抽筋了,他栽歪了一下身子,水花朝他打来,他呻吟着,惊恐地看着白花花的水从脖颈下跃过。他的女人紧紧地拉住丈夫不撒手,她也栽歪了身子,挎着的竹篮趁机从她胳膊肘那儿溜走了。他们相互搀扶着哆哆嗉嗉地回到岸边。曹大平一回去就发高烧,大病一场。他的女人唉声叹气的,她既不能采浆果,又不能去秋收,只能守着他。

    ⑤金井有个头发全白的“苍苍婆”,三十年来,她的男人一直瘫在炕上靠着她的服侍而活着。苍苍婆的眼睛,没有老年人的那种混浊,依然那么明亮,清澈逼人,好像她的眼底浸着一汪泪,使她的眼睛永远湿润而明净。

    ⑥开始的几天,苍苍婆还认认真真地采上一天的都柿,交给收浆果的人,换来几十块钱。可是接下来的日子,当她独自在林中垂下老迈的腰,手指触到皱纹累累的已经蔫软的都柿的时候,她的心凄凉了。她尝了一粒都柿,真是甜极了,这甜让她更觉凄凉,苍苍婆就很想喝上一碗酒。山上没酒,她自然把采来的都柿当酒吃,竞一发而不可收,吃空了盛都柿的盆子。

    ⑦这时候又有三个采浆果的人回来了,一个说撞见蛇了,一个说看见了一种从未见过的鸟,它发出的叫声像小孩子的哭声。另一个嘟囔着倒霉,眼皮被蚊子叮肿了不说,半新的裤子还被树枝划了道口子。可是当他们拿了钱后,谁也不发牢骚了,他们带着喜悦回家,走前都满怀同情地看着一无所获、佝偻着腰渐行渐远的苍苍婆。收浆果的人为了安慰她,曾丢给她一张十元钞票,让她买酒,苍苍婆捡起钞票,运足一口气,又把它吹回地上,苍苍婆说:“钱是什么,不就是一张落叶么?蚂蚁合伙举过落叶,这样的叶子它们没见过,留着给蚂蚁们举着玩,当遮阳伞使吧!”说完,她就一摇一摆地走了。

    ⑧苍苍婆在晚饭后摇摇晃晃地去大鲁二鲁家了。大鲁二鲁是金井人中惟一还在秋收的人。他们是一对智障的双胞胎兄妹,大鲁是男的,二鲁是女的。他们已是中年人了。满嘴酒气的苍苍婆亢奋地叫道:“大鲁二鲁,别秋收了,采浆果去吧,能拿现钱!大鲁过年时就能买新鞋穿了,二鲁也能买件花衣裳了!”大鲁说:“苍苍婆,爸妈死前告诉大鲁了,下了霜就秋收,大鲁都点了头了!”二鲁也说:“春天撒了种,秋天就得收庄稼,二鲁也记着呢!”苍苍婆说:“你们真是一对傻瓜,这天响晴响晴着呢,晚个十天八天秋收,你种到土里的东西也不能长翅膀飞了;可你要是不采浆果,就得不到现钱,等你们收完秋去采,收浆果的人早就走了,你们一分钱也挣不到!”

    ⑨大鲁二鲁不为所动,在他们看来,秋收才是天经地义的事。他们刨完了土豆,又砍了白菜和大头菜,把它们运回来,腌了两缸酸菜和一缸咸菜,然后把余下的菜下到窖里。之后,他们把遗落在地里的菜帮也捡起来,装进麻袋,拉回家堆在仓房旁,作为猪饲料。最后,他们踏着更浓重的霜,去了大草甸子,用绳子把猪草背回来。

    ⑩就在大鲁二鲁扛回猪草的这个夜晚,天空下起了大雪。金井人一年的收获,就这么掩埋在大雪之下了。人们脸上满是凄苦的表情。他们冬天吃什么?他们的牲畜和家禽吃什么?苍苍婆望着大鲁二鲁这户惟一收获了庄稼的人家,她的心中先是涌起一股苍凉,接着是羡慕,最后便是弥漫开来的温暖和欣慰。

    ⑪二鲁的脖颈上有一圈火红的野刺莓。金井的女孩,最喜爱穿这样的项链来戴。看来在秋收的间隙,大鲁二鲁也采了浆果。只不过他们只采了很少的一种,并且为它们做了最美的镶嵌。

    (节选自短篇小说《采浆果的人》,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第④段描写曹大平涉水渡河的情节在小说中有何作用?

    3请结合文章画线语句,分析大鲁、二鲁的人物形象。

    4“苍苍婆”是小说着力刻画的一个人物,第⑩段中说:“她的心中先是涌起一股苍凉,接着是羡慕,最后便是弥漫开来的温暖和欣慰。”试分析她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感变化。

    5纵观全文,你觉得哪个情节属于高潮部分?请说说理由。

  • 10、(题文)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书非自律不能读

    宿正伯

    ①有一个现象恐怕很多人都遇到过:我们常常在年初制定了宏伟的读书计划,到了年尾,却发现根本没看几本,有些书甚至连塑封都还没来得及拆开。结果,在感慨“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之时,在徒叹“自家慢诩便便腹,开卷方知未读书”之际,只能以时光不允、精力不济作为心理安慰。然而,根由真的是时间和精力不够吗?细细想来,恐怕还是我们内心的自律不够。

    ②现代社会具有工作节奏快、身心压力大、信息来源广、知识获取渠道多、休闲方式丰富、时间碎片化等特点。这种种因素不仅挤压了读书的时间,分散了读书的精力,也动摇了一些人读书的信念。因此,要想在现代社会中坚持读书,就需要有严格的自律精神来抗衡。所谓自律,就是不仅要有可行的读书计划,而且应当严格执行,纵使有所变通,也要通过时间碎片的拼接,及时给既定计划打上“补丁”。

    ③不久前,读到宋代大儒朱熹的一句话:“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仔细玩味,颇有道理。以我自己为例,有时候,我睡觉前想看看书,一看时间已经不早,为了保证睡眠质量和次日的工作精力,决定还是早点休息。可躺在床上,却习惯性地浏览起微信来。与朋友几番对话下来,不知不觉就过了午夜。而我的一位好友,无论多忙多累,每天晚上都要坚持读一段《资治通鉴》,并简要记录心得。如今,他已在朋友圈分享了800余篇读书体会。两相比较可知,真正的差距并不是时间多寡,而在自律程度。

    ④很多时候,所谓的“没有时间”“工作太忙”,表面来看,是现实无可奈何的理由;深层次看,则是心灵自我放纵的借口。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会有的。只要你愿意读书,总能找到时光的缝隙,关键就看我们愿不愿意去挤、去找。正如莎士比亚的一句名言:“不管饕餮的时间怎样吞噬着一切,我们要在这一息尚存的时候,努力博取我们的声誉,使时间的镰刀不能伤害我们。”在这个意义上,与其抱怨时间太碎、工作太累、诱惑太多,不如在微黄的灯光下、在泛着墨香的书页中磨炼自己的意志。

    ⑤自律还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其他方面的自律,也不能保证读书的自律。比如,你想在工作间隙读书,必须保证不耽误工作,其前提便是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如此,读起书来,才能做到心无挂碍,否则,难免顾此失彼。多个方面的自律,才能保证整体的自律。事实上,一个在时间安排方面自律的人,往往在方方面面都是自律的。

    ⑥前人说,书非借不能读也。今天或可说,书非自律不能读也。心无旁骛似明镜,无风何处起涟漪?当你心有所律时,繁华不能摇曳你,潮流也不能裹挟你,真做到如此,又何愁自己的灵魂得不到书籍的滋养呢?

    1】(小题1请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小题2文章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小题3第③段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4】(小题4从全文看,作者认为读书应“自律”体现在哪些方面?

  • 1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花间补读未完书

    肖复兴

    ①田增科老师到澳洲去了。这是他第三次去。我隐隐地感到,这一次,他大概不会回来了。他的几个孩子都在国外干得不错,国内已经没有他的亲人了。他们执意要接老两口出去,尽尽孝心。

    ②我忽然觉得一下子非常落寞。在偌大的北京,田老师是我唯一的亲戚。我和他交往了四十多年了,过了我的人生的一半,也过了田老师的人生的大半。岁月,让人的感情发生着变化,就像葡萄在时间的催化下变成酒一样,浓郁芬芳醉人。

    ③我在汇文中学上初三,田老师教我语文。那时,我十五岁,田老师刚大学毕业,我们开始了这长达三十七年的交往。这中间,是他帮助我修改了我的一篇作文,并亲自推荐参加了北京市少年作文比赛,获得了一等奖。那是我的第一篇变成铅字的文章,如果没有这样的一篇文章,我会那样迷恋上文学吗?我今天的道路会不会发生变化?我有时这样想,便十分感谢田老师。我永远难忘他将我的那篇作文塞进信封,投递进学校门前的绿色信筒里的情景□我也永远难忘当我的这篇文章被印进书中,他将那喷发着油墨清香的书递给我手中时比我还要激动的情景□那是一个细雨飘洒的黄昏。

    ④这中间,还横躺着一个“文化大革命”,说来我当时也许真是十分的可笑,我自以为自己才是革命的,而认为田老师当时有些保守,因为我们两人当时参加的并不是一个战队。有一段时间,我和田老师疏远了。可是,在我即将出发到北大荒插队时,田老师却出现在我的前面。在那些天远路长、心折魂断的日子里,田老师常有信来,一直劝我无论什么样艰苦的条件下千万不要放下笔和书。在那文化凋零的季节,他千方百计为我买了一套《水浒》和一套《三国演义》,在我从北大荒回家探亲假期结束要回北大荒的前夕,赶到我家把书送来。那一晚,偏巧我去和同学们话别没有在家,徒留下桌上一杯已经放凉的茶和漫天的繁星闪烁。

    ⑤这中间,我和田老师先后结婚生子,先后为老人送终。在那段一根扁担挑着老少两头的艰辛日子里,我待业在家没有工作,他鼓励我别灰心,并送我他的《人间词话》、《红楼梦》等书,还送我一个笔记本,劝我再苦再难,读书是必要的,要相信乾坤有限、时序有心,要相信艺不压身,学问终有用时。

    ⑥这中间,我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他看后觉得不错,亲自骑上自行车跑到报社替我送到编辑的手中,并郑重地推荐给人家的。那篇文章,他至今保留如初,并保留着我中学的作文本。

    ⑦这中间,他出版的第一本书,特意约我来写序言,我说:“这本书中的这些篇章并不是为文而文,而是一位老教师在和年轻的你坦率真挚地谈心。悠悠读来,我仿佛又回到校园,重温坐在教室里听田老师讲课时那一片温馨,它曾伴我度过少年而渐渐长大。”

    ⑧这中间,我和田老师一样,做上了中学和大学的老师。我刚刚给学生上课的时候,田老师都曾经骑着自行车到学校专门听我讲课。我教书的学生在郊区,比较远,但他还是早早就到了。听他的学生要给更为年轻的学生讲课了,他的心情有些激动。田老师走进校园,我看到许多学生趴在教室的窗前好奇地看。那一次,他回家迷了路,兜了好半天的圈子才回到家。

    ⑨还有一次,他到我教书的中央戏剧学院来听我讲课,我讲朱自清的《背影》,下课后,他告诉我读错了一个字,另外除了应该结合朱自清先生的自身经历,还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会对文章的内涵理解得更深刻些。我送他一直到学院门口,看着他骑上车在冬天的风中远去,一直到看不见他的背影为止,我才发现自己手中拿着的正是朱自清的《背影》。

    ⑩四十多年的岁月就这样如水长逝。可以说,我和田老师这四十多年的交往,是读书写书和教书的交往,清淡如水,却也清澈如水,由书滋润着情感,又由情感滋润着书,便也格外湿润而清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保持这么多年的友情的。我和田老师的感情这样平淡又长久地保持着,彼此都感到那情感中因有岁月的沉淀而那样沉甸甸。在春节老北京人讲究亲戚之间互相看望的礼节里,我唯一要看望的就是田老师一个人。

    ⑪一晃,春节将要来临。田老师却到澳洲去了,而且不会再回来了。春节,我将无处可去。

    ⑫我想起前年的春节,田老师特意给我寄来一封信,信中夹有一张他在女儿家中门前照的照片,照片后面有田老师抄的一句清诗:“竹里坐消无事福,花间补读未完书。”一下子,遥远的澳洲变得近在咫尺,田老师又像坐在我的身边了。而且,那时总想这个春节田老师不在,下一个春节他是要回来的。毕竟还想着那么多要读的未完的书。

    可是,这一次,田老师不会再回来了。他早早寄给我一张贺卡,贺卡上印着积雪覆盖的原野。接到贺卡那天,北京正纷纷扬扬飘飞着冬天以来最大的雪花。

    1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

    2在第③段两处“□”内填上恰当的标点:

    3文章写了“我”与田老师读书、写书和教书交往中的事件。阅读第④—⑨段,请用简洁的语言依次概括。(不超过30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年轻时,“我”第一篇文章发表由田老师力荐,“我”给田老师第一本书写序言。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标题“花间补读未完书”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田老师一生经历坎坷,告诫我多读书能战胜生活中的困难。

    B.田老师鼓励我在有限的生命里,把没有读过的书都读一遍。

    C.我对田老师的付出感激不尽,用自己的勤勉读书回报老师。

    D.我与田老师因书结缘,我们一路坚持读书,情谊深厚而芬芳。

    5文章第⑪⑬段反复写田老师“不会再回来了”,其作用在于________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风,跌倒了/才有了美丽的落叶/云,跌倒了/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太阳,跌倒了/才有了静谧的夜晚。

    自然万物的“跌倒”,是否拨动了你的心弦,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让你获得某些感悟和认识?请你结合材料,自选角度,自定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除诗歌外,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