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
从《中国诗词大会》到《诗书中华》,从《见字如面》到《朗读者》,短短几个月,荧屏上文化类综艺节目频出。其中《朗读者》用个人成长情感体验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受到观众的热捧。对于满眼的娱乐与喧嚣,《朗读者》节目就像慢慢地翻开一本书,没有惊心动魄的画面,更无跌宕起伏的情节。随着董卿那亲切温和的语速,所有观众都情不自禁地投入其中。此时,每个朗读者面带表情,无论读文还是吟诗,都是根据自己亲身经历感受所选,或轻淡细腻,或慷慨激昂;或如① ,或如② ,拨动着每个人的心弦。
A. “精美”“平实”“温和”“细腻”这四个词语词性相同。
B. “综艺节目”“传世佳作”“惊心动魄”“亲切温和”这四个短语的结构不完全相同。
C. 文中横线处依次应填入的是:①“澎湃的海浪”,②“和煦的春风”。
D. “拨动着每个人的心弦”比“打动了每个人”的表达效果要形象生动。
2、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隧洞(suì) 号叫(háo) 一气呵成(hē) 如坐针毡(zhān)
B.旗帜(zhì) 门槛(kǎn) 影影绰绰(chuò) 两肋插刀(lèi)
C.迷惘(wǎnɡ) 盘桓(huán) 千钧之力(jūn) 血雨腥风(xīnɡ)
D.烟囱(chōnɡ) 附和(hè) 长夜漫漫(màn) 不知好歹(dǎi)
3、下列对《论语》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理解:“礼”的根本不在于外在形式,而在于人内心。
B.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理解: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是智慧的。
C.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理解:君子不能只说不做,说了之后一定要履行承诺。
D.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理解:在父母面前常能做到和颜悦色才是真正的孝。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沿着小径转进一道山谷,眼前的景色由阴晦变得明亮,一道瀑布赫然闯入我的眼帘。
B.我们从他的画中看到,他以艺术家犀利的眼光捕捉到了狼族细腻的情绪与粗犷的情怀。
C.据统计,现在国内在册翻译公司近3000家,但大多规模很小,翻译人员多数是兼职,翻译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译作更是言不及义。
D.我市上下齐心协力,掀起“创卫”高潮,经过外墙粉刷、护栏改造、路面平整等系列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5、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杨时字中立,南剑①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河南程颢与弟颐②讲孔、孟绝学③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④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⑤。”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⑥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节选自《宋史·杨时传》)
(注释)①南剑:今属福建者,在我国南方。②程颢与弟颐;程颢与他的弟弟程颐,二人并称“二程”,北宋著名理学家。③绝学:失传了的学说。④翕然:一致。⑤吾道南矣:我的道学思想能向南传播了。⑥赴告:报丧,把死讯通知有关系的人。
【1】解释加点字:
(1)幼颖异(______) (2)河、洛之士翕然师之(____)
【2】下列对文中画直线句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杨时)以老师应有的礼数在颍昌召见程颢,(师生)互相得以深谈,很是快乐。
B.(杨时)以学生拜见老师的礼仪在颖昌谒见程颢,(师生)互相得以深谈,很是快乐。
C.(杨时)以学生拜见老师的礼仪在颖昌谒见程颢,(师生)互相投合,很是快乐。
D.(杨时)以老师应有的礼数在颖昌召见程顾,(师生)互相投合,很是快乐。
【3】请推断文中程颢说“吾道南矣”的原因: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_。
【4】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内容,后来演变为一个成语:____________。根据文意,应该是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诗赏析。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中,诗人以________自比,抒发了___________的壮志豪情。
【2】找出诗中的主旨句并简要赏析。
7、口语交际。
假如你正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解说某场足球比赛,换人间隙,突然一群鸽子落在球场上,裁判示意比赛暂停,这时你将怎样向观众解说?请写一段100字以内的解说词。要求:①对鸽子的外形特征和场中表现要有说明;②将这一意外机智地向观众说明;③语言明快、生动。
8、古诗文默写(5分)
(1)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2)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
(3)儒家经典让我们获益匪浅。《论语》中的“ ,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论语十则》)
(4)晏殊《浣溪沙》的“ , ”反映出美好事物的消逝往往伴随着重现,表现了人们在怅惘的同时也会感觉一丝欣慰的微妙情绪。
9、
黄蜂筑巢(11分)
到了霜降的时候,黄蜂陆续坠落阳台了。一只又一只,总是不断地出现。却又不会大批地同时死亡,有时候扫地,扫帚前面就蠕动着一两只。
秋日的阳光温厚无力地照耀着,像摊开四肢时缓缓输送的血脉。秋的日子将尽,前面似有一堵无力逾越的无形的墙,在秋风的驿马来往传送急件的时候,挡住了那些没有办好移民文件的小生命。
黄蜂的家族里。大部分没有办好移往冬天的手续。在阳台上,我听见一个细嗡嗡的声音说:生活着多么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
我听见了这声音,不忍把这只蜂扫进尘土和枯叶里,便用扫帚挑起它,轻轻放到窗台上,它像一个打秋千的小孩一样紧紧抓住扫帚尖,然后落在一片宁静的秋天里。
A秋天的阳光罩住这个小小生命。仿佛舞台的灯光罩住一个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它的翅膀像裙子般垂落,透明地遮住它的小身躯,身躯在阳光下异样地鲜明美丽。
B那样的金黄上印着那样的黑纹,仿佛是出自名家之手的套色版面,那金黄应该是晚熟的金皇后玉米颗粒的黄,浸透了阳光的纯金之色,而那黑纹斑,却是无月之夜的浓黑。这两者套印在它的身上,就是夜与昼、生命与死亡,温柔和峻厉,无限与短暂。
它蠕动,欲飞,颤抖,然后停住。仿佛它已经明了生命的期限似的,开始整顿自己。用毛茸茸的两只小手收拾整理自己的触须,像吕布拨弄两根长长的花翎那样,认真而又骄傲。那是两根多么漂亮的触翎啊,它捋着它,一遍又一遍,如同一个清洁的爱美的人儿。
小家伙!
你原来是如此自爱呢!
可是我们原来是怎么认识你的呢?我原来还以为你是个四处寻衅的亡命之徒呢!你的屁股后面总是挂着一支毒箭,随时准备刺向仇敌,我以为你是好斗的。黄蜂尾上针么,我至今记得童年捅鸟蜂窝时,几只毛茸茸的小爪子紧紧抠住鼻子上的毛孔,然后狠狠一刺,……至今鼻子还大着。
黄蜂就是马蜂,春天时竟在阳台的墙缝里筑了巢,嗡嗡营营,不时地有起飞和返航,小小阳台一下成了热闹的空军基地,给一家人造成威胁。如果要想毁掉这个基地和里面的众多“歼击机”也很容易,晚上用一团泥巴糊住墙缝,就全数“闷”死在里面了。但是……何苦呢,毕竟是一些没有攻击过人的小生命,即便是黄蜂,也不忍去荼毒无辜。“到了秋天它们自己就完了。”我说。
从春天到夏天,它们天天从我们的头顶、脸前飞来掠去,人无伤害之心,蜂子也决不主动攻击,连误会也没发生。相安无事之下,我忽然发现了这些小家伙是非常有灵性,非常善解人意的,它们仿佛看得见你的心里没有存着歹意。
后来,我越看越觉出它们的可爱、团结、忙碌,甚至把观察它们的活动当做了我每天的乐趣。金色蜂群仿佛是阳光锋芒变幻孵化而出的生命,连同那嗡嗡的声音也像是夏日阳光的声音呢……这些一粒一粒的、飞翔的小光芒啊!
再后来,就是寒露、霜降了。
它们挣扎在季节的墙边,坠落在时限的海关前,无限珍惜,异常温柔。它们当中没有一个使用过上天配发给自己的箭。我听见这些陆续坠落阳台的小生命说:生活着多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
明日立冬。明年请务必再来聚会呵,小家伙! (选自《周涛散文》)
【1】文中两次较详细地写黄蜂走向死亡时的“举动”,表达了作者不同的情感。阅读文章,填写表格。(4分)
| 黄蜂的“举动” | 作者的情感 |
第一次 |
|
|
第二次 |
|
|
【2】文章写黄蜂“筑了巢”的生活突出了黄蜂哪些性格特点?此间,作者对黄蜂的认识发生了哪些变化?(3分)
【3】把黄蜂的生命历程与人类联系起来看,你认为作者告诉了我们什么?(至少写两点)(2分)
【4】文章A、B两处画线语句写得很精彩,请任选一处作简要赏析。(2分)
10、现代文阅读
快乐的蒲公英
①那天阳光明媚。路边一大片一大片的蒲公英开着黄灿灿的花朵,给我沉重的心情带来一丝安慰。在进入村子的前 20 多公里是不通车的,只能步行,路越走越难,先前那蒲公英带来的安慰也如同杯水车薪 ,失去了功效。
②得知自己被分配到大庙屯做小学教师后,我觉得完全有必要先去考察一下。这可是关系到我一辈子前途的大事,于是,便有了此次的出行。
③总算走到村子了,眼里看到的都是低矮破旧的房子。鼻子闻到的都是火烧粪便的味道,偶尔传来几声犬吠,算是给这个死寂的世界敲敲门提个醒儿:我们还活着。
④这一派萧条荒凉的景象让我顿时傻了眼。我在心里暗暗发誓:哪怕动用所有关系,也要远离这个苦海。
⑤我向一个小姑娘询问学校的位置,她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放下手里的猪食桶,在袜子上抹了抹手,说她领我去,这是个大概有十来岁的孩子吧,扎着两个活泼的小辫子,脏兮兮的小脸上缀满了灿烂的微笑,一双大眼睛写满了好奇。她欢快地走在我的前边,热情地问我为什么来这里。我嗫嚅着说:“哦,没啥事, 我就想到处走走看看。”“哦……”不知道为什么她忽然间显得有些失望。
⑥到学校了,与其说那是学校,不如干脆说就是稍微大一点的房子和一个稍微大一点可以勉强当操场的院子。一根旗杆和一面有些破旧的国旗证明着这里的与众不同。
⑦ 教室里,黑板干干净净,座椅整整齐齐,窗户纤尘不染。但就是没有一个人,我问她怎么没人上课呢?“没有老师啊,大概有两个月了。老师们一个个的来了又走了。大人们说,没人愿意来我们这里当老师。”小姑娘说。
⑧“那这里怎么会这么干净呢?”“我和我那几个好友说好了的,每天都要有一个人来这里打扫卫生,我们要把这里打扫的干干净净,这样老师来了,就不会嫌弃这里脏,就会留下来了。”
⑨ 孩子的话,好似在我心里头猛地扎了一针。
⑩ “好几次,几个淘小子在黑板上乱写乱画,我们和他们吵了很久呢,最后,到底是我们赢了。现在他们也经常来帮我们呢。”她一脸骄傲地说着,“正好今天轮到我了,您先坐着歇会儿,我要开始打扫卫生了。”
⑾我看她拿着一块抹布,开始忙碌起来,那小小的身影,在阳光下闪着动人的光芒……
⑿ 从学校回来,小姑娘在路边小心翼翼地折下一朵蒲公英送给我,她说:“吹蒲公英的时候,先许一个愿,然后一口气吹下去,要把蒲公英吹得一丝不剩,愿望就会实现的。”我看她自己也折了一朵,然后很虔诚地闭上眼睛,把蒲公英缓缓地送到自己的唇边,然后“呼”地一下吹散。“您吹啊,快,赶紧许个愿。”她催促着我。
⒀我闭上眼睛,心里默念了很久,然后真的就很认真地一口气吹过去,那蒲公英的种子漫天飞舞,像轻盈的雪花霎时间丝丝缕缕荡漾开去,小姑娘灿烂地笑着,好像每个人许下的愿望,都可以实现一样。
⒁她微笑着问我:“您许下的是什么愿望呢?”我微笑地反问她:“你呢?”她说她的愿望是来一位好老师,她想回学校上课。
⒂ 她不知道我许下的愿望是什么,其实,我许下的愿望和她有关,和这里的每个孩子都有关。我的愿望是希望这里的每个孩子都能像她一样快乐。我决定留下来,因为我喜欢这里一大片一大片的蒲公英,荒废之地,但依然可以很快乐。
⒃ “你还没告诉我你的愿望呢?”小姑娘刨根问底儿。
⒄ “我的愿望就是……”我故意卖着关子,“你能实现你的愿望。”
⒅小姑娘把我送得很远,一直到我坐上通往县城的客车。我向她挥手,大声地向她喊道:“明天,学校见,不见不散。”
⒆远处,大片大片的蒲公英正开得灿烂……
(作者: 朱成玉 文章有删改)
【1】文章以“快乐的蒲公英”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⑤段中加点词语。
我嗫嚅着说:“哦,没啥事,我就想到处走走看看。”
(2)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⑫段画线句。
我看她自己也折了一朵,然后很虔诚地闭上眼睛,把蒲公英缓缓地送到自己的唇边,然后“呼”地一下吹散。
【3】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⑨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4】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⒆段画线句“远处,大片大片的蒲公英正开得灿烂……”的理解。
【5】文章在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11、阅读下面议论文,回答后面小题
做人应当有“范儿”
①飘动的白云是蓝天的“范儿”,滚烫的岩浆是火山的“范儿”,夺目的光芒是宝石的“范儿”。自然如此,人亦然。做人,应当有“范儿”。
②做人,应当有“文艺范儿”。周瑜的主业是东吴都督,生活中的他雅好音律;严嵩固然权倾朝野,为一代奸臣,但他的书法造诣不能被磨灭;毛主席专注革命,仍不忘读书吟诗……做一个文艺的人吧,远离生活的忙碌与喧嚣,捧一本纸质书,在午后的阳光里细细品读,享受难得的宁静。
③做人,应当有“挑战范儿”。人生本就是战场,不断挑战自我,不断超越,才能成为最终的赢家。西尔维斯特·史泰龙,年过六十仍然活跃于影坛。在这个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他不畏争议,不畏新秀挑战,率领一众“大叔级”动作巨星重出江湖,组成“敢死队”,奉献一部部令人血脉贵张的动作大片,将影迷带回热血沸腾的峥嵘岁月。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史泰龙一样震惊世界,但是我们可以从日常小事做起,挑战自我。或许是第一次当志愿者,或许是第一次打工挣钱,或许是向辛勤劳动的保洁员阿姨问一声好,抑或是对曾经视而不见的保安叔叔道一声“辛苦”……不经意间,你已经为自己贴上了“挑战范儿”的标签。
④做人,应当有“民族范儿”。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寸步不让,梅汝墩在受降谈判中据理力争;“两弹一星”中国独立研制令世界震惊,世界上第一例人工蛋白诞生于中国科学家之手,为国际同行所叹服:丁肇中的中文答词展现炎黄子孙的气度,赢得他人的尊重,莫言依靠“乡土文学”,将魔幻现实主义发挥到极致,叩响诺奖大门……“民族范儿”,是中华五千年传统的积淀,是炎黄子孙代代相传的美好品德。作为中国人,我们应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向世人展现中国人的“民族范儿”,这也要求我们从点滴做起,如在他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文明旅游等。
⑤“范儿”不仅是一种标签,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帮助我们发挥自己阳光的个性,传递正能量。做人,真的需要有“范儿”。
【1】下面选项中,可以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A.做人,应当有“范儿”。
B.人生本就是战场,不断挑战自我,不断超越,才能成为最终的赢家。
C.作为中国人,我们应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向世人展现中国人的“民族范儿”。
D.“范儿”不仅是一种标签,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2】选文第④段中“……”需要补充一个事实论据,下面列举的事例中不能作为本段论据一项是( )
A.现代著名诗人、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面对敌人的手枪,“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视死如归,表现了我们民族不屈的精神。
B.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用他非凡的智慧和创新精神成就了今非昔比的中国,他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使港澳得以顺利回归,百年国耻得雪。
C.在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的困难时期,袁隆平决心研究杂交水稻,解决我国粮食短缺问题。他克服了重重困难,专心钻研,艰苦实验,实现了杂交水稻的高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成为我们民族的骄傲。
D.影星王宝强,他从小就梦想着拍电影,他在少林寺学过武术,当过群众演员,但他始终不放弃努力,最终成为著名电影演员,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3】下面针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选文第②段的论证思路,首先提出本段的分论点“做人,应当有‘文艺范几’”;然后列举周瑜、严嵩、毛主席的事例充当事实论据加以证明;最后总结上文,并号召人们做一个有文艺范儿的人。
B.都是为了证明论点,选文第②③段和第④段之间的顺序可以颠倒,并不影响本文的论证结论和效果。
C.第③段划线句运用“或许……或许……抑或……”排比修辞,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做人,应当有挑战范儿”这一分论点,同时也告诉读者有“挑战范儿”,每个人都能做到。
D.本文观点明确,论证有力,主要是因为作者在论述过程中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事实确凿,有着极强的说服力。
12、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小草记住了土壤,因为有了土壤的孕育;绿叶记住了露珠,因为有了露珠的恩泽;清泉记住了大山,因为有了大山的拥抱……记住这世间的美好,让我们以感恩之心拥抱世界。
请以“风记住了花香”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二:阅读下面的材料,以“换个角度看问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三只时钟,两只旧的,一只新的。
一只旧钟对新钟说:“来吧,伙计,我们开始工作。但我不知道你走完3 200万次以后,能不能吃得消。”新钟说:“天哪,3 200万次?做这么大的事情,恐怕我做不了。”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扯,很简单,你只要每秒钟‘滴答’摆一下就行。”新钟高兴了:“天下竟有这样简单的事?好,我就这么做。”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思考路径,就会产生不同的心境,带来不同的结果。
写作要求: (1)若选题二,请按要求拟题,然后写作。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4)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