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攀枝花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从汉字笔画的统计分布规律来看,这种做法是值得商讨的。

    ②不少人认为简化汉字的理想目标是把十画以上的字简化到十画或不足十画。

    ③为了增强区别性,对那些笔画较多的非常用字还是不去简化为好。

    ④文字的应用首先要保证看和读的方便,要有相当的清晰性和区别性。

    ⑤但把笔画全部减到十画或不足十画,势必增加大量的形近字,给看和读带来困难。

    ⑥其次才是笔画简单,写起来省事。

    A.②①④⑥⑤③

    B.②①⑤③④⑥

    C.④⑥②①③⑤

    D.④⑥③⑤②①

  •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张岱,晚明文学家,史学家,被公认为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之一,其最擅长散文。

    B.《岳阳楼记》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为主,写景象是为了抒发“览物之情”。

    C.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

  •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又   ,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永远牵系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2)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进而涵养和凝聚共图民族振兴的伟大精神力量,这是   优秀传统文化的本意所在。

    (3)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作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书法艺术之美表现得  

    A. 稳固  传扬  淋漓尽致   B. 顽固  传扬  惟妙惟肖

    C. 稳固  弘扬  惟妙惟肖   D. 顽固  弘扬  淋漓尽致

  • 4、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ráo婷(pīng)  教学相zhǎng

    B.守()   潮xùn食壶浆(dān

    C.)   虚(xuán)  jiǎo)揉造作

    D.养(huàn)  桑)   间不容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杂然而前者   陈:陈列,摆开

    B. 者胜   弈:下棋

    C. 岁荒,人相食   值:值得

    D. 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去:离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树林阴翳,鸣声下/有谴,我任之

    B. 太守而宾客从之/吾谁与

    C. 醒能述文者/画竹、兰为长

    D. 不知人之乐/学不思则罔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此 何 时 若 辗 转 申 报 民 岂 得 活 乎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文言语句。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5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

    (1)甲文欧阳修与滁人畅游山水,酒酣而醉,此乐是为________而醉,更为________而醉。

    (2)乙文郑板桥不仅________,勤政爱民,敢于担当,而且富有艺术才华,喜与________交游。

    (3)欧阳修和郑板桥担任官职,都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而都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实写军旅生活,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词人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

    B.词的下片一、二句写马快弦急,战斗激烈,从侧面衬托了词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从气氛上向人们预示着战事的胜利。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明了词人率师北伐、统一南北的愿望,充分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D.这首词前九句每句咏一事,节奏紧凑,写声绘色,形象鲜丽,结句虽戛然而止,却内涵丰富,读之余味无穷。

    【2】有同学梳理古诗词曲中有关“梦”的意象,发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诗句,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和本词也都提到了“梦境”,请你帮助同学分析三位作者分别借“梦境”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学校初三年级进行“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请完成下列任务。

    (1)(栏目设计)

    同学们准备出一期以“走进小说天地”为主题的黑板报,请你仿照栏目一,再设计一个栏目。

    栏目一:小说人物我来猜

    栏目二:

    (2)分析人物形象是解读小说的重要方法,请你将同学们整理的“小说人物卡片”补充完整。

    人物

    出处

    典型事件

    特点

    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

    卖牡蛎

    晚年的于勒自食其力,不拖累人

    范进

    《范进中举》

    中举后疯了

    鲁提辖

    《水浒传》

    重情重义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默写

    (1)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其一)]

    (2)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沁园春·雪》中由写景转入评古论今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自己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朱成玉的《鸟语在前,花香在后》,完成后面各题。

    她是一个因患白内障而失明的女孩儿。虽然失明,但很好强,在一个比较偏僻的地界儿开了一个很小的盲人按摩推拿馆。别看她年龄不大,推拿手法却极为老道,所以她的生意还算不错。她就像红色的火苗,虽然微小,却一下子点燃了我的热情,于是我就经常光顾她的小店。

    她在给人推拿的时候,屋子里总是放着淡淡的轻音乐,而且屋子里不知哪里来的芳香,风吹过的时候,总会带给人一种沁人心脾的愉悦感。她也偶尔和客人们说说话,她说话的语调也是舒缓而优雅的,在她的脸上看不到一点悲苦,反而总是能听到她欢快的笑声。我好奇地问她因何如此快乐,她说,每天早上醒来,打开前面的窗子,我就能听到鸟儿在欢叫,打开后面的窗子,就能闻到沁人的花香,这样,我还有什么理由悲伤呢?

    我开始留意她的房前屋后。房前,是一片小树林,扁扁圆圆的叶片们,像手掌,像旗帜,向人类表达着亲情与善意。每一棵树,每一根草,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精灵,茎脉里的汁液都是它最微小的支流。静静地听,果然听到林子里很多鸟儿在唱歌,那是大地的耳语,那是自然的节律,那是时间的脚步。平时一直忽略,她说起来,我才体会到其中的美妙。屋后,姹紫嫣红,她栽了很多花,有那么多的迎春花一朵又一朵,看看这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你瞧,那一簇簇的迎春花,有的密密麻麻的挨在一起,像在一起聊天;有的三三两两地挨在一起,像在说悄悄话;有的枝丫中只有一朵花,像在呼朋引伴。杜鹃花也开得不少了,一株就有三或五朵花,开放的花朵好像个乐团拿着喇叭,嘀嘀嗒嗒正在举行春天的音乐会。虽然她看不见,但她闻得到花香。在花香里,她的心灵在歌唱生活的美好。

    她真是一个优雅的人。鸟语在前,花香在后,这是一颗多么豁达而淡然的心灵!

    所以,和别的按摩推拿不一样,在这里,我不光可以让身体的劳累得到缓解,也可以让疲惫的心得到喘息。

    在那种舒缓的音乐里,那种淡淡的花香中,我与一个古人神思相牵,那人便是梅妻鹤子的林逋。

    他四十岁厌弃红尘隐居山林,早出躬耕,一箪食,一瓢羹,惨淡经营;晚归茅舍,一盏清灯,和着孤影,浅酌低吟。赏荷观鱼,听风品香。不羡鸳鸯不羡仙,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求闻达于诸侯。他养鹤,爱鹤如子。他种梅,爱梅如妻。淅沥的秋雨、颤袅的炊烟、如衣的苍苔、如钩的新月,在他的视野里到处迤逦有趣。有空山灵雨的浸润和梅妻鹤子的相知,在独坐静思的漫长岁月中,他的思想在潜移默化地伸延、强大、升华,尘缘在冥思中悄然圆寂,心境渐趋平和淡远……

    现代人生活在大都市里,看似热闹,其实孤独和空虚得很。熙熙攘攘,为利奔忙;操心劳神,为欲所驭。而林逋看似孤独,其实不然,他是享受着鸟语在前,花香在后之盛景的丰盈的人!

    生命的路途不都是光明灿烂,每个人总会遇到黑暗茫然的时刻。我闭着眼睛,在盲女孩儿有力却节奏感极强的推拿里,感受着那种淡然自在的氛围。

    鸟语在前,花香在后,安抚疲惫的身心,还有什么比这个灵魂的推拿更有效的呢?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本文以鸟语在前,花香在后为题,有什么妙处?

       

    【2】根据要求解答下列两小题。

    (1)体会第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文章第段作者写梅妻鹤子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写失明的女孩生意还算不错是因为推拿手法极为老道,突出了这个女孩的自强自立。

    B.第段写我在她的脸上看不到一点悲苦,反而总是能听到她欢快的笑声。通过我的眼睛展现一个坚强乐观的女孩。

    C.第段运用拟人的修辞,把树与草当作鲜活的精灵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房前小树林中植物的茁壮茂盛和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它们的无比喜爱与赞美之情。

    D.第段由生活在大都市里的人的孤独和空虚引发出对城里人生活状态的担忧,丰富了作品的意蕴。

    【4】文中第段画线句和链接材料都叙写了对灵魂的触动,请分别说说对作者的灵魂产生了哪些触动?

    【链接】

    材料一: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 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 

    (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材料二:我的眼睛得到了愉悦,耳朵里早晚之声不绝,杨树和白桦幼芽的树脂的混合香味扑鼻而来,此情此景我觉得再好也没有了,我再不必匆匆赶到哪儿去了。我在树根之间坐了下去,紧靠在树干上,举目望那和煦的太阳,于是,我停了下来,原是大地上最后一名的我,最先进入了百花争艳的世界。 

    (普里什文《林中小溪》)

     

     

  • 10、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了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代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我从前看见一位法国学者著的书,比较英法两国国民性质,他说:“到英国人公事房里头,只看见他们埋头执笔做他们的事;到法国人公事房里头,只看见他们衔着烟卷像在那里出神。英国人走路,眼注望,像用全副精神注在走路上;法国人走路,总是东张西望,像不把走路当一回事。”这些话比较得是否确切,姑且不论;但很可以为敬业两个字下注脚。若果如他所说,英国人便是敬,法国人便是不敬。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所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1选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什么是“敬”?(用原文回答)

    3作者引用曾文正的名言属于________论证,其目的是什么?

    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什么是敬业?我们今天该怎样理解文中的敬业精神?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怀李叔同先生

    丰子恺

    ①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②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坠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海。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当时在上海的他: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这是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

    ③后来他到日本。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作一首《金缕曲》,词曰:“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长夜西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辜负?”读这首词,可想见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在日本时,看见明治维新的文化,就渴慕西洋文明。他立刻放弃了翩翩公子的态度,改做一个留学生。他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后来他在日本创办春柳剧社,并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他自己把腰束小,扮作茶花女,粉墨登场。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后来,我见过李先生在日本时的照片: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在鼻梁上,竟活像一个西洋人。由此可以想见,当时他是彻头彻尾的一个留学生。这是第二次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学一样,像一样。

    ④他回国后,在上海太平洋报社当编辑。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师范请去教图画、音乐。后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同时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我就是杭州师范的学生。这时候,李先生已由留学生变为教师。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金丝边眼镜也换了黑的钢丝边眼镜。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所以对于仪表很讲究。他穿布衣,全无穷相,而另具一种朴素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诗句原是描写西子的,但拿来形容我们的李先生的仪表,也很适用。他一时代的服装,表现着一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各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判然不同,各时代的服装也判然不同。这是第三次表示他的特性:认真。

    ⑤我读二年级时,图画归李先生教。他本来常读性理的书,后来忽然信了道教,案头常常放着道藏。但他学道的时候很短。不久他就学佛。李先生告诉我,他不久要出家为僧。我愕然不知所对。过了几天,他果然辞职,到了虎跑寺。我们再去望他时,他已光着头皮,穿着僧衣,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法师的僧腊(出家时间)二十四年。这二十四年中,他一贯到底,而且修行功夫愈进愈深。他的生活非常认真。举一例说: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纸去,请弘一法师写佛号。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多余的宣纸如何处置?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读者听到这话,也许要笑。但这正是做人极度认真的表现。

    ⑥现在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圆寂了。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徒尘缘已经结束,然而他的遗训——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

    (节选自《你的微笑》)

    (1)回忆性散文通过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形象。本文围绕李叔同先生写了哪几件事?请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

    事件

    青年时期

    ______

    ______

    刻苦研究西洋文化,认真做一个报效祖国的学生。

    回国后

    ______

    出家后

    ______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请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叔同最大的特点就是“认真”,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他都表现得一丝不苟。

    B.在文章结尾,作者写到自己和李先生的尘缘已经结束,表明作者对李叔同出家一事比较失望,非常痛心。

    C.文中多次提到李叔同的仪表,是为了表现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同时也暗含着思想和时代的变化。

    D.李叔同先生回国后,身份和装束都发生了变化,洋装变成了粗布袍子和黑布马褂,表明他与西方帝国主义的决裂,表达了他的拳拳爱国之心。

    (4)请结合本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分析李叔同的人物形象。

    【链接材料1】

    弘一法师出家后,徐悲鸿先生曾多次进山看望法师。一次徐悲鸿先生突然发现山上已经枯死多年的树枝,发出新嫩的绿芽,很纳闷,便对法师说:“此树发芽,是因为您,一位高僧来到此山中,感动了这棵枯树,它便起死回生。”弘一法师说:“不是的,是我每天为它浇水,它才慢慢活起来的。”

    【链接材料2】

    弘一法师在俗时,“天涯五好友”中有位叫许幻园的;有年冬天,大雪纷飞,当时旧上海是一片凄凉;许幻园站在门外喊出李叔同和叶子小姐,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完,挥泪而别,连好友的家门也没进去。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在雪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连叶子小姐多次的叫声,仿佛也没听见。随后,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内,把门一关,让叶子小姐弹琴,他便含泪写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的传世佳作。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根据要求写作。

    一路走来,当你不再迷茫时,你一定经历了什么让你坚定信念;当你不再依赖时,你一定很感谢让你成长而独立起来的人和事。环顾四周,当天空不再澄澈时,肯定是人们做了什么让自己后悔的事;当眼泪不再流淌时,则肯定是人们努力在改善一切……

    请将“当 不再 ”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一律用A、B、C等英文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