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长春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为了做好太湖蓝藻治理工作,省委主要领导赶赴无锡,下车伊始便亲临现场查看情况。

    B. 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纷纷表示赞同。

    C. 真实的月球与传说中美丽的月亮大相径庭,它其实是一块冰冷的“大石头”。

    D. 凡是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迷(wǎng)     信手来(niān)     然(chuàng)       浮光影(lüè)

    B.戏(xuè)        吹毛求(cī)            (jú)               雕梁画(dóng)

    C.荒(miù)        手蹑脚(niè)       (suì)             断壁残(yuán)

    D.门(kǎn)        激动不(yǐ)          (qiǎn)            铢两悉(chèng)

  •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汉字,你是中华文化的载体。______;______;________;玄妙灵动的狐女、变幻莫测的山市,因为你而随乡道草庐的茶香流传。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在你的舞蹈里,源远流长。

    ①杨柳依依的惜别、寤寐思服的辗转,因为你而一起被采进《诗经》的抑扬顿挫

    ②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因为你而伴着诗人的忧愤振聋发睛

    ③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因为你而淡泊成最美的风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③①②

  • 4、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收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寒窗苦读了多年的学子们都欢呼雀跃起来。

    B这次比赛以失败告终,我的心情错综复杂悔恨、羞耻、失望交织在一起难以用语言表达

    C溱潼会船的高潮在上午九时,湖面湖岸人山人海,千支竹篙,掀起溱湖水的轩然大波,千支鼓槌,敲出惊心动魄的声浪。

    D硅谷的创始者之一肖克利与他八个学生意见不和,八位年轻人毅然与这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分道扬镳,在风险资本的支持下,成立了柴德费尔德公司。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墨子怒耕柱子

    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骥而非策牛也?”耕柱子曰:“骥以策。”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怒之。”耕柱子悟。

    (选自《墨子》)

    (注)①耕柱子:墨子的门生。②太行:山名,绵延陕西、河北、河南三省的大山脉。③骥:好马。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骥以策________

    (2)怒之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没有把别人的病治愈吗?

    B.难道我就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

    C.难道我没有比别人越来越好吗?

    D.我没有让别人的伤口愈合吗?

    3子墨子怒耕柱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用本文语句回答)

    4读了故事,从耕柱子态度的转变中,你悟出了____________ 的道理,在你看来,墨子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人。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诗词鉴赏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长安被攻陷之时。

    1这首词的作者李清照,是宋代词人,号_______________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2宋朝胡仔称:“绿肥红瘦,此语甚新。”请简要赏析“绿肥红瘦”的表达效果。

    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某班组织“寻文化之根,做自强之人”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1)在网上查阅文化资料时,同学们看到一段有关琉璃厂的参观者感言。根据语意,将下面关联词语填入文中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①琉璃厂是北京著名的古文化街。   说往日的琉璃厂是热闹、喧嚣,   眼前这里则是清寂、安静。②浩如烟海的图书、字画、古玩、文房四宝在这里   在兜售叫卖,   在静静等待,成了一种文化的积淀与展示。③一项千秋万代任重道远的事业,需要的就是这样一种默默坚守。④三百年的积淀,已经为它填注了足够的文化力量与自信;让它得以气定神闲地扩散自己的文化光芒。

    A.虽然  但是  既  又B.如果  那么  不是  而是

    C.虽然  但是  不是  而是D.如果  那么  既  又

    (2)上文第④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琉璃厂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许多文人学者同学们查阅资料时得知,有一位作家,他客居北京14年期间,去琉璃厂达480多次,共购得图书、碑帖3800多册,还有拓片古钱等。他是谁?他在日本求学期间的什么决定充分体现了有为青年的自尊自强?

    提示一:

    他去世时,《劳动生活》杂志社送的挽联:

    呐喊如狂人,为国为己

    华盖育彷徨,导民中流

     

    提示二:

     

    他设计的北京大学校徽

    答:他是__________(人名);他的决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者下句。(每小题1分,共7分)

    (1) 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3)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 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   ,铁骑绕龙城(杨炯《从军行》)

    (6)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7)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古代青铜器原本是啥颜色的

    晓磊

    ①提到古代青铜器,大家一般会想到在博物馆里看到的那些古朴端庄、造型各异的器物;但要是问到这些青铜器原本是什么颜色的,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想当然地回答说是青绿色。实则不然。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古代青铜器的颜色,都是经过岁月洗礼,被腐蚀氧化后所呈现出的变化使然。

    ②都是古代青铜器,为什么颜色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古代青铜器原本又是什么颜色呢?

    ③青铜,是指红铜与锡或铅等按一定比例熔铸成的合金。青铜器最初出现时,多是一些小型工具或装饰品,制作技术也相对简单。随着社会的发展,冶金技术和制作工艺水平的提高,青铜器的功能属性也发生了变化。如鼎、簋等由最初的炊具逐渐演变成礼器,同时也成为身份等级、权力和财富的象征。

    ④那么,古代青铜器是不是全都是同一个颜色呢?显而易见,不是这样的。

    ⑤古代工匠在铸造不同类型的青铜器时,会根据器物的功能属性在铜溶液里加入不同比例的锡或铅。在我国先秦时期的手工艺专著《考工记》里,详细介绍了6种青铜器的合金成分(含锡量)配比,其中有这样的记载:“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这说明,古人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很好地掌握了青铜器的冶炼和铸造技术。

    ⑥由于制作青铜器时,锡、铅所占的比例不同,青铜器成形后所呈现出的颜色也不尽相同。通常情况下,青铜器的颜色主要是由锡在铜中含量的多少来决定的,铅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铜器的色泽。由于古代先人在铜中加入锡、铅的数量不同,所制成的青铜器表面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和光泽,大致会有金黄色、橙黄色、浅黄色、灰白色等。古人还会根据需求,通过在青铜器表面鎏金、彩绘、错金银以及镶嵌宝石等方式装饰青铜器,以获得一些特定的颜色纹饰。

    ⑦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的古代青铜器,以出土器物为主,它们之所以呈现出青绿色,是因为这些古代青铜器埋在地下成百上千年、表面氧化腐蚀了。不过,目前博物馆关于古代青铜器表面颜色的异同鲜有介绍,关于青铜器的文字说明主要是其历史、名称、制作工艺以及功用的一些简单介绍,更多的专业知识则见诸于一些专业的著作和期刊论文等,受众很小,这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如果没有相关背景知识支撑,往往难以理解。长此以往,便给观众造成一个误解,以为青铜器的颜色本就如此。

    ⑧近年来,古装影视剧十分火爆,广受欢迎;不过,其中一些剧目中出现的道具常与历史事实不符。如一些反映先秦时期的历史剧中所出现的鼎、簋等古代青铜器道具,所呈现出的颜色居然是青绿色的,这就有些不妥。

    ⑨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馆藏出土古代青铜器在被氧化、腐蚀后,表面都呈现出青绿色呢?也不尽然,还是有些例外的。如举世闻名的越王勾践剑就千年不腐;河南信阳长台关7号楚墓出土的青铜饮食器皿,其出土时便呈现出金光灿灿的外观。这些出土文物的发现,颠覆了人们对传统青铜文物外观形象的印象,也让我们有幸在千年之后还能一睹其当年的风采。

    ⑩越王勾践剑和河南信阳长台关7号楚墓出土的青铜饮食器皿能够历经千年而不腐,这是为什么呢?考古专家研究发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制作器物的材料成分配比、铸造技术以及埋藏环境有关,至于其他方面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如越王勾践剑便是因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这与其制作技术相关。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下面对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提到古代青铜器,作者会想到在博物馆里看到的那些古朴端庄、造型各异的器物;要是问到这些青铜器原本是什么颜色的,也会想当然地回答说是青绿色。

    B.青铜,是指红铜与锡或铅等按一定比例熔铸成的合金,青铜器最初出现时,多是一些小型工具或装饰品,制作技术也相对简单。

    C.因为制作青铜器时锡、铅所占的比例不同,青铜器成形后所呈现出的颜色也不尽相同。

    D.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的古代青铜器,以出土器物为主,它们之所以呈现出青绿色的原因是这些古代青铜器埋在地下成百上千年、表面氧化腐蚀了。

    【2】本文语言准确,表达严密。结合下面语句加点内容,简要赏析。

    通常情况下,青铜器的颜色主要是由锡在铜中含量的多少来决定的,铅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铜器的色泽。

  • 10、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听秋

    ①黄昏时分,上街散步,遇到一个肩挑蝈蝈笼子的老汉,串街走巷在叫卖蝈蝈。蝈蝈笼子是绿色苇叶编成的,有灯笼形,有菱角形,有喇叭形,有酒瓶形,这已然吸引了城市人目光的聚焦;加上笼子里此起彼伏的蝈蝈鸣叫声,顿时给京城送来了乡野的浓浓秋意。一群城市的娃儿,伸直脖子在好奇地围观,我则走上去买了两只提回家里,把灯笼形的蝈笼挂在了阳台上。

    ②在窗外蝉鸣之声,流露出凄惶之时,蝈蝈以一曲曲高亢的秋歌,取代苦蝉的单调的噪音,实在是一种享受。特别是今夏京城酷热如烤,它的歌声不仅给我带来了秋声秋韵,还带来了秋风秋雨──八月中下旬,两场密集如网的雨丝,清洗过京城之后,汗迹斑斑的城市,仿佛升腾起生命的活力。我的童年是在冀东农村度过的,记忆中曾留下蝈蝈的鸣秋声声;因而我的认知中,蝈蝈是人类生活的知音,是秋天写意的自然画师。此时我将这个秋天的歌王,高悬于我的窗外,它的声声秋歌,能让我有一次童心之旅,让我在黄昏斜阳的年纪,回眸人生只有一次的童真,那是人生中难以寻觅到的一种痴醉。

    ③童年时的我,每到秋天来临之时,都要钻进红高粱地里,与小伙伴一起去逮铜镜蝈蝈。当时,因为小小人儿太矮,高粱秆子太高;而且蝈蝈都喜欢栖息在顶端红红的穗子上,我们只能靠摇动高粱秆子,把它摇晃下来,然后将其装进蝈蝈笼子。青绿的高粱叶片锋利如刀,当我们从高粱地里钻出来,赤裸的胳膊被划得一道道血迹,但听蝈蝈一叫,就好像贴上了止疼药似的,而把在高粱里钻来钻去的艰辛忘得一干二净了。此外,还要拔来青草为它絮窝,摘来它爱吃的南瓜花供它食用,然后就躺在土炕上,静听它一曲曲声声蛮声声乐的秋歌了。蝈蝈是个非常不错的歌手,不像夏天的苦蝉,吐出来的都是刺耳的噪音,它是喜剧演员,歌声不仅高昂而亢奋,而且底气足得一口气能唱上一袋烟的光景;因而家乡的女娃,给它起了个人性化的别名:哥哥。因为蝈蝈中的雄性,才具有吟唱的生理本能。

    ④有一天,高悬于天空的一轮秋月,把清冷的月光洒进我的床前,正当我进入梦里南柯之际,那两只蝈蝈忽然停止了歌唱。我觉得有点怪异,因为白天散步时我特意到菜场买来南瓜花,为它提供了美食,此时月光如水,正是它俩大展歌喉的时候,何以会一齐哑了嗓子?我走到阳台一看,吓了我一跳,一只毛色黑白相间的家猫,不知何时从开着的窗子,跃上了我家的阳台,它两眼闪烁出绿色的幽光,一动不动地盯看着悬于空中的那只蝈蝈笼子。看我走出来,那只野猫虽然立刻跑了,但我还是摘下笼子,以示对蝈蝈受惊后的安慰。

    ⑤但是当我回到床上以后,它像是被惊吓住了似的,再也不开口吟唱这秋天的银色月光了。这个场景,让我顿时想起了一件几乎被岁月遗忘了的遥远往事。

    20世纪饥饿的60年代初期,我正在海滨一个劳改队接受劳役。到了秋天高粱红了之后,蝈蝈不知人间的饥饿,便在青纱帐里,撒欢地叫个不停。这真是绿色天使们的厄运到了,囚徒们寻声而去,先脱下脚上的鞋,用鞋底子搓高粱穗子,把搓下来的高粱粒当充饥的主食;把那些大肚子蝈蝈逮着,当成副食一块吞下肚子。那是十分原始并非常惨烈的生存的镜头:一些耐不住饥肠辘辘的大肚汉,把蝈蝈的翅膀揪下来,再把带刺的腿拔下来,然后便将整个蝈蝈塞进嘴里,囫囵个儿吃下去。他们一边生吞着蝈蝈,还不忘说上两句那个年代的生存哲学:你长得那么胖,浑身都是油;我得了浮肿,我需要动物脂肪。演出这一幕苦戏的,不都是刑事犯,其中也不缺乏在那特殊年代被划为右派、送来劳改的大学生。因而,在那些年头里,我觉得蝈蝈的叫声和饥饿的劳改犯呻吟合二为一,音符里似乎没了声声蛮声声乐的豪气,而变成声声怨声声愁的一曲曲哀鸣了。在社会不同的群落中,也许只有经历我这样的马拉松式的苦难部族,才能从它们的歌声中,倾听到大自然之外的人生旋律。

    ⑦蝈蝈终于又开始歌唱了。由于我记起了历史的昨天之故,辗转反侧,久久难成眠。我想:我能活到人生四季中的秋季,实属是不幸群落中的一个幸运儿;多少与我同命运的同类,生命都在苦难中化为宇宙之间的灰尘了,而我却能在银色的月光下,像我的童年时日那样,倾听来自大自然的秋声秋韵,简直是一种超期服役的可贵享受。不是吗?记得,在中央电视台夕阳红的节目序曲中,老作家乔羽写下如是的歌词:夕阳是迟到的爱, 夕阳是未了的情。

    ⑧蝈蝈虽然不知人间事,听不懂这支儿歌的含意,但它是痴迷于秋天的歌手,在秋风叶落中夕阳晚唱,撩逗起人生悲欢离合的回忆和对明天深远的情思……

    【1】文中写蝈蝈的鸣叫声在不同时段地点给“我”带来不同的感受。根据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

    地点

    “我”的感受

    黄昏时分

    街上

    给京城送来了乡野的浓浓秋意

    给“我”带来了秋声秋韵,还带来了秋风秋雨

    童年

    青纱帐里

    家猫事件后

    家中

    简直是一种超期服役的可贵享受

    【2】文章语言生动形象,意蕴丰富。请你从文中找出一处例句简要赏析。

    【3】文中第⑥段写道“在社会不同层次的群落中,也许只有经历过我这样的‘马拉松’式苦难的部族,才能从它们的歌声中,倾听到大自然之外的另一种人生旋律”,“大自然的旋律”指的是什么?“大自然之外的另一种人生旋律”指的又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4】《紫藤萝瀑布》中,宗璞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本文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请你判断出写法,并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 11、   拜见母亲大人

    ①拜见母亲大人是需要谨慎的。

    ②扎起马尾,露出额头——她喜欢看我一直保持着十几年前的中学生模样,不管我现在已经多少岁。

    ③挑选一件十分显胖的衣服——她永远嫌我瘦,每次见到我便立刻皱着眉头打量, 鉴定结果是我瘦了,然后她开始问:“是不是过得不好了,没有好好照顾自己。”

    ④衣服不仅要显胖,还一定要是亮色,不能穿深色——她永远嫌弃我黑色衣服太多,用她的话来说,“别一天到晚穿得黑黢黢的”。所以要选白色或者红色。哦,不,白色也不太好,她会说,“白色不经脏的,怎么洗?谁给你洗的啊,看这都发暗了”。所以要选红色,红色经脏,又显得面色红润,气色好。

    ⑤一定要化妆,但又必须是裸妆那种类型,气色鲜润就好,千万不能妆太浓。但不化妆的话,显得不够精神,她又会说:“怎么都不收拾一下自己。”

    ⑥总之,我会把自己收拾成——穿着少女时代的红毛衣、扎马尾的、学生味儿十足的样子。这样我就不会露出任何一点破绽,让她忧心忡忡地打开话题:“你是不是过得不好?”

    ⑦时间差不多了,掐着表,准时去接母亲。把车靠边,远远地看见她站在人群的边缘。她穿着那一件我很熟悉的旧风衣,一双不相配但便于走路的体闲鞋。背着我当年上学用过的那个阿迪达斯的双肩包,包的侧面很实用地插着一只水壶。

    ⑧把母亲接到,她像个孩子一样,乖乖上车,坐后排座位。因为她是典型的“副驾驶控制狂”,一旦她坐我旁边,就会忍不住保持高度紧张,大声指挥我怎么开车,碰到路边闪出一辆电动车,她会尖叫,把我吓一跳;不然就是高声指挥我:“按喇叭!”“打灯!”“啊!小心那个人!”……我会崩溃的。我都有 8 年驾龄了,视力 5.2,而她视力明明很差,开车更是彻头彻尾的菜鸟,每次还要这么指挥我。每当这时候,我恨不得分给她一个喇叭捏在手里,任她自己随便按。

    ⑨但有一次,我与母亲一起,坐上了一位阿姨开的车。我很紧张,因为阿姨的车开得实在不太好。奇怪的是,母亲在副驾驶座一路安安静静地坐着,什么都没说,更没有指挥人家,偶尔很轻松地和阿姨聊个天。

    ⑩下车后我问母亲:“为什么你不指挥别人开车,只指挥我开车?”

    ⑪“别人我不管,你是我女儿啊。”她说。

    ⑫可怜天下父母心。所以后来,我都让母亲坐后排。这样对大家都好。

    ⑬接到母亲,带她去了餐厅。坐下来点菜。我点了她喜欢吃的清淡的菜,然后点了一个豆腐青菜汤,叫“一清二白”。点完菜,服务生向我们重复一遍菜名,报完最后 一个“一清二白”,我点头确认,示意可以了。

    ⑭服务生走后,母亲欲说还休,最后非常不安地问我:“一千二百?这顿饭就要一千二百啊!”

    ⑮我哭笑不得地看着她,窗外的阳光把母亲零星的白发一根一根地扯了出来。

    ⑯母亲看上去比较年轻,所以我一直没发现她的衰老——我一直认为她还年轻着,永远不会老。就像她以为,我一直还是那个中学生的样子,停在那几年,永远不会长大。但时间容不得我们的幻觉。她现在老了,渐渐变成了我的孩子。现在,我要像一个母亲照顾孩子那样,给她一个无忧无虑的晚年。

    ⑰少年时与母亲的种种怨怼,已经渐渐释然。那会儿叛逆时,动辄会想:“我要是当妈,我才不会……”现在才知道,做一个好母亲实在太难,她已经尽力了。

    1请概括“我”拜见母亲大人前后所做的三件事。

    2第③段中两个加点的“又”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文章⑨——⑫段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4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在母亲面前精心打扮,是因为想让母亲见到自己能放心。

    B.“我”将与母亲的相见称之为“拜见”,大词小用,有幽默感,也体现了我的孝顺与感恩。

    C.第⑦段画线句子形象地写出母亲的节俭;为下文她误会菜价高而不安的情节作铺垫。

    D.文章倒数第一段说“做一个好母亲实在太难,她已经尽力了”这句话表明“我”深爱母亲,但内心对她还是有着一些不满。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

    “后盾”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背后支持和援助的力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后盾”,或是父母、老师、朋友,或是学校、社会、国家,或是理想、精神、信念……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能不畏风雨,健康成长。

    (1)请以“我的坚强后盾”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讲讲你的故事与感悟。

    (2)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谈谈你对“后盾”的思考与认识。

    要求:①按文体要求作文。不少于600字。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