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南充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句是( )

    A.《庄子》一书中曾记载过佝lóu)丈人承蜩的故事。

    B.谁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睢而生活。

    C.大自然huàn)养的飞禽、走兽、小虫、大树于他无用。

    D.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相),都软倒了。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A. 楼房鳞次栉比,公路平坦通畅,河流重现清澈,这些是我市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呈现出的新景象。

    B. 季羡林先生学富五车,是世人敬仰的“学界泰斗”。

    C. 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谓首当其冲,竟占污染总量的45%。

    D. 一部脍炙人口的《国风》与《小雅》,也是“三百篇”的最精彩部分,是诗歌创作中最美满的成绩。

  •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以第一人称写的,文中的“我”是小说里的人物,不能看成是作者本人。

    B.小说通常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

    C.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D.本文主要塑造了于勒这个人物形象。

  •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酒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如“觥筹交错”中的“筹”,“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白”,“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樽”都是酒杯的意思。

    B.“世先生同在桑梓”中的“桑梓”指家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的“庙堂”指朝廷,“伛偻提携”分别指小孩与老人。

    C.《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是编年体史书;《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料整理编辑的纪传体史书。

    D.“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没有同稼轩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到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辛弃疾。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面语句中的加点词语。

    (1)湖中人鸟声俱______

    (2)余一小舟______

    (3)余强饮三大而别______

    (4)______

    2请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本文结尾借舟子之口说作者“痴”,舟子的话与课文第①段哪句话相呼应?你觉得作者痴迷于什么?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清溪行

    (唐)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①此诗是李白被“赐金放还”离开京城后游池州时所作。②新安江:在浙江境内流入钱塘江,以清澈闻名。

    ①本诗主要表现了清溪的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一特点的?

    ②尾联的景物描写有何用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中国同步实现了经济稳定快速发展与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地解决。因此初三5班开展了以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位同学为活动搜集了以下三则材料。

    材料一:

    漫画《脱贫攻坚》

    材料二: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②脱贫攻坚的重心是不断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③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指引,进一步增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完成消除绝对贫困这项任务。④切实纠正等待观望、麻痹厌战、畏缩不前,坚决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

    材料三:

    通知

    初三年级全体学生:

    请本周星期三下午到学校会议室集合,收看《脱贫攻坚优秀纪录片展播》。希望大家按时参加,认真观看。

    此致

    敬礼

    校学生会

    312

    (1)请根据材料一漫画《脱贫攻坚》,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漫画画面的内容。

    (2)材料二中有一句话存在语病。这句话是第_____句,修改意见是_____

    (3)为更好地了解脱贫攻坚战,学生会计划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展播,特发通知。但是其内容和格式上各有一处错误,请修改。

    内容上:

    格式上: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诗词默写

    (1)《使之塞上》中描写边塞雄浑风光的句子是:

    (2)《鱼,我所欲也》一文中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3)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 

    (4)《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被后世誉为“奇偶佳联”的名句是:  

    (5)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表现了他对残酷统治的不满。这一意思,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表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各题。

    〖文本一〗

    木秀于林,风必助之

    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语出三国(魏)李康,意思是说,树木高出树林,风就会折断它;石堆显露出堤岸,水流就要冲毁它;为人处事样样出众,别人就会诽谤他。一读到这样的句子,耳边马上就回响起“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的嗡嗡声。然而在当今这个崇尚个性,鼓励创造,蓬勃发展的大有为时代,你若是真英雄,为何要怕雨打风吹去?因此,只要你自己足够优秀,艰难险阻也一定会为你的成功助力。

    ②人们常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木秀于林,风岂会不助之!

    ③“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话的重点在于“摧”字。人们怕的不是一枝独秀,而是怕脱颖而出之后,受到别人的诋毁和诽谤,所以很多人选择缩在林子里,不肯力争上游。这是懦弱、不自信的集中体现,________爱迪生发明电灯时,用了一千多种材料进行尝试,曾被人当成疯子,但是他没有放弃,最终为人类奉献了光明。马云应聘的时候与老板大谈电子商务,曾一度被认为是骗子,但是他不畏人言,坚持不懈,最终创造了市值千亿的阿里巴巴。

    ④“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一代又一代功标青史的闻达之士用自己的事迹告诉我们,阻路石和垫脚石往往就是同一块石头,困难既是成功的铺路石,又是意志的试金石,更是能力的磨刀石,笑对困难,砥砺前行,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其实我认为木秀于林,风摧之还是风助之,不是取决于风,而是取决于木。风就像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如果树木足够坚韧挺拔,又怎会怕风吹雨打?

    ⑤说到这里,也许有人要跳出来表态,树大招风,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例子还少吗?聪明绝顶的杨修在曹丞相面前出尽了风头,最后却因“鸡肋”的揣测丢了性命。对杨修的死,《三国演义》中解释为“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说杨修是死于他的“恃才”,但是史书《三国志》中却写到“杨修为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诛修”。这里提到杨修是袁术的外甥,所以才被杀了。杨修的死是必然的,曹操晚年决意要立曹丕为储君,杨修是曹植的拥戴者,所以杨修之死不是因为“木秀于林”,而是他卷入了一场本不该卷入的夺嫡之争。

    ⑥机会与挑战并存,成功与挫败同在,如果诽谤和诋毁能够轻而易举地击倒你,只能证明你自己本身就不堪一击。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才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一切的勇气。

    ⑦“木秀于林,风必助之!”我们不是三国时期身世飘零、生死未卜的李康,我们是二十一世纪勤劳勇敢、充满创造力的新一代!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们要迎着风雨大叫:“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选文略有改动)

    〖文本二〗

    9月27日电 据“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微信公众号消息,在9月27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针对孟晚舟平安回到祖国一事,华春莹表示,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的强大中国,永远是每一位中国公民的坚强后盾,中国党和政府具有坚定的意志、强大的能力,坚决维护中国公民、中国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坚定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华春莹称,孟晚舟事件是一起针对中国公民的政治构陷和政治迫害,目的是打压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高技术企业。经过中国政府不懈努力,孟晚舟女士终于平安回到祖国。我们对此表示由衷的高兴。

    “正义也许迟到,但绝不会缺席。这也再次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的强大中国,永远是每一位中国公民的坚强后盾,中国党和政府具有坚定的意志、强大的能力,坚决维护中国公民、中国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坚定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和尊严。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发展前进的步伐。”华春莹表示。

    【1】选文〖一〗是如何引出中心论点的?

    【2】选文〖一〗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选出下列不适合充当选文〖一〗作为事实论据的一项( )

    A.孙膑熟习兵法,遭魏将庞涓妒忌、陷害,可他回到齐国后,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创造了围魏救赵的辉煌战例。

    B.豪放词人苏东坡在诸多领域卓有建树,“乌台诗案”使他身陷牢狱,这反而让他能广泛接触生活,写出不朽作品。

    C.“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慷慨高歌的壮士荆轲勇敢无畏,图穷匕见,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悲情英雄。

    D.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专心医学,名动四方,此后27年游历,艰辛备尝,呕心沥血,最终编著成了《本草纲目》。

    【4】材料〖二〗中,华春莹表示,孟晚舟事件“目的是打压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高技术企业”,针对以美国为首的反华势力的打压,结合选文你认为中国高技术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12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

    海棠花现在依旧开得鲜艳,开得漂亮,招人喜爱。它结的果实味美,又甜又酸,开白花的结红海棠,开红花的结黄海棠,果实累累,挂满枝头,真像花果山。秋后在海棠成熟的时候,大家就把它摘下来吃,有的把它做成果子酱,吃起来非常可口。你在的时候,海棠花开,你白天常常在繁忙的工作之中,抽几分钟散步观赏;夜间你工作劳累了,有时散步站在甬道旁的海棠树前,总是抬着头看了又看,从它那里得到一些花的美色和花的芬芳,得以稍稍休息,然后又去继续工作。你散步的时候,有时约我一起,有时和你身边工作的同志们一起。你看花的背影,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我的眼前。

    ③海棠花开的时候,叫人那么喜爱,但是花落的时候,它又是静悄悄的,花瓣落满地。有人说,落花比开花更好看。龚自珍在《己亥杂诗》里说:落红不是无情物, 你喜欢海棠花,我也喜欢海棠花。你在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时候,我们家里的海棠花正在盛开,因为你不能看到那年盛开着的美好的花朵,我就特意地剪了一枝,把它压在书本里头,经过鸿雁带到日内瓦给你。我想你在那样繁忙的工作中间,看一眼海棠花,可能使你有些回味和得以休息,这样也是一种享受。

    ④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在花下树前,大家一边赏花,一边缅怀你,想念你,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你离开了这个院落,离开它们,离开我们,你不会再来。你到哪里去了啊?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你经过春风的吹送和踏雪的足迹,已经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也飘进了黄河、长江,经过黄河、长江的运移,你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你,不仅是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国家的人民服务,而且你为全人类的进步事业,为世界的和平,一直在那里跟人民并肩战斗。

    ⑤曾记否?遥想当年,我们之间经过鸿雁传书,我们之间的鸿雁飞过欧亚大陆,越过了海洋,从名城巴黎,到渤海之滨的天津。感谢绿衣使者把书信送到我们的手里。有一次,我突然接到你寄给我的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像的明信片,你在明信片上写了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那样,一同上断头台这样英勇的革命的誓言。那时我们都加入了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行列。宣誓的时候,我们都下定决心,愿为革命而死,洒热血、抛头颅,在所不惜。我们之间的书信,可以说是情书,也可以说不是情书,我们信里谈的是革命,是相互的共勉。我们的爱情总是和革命交织在一起,因此,我们革命几十年,出生入死,艰险困苦,患难与共,悲喜分担,有时战斗在一起,有时分散两地,无畏无私。一百多年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我们无数的英雄儿女和爱国革命志士,为了挽救祖国,建设新中国,被敌人的屠刀、枪弹杀害。他们的忠骨埋在祖国一处处青山下,他们的鲜血染红了祖国的大地山河。在我们党的鲜艳的镰刀斧头红旗上,在我们的五星国旗上,有他们血染的风采。无数的战士倒下了,我们这些幸存者,为继承他们没有完成的事业,双肩上的任务很重很重。恩来同志,有外宾问你,你哪里来的这么充沛的精力去工作?你说:一想到我们死去的那些烈士,我们亲密的战友们,就有使不完的劲,要加倍地努力工作,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这也激励着我,使我无限振奋。我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把我有生的余力和余热,更好地为人民多服一点务。

    ⑥同志、战友、伴侣,听了这些你会含笑九泉的。

    【1】“春天到了,西花厅的海棠花开了。”“又”字有什么含义?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把文中引用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补充完整,说说表现了人物什么品质?   

    【3】周总理逝世后,举国哀悼,联合国也下半旗志哀,为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4】“同志战友伴侣,听了这些你会含笑九泉的。”联系全文,指出结尾段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含义?

    同志:

    战友:

    伴侣:

  • 1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全球听力损失人口规模及预测】

    据世界卫生组织,全世界有15.8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其中4.3亿人(占全世界人口的5%以上)患有残疾性听力损失,需要康复治疗。世卫组织估计,全世界有11亿年轻人面临由不安全的用耳习惯导致的听力损失风险。到2030年,将有189亿人发生听力损失。

    据世界卫生组织,40%的儿童听力损失源于遗传因素,感柒、产时并发症及暴露于大的声响等后天因素也会引发听力受损。数据显示,全球约有3400万儿童患有残疾性听力损失,而其中约六成是可以通过公共卫生措施预防的。安全的用耳习惯可以帮助预防听力受损,及时发现听力损失和耳病是有效治疗的关键。

    材料二:

    【青少年群体听力损失主要原因】

    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11月9日共同发布了《听力健康蓝皮书:中国听力健康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青少年群体的听力管控目前属于监控盲区,娱乐性噪声暴露成青少年群体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

    报告称,青少年普遍长期使用耳机等不良用耳习惯已经成为非常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但未得到广泛重视。中国报道的青少年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为1%~19.23%不等,且男性发病概率高于女性。噪声的暴露强度、时间及个体易感性差异是目前公认的独立危险因素。

    根据报告,由于青少年较其他年龄阶段人群更热衷于参加各类娱乐活动,所以娱乐性噪声暴露(如频繁使用个人青频设备,如耳机、播放器、游戏机,以及接触各种强声刺激,如经常到KTV、摇滚乐等娱乐场所)是青少年群体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

    报告还指出,课业负担过重和精神持续紧张、体育缎炼减少造成的身体抵抗力降低,腮腺炎等病毒感染造成单侧听神经永久性严重损伤的情况屡见不鲜。突发性耳聋有年轻化趋势。

    材料三:

    【生活中该如何预防听力受损】

    远离环境噪音

    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下,听觉器官长期处在兴奋状态,促使听觉功能极度紧张疲劳,造成听力下降。而且噪音环境容易使人心情烦躁、失眠,以致血压升高、心脏排出血量减少,从而影响内耳供血,最终影响听力。

    合理使用耳机

    戴耳机应严格遵循“60﹣60”原则: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耳机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需要强调的是,千万不要戴着耳机睡觉。睡觉过程中,姿势难以掌控,在造成噪声伤害的同时也容易压迫耳机,给脆弱的耳朵带来物理伤害。在嘈杂的公共场合,也要尽量避免听歌。

    少掏耳朵

    耳道皮肤比较娇嫩,如果掏耳朵用力不当,最易造成外耳道损伤感染而成疖肿,引起耳部疼痛,严重者可致听力减退。

    别太劳累,保证睡眠

    从临床上看,长时间熬夜、休息不好、睡眠不足、身体处于疲劳状态都是突发性耳聋的诱发因素。比如,不少白领反映耳聋前曾连续加班,感觉十分劳累,学生患者多表示在考试前有熬夜的经历。所以在工作学习的同时要保证休息和睡眠,注意劳逸结合。

       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班里开展“珍爱听力,快乐成长”主题班会,你负责前期收集并整理了以上材料。

    (1)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全球听力损失人口规模及预测》图表,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______

    (2)根据以上材料内容,判断下列表述的正误,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娱乐性噪声暴露是造成儿童和青少年群体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

    B.根据材料一中的图表,2030—2050年每十年估计会新增1亿残疾性听力损失患者。

    C.不要戴着耳机睡觉只是因为睡觉过程中,耳机的压迫会给脆弱的耳朵带来物理伤害。

    D.长时间熬夜、休息不好、睡眼不足、身体处于疲劳状态会直接导致突发性耳聋。

    (3)读了以上材料,你一定对保护听力的重要性有了自己的认识,请以“珍爱听力,快乐成长”为主题,以班级的名义,面向学校全体同学,写一份倡议书。

    写作提示:①写清发出倡议的原因和目的;②分条写出倡议内容;③格式正确;④语言流畅;⑤不少于150字。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

    珍藏回忆,收获一份成长,让自己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珍藏爱,收获一份幸福,让自己不忘回报,懂得感恩。生活中,一诗一文,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值得我们用心灵去感悟,去珍藏。

    请以“珍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⑴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能合理运用多种表达方式;⑵立意深刻,感情真挚,思想健康;⑶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⑷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⑸字数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