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升国旗、唱国歌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 )
A.《义勇军进行曲》
B.《黄河大合唱》
C.《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D.《歌唱祖国》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体现的本质是
A.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计划失败
B.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D.慈禧太后极力讨好列强
3、1949—1953年,新中国巩固新生政权取得的重大成就有( )
①抗美援朝 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③土地改革 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
4、小石同学在研究解放战争时发现了下列史料,据此可知淮海战役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 ||||||
民工 | 担架 | 打小车 | 牲畜 | 筹粮 | 挑子 | 船只 |
543万人 | 30.5万副 | 88万辆 | 76.7万头 | 48万吨 | 20.6万副 | 8500只 |
A.帝国主义的扶持
B.军事力量的强大
C.国民党统治的腐败
D.人民群众大力支持
5、“山歌越唱越开怀,东山唱到西山来。湘赣边,工农革命损失大,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民歌中“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的准确含义是
A.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B.认识到城市中心暴动的错误性
C.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6、以下是画家蒋兆和的两幅画作,反映出由“流民”到“人民”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C.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7、“作为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它最早成为中国开放的特区,与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共舞,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它已从一个小渔村迅速发展成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上述材料是某一文学作品中对某一个城市的描述,这个城市应该是
A. 深圳 B. 上海 C. 汕头 D. 广州
8、下图为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工农业品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八字方针”的落实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土地改革的完成
9、清政府统治集团内的一些开明人士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而采取了一系列“自强”、“求富”,虽然其目的是为了摆脱“内忧外患”维护封建统治,但这一运动是符合历史潮流的。并且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和国防的近代化。这是对( )的评价?
A.禁烟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10、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服装实用,颜色款式千篇一律
B.食品丰足,饮食结构发生很大变化
C.住房宽敞,居住环境大为改观
D.交通发达,人们出行极为便利
11、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的八字方针是
A.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C.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D.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2、“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的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是指( )
A.无偿没收
B.赎买政策
C.联产承包
D.实行股份制改革
13、国民党顽固派于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皖南事变
14、到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基本上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广大农民从中获得了
A.换届选举权
B.生产自主权
C.土地所有权
D.农场经营权
15、《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的规定主要反映了英国列强哪一侵略要求
A.鸦片贸易
B.商品输出
C.掠夺金银
D.开采矿山
16、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其中对“煮豆燃萁”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 是指“天京变乱”
B. 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
C. 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狭隘性和局限性
D. 太平天国具有彻底的反封建精神
17、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
A.裁撤冗官冗员
B.发展农、工、商业
C.开办新式学堂
D.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18、下图是王老师在历史课上的板书,他这节课讲的内容应该是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一五”计划
19、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
A.古代埃及—《汉漠拉比法典》
B.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C.古巴比伦王国—象形文字
D.古代希腊—金字塔
20、太平天国运动的农民革命领袖是( )
A. 杨秀清 B. 洪秀全 C. 石达开 D. 洪仁玕
21、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带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司令员是________
(2)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底,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党的好干部________、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_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2、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之一是集中力量发展___________,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在此期间,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___________工业基地。
23、北洋政府上承_________之权,下接_________之政。北洋政府时期是近代中国的重要历史阶段。
24、(1)观察《红军长征路线图》,将下列事件或地点的中文名称填入图中对应方框。
A.长征史上生死牧关的转折点
B.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点
(2)据图指出,红军长征行军路线的特点。
25、1951年,以_____________为首席代表的西藏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促成西藏和平解放。为了密切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一五”计划期间川藏公路、_____________、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26、百日维新的时间、标志:________年6月,________颁布________诏书,实行变法
27、经过:1937年8月13日,________爆发。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28、1905年,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__________,它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______》,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29、欧洲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早期工人运动 ------
30、1947年,________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2006年,________全线通车,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31、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后设计了如图的年代尺,请你仔细观察,然后回答问题。
(1)在时间点A,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该事件对中国历史有何重大影响?
(2)北京在时间点B遭遇了哪场浩劫?除此之外,北京还在哪场战争中遭受浩劫?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时间点C发生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4)中国近代史发生了诸多和时间点A类似的事件,最终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5)中国近代化探索有哪些重大事件?
32、代表人物
(1)中央:以____为代表。
(2)地方:以_______等人为代表。
33、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某校八年级同学以“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的变化”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
【政策回顾】
(1)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了《 》,大规模的 运动在全国开展。
(2) 1953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农业实行 。
(3) 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
【分析对比】
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5) 1952年底,我国彻底废除了________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6)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____化的高潮,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农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7)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产生了严重的失误,农业生产遭受到严重破坏。
(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劫了中国农业的犬发展。
【历史认识】
(9)从这几次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可以看出,党和政府在制定土地政镱时的依据是什么?你从中能碍到什么结论或启示?
34、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材料二 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五次“围剿”,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在多次恳请无望的情况下,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事变。
材料三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由此可见,只有全国军民的合作抗战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九一八事变有何严重后果。材料中“震惊中外的事变”指什么事变?
(3)据材料三分析,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诸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哪一点?哪一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4)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