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各自以口头方式达成“九二共识”,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 )
A.大陆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政策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D.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2、戊戌六君子用鲜血唤醒了一部分先进中国人的清醒认识,这种清醒的认识应该是
A. 必须工业救国
B. 必须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发展自己
C. 必须推翻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D. 必须解放人们的思想
3、《申报》记录了清末到民国近八十年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想了解《申报》早期创办的历史,应该去( )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南京
4、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期间,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②西藏实现了和平解放 ③土地改革的完成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⑤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⑤
5、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虽得到根本好转,但工业化水平依然很低。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下列不属于其基本任务的是( )
A.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B.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C. 培养建设人才
D. 着力上马两弹一星
6、中央电视台每年以“感动”为标准评选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如果可以对历史人物评选,你认为1839年感动中国人物最有资格当选的应是( )
A.邓世昌 B.左宗棠 C.林则徐 D.关天培
7、标语口号能够反映时代特色,比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以阶级斗争为纲”、“以钢为纲”等,其中“以阶级斗争为纲”反映的是
A.三大改造
B.文化大革命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8、西安事变是突然爆发的,中国共产党对事变本身以及解决办法有一个认识的过程:从开始的“罢免蒋氏,交国人裁判”,到后期的“只要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应当释放他”。这种转变是基于( )
A.民族矛盾是当前最主要矛盾
B.国共矛盾不复存在
C.屈服于美国等国际压力
D.共产党内发生严重分歧
9、李鸿章认为:“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下列举措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湖北织布局
C.安庆内军械所
D.福州船政局
10、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实践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是( )
A.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在全国范围进行土地改革
D.进行三大改造
1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下图中西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对应的位置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③⑤
12、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的主题,下列哪次会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
A.中共一大
B.国民党一大
C.中共二大
D.遵义会议
13、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于1992年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A.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D.两岸实现直接“三通”
14、下列材料反映的主题是( )
A.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出现严重失误
B.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快速前进
C.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显著成就
D.社会主义工业化在探索中起步发展
15、“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这里的“伟大传奇”是指
A. 秋收起义
B.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 红军长征
D. 转战陕北,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16、1947年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百分之二至三十的土地。”中共中央为此采取的措施是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C.颁布《中国土地改革法》 D.颁布《资政新篇》
17、“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被迫“停课闹革命”,高考招生工作也停顿下来,很多青年失去了继续深造的机会。这说明“文化大革命”期间( )
A.社会主义法制发展
B.教育事业受到冲击
C.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D.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18、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其主要事件按照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
①定都天京 ②金田起义 ③天京事变 ④安庆陷落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19、“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作文也能彰显时代特征。1977年的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目是《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这个作文题的时代背景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人民过上好日子
B.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严重受挫
C.改革开放使人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D.文化大革命虽然刚刚结束,但左倾思想仍然存在
20、法国大文学家雨果说: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宝窟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 )
A. 故宫 B. 圆明园 C. 颐和园 D. 景山公园
21、洋务运动为中国的_________开辟了道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_________的产生。
2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自己拍摄的无声电影是( )
23、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________》,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________》,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24、______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交接入列。
25、三大改造期间,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是_________,实现和平过渡的社会主义改造创举是_________。
26、1955年,全国掀起______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②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它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27、“________”,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________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28、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
29、根据下列内容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身堵枪眼,血染上甘岭—--—
(2)"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被迫害——
(3)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4)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30、抗美援朝战争中,________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________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31、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对我国的“三农”问题格外重视,建国后,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的土地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
(1)1951年的土地改革中,我国颁布了什么法律文件?
(2)我国的三大改造完成于那一年?是对那三方面的改造?
(3)建国以来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指哪一次会议?召开于那一年此后农村实行的土地政策是什么?结合材料指出该政策有什么作用?
32、回顾百年历史,探究国共关系。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的标志是什么?这次合作中两党为实现统一进行了哪场战争?
(2)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3)是什么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4)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哪两大战场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5)你认为解放战争中共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6)从国共关系的变化中,你有何感悟?
3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杜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使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什么是中国梦?
(2)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什么道路?
(3)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应牢固树立什么理念?
(4)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是什么原因使中国在实 现国家重大战略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国解放后,部分城市通货膨胀严重,少数商人投机,哄抬物价。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很快将上海局势稳定下来,进而稳定了全国经济形势。面对工业化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陈云提出对粮食等主要农副产品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统购统销,被中央采纳实施。他在中共八大上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营;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在市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1979年春,陈云指出:“六十年来,无论苏联或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调节这一条”,他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
——金冲及《陈云传》
(1)根据材料,概括陈云的主要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陈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贡献。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