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所示,在盛水的盆里的两块砖头上搁一只装有剩饭、剩菜的篮子,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放在通风的地方,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关于该做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放在通风处可加快水液化
B.利用水的升华吸热保鲜饭菜
C.利用水的汽化吸热保鲜饭菜
D.水熔化吸热可使温度降低
2、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如图所示。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返回舱直径的估计最接近实际的是( )
A.1.2 m
B.2.4 m
C.5.3 m
D.6.5 m
3、一个能容纳1kg水的瓶子,一定能够容纳得下1kg的(食用油<
煤油<
白酒<
水<
盐水)( )
A.白酒
B.食用油
C.盐水
D.煤油
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荷花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B. 鱼缸中的金鱼“变大”
C. 笔直的光线射入树林中
D. 日全食现象
5、如图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听不到物体发出声音,物体一定没有振动
D.物体停止振动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7、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理解正确的是( )
A.速度随路程的增大而增大
B.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减小
C.速度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公式是速度的计算式,速度大小与路程大小和时间长短无关
8、小民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钟表时发现倒立缩小的像;他慢慢走近钟表,又观察到倒立放大的像;随着他继续靠近钟表,他惊奇地发现了正立放大的像!针对以上现象,小民提出了以下四个问题,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
A.钟表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共有多少种类?
B.钟表通过凸透镜的成像性质与哪些因素有关?
C.凸透镜为什么在不同条件下成不同性质的像?
D.凸透镜的成像性质与物镜间距离有什么关系?
9、如图所示,小刚在艺术节上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对于吉他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乐曲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C.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D.拨动不同的吉他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色
10、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老师在教室内讲课没有回声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停止,声音就立即消失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指音调高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次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11、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整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功能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传播方向
12、彩色电视机荧光屏上呈现各种颜色,都是有三种基本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基本色光是( )
A.红橙黄
B.绿红蓝
C.橙靛紫
D.黄绿蓝
13、下列关于超声波与次声波、红外线与紫外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所以可以鉴别钞票的真伪
B.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线,也在吸收红外线
C.“倒车防撞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探测障碍物与车之间距离的设备
D.正常人可以看到红外线和紫外线,但听不到超声波与次声波
14、如图所示,三辆小车在平直公路上向东匀速行驶,三辆小车的速度如图所示。若以甲车为参照物( )
A.丙车向东运动
B.乙车向东运动
C.乙车向西运动
D.丙车向西运动
15、关于光的各种现象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壮观的天文现象日全食,是阳光在大气中的折射导致的
B.从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镜面反射的结果
C.阳光通过棱镜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D.阳光通过茂密的树叶缝隙在地面形成“亮斑”,说明光发生了折射
16、2023年5月11日5时16分,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成功对接空间站组合体,对接后,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货运飞船是静止的( )
A.地球
B.空间站组合体
C.月球
D.太阳
17、在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艺术家与中国音乐家一起相聚云端,共同演唱《一带繁花一路歌》,唱出了“一带一路”的团结与繁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歌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不同艺术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C.不同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不相同
D.歌声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18、宇航员在太空与飞船内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C.用通信设备对话更方便
D.太空中是真空,不能传声
19、如图所示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利用光学知识一致的是( )
A.变幻的“手影”
B.钢笔错位
C.雨后彩虹
D.牙医用平面镜检查牙齿
20、春天许多小朋友折下柳枝做成“口哨”,聪明的子轩拿剪刀边吹边剪,若用同样大小的力度吹,随着“口哨”的变短,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关于这一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耳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B.正在学习的同学怕哨声打扰自己就用耳塞堵住耳朵,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在“口哨”变短的过程中,声音的音调发生变化
D.这个过程中声音不一样的原因是响度发生了变化
21、在下列事例中,看到的是物体的实像的是( )
A.用放大镜观察邮票
B.看电影
C.欣赏鱼缸中的金鱼
D.水中的月亮
22、下列说法中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一个中学生的身高是
B.某校足球场长为,宽
C.小明的百米赛跑成绩是
D.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
23、《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下列诗句中与声音有关的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
C.“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我们能分辨“鸟语”和“泉声”,是因为响度不同
D.“转轴拨弦两三声”中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24、对速度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小
C.相同时间内,平均速度越大的通过的路程越小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与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
25、在下列数字后面填一合适的单位:
①一本初二物理书的质量是230 ;
②空气的密度是1.29 ;
26、声呐是利用______(选填“次”或“超”)声波探测海底鱼群或者障碍物位置的。若某次用声呐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声波,如果海水中声音的平均传播速度为1500m/s,此处海水深为______m。
27、夏天里把一大块冰放在塑料袋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___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在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一层水珠,这是___现象。
28、在立定跳远起跳时,用力向后蹬地,就能获得向前的力,这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的,起跳后能够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是由于物体具有__________。
29、冬天同学们早上常常看到大雾,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当太阳出来,大雾又渐渐散去,这是大雾发生了_____的缘故(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30、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诗句:“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诗人听出“琵琶声”是根据声音的______判断出来的;“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在弹琴之前先调如图所示琵琶的“转轴”是为了改变弦的松紧程度,以而改变弦发声的______;“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如私语是指声音的______小。(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31、由于气体的密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选填“减小”或“增大”),房间的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_____面(选填“上”或“下”)。
32、乘坐公交车若突遇火情,可凿窗逃生,破窗锤通常带有尖端这是通过 _____增大压强;深海潜水时,通常要穿上特制的抗压潜水服,因为 _____;不适应高原气候的人,往往会出现“高原反应”,究其原因我们发现,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越 _____(填“高”或“低”)。
33、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物体长度是_____cm。
34、填写单位:玉林同学身高170___,温水的温度为50_____。
35、探究冰熔化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和数据如图和表所示。
(1)实验中,为了更方便的观察熔化时物质的状态并且及时测量和记录温度,选用了乙的实验装置。这样加热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得到,丙图中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为______ ℃。
(3)冰完全熔化后,继续加热至烧杯中的水沸腾,测其温度为100℃。此时,试管中的水__________,(沸腾/不沸腾),其温度__________(是/不是)100 ℃。
36、小明把一个铁块用细绳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铁块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74N,把铁块浸没在某液体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11N.(铁块的密度为7.9×103kg/m3),求:
(1)铁块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2)铁块的体积;
(3)液体的密度。
37、我国自主研发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代表了当前深海技术的顶级水平。如图,它顺利完成10909m深潜试验,可到达全球深海的任何地方。它总重36t,有六个观察玻璃窗。(ρ海水取1.03×103kg/m3)求:
(1)它漂浮在海面上时受到的浮力;
(2)它在10000m海水处受到的海水压强;
(3)若每一个观察窗玻璃面积约0.03m2,在10000m海水处每一个观察窗受到的压力。
38、在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山崖,汽车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鸣笛后,经过4s后司机听到了回声,求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多远?
39、如图所示,小亮沿着倾斜的木板往卡车上推空油桶。请画出空油桶所受重力和支持力
的示意图。
40、起源于南宋的小吃“油条”,目前成为人人喜爱的早餐,小秋同学在妈妈的指导下挑战做油条。她将醒好的面切成长条放入油锅中后,发现油条先沉底后上浮至油面,请你在图中的A点画出油条在上浮过程中所受力的示意图(不计油的阻力)。
41、在图中,完成如图所示的光路图。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