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始大气中没有的气体是( )
A.甲烷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氧气
2、如图是人体的内分泌器官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分泌的激素可以促进人体的第二性征
B.②的分泌物可通过导管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
C.⑤所分泌的激素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D.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出现心理和身体变化的主要因素是⑥产生了分泌物并且发挥了作用
3、大豆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如图表示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种子萌发的Ⅰ阶段,细胞的呼吸作用非常微弱
B.种子萌发的早期,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结构①
C.萌发过程中②最先突破种皮
D.少数种子未萌发的原因可能是胚不完整或已死亡
4、给植物分类时,把小麦、木瓜、银杏归为一类,把葫芦藓、肾蕨归为一类,他的分类依据是( )
A.有根和无根
B.有叶和无叶
C.有种子和无种子
D.陆生和水生
5、缢蛏是一种软体动物,它的运动器官是( )
A.触手
B.刚毛
C.足
D.翼
6、某地一农民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自家沼气池清理废渣,结果晕倒池中,随后又有两人进入池中施救,三人均不幸身亡,你认为这三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
A.池内缺氧,窒息死亡
B.疲劳过度,体力不支死亡
C.突发暴病死亡
D.沼气中毒死亡
7、下列动物的特征对防止水分丢失没有作用的是
A.蛇的体表有鳞
B.鳄鱼的体表有坚硬的甲
C.昆虫的体表有外骨骼
D.狮子的体表有毛
8、如图表示生态系统部分成分间的相互关系(甲、乙、丙表示三类生物成分)。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表示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
B.乙表示消费者,包括人和各种动物
C.丙是分解者,多为腐生的细菌、真菌
D.甲、乙、丙三类生物成分能组成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9、如图是“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模拟实验示意图,甲桶中的小球代表卵细胞,乙桶中的小球代表精子。你认为乙桶中的小球上应标上什么字母( )
A.全部标上X
B.全部标上Y
C.一半标上X,一半标上Y
D.全部标上XY
10、如图是生殖过程简图,下列对图中①、②、③、④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①----精子
B.②----卵巢
C.③----受精卵
D.④----分娩
11、饭菜打包放进冰箱比放在室温下不容易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 )
A.没空气,细菌真菌缺氧死亡
B.没空气,细菌真菌无法繁殖
C.温度低,细菌真菌死亡
D.温度低,细菌真菌生长繁殖慢
12、在人的生殖过程中,受精卵形成的场所是( )
A.阴道
B.卵巢
C.子宫
D.输卵管
13、有一种山羊,羊绒细长柔软,是纺织原料中的精品。某地区牧草优质大量引进养殖这种山羊,山羊的数量连年增长。几年后,山羊把草根和灌木树叶都啃食掉了。结果当地的草场和灌木林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甚至出现草场沙化现象。这个事例说明( )
A.生物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
B.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D.环境能影响生物
14、决定豌豆种子圆滑的是显性基因,用D表示,决定豌豆种子皱缩的是隐性基因,用 d 表示,皱缩种子的豌豆的基因组成示意图如下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15、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是( )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青春期
16、我国特有的一种植物,有植物界的“活化石”,又称为“中国鸽子树”的是( )
A.珙桐
B.银杉
C.桫椤
D.水杉
17、下列不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A.“一娘生九子,九子都像娘”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母亲是大学生,儿子也是大学生
D.“老鼠生来会打洞”
18、美国科学家利用野生大豆与易患萎黄病的大豆杂交,培育一批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挽救了美国大豆产业,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 )
A.种类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物种多样性
19、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①大鲵、蝾螈、蟾蜍都属于两栖动物
②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是两栖动物
③由于环境污染和水域面积缩减,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在减少
④抱对提高了青蛙的受精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下列有关DN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DNA就是染色体;
②一个DNA分子中含一条染色体;
③DNA与蛋白质构成染色体;
④DNA分子呈双螺旋结构;
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21、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_________。
22、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常决定生物分布的是____.
23、在鸟卵的结构中,能起保护作用的结构有: 、 及系带。
24、人类的进化历史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阶段。我国山顶洞人属于____________。
25、填表比较下列两种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
| 原料 | 产物 | 有关的微生物 | 条件 |
酸奶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酒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26、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______________学说
27、生物的性状是受_____________控制的。
28、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巨著 《__________》 ,提出了以___________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29、兴趣小组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频率的影响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如表:
分组 | 实验材料及处理 | 水温 | 呼吸频率(次/分) |
1号 | 1条金鱼,小鱼缸,温度计,1000mL温水 | 25℃ | 70 |
2号 | 1条金鱼,小鱼缸,温度计,在1000mL温水中加热水 | 35℃ | 90 |
3号 | 1条金鱼,小鱼缸,温度计,在1000mL温水中加冰块 | 15℃ | 35 |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假设是:_____.
(2)该实验中,通过计数金鱼每分钟_____的次数来反映呼吸频率的变化.
(3)每个烧杯中只放一条金鱼,具有_____,使实验结果不可靠.应该增加实验对象或进行_____实验.
(4)如果多次实验的结果与表格中的数据基本相符,则可得出的结论是: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金鱼的呼吸频率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
30、在连续阴雨的夏天,贮藏的粮食很容易发霉变质,而石头却不容易发霉,这是因为粮食中有______;同样的粮食作物晒干后却不容易长霉,这是因为______。
31、连线
___________
32、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___)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0年初开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蔓延。引起此次疫情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以前尚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目前已经确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药物和疫苗的研发都在进行中。
材料二:通过对某校调查可知,女孩在8.5—9..5岁时身高开始突增,男孩在10.5—11.5岁时身高开始突增,而且男孩的睾丸和女孩的卵巢也发育迅速,达到一定质量。
材料三:豌豆的粒形圆粒与皱粒是一对相对性状,用D、d分别表示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为探究豌豆粒形的遗传情况,某生物小组准备了若干圆粒和皱粒豌豆,重复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 亲代 | 子代 | |
甲 | 圆粒X皱粒 | 圆粒 | 皱粒 |
乙 | 圆粒X圆粒 | 圆粒 | 皱粒 |
丙 | 皱粒X皱粒 | 皱粒 |
(1)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材料一中的新型冠状病毒属于______。接种流感疫苗______(填“能”或“不能”)有效地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从免疫角度分析,接种的疫苗属于______,接种疫苗后所获得的免疫属于______免疫。
(2)分析材料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主要的传播途径是______,为防止疫情扩散,做好个人防护很重要,请写出一种能切断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______。
(3)材料二中,青春期男孩和女孩身高突增,睾丸和卵巢发育迅速,这些都与睾丸和卵巢分泌的______有关。
(4)材料三中,丙组亲代和子代的豌豆粒形都是皱粒,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依据______组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皱粒是隐性性状。甲组子代中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______。如果用甲组和乙组这两组子代中的圆粒豌豆进行杂交,则子代中产生圆粒豌豆的概率是______。
(5)把材料三中皱粒豌豆的花粉授到基因组成为Dd的圆粒豌豆的柱头上,该植株所结豌豆的粒形是______(填“圆粒”或“皱粒”),控制此性状的基因组成为______。
(6)选择一粒粒大饱满的皱粒豌豆种子种到土壤中,所收获的种子有大有小,推测产生这种变异的原因是______。
34、小明想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实验主材料为落叶,请你对小明作一些指导,一起完成该探究实验:
(1)实验前,必须先将_____树(选“相同”或“不同”)的落叶_____(选“均等”或“不均等”)分成甲乙两组.然后将甲、乙两组树叶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实验过程中要滴加蒸馏水,目的是_____(选填“使树叶保持新鲜”或“满足细菌生长、繁殖的需要”).
(2)实验结果预测:经过一些日子后,甲组树叶无腐烂现象,乙组树叶有腐烂现象,可说明_____.
(3)实验过程中是否可以不对甲乙两组进行灭菌处理_____.(选“可以”或“不可以”).
(4)当科学探究的结果与原有的知识发生矛盾时,你应该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