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成都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诗《海燕》是“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作者高尔基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B.辛弃疾,字幼安,别号稼轩,济南府历城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C.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雷雨》《棠棣之花》等。

    D.“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上伐魏前呈给刘禅的劝诫。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笑(cī)       宿(xiù)       (è)        自弃(bào)

    B.谷(suì)     骗(kuāng)   (zhì)     人事(xǐng)

    C.下(huī)     (yè)        (ráo)     顿开茅(sāi)

    D.桥(jiàn)   (lǚ)        渎(xiè)     后继(fū)

  • 3、读下面诗句,没有体现进取精神的一项是(     

    A.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鱼化石》)

    B.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苦难也已成为记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复活的土地》)

    C.它最爱真实/决不隐瞒缺点/它忠于寻找它的人/谁都从它发现自己。(《镜子》)

    D.河流呀/你奔跑着又跳跃着/越过莽野又跌下崖壁/从不休息也不畏惧/你要到哪儿去呢/我要到东方去。(《河》)

  • 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出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C.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这名山区失学儿童重返课堂,和其他师生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D.中国8位维和警察在海底大地震中不幸遇难,获知此消息,很多网友不能自已,纷纷在网上发帖表示悼念。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重修望海楼记

    泰州,汉唐古郡,襟江负海,壤沃物阜,人杰地灵。其东南有楼,名曰望海,始建于宋,为一郡之大观。历代名贤,多唱和于此。先祖范文正公曾为泰州西溪盐监,而滕子京为泰州海陵从事,尝相与登楼,把酒赋诗,公有“君子不独乐”等句,其“先忧后乐”之意,亦已呼之欲出。故《泰志》称斯楼为“吾邑之文运命脉”,洵非虚语。元明以降,兵连祸结,斯楼屡建屡毁,不胜其叹。岂楼之兴废,或亦有关国运之盛衰乎?

    今逢盛世,遂有重修望海楼之举。公历二零零七年秋,巍然一楼飞峙泰州凤城河之滨,上接重霄,下临无地,飞阁流丹,崇阶砌玉,允称江淮第一楼。

    予登乎望海一楼,凭栏远瞩,悄然而思:古之海天,已非今之目力所及;而望海之情,古今一也。望其澎湃奔腾之势,则感世界潮流之变,而思何以应之;望其浩瀚广袤之状,则感孕育万物之德,而思何以敬之;望其吸纳百川之广,则感有容乃大之量,而思何以效之;望其波澜不惊之静,则感一碧万顷之美,而思何以致之。嗟夫,望海之旨大矣,愿世之登临凭眺者,于浮想之余,有思重建斯楼之义。是为记。

    公历二零零七年初秋 范敬宜敬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一郡之大观____________

    ②尝相与登楼 _____________

    ③不其叹______________

    ④有思重建楼之义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悄然而思

    A.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三章》)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C.朝而往(《醉翁亭记》)

    D.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3】用“/”为划线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先 祖 范 文 正 公 曾 为 泰 州 西 溪 盐 监

    【4】翻译下列句子。

    (1)岂楼之兴废,或亦有关国运之盛衰乎?

    (2)今逢盛世,遂有重修望海楼之举。

    【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范敬宜所言“望海之情”的具体内涵。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家住打铁关的李可与张宁约好在周末下午3点一起去观赏西湖音乐喷泉。西湖音乐喷泉在地铁龙翔桥站附近,而张宁家住钱江四季城。请你代李可给张宁发条短信,建议出行线路。(不超过60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题文)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 惟余莽莽_____

    A.只有我 B.只剩 C.只有

    (2) 惟余莽莽_____

    A.景色迷茫  B.草木茂盛 C.无边无际

    (3) 失滔滔_____

    A.立刻   B.停顿 C.安顿

    (4) 晴日_____

    A.必须   B.须要 C.等到

    (5)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_____

    A.弯腰   B.折服 C.鞠躬倾倒,这里是称颂、赞颂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园春·雪》)

    (2)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3)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4)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行人莫问当年事,_______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6)任何事都不可能圆满,人生本来就充满了悲苦与欢乐,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行路难》(其一)诗中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成就功名的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记韦君宜

    冯骥才

    ①我不知道为什么,对一个人深入的回忆,非要到他逝去之后。难道回忆是被痛苦带来的吗?

    ②我第一次见到她时,并不清楚她是谁,这便使我相当尴尬。李定兴和我把我们的长篇处女作《义和拳》的书稿寄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后,没过多久,出版社负责长江以北的作者书稿的编辑室的组长李景峰便表示对这部书稿的热情与主动,亲自来天津召开征求意见的座谈会。李景峰来到天津时,还带来一个身材很矮的女同志,他说她是“社领导”。

    ③当李景峰对我说出她的姓名时,那神气似乎等待我的一番惊喜,但我却只是陌生又迟疑地朝她点头。我当时脸上的笑容肯定也很窘。会后,我请他们去吃饭——这顿饭的“规格”在今天看来简直难以想象!

    ④一九七六年的大地震毁掉我的家,我全家躲到朋友家的一间小屋里避难。在我的眼里,劝业场后门那家卖锅巴菜的街头小铺就是名店了,饭食自然是带汤的锅巴、热烧饼和酱牛肉。他们吃完就要回北京时,韦君宜对我说了一句话:“还叫你花了钱。”这话虽短,却含着一种很恳切的谢意。她分明是那种羞于表达、不善言谈的人吧!这就使我更加尴尬和不安。

    ⑤不久我被人民文学出版社借去修改这部书稿,住在北京朝内大街一百六十六号那幢灰色而陈旧的办公大楼的顶层。我每改过一个章节便交到李景峰那里,他处理过再交到韦君宜处。韦君宜是我的终审,我却很少见到她,都是在李景峰处间接听到她的意见。李景峰爱聊天,话说到高兴时喜欢把裤腿往上一捋,手拍着白白的腿,笑嘻嘻地对我说:“老太太(人们背后对韦君宜的称呼)又夸你了,说你有灵气,贼聪明。”我完全感觉得到,只要他在韦君宜那里听到什么好话,便恨不得马上跑来告诉我。他每次说完准又加上一句:“别翘尾巴呀,你这家伙!”

    ⑥我呢,就这样地接受和感受着这位责编美好又执著的情感。然而,我每逢见到韦君宜,她却最多朝我点点头,好像她并没有看过我的书稿。她走路时总是很快,嘴巴总是自言自语那样嗫嚅着,即使迎面是熟人也很少打招呼。可是一次,她忽然把我叫去。这次她一反常态,滔滔不绝;她与我谈起对聂士成和马玉昆的看法,再谈我们这部小说人物的结局,人物的相互关系,史料的应用与虚构,还有我的一些语病。然后,她从满桌书稿中间的盆地似的空间里仰起脸来对我说:“除去那些语病必改,其余凡是你认为对的,都可以不改。”这时我第一次看见了她的笑容,一种温和的、满意的、欣赏的笑容。

    ⑦这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笑容。随后,她把书桌上一个白瓷笔筒底儿朝天地翻过来,笔筒里的东西“哗”的全翻在桌上,有铅笔头、圆珠笔心、图钉、曲别针、牙签、发卡、眼药水等,她从这乱七八糟的东西间找到一个铁夹子——她大概从来都是这样找东西。她把几页附加的纸夹在书稿上,叫我把书稿抱回去看。我回到五楼一看便惊呆了。这书稿上密密麻麻竟然写满她修改的字迹,有的地方用蓝色圆珠笔改过,再用红色圆珠笔改,然后用黑圆珠笔又改一遍。想想,谁能为你的稿子付出这样的心血?

    ⑧往往这种日子的一些细节刀刻一般记在心里。比如新疆作家沈凯,一天晚上他举着一个剥好的煮鸡蛋给我送来,上边还撒了一点盐,为了使我有劲熬夜。再比如朱春雨一次去“赴宴”,没忘了给我带回一块猪排骨,他用稿纸画了一个方碟子,下面写上“冯骥才的晚餐”,把猪排骨放在上边。至今我仍然保存这张纸,上面还留着那块猪排骨的油渍。

    ⑨有一天,李景峰跑来对我说:“从今天起出版社给你一个月十五块钱的饭费补助。”每天五角钱!怎么会有这样天大的好事?李景峰笑道:“这是老太太特批的,怕饿垮了你这大个子!”当时说的一句笑话,今天想起来,我却认真地认为,我那时没被那几十万字累垮,肯定就有韦君宜的帮助与爱护了。然而,我遇到她,她却依然若无其事,对我点点头,嘴里自言自语似的嗫嚅着,匆匆擦肩而过。可是我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没有交流的接触方式。她不和我说话,但我知道我在她心里的位置;她是不是也知道,我虽然没有任何表示,她在我心里却有个很神圣的位置?

    ⑩在我的第二部长篇小说《神灯前传》出版时,我去找她,请她为我写一篇序。我做好被回绝的准备。谁知她一听,眼睛明显地一亮,她点头应了。她嘴巴又嚅动几下,不知说些什么。于是《神灯前传》这本书出版后,第一页便是韦君宜写的序言《祝红灯》。在这篇序中依然是她惯常的对我的方式,朴素得近于平淡,没有着意的褒奖与过分的赞誉,更没有现在流行的广告式的语言,最多只是“可见用功很勤”,“表现作者运用史料的能力和历史的观点都前进了”,还有文尾处那句“我祝愿他多方面的才能都能得到发挥”。可是语言有时却奇特无比,别看这几句寻常话语,现在只要再读,必定叫我一下子找回昨日那种默默又深深的感动……人间的情感无须营造,存在的方式各不相同。灼热的激发未必能够持久,疏淡的方式往往使醇厚的内涵更加意味无穷。

    尽管老太太走了。这些情景却仍然——并永远地真真切切保存在我心里。人的一生中,能如此珍藏在心里的故人故事能有多少?于是我忽然发现,回忆不是痛苦的,而是寂寥人间一种暖意的安慰

    (有删改)

    【1】概括我和韦君宜交往的四件事。

    【2】试分析第⑧段的作用。

    【3】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这书稿上密密麻麻竟然写满她修改的字迹,有的地方蓝色圆珠笔改过,再用红色圆珠笔改,然后用黑圆珠笔又改一遍。(从加点词的角度)

    (2)谁知她一听,眼睛明显地一亮,她点头应了。(从描写的角度)

    【4】结合全文探究第段画波浪句的丰富意蕴。

  •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微塑料——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

    ①最近,一篇关于英国女王向塑料宣战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据说白金汉宫等王室房产内将禁用抛弃式塑料吸管和塑料瓶。这一新闻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海洋塑料污染问题的关切。

    ②塑料垃圾是海洋不能承受之重。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000万-2000万吨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随时间的流逝破碎成不计其数的微塑料存在于水体中,能够存在数百年时间。

    ③微塑料,指粒径小于 5 毫米的塑料个体。如今,微塑料的分布区域已遍及地球各个角落,从近岸河口区域到大洋,从赤道海域到南北极,从海洋的表层到大洋的超深渊帯,人类都发现了它的踪迹。根据来源,微塑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初生微塑料,其成品就是微塑料粒,例如日化用品中含有的微塑料及塑料微珠在运输过程中泄露进入环境;另一类是次生微塑料,也就是体积较大的塑料垃圾进入自然环境后,经光照、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碎片化形成的微塑料。

    ④海洋微塑料极易被生物当作佴料而误食。这是由于其与海洋食物链底端生物处于相同的尺寸范围,而且表面可以附着微生物和其它海洋生物。在食物网的流动过程中,对生物产生物理和化学上的危害。例如,无法被消化也不容易排出体外的微塑料,在海洋生物的消化道中长期累积,会使生物产生饱腹感,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因无法摄食而死亡;微塑料自身的化学毒性以及从环境中吸附的化学毒物,可能会对摄食的生物产生直接伤害,并且可能在食物链中的各个水平生物体内富集。

    ⑤微塑料还可能造成入侵物种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在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就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小船,相对于漂浮的藻类和其它生物残骸等自然基质,它的性质更加稳定,能搭载附着在表面的微生物随洋流旅行,其中包含的部分有害微藻和水产致病菌,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⑥现在,荷兰、澳大利亚和美国都有人发明了海洋塑料垃圾收集装置,对塑料垃圾有很好的收集效果,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投入运行后的管理,包括收集的塑料垃圾如何进一步处理、分类、利用等。如果主要靠公益,没有政府资金支持,推广就很困难。

    ⑦面对现在海洋塑料污染和微塑料问题,一方面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完善与塑料污染管控相关的法律,建立良好的废弃塑料回收循环利用机制;另一方面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改变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消费习惯,减少废弃塑料垃圾的产生。例如,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塑料袋、塑料吸管、塑料餐具等的使用,尽量使用耐用品;减少对塑料瓶装饮用水的消费,外出携带水杯;对被过度包装的产品说“不”,提倡简约的生活方式;在购置美妆、个人护理类用品时,阅读产品成分标签,不购买含有塑料微珠的产品等。让我们共同向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宣战!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4月13日:有删改)

    链接:

    科学家已经在许多视频中发现了微塑料。有研究表明,平均每只海洋生物胎贝中含有1.8个微塑料粒,每公斤食盐中含有1—10个,每瓶啤酒中甚至含有上百个。微塑料对人有危害要考虑剂量。东海每立方的海水中只含有几个甚至不到一个微塑料粒,虽然微塑料可以通过水产品等进入人类食物链,但其对人类健康是否造成危害还未被科学证实。

    (选自《南方日报》2018 年5月17日;有删改)

    1填空:选文先用新闻引出话题,接着介绍微塑料的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说明其危害及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3选文第⑤段中加点词“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

    4阅读下面材料,结合选文,分析可能导致海鸟死亡的几种原因。

    英国南极科考队在距离极点1500米的南乔治亚岛考察时,在死亡的海鸟胃中发现了微塑料、包装袋碎片等物。

  • 11、阅读《自信助人成功》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有人请教林肯成功的经验,林肯是这样回答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多的知识,进入更高的境界。我的成功经验就是自信。”由此可见,要想成功,首先就要自信,自信助人成功。

    ②自信,首先要不惧外界的冷嘲热讽,树立奋斗目标。我国著名数学教授华罗庚,小时候并不聪明,学习成绩很差。由于他的不聪明,小学时连毕业证都没拿到,只拿到一本修业证书。他的数学成绩也不好,读初中的时候,他的数学还是通过补考才及格的。因此,同学们都笑他,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废物”。当别人这么叫他的时候,他就暗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数学成绩提高。从此以后,他笨鸟先飞,别人学习一个小时,他就学习两个小时。经过努力,他终于提高了自己的数学成绩,最后还成了闻名世界的数学家。

    ③自信,就是在别人都不相信你时,你要更加努力奔向目标。波尔是丹麦的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曾获过诺贝尔奖。当他还年轻的时候,就提出了量子论。有一次,科学家们举行一个学术讨论会,当讨论到波尔的观点时,权威们否定了他的量子论。但权威的话没有毁掉波尔的自信心,反而使他更加振作起来。因为他心里清楚,他的这种理论是正确的。于是他开始实验,为理论找起证据来。后来,很多科学家也通过实验证明了波尔的量子理论的正确性。波尔出名了,还获得了诺贝尔奖。

    ④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穿越卑微,拥抱梦想。一位父亲带儿子参观梵·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梵·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说:“梵·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着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这位儿子叫伊东布拉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20年后,在回忆童年时,他说:“那时我家里很穷,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以为像我们这样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好在父亲让我认识了梵·高和安徒生,这两个人告诉我,上帝没有轻看卑微,我也有为梦想奋斗的权利和义务。于是,从那以后,我便树立了自信心。”

    ⑤有许多时候,成功与我们失之交臂,这并不是成功不垂青我们,而是我们缺少自信。拿破仑曾说:“胜利不站在智慧的一方,而站在自信的一方。”自信是人生不竭的动力,人生中的一切都立于自信的基础上。

    【1】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证明“自信助人成功”这一中心论点的?

    【2】选文第①段引用林肯分享成功的经验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④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从论证方式来看,选文和课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材料寓意,任选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

    浩瀚的海洋里,有一粒沙子,一粒普普通能的沙子,和亿万沙子相比,它并没有什么不同。

    但是,它有理想。它的理想是成为一粒晶莹的珍珠。

    别的沙子都在笑话它,说它白日做梦。它却从没有放弃梦想,放弃努力。海底的水是流动的。它借助水流,缓缓移动着身体,终于接近了一只蚌的体内。蚌受到了刺激,便分泌出珍珠质,把沙子层层包裹起来。

    许多年以后,有人捞起了这只蚌在蚌体内,发现了一颗硕大的珍珠。

    珍珠被镶有帝王的皇冠上,受到万人称颂。而当年嘲笑它的那些沙子,还在幽深黑暗的海底,做普普通通的沙子,没有丝毫改变。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