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首联中,作者概括叙写自己被贬多年的遭遇,“凄凉地”一词饱含无限艰辛,“弃置身”言明自己被放逐。
B.颔联中,作者使用了“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写出了自己遭贬归来之后的感慨:物是人非,恍若隔世。
C.颈联“沉舟”与“病树”形成对比,“千帆”与“万木”形成对比,不仅充满哲理意味,还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D.诗的最后两句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扣住诗题,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
2、下列对《大堰河——我的保姆》相关诗句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家里。”这里的“自己”就是指代“我”。
B.“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虽回到了“家”,却又只是“客”,矛盾中包含着一种十分复杂的辛酸的情绪。诗歌第六节都是围绕这个矛盾开铺叙的。
C.“她喊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诗歌第七节连用六个“笑”,与“大堰河,她含泪地去了”形成对比,让我们感受到一种辛酸,感受到一份沉重。
D.诗歌第十一节中“当我经了长长的飘泊回到故土时”一句饱含着诗人数不尽的人生感慨。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中的人物都有绰号,“九纹龙”是史进,“黑旋风”是李逵,“智多星”是吴用,“及时雨”是宋江。
B. 武松是《水浒传》中着力塑造的一位英雄好汉,他有仇必报,有恩必报,曾经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野猪林,血溅鸳鸯楼,风雪山神庙。
C. 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范进中举》就是其中一个故事。
D. 外国优秀小说作品《变色龙》《格列佛游记》《我是猫》《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分别是俄国的契诃夫、英国的夏洛蒂乔纳森•斯威夫特、日本的夏目漱石和法国的莫泊桑。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青松傲雪挺拔,它的坚韧让世人_____;雄鹰搏击蓝天,它的价值得以完美展现;邓稼先毅然回国,功成“两弹”,他的伟绩_____。钟南山耄耋之年,披甲逆行,悬壶济世,他的形象光彩夺目; _____人生的长度无法由人做主,_____人生的厚度可以因找准自己的位置而增加。
A.惊诧 家喻户晓 虽然 但是
B.敬仰 家喻户晓 因为 所以
C.敬仰 举世瞩目 虽然 但是
D.惊诧 举世瞩目 因为 所以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骈死于槽枥之间( )(2)一食或尽粟一石( )(3)才美不外见(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乙】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胄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②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选自岳飞《论马》)
【注】①介胄:披铠甲戴头盔。②鬣:马颈上的长毛。③褫(chǐ):解除。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常奇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B.其初若不甚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称其德也/其真无马邪
D.比行百余里/其两膝相比者
【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此 其 为 马 受 大 而 不 苟 取 力 裕 而 不 求 逞 致 远 之 材 也
【5】结合甲乙两文,简要分析如何发挥“千里马”的才能。
6、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拔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 )
A. 寻声暗问弹者谁——暗:轻声。
B. 弦弦掩抑声声思——思:思念。
C. 低眉信手续续弹——信:随意,随便。
D. 银瓶乍破水浆迸——乍:突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意义相同的一组为( )
A. ①曲终收拨当心画②沉吟放拨插弦中
B. ①凝绝不通声暂歇②如听仙乐耳暂明
C. ①琵琶声停欲语迟②今夜闻君琵琶语
D. ①添酒回灯重开宴②商人重利轻别离
【3】诗人在写琵琶女演奏前后,写了哪些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并分析其作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语句的解说正确的一项为( )
A.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意思是即使大弦小弦一起奏响,那听上去杂乱无章的乐音也如珠玉之声一样清脆悦耳。
B. “间关莺语花底滑”描写琵琶声轻快而流畅,如同黄莺婉转地啼叫着从花下轻盈自如地飞过一样。
C.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写的是当乐曲短时间休止时,另外传出深藏心底的愁思,这无声时刻的感染力更胜过有声之乐。
D.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描写曲子弹奏结束时琵琶女随意但用力地完成最后一个动作,四弦同时奏响发出了如同撕裂绢帛的声音。
【5】从“大弦嘈嘈如急雨”至“铁骑突出刀枪鸣”,对琵琶的旋律变化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激越雄壮——舒缓流畅——间歇停顿——沉咽凝滞
B. 舒缓流畅——沉咽凝滞——间歇停顿——激越雄壮
C. 激越雄壮——沉咽凝滞——间歇停顿——舒缓流畅
D. 舒缓流畅——间歇停顿——沉咽凝滞——激越雄壮
7、班级开展主题为“走近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这些句子给豆豆、小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好的故事就像人生, 少了所有无聊的部分。
【1】填入上面句子中最合适的关联词是( )
A.虽然
B.因为
C.只是
D.所以
活灵活现的角色仍是写出隽永好作品的秘方和神奇公式。多阅读,甚至研究自古名家的作品,你必然会发现,正是他们对人类个性的剖析,才让他们的作品历久mí新,流传至今。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隽永( ) (2)剖析( )(3)历久mí新( )
作者可以玩弄结构吗?当然可以。一旦你了解结构为何而用,你就可以自由运用结构,来满足你的创作需求。不过你很快就会发现,离稳固的结构越远,读者就越难跟随你的脚步。
【3】根据提示完成对话。
豆豆: 小杰,我觉得上面这段话中“玩弄”这个词用得不安当,你怎么看?
小杰: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豆豆: 嗯嗯,你这样一说我就明白了。真是个有趣的用法呢!我们本学期学习的小说都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它们采用了哪些结构技巧呢?
小杰: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豆豆:你居然找到了三种结构技巧,真厉害!
你的角色跑向让人惊异的结局时,会在雪地上留下脚印,这就是你的情节。情节来自于事后观察,而非事前规划,因此绝不可以抢在行动前决定。情节绝不可显得刻意,一定要自然才行。
【4】结合本学期学习的小说内容,说说你对上面这段话的理解。
对话能帮你创造独特的角色,并推动情节前进。如果没有达到这两项目标,你八成就该把这段对话删了。
【5】阅读《孤独之旅》片段,将其改写成两组对话。
这才是真正的芦荡。是杜小康从未见过的芦荡。到达这里时,已是傍晚。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了的感觉。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父亲显然也是慌张的。但他在儿子面前,必须显得镇静。他告诉杜小康,芦苇丛里有芦雁的窝,明天,可以去捡芦雁的蛋;有兔子,这里的兔子,毛色与芦苇相似,即使它就在你眼前蹲着,你也未必能一眼发现它……
吃完饭,杜小康才稍稍从恐慌中安静下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词名句填空
(1)力尽不知热, (【观刈麦】)
(2)今夜偏知春气暖, (【月夜】)
(3)池上碧苔三两点, (晏殊【破阵子】)
(4)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
(5) ,客行悲故乡。(【商山早行】)
(6) 《商山早行》与【天净沙 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在写法和意境相同句子是 , (【商山早行】)
(7)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中起承上启下的句子是 , 。
(8)面对艰辛压力,不少古诗词告诉我们要学会做一个坚强乐观的人,请写出连续两句。
, 。
9、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小题。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
黄若天
①1936年10月20日,一个男婴在父亲钟世藩当时供职的南京中央医院呱呱落地。因为医院的位置正好在钟山以南,父亲便为他取名“南山”。
②钟南山出生于一个医学世家。父亲钟世藩是我国著名儿科医生,母亲毕业于协和高级护理专业,后成为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创始人之一。
③小南山并没有一个快乐安定的童年。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京中央医院被迫辗转迁到贵阳,钟世藩也不得不带着一家老小,一起西迁。小南山在贵阳度过了自己近10年的童年时光。让钟南山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件事是,一次他用午饭钱偷偷买了零食,并撒谎骗了母亲。事情露馅时,钟南山以为回到家里就要大难临头,但是父亲并没有说什么批评的话,只是让他自己好好想一想,这样的欺骗行为到底对不对。钟南山回忆说,这感觉比父亲打他一顿的触动还要大。
④1946年,抗战胜利一年多后,贵阳中央医院迁址广州,10岁的钟南山和家人由此定居在这里。1955年,19岁的钟南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从而拉开了自己未来从事医学事业的大幕。
⑤1979年,钟南山考取公派留学资格,前往英国爱丁堡大学附属皇家医院进修。“虽然已43岁了,但那时候是下了很大决心的,就是强烈地希望能到国外学习一些先进技术。”钟南山说。
⑥1981年11月,当钟南山毕业准备回国时,弗兰里教授特意给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写去了一封信,说:“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曾与许多国家的学者合作过,但我坦率地说,从未遇到过一个学者,像钟医生这样勤奋,合作得这样好,这样卓有成效。”
⑦医学是一门需诉诸理性、谨慎对待的学科。父亲教给钟南山很重要的一点是说话要有证据。在一次记者访谈中,钟南山回忆起1969年和父亲的一次对话:“那时,我(在临床上)遇到一个孩子,尿血很厉害。我就说这是一个结核的病人。他反问我一句,你怎么知道他是结核?这话就给我问住了。因为我从来就没想过(凭什么就是)。(因为)尿血是很普通的,它可以是膀胱的炎症,可以是结石,当然也可以是结核。父亲的意思是你的判断得有证据。”从此,钟南山看事情、做研究,就养成了要找到事实根据的习惯。他相信自己的观察,但从不轻易下结论,他尊重事实,但也从不盲信权威。
⑧2003年,一种不明原因的肺炎首先在广东地区爆发,来势汹汹。正在大家面临何去何从的时刻,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系统疾病研究专家钟南山出现了。
⑨“学术,不容有半点敷衍;救命,不容有半点迟缓。”钟南山以科学家的身份站出来,明确指出“非典”是完全“可防、可控、可治”的。当年4月,当国家有关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一些人盲目宣称“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时,他终于忍不住了,当场表明:“现在还不能说是控制,只能说遏制。控制的前提是发现病原体,同时找到对这个病原体的处理方法。目前这个病的病源都还没搞清楚,怎么控制它?”正是在这些有理有据、铿锵有力的言辞中,人们记住了钟南山。
⑩2020年春节,已经84岁高龄的钟南山教授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他再一次在重大疫情防御中勇挑重担,担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出战武汉。通过实地考察调研,两天后钟南山院士发出预警:“此次疫情确定存在人传人现象。”他的发声,为这场疫情阻击战拉响了警报,对我国新冠病毒的防治和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⑪他向人们展示了为国大义的医者风骨,而他也被人们形容为“‘钟’究是你,迎‘南’而上,重于泰‘山’”,得到了亿万百姓的真心敬爱。
(选自《传记文学》2020年第1期,有删改)
【1】请用四字短语完善下面钟南山的大事记,据此说说本文按什么线索展开叙述的。
【2】文中的“父亲”给了钟南山哪些教导?这些教导对钟南山的两次抗疫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3】本文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饱含深情。体会句中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正在大家面临何去何从的时刻,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系统疾病研究专家钟南山出现了。
【4】作为一篇人物传记,作者在第⑤、⑥两段分别引用了钟南山的话和弗兰里教授写给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的信,其作用有何异同?
【5】从用语谐音的角度,简析文末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11日晚在中南海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开始会晤,新一轮“习奥会”将是中美两国元首继今年3月在海牙会晤后的又一次碰面,两国元首将就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进一步“对表”。
去年6月,习近平与奥巴马举行安纳伯格庄园会晤,就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达成共识。此后,两国元首通过各种方式保持密切沟通,推动中美关系取得重要积极进展。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阮宗泽说:“此次会晤,两国元首将聚焦在新型大国关系的坚持和发展上,并对这种关系进行再确认。”“中美关系将怎样发展,相信两国元首届时都会有表态。”
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表示,有人认为中美跳不出“上升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冲突”的套子,但这些人必须看到中国的发展不是要跟人家争霸,不是挑战和压倒别人,而是要发展和超越自己,这点因素决定了中美关系与历史上大国关系之间的“根本性不同”。崔天凯透露,此次会晤将为今后持续扎实推进新型大国关系做出展望、重申承诺、提出目标。
当前,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加强中美合作愈显重要。中方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奥巴马访华,中美双方能够进一步加强战略互信,减少战略疑虑,增进战略合作,推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深入发展。
(1)解释文中“习奥会”的含义。
(2)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3)结合文段内容,解释“对表”的含义。
11、非文学作品阅读
敬业•职业•精业
唐宋
①一位朋友出差归来,对当地人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水准印象深刻,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②我国古代思想家朱熹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是职业精神的首要内涵,是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的集中体现。作为一种文化精神,敬业精神不仅是通向职场的“绿卡”,更是民族素质的重要内涵。
③马马虎虎不能强国富民。早在20世纪早期,鲁迅先生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四亿人生着一种病,那名称就是马马虎虎,不医好这个病,是不能救中国的。胡适先生曾写过《差不多先生传》,批评当时的国人缺少认真的精神。有没有认真的工作态度,有没有敬业的精神,不仅关系一个国家的精神风貌,更关系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
④没有敬业精神建不成现代化。懒懒散散,工作就没有效率;粗枝大叶,容易造成失误、留下隐患。在这方面,我们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背后,麻痹大意、失职渎职是重要的原因。
⑤敬业精神是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却不是竞争力的全部。在科技日新月异、一日千里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敬业,还要专业、职业、精业,才能从尽职尽责跨越到尽善尽美,才能从优秀跨越到卓越。
⑥在我们身边,大体有四类人。有的人既敬业又职业,是企业的核心人才、核心竞争力。有的人敬业不职业,这样的人吃苦耐劳、精神可嘉,遇到紧急情况招之能来,可是,来了却不一定能战。有的人职业不敬业,虽然业务素质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却三心二意、毛手毛脚,容易“大意失荆州”,一失足造成千古恨。有的人既不敬业又不职业,“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每天浑浑噩噩混日子,误己误人。
⑦敬业不易,精业更难。梅兰芳在舞台上顾盼生辉、流光溢彩,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让眼神活起来,眼睛近视的他每天早晨放飞鸽子,极目苍穹,苦练眼功。邓亚萍打球快速凶狠,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为了增强手腕的力量,身材娇小的她曾用铁拍子练球。成功没有捷径,辉煌的背后,是鲜为人知的努力和付出。
⑧在职场上,既敬业又精业的人永远是供不应求的“抢手货”,既不敬业又不精业的人,常常成为被淘汰的“处理品”。同样,在国际舞台上,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既勤勤恳恳又有创新能力,就能引领科技、创造品牌,走在时代的前沿;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对工作敷衍了事、应付差事,就很难拿出有品质、有创意、有科技含量的产品,落伍是早晚的事。
⑨不断强大的国家、民族,无不有着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精神。在这个以实力说话的时代,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今天,只有秉承敬业、职业、专业、精业的精神,才能迎接挑战、后来居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才能变成现实。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的标题为“敬业•职业•精业”,它们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3】选文第⑦段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请具体分析。
【4】结合下列材料请为本文中心论点再写一则事实论据。(60字左右)
《港珠澳大桥彰显中国奋斗精神》
人民网10月25日新闻论坛
从早期设想到最终落成,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正是中国国力不断向上攀升的过程。港珠澳大桥正是中国经济、科技、教育、装备、技术、工艺工法发展到一定程度上集成式创新的结果。十几年来,中国建设者以“走钢丝”的慎重和专注,经受了无数没有先例的考验,交出了出乎国内外专家预料的答卷。追求卓越、力求完美,将港珠澳大桥打造成为世纪工程、景观地标的共同追求,成就了港珠澳大桥这个中国桥梁界的丰碑和旗帜。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是一个国家的奋斗精神。面对防洪、防风、海事、航空限高等各种复杂建设难题,全国各地的建设精英们夙兴夜寐,顺境不骄、逆境不馁,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感、自豪感,竖起中国桥梁的高峰,再度刷新了世人对中国工程的印象。
港珠澳大桥是科技工程,也是人心工程,再好的方案和技术最终都需要人去完成。大桥每一个节点的进展、每一次攻关、每一次创新,都蕴含着可经受历史考验的中国工匠精神。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在高温、高湿、高盐的环境下,一线建筑工人舍身忘我,以“每一次都是第一次”的初衷,焊牢每一条缝隙,拧紧每一颗螺丝,筑平每一寸混凝土路面,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劳作中,将大桥平地拔起。正是他们的默默付出,让港珠澳大桥从图纸变成了实体。
你的论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你是我最______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请你从“贴心”“感激”“牵挂”“欣赏”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字数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