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61年,法国作家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文明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
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八国联军 D.英法联军
2、“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首发出中华民族抗日的怒吼,震撼一代中国人心扉的《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
A. 徐悲鸿 B. 聂耳 C. 侯德榜 D. 冼星海
3、洋务派倡导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封建经济
B.发展资本主义
C.维护封建统治
D.抵抗外国侵略
4、《瓦德西拳乱笔记》写道:“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以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瓦德西的这种认识直接源自
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邓世昌黄海殉国 C.洋务派追求富国强兵 D.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5、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一条款的实施( )
A.使中国完全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B.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策略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
D.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6、以下是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建立兴中会 ②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③成立中国同盟会
④兼任黄埔军校总理 ⑤发表《讨袁檄文》,领导护国运动 ⑥领导二次革命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④③⑤⑥
C.①③②⑥⑤④ D.①③④②⑥⑤
7、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下列报刊杂志与“第三期”有关的是
A.《万国公报》 B.《时务报》
C.《民报》 D.《新青年》
8、(?)是中国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折点
A.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南昌起义
D.辛丑条约
9、重庆谈判的成果是
A.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
B.人民军队取得合法地位
C.实现了真正的和平
D.承认了解放区的合法地位
10、“从此,联合国有了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的真正代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首次有了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从此,在联合国里有了一个真正坚持独立自主、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始终不渝地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国家的代表”。“从此”的含义是 ( )
A. 从中国加入联合国开始 B. 从开国大典开始
C. 从中国重返联合国开始 D. 从中美建交开始
11、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会议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2、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 )
A.《文学改良刍议》
B.《狂人日记》
C.《天演论》
D.《孔乙己》
13、下图为某校历史知识竞赛制作的一张知识卡片,你认为”事件”应填的内容是
A.北洋政府结束
B.北平和平解放
C.国民政府败亡
D.西藏和平解放
14、“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藏族人民再苦也有边,共产党来了苦变甜……”至2018年为止,西藏人民“苦变甜”的生活已经有
A.56年
B.45年
C.67年
D.60年
15、被希罗多德称作“尼罗河馈赠”的国家是:
A. 古埃及 B. 古印度 C. 古中国 D. 古巴比伦
16、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 )
A.走合作化道路
B.公私合营
C.没收政策
D.赎买政策
17、1958年全国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由于( )
①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②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③遵循经济规律办事 ④急于求成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8、“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我国第一个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人是( )
A.鲁迅
B.胡适
C.陈独秀
D.李大钊
19、1843年英国殖民者在香港岛堂而皇之地建立起港英政府,开始了殖民统治,其所依据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爱珲条约》
D.《辛丑公约》
20、下面的邮票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胜利召开而发行的。关于这次会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
B. 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
C. 会议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 会议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2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很重视民主政治建设,但也走了不少弯路。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________制度。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____制度。
(3)国家主席________遭受了残酷迫害,说明了“文革”中民主与法制受到严重践踏。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________全面展开。其中,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是这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2、1875年,清政府任命______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成功收复新疆;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了“______”的旗帜,举行秋收起义。
23、1894年,孙中山在________(地点)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_________,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24、目前,我国拥有经济特区最多的省份是___________省,最大的经济特区是___________。
25、1950年的土地改革,废除了____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6、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_____;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_____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7、从1954年起,国家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的过程中采用____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正式签署发表了____。
2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平解决。
29、社会生活的变化
(1)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方便了人民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社会习俗的变化: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强令男子剪掉___________,劝禁女子___________;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___________”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3)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4)特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___________的特征。
30、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通过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总方针,决定了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31、新中国成立后党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推动了中国向前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觉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20世纪末中央决定在少数民族较多的西部地区实行哪一政策?
(2)新时期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和政府又做出了哪一历史性决策?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哪一经济体制?
(3)为了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对这一构想进行第一次成功实践的地区是什么?
(4)新时期,党和政府又制定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
(5)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对于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你有何看法?
32、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产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曾遭受过哪两次重大挫折?从“革命道路”“生死攸关”两方面,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熟的。
33、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合作一分裂一再合作一再分裂的过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国民革命的合作: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进行了哪场战争?
(2)十年内战的分裂:1927年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是谁?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的是谁?
(3)共赴国难的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4)全面内战的分裂: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5)从近代国共两党的关系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4、一面旗帜、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共产党,一段艰难曲折的奋斗历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1)材料一中的会址在哪?这次大会召开有何意义?
材料二: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土地革命,进行式装斗争,努力发展生产,最终探索出一条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改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2)材料二中的“正确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这一“正确革命道路”开始标志是什么?
材料三: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它向十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3)红军长征途中,经历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次伟大转折,具体指什么历史事件?根据上述材料说说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材料四: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临潼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4)材料四所述内容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此事件的最终解决方式及重要意义。
材料五: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全面抗战路线指导下,收复国土100余万平方公里,解放人口1.2亿。
——摘编自全国干部读本《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
(5)根据材料五说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并谈谈你对党的认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