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白山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以下是第五组同学整理的《冬奥文化文学常识手册》,请你找出有误的一项(     

    A.冬奥会开幕式的时间是2月4日,当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当月还会有第二个节气“雨水”。

    B.冬奥会闭幕式的时间是农历正月二十,刚过元宵节不久,所以闭幕式中设计了“闹花灯”这一环节。

    C.冬奥会闭幕式上人们手捧柳枝慢慢走向舞台中央,“柳”谐音“留”,这是通过“折柳”来表达人们心中的不舍之情。

    D.冬奥会闭幕式上的十二只巨大的冰鞋分别对应着十二生肖,按照先后顺序应是鼠、牛、虎、兔、蛇、龙、马、羊、猴、鸡、狗、猪。

  • 2、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连云港市教研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功利主义倾向阻碍阅读的深入”这一问题,使我们深刻认识到“真阅读工程”的必要性、紧迫性。

    B. 米行的先生夹着一支水笔的手按在算盘珠上,鄙夷不屑的眼光从眼镜上边射出来。

    C. 这款挂衣钩的设计,异想天开,外形像钢琴一样,还可以自动伸缩,非常时尚漂亮。

    D. 时隔12年,中国女排一路披荆斩棘,第三次登上奥运冠军宝座,再次振奋了国人,也让“女排精神”这个伴随了一代人成长的名词,再次呼啸在耳畔。

     

  • 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常年漂泊在外的愁绪荡然无存了。

    B. 为保障游客权益,使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

    C. 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D. 《红楼梦》是一座富丽堂皇、精工细作的艺术大厦,我们看到了缔造者的匠心独具

  • 4、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作品《陋室铭》。

    B.《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C.“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所称颂,如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D.《观沧海》(曹操)、《桃花源记》(陶渊明)、《行路难》(李白)、《湖心亭看雪》(张岱),这些作品是按照作者朝代先后顺序排列的。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

    (节选自《曾国藩家信》)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绥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注】甲文是曾国藩写给儿子的家信。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凡人多子孙为大官________            (2)余官二十年_______________

    (3)四僵劲不能动_______________       (4)白玉之环_______________

    (5)烨然若神人_______________             (6)同舍生皆绮绣_______________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

    (1)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甲】【乙】两段文字都是作者用自身经历劝诫后辈的。他们共同认为年轻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应该做到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

    白鹭儿

    [唐]刘禹锡

    白鹭儿,最高格。毛衣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独凝寂。

    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

    【注】①唐顺宗永贞元年(805)秋,刘禹锡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刘禹锡被贬谪到朗州。②毛衣:白鹭新长的羽毛。③遥碧:辽阔碧蓝的天空。

    【1】从内容看,这是一首________诗,诗人刘禹锡有“________”(A、诗仙B、诗豪C、诗魔D、诗鬼)之称。(2分)

    【2】赏析“毛衣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独凝寂”一句的表现手法。

    【3】末句“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自从你生下来的那一刹那起,你就注定要回去。这中间的曲折磨难,顷畅欢乐便是你的命运。命运总是与你一同存在,时时刻刻。不要A__________它的神秘,虽然有时它深不 可测;不要惧怕它的无常,虽然有时它来去无踪。

      不要因为命运的怪诞而俯首听命于它,任凭它的B______。等你年老的时候,回首 往事,就会发觉,命运有一半在你手里,只有另一半才在上帝的手里。

    你的努力如果越超常,你手里掌握的那一半才越庞大,你获得的才越丰硕。在你彻底绝望的时候,别忘了自己拥有一半的命运;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 ________________ 。

    你一生的努力就是:用你自己的一半去获取上帝手中的一半。  这就是命运的一生;这就是一生的命运。

    (1)请为文中的横线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备选词语:  (敬畏  敬重;  摆设  摆布)  A 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补写内容。

      在你彻底绝望的时候,别忘了自己拥有一半的命运;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在下列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

    (3)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4)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破阵子》)

    (5)《出师表》中表现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志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碗捞面条

    ①到洛阳出差一周了。

    ②下午忙完,我便决定回趟老家。夕阳余光游走在城市楼房的轮廓中,呆板的大街上车来人往。我不喜欢城里的热闹,会吓跑夕阳,家里这时候,风是轻的,田野是静的,夕阳是害羞的。大巴车只到镇上,离老家还有十里路。一下车就听到有人喊我,是父亲。父亲一手接过我行李,一手拿着手机说话:“接到了,接到了,我们就回来。”说罢把电话递给我。电话里母亲问我晚饭想吃什么,我说:“妈,我想吃你擀的捞面条。”

    ③门前小土坡在夜色下显得有些陌生而拘谨,似乎把我当成远方客人。得知我要回来,一进门就看到母亲正朝着门口快步走来,她打量着我一直笑,拉我进屋。 “快坐下,坐车很难受吧?”母亲像个得到心爱玩具后的孩子般兴奋,我便坐在沙发上。

    ④“去洗洗手吧,一路上出汗多”,我刚要起身,母亲又赶忙示意我别动,对我说:“我给你端来,你别起来。”不等我回话,转身到院子里了。

    ⑤母亲端来水,递给我毛巾,转身又小跑着到厨房去了。我知道母亲在给我做捞面。记得初中时候一天上午放学,由于母亲忙农活做饭晚了,我一生气准备不吃饭就上学去。母亲也是这样让我坐着,转身小跑到厨房为我做捞面。

    ⑥吃了无数次母亲做的捞面,但从没认真看过她擀面条的样子。想到这里,我轻轻来到院子里,厨房门开着,我站在离厨房几米远的地方,正好可以看到母亲。

    ⑦厨房里装的还是以前那种白炽灯,夜色包围下加上腾空的水蒸气,白炽灯散发的昏黄光线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母亲就在灯下,正用擀面杖擀面,擀面杖很粗大,她似乎要用很大的力气。面团在前后滚动的擀面杖下由崎岖粗糙变得慢慢平整,终于像一张纸一样平铺在案板上。就像从小到大我走过的路,多少荆棘坑洼,都被母亲用双手铺平。

    我想母亲以前肯定也是这样擀面条,唯一变化的是她双手,曾经也是白嫩光滑,如今粗糙布满老茧。母亲突然抬头看到我了,急忙出来,问我是不是饿的受不住了。

    ⑨我慌忙之间连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只对她摇摇头,不再看她,一个人回到屋里,坐下等着。

    ⑩不一会母亲就端着一大碗捞面走进来,我起身要去接,她大叫:“你别动,碗很烫。”我便又坐下来。她把碗放在我面前,递给我筷子,催着我赶紧吃。

    ⑾母亲总是这样,吃饭时候总要催促我趁热吃。以前听到她催,心里总是一阵怨气,偏慢吞吞不紧不慢,任由她唠叨。今日我却拿起筷子,夹起面条送到嘴里。

    ⑿“别那么大口,小心烫着。”我点点头。“对对,放点醋,这样好吃,我去拿。”她转身去厨房拿来醋,给我往碗里倒。“怎么样,淡不淡,再放点盐?”我摇摇头。“吃肉啊,那是我专门放面里的,快吃!”我夹起一块肉吃在嘴里,她这才算满意,站在一边看我吃。我没有劝母亲去吃饭,因为我知道,我没吃完,她不肯去。

    ⒀一碗面吃完,汗水顺着脸颊淌下,这捞面味道,一半在嘴里,香而纯,另一半在心里,有点酸楚。一小滴液体流进嘴里,涩涩的,咸咸的,不知道是汗,还是我眼角渗出的泪。

    1作者为什么以“一碗捞面条”为题目?

    2第⑤段中插叙的内容可否删去?为什么?

    3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结合加点词给下面语句做批注。

    摘录:家里这时候,风是轻的,田野是静的,夕阳是害羞的

    批注:

    4为什么说“这捞面味道,一半在嘴里,香而纯,另一半在心里,有点酸楚”?

    5作者是怎样表达“母爱”这一主旨的?请从描写或选材角度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 10、从天而降的摩天大楼

    ①自人类走出洞穴开始搭建房屋后,我们的建筑物就一直在追求变得更轻更高。 目前世界第一高楼是阿联酋的哈利法塔,高达828米, 有162层。但这“第一高楼”的宝座可能没多久便会被取代,因为有许多类似的建筑正被规划着。就在各国都争着不断创造新纪录时,美国纽约的云端建筑工作室却另辟蹊径,提出一个大胆的构想:日行迹塔。

    ②与那些拔地而起的高楼不同,日行迹塔是从太空悬吊到地球的摩天大楼.就像你在《飞屋环游记》中看到的挂满氢气球的飞屋一样,它也能够悬挂在地球上空并且不断漂移,只不过它的“气球”是太空中的绕地小行星。这将是脱离地球表面的建筑,能让我们摆脱洪水、地震和海啸。

    它的“地基”将建造在离地球表面5万千米的绕地小行星上,通过高强度缆绳悬吊至地球,其顶层离地面将有32千米。它本身的建筑材料将会是诸如碳纤维和铝等耐用且质轻的材质。此外,它所需的能源将来自塔上架设的太阳能板,如果要用水的话就收集云和雨水,可谓是非常环保的。一旦日行迹塔计划成功,未来的城市除了地面林立的摩天大楼外,抬头往上看也可以看到摩天大楼的身影。

    ④如果能够居住在这栋未来大楼里,生活将会是怎样?首先,可以确定的是你不会觉得生活无聊。尽管它离地面有点高,上下并不方便,但是它却可以让我们享受到丰富多彩的“天庭”生活。它将分为几个不同的区域,包括商场、餐饮、购物和娱乐。底层会有购物中心、娱乐场所和餐厅,往上会开放给办公室进驻,中间则用来搭建花园和住宅。住在高层的人将有机会比其它地方享受多出45分钟的日照。不过由于空气稀薄,温度低至零下40度,恐怕你得穿上太空服才能享受这额外的福利。如果你不得不到地面办事,降落伞将会是你的出行工具,或者也许那时候已经出现可供个人飞行的小型飞行器,你便可以使用飞行器自由上下。

    ⑤此外,你将有机会在一天之内饱览全球的风景。由于它是衔接在绕地小行星上的,因此它每天将沿着一个“8” 字形的路线,在地球南北半球之间循环摆动,每隔24小时便返回相同的地点。这也是这栋摩天大楼叫做日行迹塔的原因。

    ⑥这栋摩天大楼的设想的确很吸引人,其可行性的关键在于人类能否操控小行星,并将捕获的小行星放入绕地轨道中。不过我们必须要清楚的是,要打造这么一栋摩天大楼,它的成本一定非常惊人,价格将非常昂贵。

    ⑦现在看来这个设想确实有点异想天开,但谁又能预料到以后的世界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呢?人类的想象力总是无穷无尽的,也正是因为这种想象力,我们的科技才发展这么快,实现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未来建筑会是什么样子,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选自《大百科》2018.11B,有删改)

    1选文第①段写阿联酋的哈利法塔有何作用?

    2和拔地而起的高楼相比,日行迹塔具有哪些优势?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

    3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选文按照逻辑顺序,介绍了未来建筑“日行迹塔”的地基建造、建筑材料及在上面的生活情况等。

    B. “日行迹塔”得名的原因是它将每天沿着一个“g”字形的路线,在地球南北半球之间循环摆动,每隔24小时便返回相同的地点。

    C. 目前世界第高楼 是阿联酋的哈利法塔,但这第-高楼的宝座不久便会被 “日行迹塔”取代。

    D. 选文第③段画线句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了5万千米,32千米等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日行迹塔距离地面之高。

    4你认为“日行迹塔”这一异想天开的设计能否实现?请联系选文和链接材料的内容来谈谈你的看法。

    [链接材料]  美国航空航天局发言人表示, 计划在2024年利用一颗对地球没有威胁的小行星进行“双小行星变轨测试”:发射一个冰箱大小的太空飞船,高速碰撞首个目标小行星,其碰撞速度是子弹的9倍以上,大约每秒5.9公里。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演示让小行星改变轨道技术的任务,这项测试将利用所谓动能撞击技术,撞击小行星使之改变轨道。

  • 11、我的第一次飞行

    〔英国〕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①至此前为止,我所有的飞行都只是在书房中进行想象里的飞行。

    ②但是今天早上我真的飞起来了。我在天空中度过了十到十五分钟;我们去了海上,腾入了高空,又返回了陆地,继而盘旋而上,飞得更高,接着又陡峭直下,降落水面;抵岸之后,我深切感觉到,对于这番至此为止意想不到的巨量快乐,我还仅是初尝。以后但有机会,我还要再去飞行,而且要飞行得更高更远。

    ③这次经历使我多年来对飞行所具有的兴趣又油然复生起来;在这件事上,由于一向只是在书本上或口头上听人说说讲讲,而缺乏亲自参加,兴趣的确有点索然和下降了。十六年以前,也就是在兰格里与李林索尔正在噪红的那个时期,我曾是坚信并著文论述过飞行一事确属可能的少数报人之一——这件事对我的声誉曾颇有不利,但却也从当时受到挫折的少数先驱者那里赢得了一点异常动人的感激。我的壁炉架上就挂着兰格里教授十六年前寄给我的一幅照片,像面模糊,拍得不佳,但却很有趣。从照片上可以看到第一架人造机器飞行的情形,它比空气重而能在空中保持若干时刻。这是一具飞机模型,小得连一只猫也载不动;上升是螺旋式的,降落时完好无损,但却像挪亚的鸽子一样,携带回来了巨大的希望。

    ④这不过是十六年前的事,回想起当年哪怕我们最彻底的信仰者在发表其预言时那副谨而慎之的神气,未免令人好笑。我是一个十足的鲁莽灭裂之徒;我直截了当地说道,在我们这一代中我们即将看到人的飞行。但对这话我也一再做了修饰,即在今后若干年内,这件事仍将是具有非常胆量与技巧的人才干得的事。我们虚构了巨量的困难与危险。记得一位著名的剑桥数学家便曾撰文指出,一架飞行的机器必然会产生严重的颠簸现象,因而在其前行的过程中,颠簸程度必然继续增加,其结果将是忽而头掉,忽而尾落,于是机身会像一柄刀一样地砰然堕地了事;这篇文章给我的印象很深,读后心情非常沮丧。我们太夸大了不安全性的各种可能。我们想象里的那架飞机不是一股劲地“前后折腾”,就是一阵最小的侧风也会把它吹歪,一个喷嚏也会把它打翻。

    ⑤今天早上我与格雷汉姆·怀特先生一起在伊斯特本上空翔驶的那架水上飞机,乘坐起来完全与在柏油路面上奔驰着的汽车同样平稳。

    ⑥于是我们的思路就又从摇晃不安的顾虑转移到飞行对心理与生理的作用的考虑上去了。多数人从悬崖或高塔的顶端朝下看时往往会感到一种轻微的畏惧,甚至是很严重的畏惧。因此我们不禁要问,即使人们经过极大努力而终于进入了高空,难道他们这时不会因为不胜其孤寂眩晕与惴惴不安之感而顿失其一切自制吗?尤其是,那种颠簸和摇晃不会使他们严重地“晕船”吗?

    ⑦上面说的那种畏惧我一向也多少有一些。在今天上午我登上飞机时那种兴致勃勃的心情的底层,就多少活动着一股害怕的潜流——那种当人们从事一种新的经历时潜入心里的微弱的害怕;正如当人们初次潜水或第一遭沿着冰路乘坐雪橇疾驰而下时所感觉的那样;我原以为我准要“晕船”——或者更确切些说——要“晕飞机”;我原来还以为我一定要弄得头昏眼花,浑身冰冷,着实有一番罪过好受。出乎预料,这种情形竟一点也没有发生。

    ⑧飞机的行动是那么顺当平稳,此刻我仍然惊异不已。世上很少有什么可以与它相比——也许除了光洁冰面上的快艇运行,不过这个我也拿不很准。世界上最好路面上的最好汽车相形之下也只不过是件摇摇晃晃的东西。

    ⑨一开始,我们顺风去了海上,飞机一下还飞不起来。我们忽高忽低,在波顶浪尖上跳跃前进,不时在水面激起了轻微的浪花。接着我们便调转机身,逆风而起,而当我俯身细视时,我已经不再能看到银白泡沫的倏忽明灭。我飞起来了。一切宁静安谧,恍若置身梦境。我看到了飞机的浮舟与波涛之间的距离正在一步步拉大。这决不是一个无风的天气;一阵阵飘忽不定的猎猎晨风正从北面刮来,拂掠着岸边的丘岗。但这对我们的飞行却丝毫不生影响。

    ⑩至于说到俯视所易引起的眩晕,我也一点没有感到。很难说明为什么会是这样,但事实却是这样。我觉得在这类事情上我既不是特别头脑稳健,也不是特别容易眩晕。我敢站在千尺悬崖之上朝下瞭望,但我却从来缺乏胆量去站在边缘地方,或者伸颈直视涧底。如要这样也只有采取卧式才敢。前不多久,我登过一次鹿特丹摩天楼顶部的一座瞭望台,那时恰值天风很盛,从脚下地板的隙缝间可以俯瞰到下面街道上行人的头顶;但我感觉并不舒服。但是今天早晨我可是笔直下视了,看到了下面路过的一支小小的渔舟船队,看到了麇集在海滩上的人群以及从细波碎浪中向我们睁目凝望的浴者,但这时我却感到十分舒适欣喜。这时沐浴在晨光熹微里的伊斯特本,真是一座纤芥毕见、晶莹可爱的小城,宛如我们从高山之巅朝下眄视时所看到的那样……

    A飞过湖面,飞过海上,飞在阳光之中,飞在近陆之处,这正是一个空际旅行家的绝妙所在。B我真愿今天早上就飞入法国,而不是返回伊斯特本,然后沿陆一气飞入西班牙,飞入地中海,接着再缓缓其行,飞赴印度,再飞到东印度群岛……

    我突然感到今天我的书房对我的吸引力减弱了。

    (有删改)

    【注释】①兰格里:美国天文学家与物理学家。②李林索尔:德国科学家,早期飞机的研究家与试制者。

    【1】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六年以前,“我”曾是坚信并著文论述过飞行一事确属可能的少数报人之一。

    B.从照片上“我”看到的第一具飞机模型,虽体积小,但却携带回来巨大的希望。

    C.一位著名的剑桥物理学家曾撰文指出,一架飞行的机器最后必定砰然堕地了事。

    D.今天早上“我”乘坐的那架水上飞机,乘坐起来与在路上奔驰的汽车同样平稳。

    【2】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作者没有经历过的心理活动是(     

    A.抵岸之后,深切感觉到意想不到的巨量快乐。

    B.飞机的不安全性使我的兴趣有点索然和下降。

    C.登上飞机时兴致勃勃的同时又有微弱的害怕。

    D.飞机起飞时恍若置身梦境,下视时感到欣喜。

    【3】文章两句划线句A、B两句中的“飞”字所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效果有何不同,请分别分析。

    【4】文章开头写自己在书房中想象飞行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习作题目:我不后悔

    要求:①立意正确,中心突出,内容具体、完整,表达真情实感。②语言通顺,结构完整;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字数不少于400字。③文中出现的地名、校名、人名,一律用“XX”代替,否则扣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