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椽子/ 掾吏 疏落/落枕 惆怅/稠密 卓著/著单衣
B. 嘶叫/厮杀 颓废/颓唐 落寞/荒漠 称砣/普陀山
C. 点缀/拾掇 愧疚/瑰丽 泡桐/泡茶 折寿/潭柘寺
D. 租赁/ 恁凭 落蕊/芯子 焙烧/蓓蕾 凤辇/廿四桥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讲,《前赤壁赋》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A.不仅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B.这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C.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D.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3、下列对下图漫画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事实背后隐藏的真相,往往超乎想象。
B.要有睿智的眼光,透过现象看清本质。
C.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懂得苦中作乐。
D.创意无限,没有办不到,只有想不到。
4、中国的古典小说中,有些在成书之前就有说书人说演。下列哪部作品在成书之前没有说书人说演?( )
A.《西游记》
B.《红楼梦》
C.《三国演义》
D.《水浒传》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记者调查发现,“快递实名制”实施一年多来,并未严格执行,群众对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和快递员怕麻烦、不过问是“实名制”遇冷的重要因素。
B.6月19日,英国“脱欧”谈判正式启动,双方将首先把重点放置在英国“脱欧”费用清单及欧盟成员国公民在英、英国公民在欧盟境内权益保障方面。
C.德国是个爱书和崇尚阅读的国家,“德式阅读”闻名全球。所谓德式阅读,就是德国社会有浓烈的读书习惯、读书氛围以及良好的读书设施。
D.巴拿马与台湾“断交”主因是经济:中国大陆近3年在巴拿马争取到所有重大建设项目,包括港口、地铁与公路等工程,规模高达256亿美元之巨。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明天,天一亮……
[法]雨 果
明天,天一亮,原野露曙色,
我就动身。我知道你在瞭望。
我行经森林,我行经山泽,
我再不能长此天各一方。
我注视着思念踽踽地走,
什么也不闻,什么也不见,
怀着忧心,俯着背,交叉着手,
白昼,我觉得如同黑夜一般。
我不看直下江流的远帆,
也不看落日散成的彩霞。
几时我到了,就在你的墓前
放下一束青枝和一束花。
(闻家驷译)
【1】下列对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写给女儿的祭歌,女儿是诗人的掌上明珠,却不幸因小艇失事,夫妻双双溺死于塞纳河中,诗中表现了诗人悲痛欲绝的情感。
B.从曙光初露到夜幕四合,一路风尘,诗人无暇顾及周围的风景,一心只想早点见到早亡的爱女,画面凄清动人,笔触哀婉情深。
C.短短十二行,高山田野、落日远帆的自然意象与诗人内心焦虑忧思,匆匆赶路的复杂感受紧密地掺杂在了一起。
D.“我注视着思念踽踽地走,/什么也不闻,什么也不见”,心灵的焦点都聚集在对赴约的渴望上,以生之感情写死之哀思,其情更苦,其思更痛。
【2】诗人在这首诗中是如何表达他对女儿的深切思念的?试找出相应诗句加以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诗词中“眼泪”与“悲愁”总是结合在一起,白居易《琵琶行》用“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琵琶女梦到少年事的伤感,《诗经·氓》中也有“一句形容女主人公见不到心上人的愁苦的样子_______。
(2)歌曲《在水一方》的词中有“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的句子,从韵脚和内容上看,这是化用、改写了诗经《蒹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诗句。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子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积土成山为喻,形象地说明了做事须持之以恒,不能前功尽弃的道理。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事实。
(3)花与鸟既是传统绘画作品中的重要题材,又常常在古代诗歌中对举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游山西村》中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是描写实景实感,也可形容由困窘步入佳境的一种境界。
(3)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为师,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文天祥民族气节以及舍生取义生死观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如今的中原早已风平浪静,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
(2)在繁华的盛唐时代,长安城是当时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也是自认有才华的人向往之地。而在宋朝诗人周邦彦眼里,却包含了对漂泊生活尤其是仕途生活的厌倦。这在他的《苏幕遮·燎沉香》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中明确表达了出来。
(3)“楼”在古诗文中是常用的意象,文人们借楼表达出了或喜或悲或闲适或忧愁或思念或激愤等复杂情感。请写出借“楼”表达作者怀远伤感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揭露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背弃忠直,苟合于世,以求容媚的句子是: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从万物不变的角度指出人与江河山川一样延绵不绝,不必自卑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
(3)在《劝学》中,荀子认为原来笔直的木材做成车轮后,弯度合乎圆规,“_____,___”,是火烤使它这样的。
(4)《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___,___”的错误态度。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奉使道中作①
欧阳修
客梦方在家,角声已催晓。
匆匆行人起,共怨角声早。
马蹄终日践冰霜,未到思回空断肠。
少贪梦里还家乐,早起前山②路正长。
[注]①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冬天,宋仁宗派欧阳修到契丹国去贺新君登位。②前山,有的写作山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奉使道中作”总括全篇,下文用梦境、角声、行人、马蹄等意象加以照应。
B. 前四句虚实结合,通过虚写梦中凄厉的角声、艰辛的行人,衬托出使的艰难。
C. 行人“共怨角声早”,写出了行人匆忙起身,对角声惊梦和路途辛苦的不满。
D. “马蹄终日践冰霜”一句写马蹄整天踩踏着冰霜,表现出了塞外冬天的苦寒。
E. “还家乐”和“路正长”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不愿旅途奔波劳苦的心情。
【2】本诗前四句和后四句在情感、声韵上有明显的变化,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氏之先为常山真定人。公父武康公事太宗皇帝,秉节治戎,有劳有勤,报恤追崇。公少以父任为西头供奉官。至道二年,遣五将讨李继迁,公从武康公出铁门,为先锋,杀敌甚众。军至乌白池,诸将失期,不得进,公告其父曰:“归师过险,争必乱。”乃以兵前守隘,号其军曰:“乱行者斩!”由是士卒无敢先后,虽武康公亦为之按辔。追兵望其军整,不敢近。武康公叹曰:“王氏有子矣。”后以御前忠佐为军头巡检。邢洺男子张洪霸聚盗二州间,历年,吏不能捕。公以毡车载勇士为妇人服,盛饰诱之邯郸道中,贼党争前邀劫,遂皆就擒,由是知名。
御史中丞孔道辅等因事以为言,乃罢公枢密。言者不已,即以为右千牛卫上将军。士皆为之惧,公举止言色如平时,惟不接宾客而已。既而,孔道辅卒,客有谓公曰:“此害公者也。”公愀然曰:“孔公以职言事,岂害我者?可惜朝廷亡一直臣。”由是言者终身以为愧,而士大夫服公为有量。
庆历二年,契丹聚兵幽、涿,遣使者有所求,自河以北皆警,乃拜公保静军节度使,知澶州。公治其军,无挠其私,亦不贷其过,居顷之,士皆可用。契丹使人觇其军,或劝公执而戮之,公曰:“吾军整而和,使觇者得吾实以归,是屈人兵以不战也。”明日,大阅于郊,公执桴鼓誓师,号令简明,进退坐作,肃然无声,乃下令曰:“备糗粮,听鼓声,视吾旗所乡!”契丹闻之震恐。会复议和,兵解,徙知陈州。
自宝元、庆历之间,元昊叛河西,兵出久无功,士大夫争进计策,多所改作。公笑曰:“奈何纷纷?兵法不如是也。使士知畏爱,而怯者勇,勇者不骄。以吾可胜,因敌而胜之耳,岂多言哉!”其在枢密,亦尝自请临边,不许,凡大谋议,必以咨之。其在外,则遣中贵人诏问,其言多见施用。公于是时,屹然为中国钜人、名将,虽未尝躬矢石,攻坚摧敌,而恩信已足抚士卒,名声已足动四夷。
公年七十有余,以疾薨于家。其遗言曰:“臣有俸禄,足以具死事,不敢复累朝廷,愿无遣使者护丧,无厚赙赠。”天子恻然,哀其志,以黄金百两、白金三千两赐其家,固辞,不许。明年,有诏史臣刻其墓碑,谥曰武恭。
(取材于欧阳修《忠武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武恭王公神道碑铭》)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亦不贷其过 贷:宽恕
B.契丹使人觇其军 觇:参观
C.徙知陈州 徙:迁任
D.足以具死事 具:准备
【2】下列对各句中“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甲)③ (乙)⑤ (丙)④
B.(甲)① (乙)⑥ (丙)④
C.(甲)① (乙)② (丙)⑤
D.(甲)⑥ (乙)② (丙)③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举止言色如平时,惟不接宾客而已
武恭公的举动、语言、面色都像平常一样,只是不接待宾客罢了
B.明日,大阅于郊,公执桴鼓誓师
第二天,在郊外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武恭公拿着鼓槌击鼓誓师
C.备糗粮,听鼓声,视吾旗所乡
准备干粮,听鼓声号令,看我挥舞旗子指挥大家返回故乡
D.愿无遣使者护丧,无厚赙赠
希望朝廷不要派遣官使帮助举办丧仪,不要有丰厚的赏赐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康公侍上治军都颇有功劳,被怜恤推崇。武恭公因父亲的原因,担任了相关职务。
B.面对元昊的叛乱,朝廷军队久战无功,朝臣意见多被修改,武恭公却赞同这些意见。
C.作者认为武恭公是朝中的著名将领,恩信能抚慰士卒,声望可震动四方。
D.武恭公去世,皇帝十分悲伤,不仅重金厚慰其家人,还下诏为其刻墓碑。
【5】将下面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其在枢密,亦尝自请临边,不许,凡大谋议,必以咨之。
【6】欧阳修的碑志文借鉴了史家笔法,注重用简洁的语言记述人物事件及结果影响。文中用“由是士卒无敢先后”“由是知名”“由是言者终身以为愧”三句写出了武恭公言行的结果或影响。其中的“是”分别指代什么事件?根据文意,简要概述。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2016年,国内首档方言音乐综艺节目《十三亿分贝》在网络平台播出后,广受青年人欢迎;2017年,宣传中国方言文化的央视大型纪录片《中国话》开拍。(网络资料)
②“中国文字有三关: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鲁迅)
③“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法)都德】
④德国青少年不是向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习母语,使得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德)尼采】
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国际母语日设定在每年的2月21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多语种化。(网络资料)
读了上面五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则为基础确定立意,以“我看汉语”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