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艺术是现实和时代的投射。一部影片赢得广泛共鸣,__________。《我和我的祖国》用七个历史瞬间映射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年的发展历程,展现普通人与国家休戚与共、同心同力的紧密联系。电影以普通人的视角、当事人的身份切入历史瞬间,触摸时代的脉搏,使得宏大叙事有了温度,接了地气。
A.一定是切中了时代的脉动,更一定要具备深刻的现实基础
B.具备深刻的现实基础、切中时代的脉动的影片才能够成功
C.时代脉动一定要准确地切中,而现实基础更是一定要深刻
D.一定是具备了深刻的现实基础,一定是切中了时代的脉动
2、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敏于事而慎于言 ①敏:机敏 ②慎:谨慎
B.质胜文则野 ①文:华美、文采 ②野:不受拘束
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①喻:比喻 ②利:利益
D.迩之事父 ①迩:近 ②事:侍奉
3、下列字词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轸(zhě) 襜(shàn) 虢(guó)
B.俨(yān) 睢(suī) 赊(shē)
C.潦(liáo) 舛(shuǎn) 袂(jué)
D.舸(gě) 遄(chuán) 笏(hù)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为了回馈客户的长期惠顾,我店重磅推出电器促销活动,欢迎广大新老顾客进店咨询。
B. 某学生去看望自己中学时代的老师,一见面,就激动地说:“老师,久仰了!身体还好吧?”
C. 作为师傅的人室弟子,他本次加入我们这个团队一同完成艰巨的任务,真是忝列门墙。
D. 本人昨日不慎于上学路上丢失《平凡世界》一书,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不胜感激!
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慎重 陶冶 哀声叹气 六神不安
B.噩梦 通宵 理所当然 没精打采
C.降服 撤去 凭心静气 筋疲力尽
D.消遣 荒唐 心慌意乱 兴高彩烈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应对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城市信息化深入推进和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举措。
在全球智慧风潮和国家政策的鼓励下,我国很多城市都已经迈开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并且经过一系列的探索,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而且很多城市已经意识到了从居民的需要出发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比如,2015年,北京推出了建设“健康北京”“平安北京”“畅通北京”“宜居北京”等重要政策方针。实施“五个北京”的政策方针是为了提高北京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虽然每个“北京”都有自己的中心点,但都是“以人为本”这一智慧城市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还有“智慧天津”形成了“以人为本、技术带动”的建设风格。为了把更多开发出来的智慧应用为居民所用,天津市会在接下来的三年里着重发展智慧医疗、智慧社保、智慧教育、智慧旅游等8个重要项目。广州为了发展好智慧城市这个“智慧”项目,在2011年确立了自己的城市发展理念,即低碳经济、幸福生活、智慧城市,并制定出了相应的“智慧框架结构”。
当前国内智慧城市建设中同样存在“跟风”问题,不少城市在缺乏对真实需求的判断和对真正建设路径的把握的情况下盲目开展建设,重建设投入,轻绩效提升,缺乏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一味追求“高大上”,缺乏应用实效。目前我国大多数智慧城市的建设依旧是以政府为主体,在制定以及执行政策时,缺乏大众的参与,因此大部分居民对于智慧城市这个概念依旧不了解,大部分人认为这只是政府提出的“噱头”。有很多城市在智慧城市项目的建设中“随大流”的心态严重,只是一味地借鉴国内外优秀城市的技术模式,而忽视了本城市发展的定位和文化特色,主要表现为“千城一面”现象。
(摘编自李琴《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现状和策略研究》《视听》2017年第9期)
材料二:
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的数据分析及资源整合共享在此次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打破了各部门、各行业的孤岛式运营模式,实现了跨职能、跨业务的联动。数字化防疫防控解决方案利用城市各个应用系统采集的大数据,对疫情的发展进行分析,辅助政府决策。例如,数字化防疫防控解决方案利用手机信令数据、移动互联网数据分析人员流动情况;利用高精仪器热成像技术实现无感、无接触高精度体温检测,识别高温人员并将信息同步推送至控制中心。在发生城市突发公共事件的情况下,把各部门、各行业的数据集中展示在指挥中心大屏上,一方面便于集中指挥调度,另一方面能通过对智能交通设施、智能基础设施的自动控制系统对城市运营进行实时调整和控制。
本次疫情的出现和重大危害也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敲响了警钟。在未来,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将更加追求人、空间和科技的紧密融合,强化服务职能和增强城市空间规划的协调性、合理性,将会深刻地影响每一个人的生活。
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应当以人为本,注重公共卫生健康,强化城市的服务职能,建立长期有效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机制,惠及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疫情下频频发生的失误正是城市空间规划在顶层设计时未能考虑完全和信息化等方面规划不足引起的。未来智慧城市规划应当合理布局物质生产和流通空间,均衡布局公共资源,与城市整体空间规划相协调。各有关部门应打破过去各司其职、互不干扰、数据权属不清、共享难度高的现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将触及城市生活各方面的安防、交通、物流、医疗、教育、办公、政务等信息进行全方位整合并实时共享,促使城市更为高效地运行及管控。
(摘编自《共克时艰,智慧抗疫》,搜狐网2020年2月12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面对日益严峻的“城市病”问题,智慧城市建设将是重要战略举措。
B.我国大多数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以政府为主体的,缺乏民众与其他组织的参与,因此缺乏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
C.2020年智慧城市数字化防疫防控,实现了跨职能、跨业务的联动,利用大数据分析疫情,辅助政府决策,作用巨大。
D.此次疫情的出现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敲响了警钟,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应当把通信科技的应用放在首要的位置。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很多城市已经意识到创建智慧城市的重要性,有的城市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其中,广州最早提出了“智慧”发展理念。
B.智慧城市的建设如果一味地借鉴国内外优秀城市的技术模式,而忽视了自己城市的特点和定位,就可能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
C.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指挥中心利用城市各个应用系统采集的大数据,既便于集中指挥调度,又能对城市运营进行实时调整和控制。
D.智慧城市在此次抗击疫情中的表现,让我们认识到技术的应用、网络建设、数据分析及资源整合共享等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因素。
【3】请根据材料,为我国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一箪食,一豆羹”,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如果“________”,就是过路的饥饿的人都不会接受;如果“________ ”,即使是乞丐也因被轻视而不肯接受。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一句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而“________”一句则写出了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的场景。
(3)东汉名将窦宪大破匈奴,至燕然山,刻石记功。此后,“燕然”常出现在边塞诗词中,比如“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
(小题1)既见复关, 。(《诗经·氓》)
(小题2)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
(小题3)伏清白以死直兮, 。 (屈原《离骚》)
(小题4)人非生而知之者, 。(韩愈《师说》)
(小题5)挟飞仙以邀游, 。(苏轼《赤壁赋》)
(小题6)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李清照《声声慢》)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将当时一般人与古圣先贤进行对比,批判了前者不愿从师学习的错误态度。
(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借景抒怀,展现出作者满怀信心、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
10、默写
(1)《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
(2)描写邹忌外貌的句子:_________。
(3)《鱼我所欲也》一文最能表现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
11、(1)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___________,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2)关雎(关关雎鸠)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3)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百草折) 岑 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狐裘不暖锦衾薄。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LI J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
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乐①词二首(其二)
张说
少年胆气凌云,共许骁雄出群。
匹马城西挑战,单刀蓟北从军。
一鼓鲜卑送款②,五饵③单于解纷。
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阁论勋。
【注】①破阵乐:乐府诗题。②送款:递送款曲,倾吐情意,这里可以理解为求和。③五饵:出自《汉书》,是贾谊提出的怀柔匈奴之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三、四两句运用互文见义的手法,与《琵琶行》中的“主人下马客在船”一致。
B.少年英雄一鼓作气,连续打败敌人,鲜卑不得不前来求和,表现了他的勇敢。
C.少年英雄采用怀柔之术,使单于割让土地,解决了边境纠纷:这是写他的智慧。
D.一个“羞”字生动刻画出少年英雄只求杀敌报国、不求功名利禄的高大形象。
【2】本诗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13、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选自《三国志·关羽传》)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2)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习惯,是逐渐适应后的一种常态,是习以为常后的一种自然。习惯可以是一种行为,也可以是一种心理,甚至是一种风气、一种传统……你可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影响巨大。
关于“习惯”,你有什么样的经历和体验?又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思考?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体特征鲜明,(3)要有真实情感,不得抄袭和套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