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要学会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B. 看完影片《十二公民》后,他受到了极大震撼,感觉开卷有益。
C. 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我们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D. 不用想太多,确定目标后,就全力以赴地去实现它。
2、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 )
A.你寄来的大作我已拜读,对文中个别字句我冒昧地作了雅正,谨供参考。
B.班里新转来的同学邀请小王星期天去家里做客,小王痛快的答应了:“没问题,我一定光临寒舍。
C.这次,幸亏班主任张老师从中斡旋,才化解了赵明和张华的矛盾,使得两人化干戈为玉帛,重新握手言和。
D.李老师,我们敬请您担任我们文学社的顾问,如果能得到您的应允,将是我们最大的荣幸。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忘乎所以的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B. 这么多树根在大地里面触类旁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的食粮的供养。
C.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D. 老人步履艰难地翻过一个山头,狂风吹得他有些摇晃,使他越发显得老气横秋。
4、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怔怔(zhèng) 脊梁(jĭ) 强聒不舍(guō) 气冲斗牛(dòu)
B.拮据(jié) 发窘(jiǒng) 孜孜不倦(zī) 锲而不舍(qiè)
C.喑哑(yīn) 聪颖(yĭng) 辛苦恣睢(suī) 度德量力(dù)
D.诘难(jié) 诓骗(kuàng) 味同嚼蜡(jiáo) 拈轻怕重(niān)
5、阅读下面甲、乙文段,回答下列小题。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自谪巴陵,愤郁颜见辞色。范仲淹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仲淹,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在谏故人耳。
(选自《过庭录》)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薄暮冥冥 薄: (2)至若春和景明 景:
(3)则有去国怀乡 去: (4)正患无隙以规之 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先天下之忧而忧
B.子京忽以书抵仲淹//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正患无隙以规之//在乎山水之间也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
【4】用“/”给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处)。
范 仲 淹 与 之 同 年 友 善 爱 其 才 恐 后 贻 祸。
【5】从甲文可以看出,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从乙文可以看出滕子京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6、阅读《礁石》,按要求作答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岸
(1)这首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礁石”象征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2)诗歌有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歌,试举出其中一种,分析其作用。
7、综合性学习
2022年,北京冬奥会盛典的大幕即将拉开,世界各地最优秀的冬季项目运动员将在“鸟巢”、国家游泳中心等体育场馆,在塞外山峦间的长城边,向世界奉献一届精彩的奥运趣会。弘文中学初三(1)班为迎接冬奥会的到来,准备组织一次“强健体魄,助力冬奥”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任务。
(1)根据示例,请你为活动再设计两项内容。
①“强健体魄,助力冬奥”的校运动会。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2)艾伦同学因体重超标不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作为班长的你应该怎样劝说他?
(3)如果小强同学作为中学生代表,准备电话采访冬奥组委会新闻发言人,请你为小强设计三个采访问题。
8、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文中表现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相连的四字短语填空)
9、阅读下列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①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②但是必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③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不过,我倒是愿意就某些想法跟读者交换意见。
④比方说,我确信,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⑤一个男人,假如他在街道上能为陌生的妇女让路,让她先行,乘坐公共汽车时,能让妇女首先上车。甚至亲手为她把车门打开,可是他在家里却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那么,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男人还存在着教养上的缺陷。
⑥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⑦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⑧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对他来说,礼貌待人不仅习以为常,轻松自然,而且能让他的心情愉快。
⑨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世绝不会自吹自擂。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⑩谈论“风度”的书籍很多。在社会交往中,比如出门做客或者在家接待客人,或在工作场合,人究竟该如何自持?如何举止有度?怎么样对待老人和孩子?怎么样谈吐才算得体?怎么样打扮才算合适?对于如此之类的问题,这些书在都有详尽的论述。遗憾的是,人们却很少从这些书中汲取有益的见解。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我认为原因在于这些讲解优雅风度的著作有个缺陷,就是很少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其必要性究竟何在。
⑪当然,优雅风度可能是非常外在的。但是就整体而论,优雅风度是靠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人的经验积淀而成的,并且标志着人们渴望变得更高尚,渴望生活更优越、更美好的愿望,这是一种世代相传、持续不懈的追求。
⑫问题的关键究竟何在呢?要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哪些准则?——搜集那些难以逐一熟记的行为举止的“道德箴言”,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呢?
⑬优雅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的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比如说,吃饭的时候,切记避免吧嗒嘴,喝汤的时候也不要有声音;不要把勺子放在桌子上,免得给邻座的人造成不便。穿衣要整洁,表明你对别人的尊重。切记不要只顾自己说笑逗别人开心,也要让其他人有机会说点什么。动作举止、衣装服饰、走路的步态,一切都要有分寸,力求优雅。不要以为优雅仅仅是徒有其表的举止。你是凭借你自己的举止表现你的素质。自我修养,与其说是注重行为举止,莫如说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敬重社会,珍惜大自然,甚至珍惜动物,珍惜花草树木,珍惜当地的美丽风光,珍惜你居住地的历史,等等。
⑭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换句话说,你会自然而然的记住保持优雅举止的具体做法,你将乐于实施并且善于把这些法则付诸实践。
(选自九年级教材《论教养》)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⑬段的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作者在论证“风度”时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4】请你举出我们身边的“无教养”的事例,结合自己的生活,谈一谈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10、怀疑与学问
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③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⑤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一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结合链接材料谈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
【链接材料】
17世纪下半叶,世界的科学权威是牛顿。牛顿认为光是一种微粒流,并用它解释光的直线传播、镜面反射、界面折射等现象。但是,惠更斯却持不同看法,他认为微粒说不能解释更复杂的绕射、干涉等现象,主张光是以太波,而且讲得头头是道。由于牛顿的声望高,多数人支持微粒说,惠更斯成了孤立的少数派。但他并不随大流,不迷信权威,坚持自己的见解。随着研究的深入,到19世纪初,波动说战胜了微粒说。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说勤
①古人云“天道酬勤”,唐代韩愈也说“业精于勤”,都提到勤的重要性。那么,在价值多元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勤”呢?
②如果仔细研究人类成功史,我们就会发现,勤固然是优良品质,但高质量的勤才能取得最后成功。
③勤能补拙。古希腊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发音不准,常被雄辩的对手压倒。为了克服这一弱点,他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五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才华的演说家。这表明天资差的人,只要勤,也可以变拙为巧、笨鸟先飞。
④勤能使人逐步化解难题,走出困境,所以,人们总说困难是成功的垫脚石。居里夫妇面对没有实验室、没有经费的巨大困难,他们在简陋的棚屋里夜以继日地辛勤工作,后来成功提取出金属镭。这表明勤能増强人的意志,锤炼人的品格,以此克服重重困难,助力成功。
⑤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司马迁从二十岁起足遍天下,收集大量的社会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莫定了基础。歌德花58年时间搜集整理资料,不断写作和修改,最后才诞生了世界诗剧巨著《浮士德》。____________
⑥然而,勤固然重要,却未必能成功。有人马不停蹄地往终点赶路,最后却发现方向错误,南辕北辙;有人埋头苦读,却没有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最终名落孙山;有人发誓强健体魄,但花在洗澡上的时间比流汗训练的时间还多。曾经创造了手机神话的诺基亚公司,不可谓不勤,但它忽视了技术创新,在日新月异的手机革命中变得黯淡无光。
⑦要想成功,一定要先保证自己努力的方向是正确的;其次是效率高,聚焦目标,用正确的方法有效利用时间;最重要的是脱离内心的舒适区,不能简单地重复,要不断挑战新的领域。这样的勤,才是高质量的“勤”。正如马云看准了电子商务行业的商机,创业之初曾经每天工作20个小时,付出超越常人的努力,在成功创办阿里巴巴之后,又不断挑战自我,如今又在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多个领域作出了划时代的突破,影响全球。
⑧高尔基说“天才出于勤奋”,狄德罗说“天才就是具有浩瀚的精神、活跃的想象、勤奋的心灵的人”,这提醒了我们,要想成功就必须关注勤的质量。希望每个渴望成功的人,一定要认真体会勤的深刻内涵。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2】下面哪句话适合放在第⑤段末尾横线处?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
A.蒲松龄草亭路问,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废寝忘食地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巨著《聊斋志异》。
B.我国现代数学家陈景润,翻阅了国内外的上千本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才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
C.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二十多年在无数次的大小会议中,迟到的次数不超过五次。
【3】第⑧段画线处所引的两句名言,可否删去一个?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静悄悄的课堂,班主任李老师正唾沫横飞地讲着遵守时间,按时到班的重要性。迟到大王张程晃晃悠悠地拿着瓶饮料来到门口,看到讲台上的班主任,顿时目瞪口呆,教师里响起一阵克制的笑声。李老师冲张程一瞪眼,正要发火,这时,纪律委员宋宁气喘吁吁、头发蓬乱地跑来,轻轻喊了声:“报告!”教室里,叽叽喳喳的议论声大起来了,大家都看着班主任……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请发挥想象,续写此文,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