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广安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物理课上,根据老师的提示,我重蹈覆辙重新演示了实验。

    B. 某些小报专爱断章取义,歪曲别人谈话的内容,以制造假新闻。

    C. 班会课上,班主任老师对我们作了初三冲刺动员,整节课都强聒不舍

    D. 政治家要满腹韬略,进退维谷,而且深具历史视野。

     

  •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

    A.(yán)   (kè) 娉婷 (pīng)   间不容 (fā)

    B.(guān) ( yì)   (néng)   彬彬有礼 (bīn)

    C.(piē ) (jù) (líng)   揉造作 (jiǎo )

    D.(chuò) (chuī )   (yǔn) 自吹自 (léi)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金融办等六部门联合并开展打击和防范非法集资、非法传销等系列宣传活动,致力于守护老百姓的“钱袋子”。

    B. 文明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市民的一举一动往往可以显示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

    C. 我国高铁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因市场规模巨大,还不能完全满足载客、物流货运。

    D. 外卖小哥雷海为夺得第三届《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缘于他痴迷古典诗词,13年坚持不懈日积月累的结果。

  • 4、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wǎnɡ) 褴(lǔ)   阔(chuò) 望(tiào)

    B. 桥(jiàn) 据(jié) 索(sè) 乱(cuàn)

    C. (qiè)   恣(suī) 寒(jīn)   烟(chuī)

    D. 笑(chī)   阴(huì) 潮(xùn)   杂(chān)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 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   )

    A.与大夫期十日(于是)

    B.夫原之食力尽矣(尽)

    C.待之(亲属,父亲的姊妹)

    D.罢兵而(离开)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君姑待

    A.居庙堂高则忧其民

    B.不以其道

    C.此则岳阳楼大观也

    D.宴酣乐,非丝非竹

    3请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从短文内容看,晋文公攻原的最终结果怎样?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迪?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1】颔联两句中的“独”“空”二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2】试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新华中学暑期夏令营开展了游长城活动。活动结束,八年级(1)班进行了汇报交流,你也参与其中,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诗中有科学)“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在词中描写了长城从南到北的景象。请从地理学和物理变化的角度说说这种物候现象产生的原因?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表明信息)保护长城这一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已经成了许多人的自觉。小明在写相关说明文时搜集到一张调查表以作图表说明。

    时代

    原长度(公里)

    现存长度(公里)

    战国

    600

    300

    汉代

    2200

    1000

    明代

    1400

    800

     

     

     

     

     

     

     

    图表更加直观清晰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报道传意义)小华同学针对这次活动写了一篇广播稿投给学校“湖源”广播台。稿件有一些问题,请帮他完善。

    ①请用一句话为广播稿拟一个标题。(要求句子的主干成分相对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b处有一个词语不符合广播稿用语,听了音容易误解,请指出来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广播稿中a处有动宾搭配不当的语病,请指出来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名句默写。

    (1)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李商隐《无题》)。

    (2)爱上层楼,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________,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4)俱往矣,数风流人物,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5)《醉翁亭记》中,写出琅琊山春、夏美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秋山寻野

    ①那年秋天,在京郊的山区闲居。看窗外天高云淡,绿叶开始变黄,便走出乡院,信步朝村外走去,秋山的苍绿和空中的鸟鸣,让人流连忘返。一位出租车司机看见我说:“您老是不是想看看周围的风景?不远处有黑龙潭、云雾山,还有……”

    ②我说:“就这么办吧,哪儿景致最野,你就拉我到哪儿去。

    ③车子大约开了一个时辰,在一个名叫“桃园仙谷”的地方停了下来。他告诉我说,进山后舍弃大路,走小路,保证会有发现。

    ④进山后,一开始我觉得有点受骗上当的感觉。尽管这儿已是大山之腹,但仍有不少游客,如过江之鲫。景区示意牌上写明,前面山腰有个大瀑布,游客们自然趋之若鹜。我则像只离了群的孤雁,沿山间小路缓缓而行。毕竟期望寻找山间的野趣呀。

    ⑤环山小路非常难走,既没有石阶铺路,也没有示意路标,这正是我要探秘的地方。走了一段崎岖山路之后,我发现,在路旁林木的枝条上,一缕白布条在秋风中飘摇。我猜测,这是进山人怕归来时迷路,而拴系下的路标。这个发现使我非常得意,原来,我并不是第一个来这里寻野趣的“情痴”,早已经有先于我者叩访此地了。

    ⑥果不其然,小心翼翼走了一段山路之后,首先发现了几束开在山坡上的野花。继而,又看到了万绿丛中的红艳,那是枫叶在深秋绽露出它的身姿。更令人心旷神怡的,我听到了潺潺流水之声。寻声而去,一条山泉形成的小溪,流淌在我的脚边。

    ⑦远眺近望,大山空无一人,只有这条轻声唱歌的小小溪流和散落在绿林中间的阳光与我相伴了。静坐溪水边,想看看水中的鱼儿游弋之乐,可是“水至清则无鱼”,亮晶晶的清波中,却有五光十色的花石子,横七竖八地躺在小溪流中。我伸手捡出一块琥珀色的石子,对着太阳看了看,里边红色的纹络像是血丝。我爱不释手地看来看去,最后装进衣兜,留作进山寻野的纪念。然后,沿着溪边崎岖小路,继续向山的腹地进发。这时才发现,刚才有见的红色,不仅仅是枫叶之红,还有一片片的山楂树,早熟的红果己然坠落山坡,竟然没有人来采摘。一阵秋风刮过,有的树叶离开了母体,落到溪流之中,顺水漂泊而下。一叶知秋,这真是秋天山野物写生。

    ⑧静——在久久的万籁无声之后,一阵悠长的声音来自天堂。抬头遥望,最初无所发现,但片刻之后,终于看见那是一队大雁匆匆南归。久违了,天空的美神,在喧嚣的城市,无法找到你的身影,在这寂静无声的大山深处,你带给游人的是天籁声声。时光似乎倒流过去半个多世纪,情不自禁地记起了儿时,每逢雁鸣长空,我和小伙伴们仰望雁阵时,呼喊出的童真:

    南来的雁,

    北来的雁,

    在我篮里下窝蛋……

    ⑨此刻,我虽然没了儿时的梦幻,但在大山深处看长空雁过,仍然激起自己对大自然的一往情深。目送着大雁们的身影,一直消失在长天之角眼里只剩下天空扎眼的瓦蓝。闭上眼睛,并顺势靠在一块青石板上,从兜里掏出带来的小酒瓶,一口一口地倒进嘴里,将其浓香的浆液咽下喉头。一口好酒让我爽透心扉。

    ⑩遥想当年的陶渊明,在桃花源的山中,常以巷巾——也就是古人头上的帽翅,过滤其自酿的白酒,以求其纯。时间跨越了一千多年,新时代的文人,虽然无法演绎陶翁的恬淡,只想摆脱开城市生活的喧嚣,在野山中享受一回独饮之乐,也算得上是难得的乐子了。

    ⑪出山时,秋阳高悬。司机问我:“您老玩得开心吗?我立向他表示了谢意,这真是一次沁人心脾的逍遥游呢……

    1“秋山寻野”中的“野”,包含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2在进山寻野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寻到了哪些“野”的东西?

    (1)受骗上当—__________________—沁人心脾

    (2)开在山坡上的野花和万绿丛中的红艳—__________________

    3品析语言。

    (1)静——在久久的万籁无声之后,一阵悠长的声音来自天堂。抬头遥望,最初无所发现,但片刻之后,终于看见那是一队大雁匆匆南归。(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2)闭上眼睛,并顺势靠在一块青石板上,从兜里掏出带来的小酒瓶,一口一口地倒进嘴里,将其浓香的浆液咽下喉头。(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4文中引用了童谣和陶渊明“巷巾滤酒”的材料,有什么作用?

    5请对文章的第④段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评价。

  • 10、阅读《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完成小题。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作者所要批驳的观点是什么?所要证明的观点又是什么?

    2文中指出“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其充分的理由有哪两点?

    3“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这两句话中黑体词语的含义是什么?

    4为什么对方的论据都是事实,可结论却是错误的呢?

    5作者通过分析批驳,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应如何理解这一结论?

    6仿拟是英语语言学分支修辞学的重要修辞手法。它有意仿照人们熟知的现成的语言材料,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创造出新的词语、句子来,以使语言生动活泼,或讽刺嘲弄,或幽默诙谐,妙趣盎然。请从下面的两个仿词句中任选一个赏析其表达效果。

    (1)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2)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 11、阅读《寒门贵子,贵在奋斗》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古人云:“自古寒门出贵子,从来纨绔少伟男。”在当今社会,这样的观点也许有些片面,但它对于当今处于寒门的青年来说确实是起到了一定的鼓励作用。

    ②那么,谁才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

    ③“贵”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升官发财,也不意味着必须拥有多么高的社会地位,“贵”代表的是人生进步的可能性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富二代、官二代无疑符合传统意义上的“贵”,但如果没有一技之长,不能凭借自身本领干事创业,所谓“贵”也不过停留在人生的浅表。相反,白手起家的寒门青年,凭借自身努力打拼出一片天地,努力创造属于自己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贵子”的称谓自然当之无愧。作为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代表之一的中国寒门学子何江,曾讲到自己成功的经验:“每到一个更大的地方、更大的平台,你会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而我相对来说,好奇心比较多,我就会有压力去把它学会,让自己不断补足短处。”

    ④寒门贵子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刻苦奋斗和拥有的社会信任以及社会支持力量相关。在价值多元化、传播渠道扁平化的今天,“贵子”的意涵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同时,网络也为寒门青年走向成功提供了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一位网名为“搬家小伟”的湖北青年石神伟,凭借一系列高难度健身视频,在短视频分享平台上吸引了超过百万粉丝。这位寒门青年从留守儿童、网瘾少年一路走来,用健身不断磨练和改变自己,传递着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正能量,感动了无数网友。今天,许多像“搬砖小伟”这样寒门出生的“网红”,借助网络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为社会进步传递着正能量。有人感慨,小伟的坚韧、低调和朴素,是这个时代的奢侈品,他是真正属于今天的“寒门贵子”。

    ⑤当今社会,家庭出身、教育背景和工作平台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路径。但寒门子的诞生,在于自己的打拼。一篇名为《寒门贵子》的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门的,我们都要靠自己!所以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并不是鸡汤,而是说出了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寒门能否出贵子,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一个关于“命运”的话题,而是关于一个“奋斗”的故事。

    ⑥由此看来,努力奋斗,成就寒门贵子。

    1阅读全文,下列对文章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湖北青年石神伟的成功,是借助了网络力量,但根源是他自身的刻苦奋斗。

    B. 文章第③自然段加横线“传统意义”指的是“有一技之长,能凭借自身本领干事创业”。

    C. 文章所说的“寒门”,指的是生活贫穷、社会地位较低的家庭。

    D. 寒门贵子普遍具有“勤奋、坚韧、低调、朴素、积极进取、拼搏向上、创造社会价值、传递着正能量”等品质。

    2请归纳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3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任选出其中一种并作分析。

    4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第⑤自然段画线句“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的理解。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以“温暖的陪伴”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仔细审题,用心构思;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