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手术室的门紧关着,等在外面的家属们如坐针毡,度秒如年。
B. 语文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悉心指导我一遍遍修改作文,她真是吹毛求疵。
C. 今天是端午节,爸爸妈妈带孩子回家看望老人,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共享天伦之乐。
D. 他是远近闻名的医生,经常收到病人送的锦旗,“妙手回春”“华佗在世”“悬壶济世”……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颓唐(tuí) 品行(háng) 不屑置辩(xiè)
B. 夹袄(jiā) 恐吓(hè) 千钧之力(jūn)
C. 坎肩(kǎn) 捯气(dǎo) 一气呵成(hē)
D. 驾驭(yù) 礼聘(pìn) 形影不离(yǐnɡ)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幼儿园儿童竟然学到了小学高年级甚至中学的内容,如此“抢跑”,无异于揠苗助长。
B. 在笔者看来,绿营这种抱团取暖的行为是民进党当局黔驴技穷的表征。
C. 把莫言旧居整修得花团锦簇,反倒如焚膏继晷、花间晒裤,实在是大煞风景。
D. 中央财经人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表示:时代在变但德孝的价值亘古不变。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说》、《陋室铭》、《送东阳马生序》中,“说”“铭”“序”分别表示古代的一种文体。“说”是叙事兼议论,“铭”一般是用韵的,“序”是临别赠言。
B. 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他在《威尼斯商人》这部剧作中,塑造了一个唯利是图的吝啬鬼的典型形象——夏洛克。
C.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朱自清的《背影》和魏巍的《我的老师》都是脍炙人口的回忆性散文。
D. 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契诃夫的《变色龙》均使用夸张、对比等讽刺小说常用的手法,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5、【三】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_____________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___________
(3)寡助之至 至:___________
(4)足食,足兵 兵:____________
(5)民信之矣 信: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关联吗?为什么?
6、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完成下面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这是一首送别诗。战友将登上归京之途,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_______ ,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诗歌描写_____________ 的壮丽景色,叙述______________ 之事,表现离愁和乡思,充满着奇思异想。
【2】诗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表达感情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
7、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第一中学举行“好家风伴我成长”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好家风好家训征集)下面是学校校刊《春潮》编辑部拟写的《“好家风好家训”征稿启事》
征稿启事
家风家训家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是每个家庭教育智慧的深刻体现,也是每个家庭成员重要成长的源头。现在全校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征集活动。作品要紧扣“家风家训”主题,形式上可以是“好家风好家训”格言,也可以是“好家风好家训”家庭故事。投稿以书面稿件形式寄至《春潮》校刊编辑部,截止日期为3月30日。获奖作品将在校刊展示。
这则启事在内容上有一处语病,在格式上也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家风好家训展示) “天产栋梁,必需斧凿。师之教子岂异斧凿哉!诗书谁传我,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舍师与归?”这是征集到的《郁氏家谱》中的节选内容,请你在横线上补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句。
(好家风好家训宣讲)学校想邀请《郁氏家谱》传承人郁爷爷下个星期到学校礼堂来给大家做个家风家训的报告,请你作为学生代表向他打电话发出邀请,你准备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文默写。
①___________ ,小桥流水人家。
②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 ,病树前面万木春。
④___________ ,一览众山小。
⑤《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题破山寺后禅院》以声衬静,表现出环境的清幽与内心的宁静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9、收获精神生命的成长
①小的时候,每年寒暑假,我和哥哥都会跟着父母去田里种庄稼。老两口一辈子都在土地上耕作,什么季节种什么作物,哪个季节收获哪样庄稼,样样门儿清。这也让我慢慢悟出一个道理:读书就如种庄稼,只有精耕细作,才能收获精神生命的成长。
②播下良种,才能有好收成。种庄稼,首先就要选育良种。读书,同样需要有一种挑剔的眼光。优秀的书籍就像粒粒饱满健硕的种子,能在人的心灵原野植下美好,生根发芽;相反,将时间花在粗制滥造、内容廉价的书籍上,不仅于知识、德行的增长无益,还容易让心灵受到污染,得不偿失。古人讲,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这里面的道理,不仅仅在于书需要“读透”,更在于书需要“选好”。
③好的书籍,能将历史定格,变柔弱为坚强。“火把虽然下垂, 火舌却一直向上燃烧”,这是我每次重读路遥《平凡的世界》的一个感受。它让我懂得,痛苦与幸福实际上是相对的。要想在精神上保持富足,就需要不断超越简单的物质追求,并多加审视不完美状态下的生命意义与价值。曾有一段时间,我经历了一些挫折和失败,一度心灰意冷,但每每在空闲时读起这本书,浮躁的内心就能平静下来,而孙少平永不服输的那种拼搏精神、永不气馁的那股韧劲,也总是能深深地感染我。合上书本,再反观现实,就能明白:生命中的每一次挫折,不也是铺通前行之路的基石吗?更何况,只是一时的挫折,与其埋怨,毋宁改变。一本好书,力量如斯。
④“要想庄稼种得好,还得力气下得巧。”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是站在田头观望别人播种,自己却不付出任何努力的人,在丰收时节也只能远远地观望他人的成果。想要从书中汲取智慧,就不能坐而空谈,更不能叶公好龙,而应该在书籍的“稻田”里,与文字和思想为伍,或读,或抄,或默,或思,或悟。就好比播种、除草、施肥、浇水等诸多农活,自始至终都付出汗水,才能在丰收时收获喜悦。
⑤清代文学家袁枚在《随园诗话》中的一句话说得好:“善破其卷而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蚕食桑而所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对于一本好书,如果只是生吞活剥、生搬硬套,而做不到理性反思、融会贯通,就很难有机吸收书籍当中的营养,反倒可能让自己患上“厌食症”,损害独立思考的能力。
⑥正如庄稼的成长会碰到风霜雨雪一样,阅读的过程,也往往会遭遇困难,尤其是在阅读经典的时候。当时的语言习惯、思考方式,往往与现在有着极大差别,这样的“硬骨头”,要啃下来,绝非易事。比如,大家都知道《资本论》是马克思的重要著作,放在当下,也有很强的解释力,依然没有过时,但真正从头到尾细细读过的人,恐怕并不多。其实,越是难读,越见勇气和毅力。读好书、啃经典,就需要“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要知道,经典是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结晶,是“精神源泉”,读经典的“大书”虽难,却能让人终身受益。
⑦“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细细品味父母种庄稼的朴素道理,我坚信,在书海耕耘,能让人遇见不同风景,成就人生的品质与高度。
【1】本文围绕“读书就如种庄稼”,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请根据提示,补充完成本文的内容结构分析。
①段:提出“读书就如种庄稼”的观点。
②③段:种庄稼要选良种,读书也要选好书。
④⑤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段:总结全文,强调观点。
【2】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
想要从书中汲取智慧,就不能坐而空谈,更不能叶公好龙,而应该在书籍的“稻田”里,与文字和思想为伍,或读,或抄,或默,或思,或悟。
【3】文章用“种庄稼”和读书进行比较,有什么好处?
【4】第②③可否颠倒一下顺序?为什么?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书匠
①我是在一个小书摊上认识他的。他卖书,我买书;他是摊主,我是顾客。
②那天,我偶尔路过那里,忽见一处小书摊上堆着些旧书,便不禁心痒,大步过去,站到书摊前。眼睛扫描一番之后,我便随手翻了几下《要面子的中国人》,觉得有些价值,想买下。但书上明码定价七元五角,他却要价十元,还声明一分不少。我嫌他的书太贵,便转身要走。他从旁边伸过一只手来,把我紧紧拉住,并让我坐到他的一张小凳上,一双犀利的眼睛全方位地把我打量一阵之后,便唾沫星子四溅地“训”起我来。
③他先毫不客气地问我:“你都读过些什么史书?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要面子、不要面子、讲面子、掉面子的故事?你知道多少中国人为了顾面子而争权夺利、大动干戈的故事?你知道多少中国人为了争面子、护尊严而奋斗不息、视死如归的故事?如果你想知道这些故事,就请买下这本书吧,花十元钱就知道中国历史上这么多事情,不值得吗?”接着他又问我:“知道现在纸张、印刷费涨了多少吗?”最后他还问我,在哪里高就,月薪多少,是否常买书。我闭目养神,想让六根清净。等他“训”完了,我才开了口。我说:“你真行,我服了,你的书我买了吧。”这时,他才哈哈大笑起来,把书塞到我手里,接过我的十元钱,让我走了。
④一路上,我想他为了卖出一本书,竟费这么多口舌说服一个顾客,其经营之道可谓“妙”矣。
⑤某晚,我与朋友在茶坊喝茶,偶然又遇上了他。隔桌相望,他笑笑,我也点点头。过了一会儿,不知什么时候,他已坐到了我身边,热情地与我聊了起来。这时,我才知道他姓何,已六十开外,是某农场中学一位语文教师,前两年退了休,便来城里投亲戚,摆了这个小书摊。他的小书摊可谓“小”,占地不过几平方米,几块木板搭在一条黑乎乎的小巷的一个角落里,木板上堆着的几乎都是旧书。每天吃过早点后,他便守着他的小书摊寸步不离,午餐、晚餐吃的都是盒饭,生活有些凄凉。但他认为,一个老书匠晚年还能与书为伴,让书香陶冶情怀也算满足了。再者卖书可以赚钱,又可以多读些书,了解世界的新变化,开拓老脑筋,何乐而不为?到底是人不离本行,老书匠开旧书摊,可谓对上了谱。
⑥我问他为何经销旧书,不进新书。他说现在书价太贵,他没有本钱,所以只好收购旧书,转手卖出,赚点小钱安度晚年。他还告诉我,他十九岁那年就因国家需要而提前从师范学校毕业,走上了讲台,屈指算来,已有四十一年教龄,算是一名老书匠、老党员了。如今他告别了三尺讲台,心里倒不是滋味呢,梦里还常常回到他熟悉的那个地方,回到一双双黑眼睛的面前。这时,他的老花眼镜后面竟渗出了晶莹的泪珠,仿佛有一串动人的故事欲从泪水里涌来。
⑦又过了一些时日,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又来到了他的小书摊前。只见一群孩子正围坐在他身边,一字一句地跟着他朗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他见我来了,便招呼我坐下,感慨地说,每逢节假日或星期天,这些邻居的孩子都爱到这里来听他讲故事,有时他便教他们念念写写或辅导他们做作业,很有乐趣。小小书摊竟又成了他的大课堂,他把知识带给了孩子们,把明天的希望也带给了孩子们。
⑧我愿常来光顾他的小书摊,看看他这位老书匠,听听他教导孩子们的声音。
⑨他的经营之道真的可谓妙矣!
【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概括“我”和“老书匠”三次相遇的过程。
第一次相遇:我路过小书摊,“老书匠”用说教的方式把书强卖给我;
第二次相遇: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相遇: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⑤段中加点词语。
每天吃过早点后,他便守着他的小书摊寸步不离,午餐、晚餐吃的都是盒饭,生活有些凄凉。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
这时,他的老花眼镜后面竟渗出了晶莹的泪珠,仿佛有一串动人的故事欲从泪水里涌来。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⑦段画线句“小小书摊竟又成了他的大课堂,他把知识带给了孩子们,把明天的希望也带给了孩子们”的理解。
【4】文章第④和第⑨段都评价老书匠的“经营之道”,但第⑨段“他的经营之道真的可谓妙矣”却删去了“妙”字上的引号,结合全文,谈谈为何删去。
11、 气流功能充满奇妙
①对气体施以一定的外力,它就会像水流一样能够流动而形成气流。当我们往自己的手上吹气的时候,就可以感觉到气流的存在。
②气流很小的时候可以吹灭火柴和蜡烛;再大一些,能够吹起气球或是给自行车轮胎充气;非常强烈的气流常用来清洗机器上的油脂或棉布上的污垢。有的时候,人们还会将空气压缩,存储到气箱或气罐中。使用时打开阀门,被压缩的气体就会急速膨胀,形成猛劲的气流。这种压缩空气常被用来喷涂、清洁建筑物。
③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时代中,气流的应用更是充满神奇的色彩。20世纪80年代初,德国科学家首先提出并付诸实现了利用气流来发电。这种气流电站的构造很奇特,外形像一个既高又粗的大烟囱。大烟囱直径10米,高200米,可以用来抽吸空气而使热气流迅速排出。围绕烟囱的是一个巨大的环形曲面透明塑料大棚。大棚与烟囱连接部分高约8米,边缘高2米,方圆252米。烟囱的底部装有发电机。由于塑料的透光和保温作用,大棚内的空气经太阳照射后便会逐渐升温,使棚内温度比棚外要高出20℃左右。利用空气热升冷降的特点,再加上高大烟囱的争速排出作用,可以使热空气以每秒20-60米的速度,经由设在烟囱底部的发电机,并驱动发电机进行工作。利用主种发电装置,这座电站白天可以发电100兆瓦;夜晚利用余热也可以发电40千瓦。据推算,发电成本与核电站相似,利用起来十分合算。
④美国利用气流的作用,研制出一座无水的空气游泳池。在一间直径6米、高7米的圆型房间里,安装一部大型鼓风机向顶部鼓风。在气流的作用下,房间里就会产生一种向上的托力,使得人们可以在房间里漂浮,既像在水中游泳,又像在空中飞行。这种环境,可以进行体育锻炼,又可以进行仿生飞行科学研究,为人类生存开拓出新的适应方式。
⑤现在,有人正在研究利用气流的作用制作气幕屋顶。当瓢泼大雨降落到体育比赛场地时,在体育场四周安装的高压空气喷管,就会把强大的气流喷向天空,将雨水移至它处。这样,体育场就变换成为体育馆。人们在巨大的气流和降雨声中观看比赛,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1】本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利用气流给自行车轮胎充气,喷涂、清洁建筑物。
B. 第三段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介绍了气流发电站的构造、工作原理和经济效益。
C. 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时代,德国建成了气流电站,美国研制出无水的空气游泳池。
D. 现在,人们已经利用气流制作成气幕屋顶。
【3】请说说“据推算,发电成本与核电站相似”一句中“据推算”的表达作用。
【4】除了文中提到的利用气流的例子外,请你从生活中另举一例,并简要说明它是怎样利用气流的。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了亲人朋友的参与,操场、考场、校园……,更具魅力,晨曦、晚霞、春天……,别有韵味。因为携手,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
题目:我们携手走进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