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商贾(jiǎ) 行头(xíng) 煞白(shà)
B.幌子(huǎng) 砧板(zhān) 调解(jiě)
C.耷拉(dā) 搭济(jì) 蜷腿(quán)
D.半晌(shǎng) 嬉笑(xī) 怯懦(què)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
A. 沿途的风景和每一个目的地所带来的惊喜,让我们这群摄影发烧友乐此不疲。
B. 面对这让人叹为观止的“舌尖上的浪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中国式的盛宴”。
C. 肥胖对人类身体而言可谓是百害而无一利,《日本经济新闻》中一篇《中国正步入肥胖 》的文章,对中国肥胖者敲响了警钟,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切不可一笑置之。
D. 首届“盘锦市小学生书法节”以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为宗旨,以弘扬书法艺术为主线,旨 在让广大青少年真正接触传统,溯源寻根,学习经典,崇尚艺术,提升素养。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zhōng)飘起来。
B.首领哑(yǎ)声说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们慢声应道:“不消。”
C.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gěng)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
D.俯望怒江,募地心中一颤(zhàn),再不敢向下看。
4、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 )
A.烽烟 fēnɡ 口占zhān 勒令lè 莺啼燕啭 zhuàn
B.劝诫jiè 眩晕yùn 卒中 cù 崇山峻岭chónɡ
C.魁梧wú 冗长 rǒnɡ 含盖 hán 铢两悉称chèn
D.顷刻 qǐnɡ 瘦削 shòu 骚扰 sāo 绿树成茵yīn
5、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悦。公孙闬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因令人捕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节选自《战国策》)
【注释】说:同“悦”,感情和睦。公孙闬han:齐国人,邹忌的门客。不进:不构成威胁。曲挠:避敌退缩。卜:占卜,预测吉凶。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私我也 :偏爱 // 不宜偏私:私心
B. 皆以美于徐公:认为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
C. 自以为不如:自己 // 自三峡七百里中 :在,从
D. 自以为不如:认为 // 或异二者之为:这里指心理活动
【2】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邹忌体现了过人的才干,有君子风范;乙文中邹忌则是心胸狭隘、嫉贤妒能的形象。
B. 两篇文章都有提建议的情节,甲文中邹忌以自身的生活体悟,委婉地劝谏齐王;乙文中公孙闬向邹忌出主意则直截了当。
C. 甲文中“门庭若市”的情况证明了邹忌“王之蔽甚矣”的判断是正确的;乙文中公孙闬在集市上抓住了田忌派来占卜的人,将田忌预谋造反的情况告诉了齐王,逼走了田忌。
D. 邹忌劝谏的原因是“王之蔽甚矣”,希望齐国政治修明;邹忌听取公孙闬的建议则是因为与田忌不和,要除掉田忌。
【4】邹忌逼走田忌之后,齐国逐渐失去了强国的地位。请结合文段,谈谈国家的强盛需要什么条件。
【5】本文中邹忌给齐王进谏,《出师表》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建议,他们采取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哪种方式更合适?
6、阅读下列宋词,完成下题
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上阙中,词人通过______、_____等凄美景物,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2】下列对该词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伫倚”写出主人公凭栏时间之久。
B. “黯黯”表现出日暮时光线之暗淡。
C. “无言”传递出主人公内心之孤独。
D. “不悔”表达了主人公态度的执着。
7、综合性学习。
国学是我们中华文化的血脉,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赖以生存、发展和创新的智慧源泉。近日,光明中学拟开展“读国学经典”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营造活动的氛围,请设计一条宣传语悬挂在校门口。要求宣传语含有“国学”二字。
(2)经典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下面材料均出自国学经典,请写出你的阅读收获。
材料一: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弟子规》
材料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材料三:见彼贤则思与之齐等。《孔颖达疏》
材料四: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杜甫
(3)假如有七、八年级的好友要求你向他们推荐国学经典阅读篇目,请你从下面的经典中任选一部,拟写一句推荐语。
①《诗经》 ②《论语》 ③《道德经》 ④《弟子规》
8、理解默写。
(1)《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浓重的乡愁和戍边难归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具体描述军营生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满江红》中最能体现秋瑾不甘落后于须眉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窗
[澳大利亚]泰格特
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这间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下两张病床。病房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界。
其中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天上午和下午扶起身来坐上一个小时。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
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在病床上。当然,两位病人都需要静养治疗。使他们感到尤为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借以消遣,既不能读书阅报,也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只有静静地躺着。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噢,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他们谈起各自的家庭妻小,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战争中做过些什么,曾在哪些地方度假,等等。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一到,靠近窗户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仰坐。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渐渐地,每天的这两个小时,几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的全部内容了。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摆弄游艇模型。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荫下散步。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相斗妍的牡丹花和金盏草。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是,有得看总比没有强。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公园的尽头是一排商店。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
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入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接着,又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赛。他听着这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一天下午,当听到一名板球队员正慢悠悠地把球击得四处皆是时,不靠窗口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可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他白昼无时不为这一想法所困扰,晚上,又彻夜难眠。结果,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医生们对其病因不得而知。
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这时,他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立即赶来。
但是,不靠窗口的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至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
不靠窗口的病人仍然盯着天花板。
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送来了漱洗水,发现那个病人早已咽气了,他们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
稍过几天,似乎这时开口已经正当得体。剩下的这位病人就提出是否能让他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医护人员把他抬了过去,将他舒舒服服地安顿在那张病床上。接着他们离开了病房,剩下他一个人静静地躺在那儿。
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胳膊肘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他探头朝窗口望去。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1】概括小说中“不靠窗的病人”心态变化的过程。
愉悦陶醉→_________→怨愤不平→__________→心满意足→惊愕不已
【2】写出小说题目的含义。
【3】设想小说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一种情景或结局,并说出理由。
示例:他感到被欺骗,贪欲变成仇恨,病情加重,一命呜呼。理由:按人物性格发展逻辑,顺理 成章。
10、文学类作品阅读
生命的声音
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①事件中的故事。
他被困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卧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工作台上,两天两夜了,他的精神已经临近崩溃。
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
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千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更没有一点声音,不说饿死,憋也会把人憋死。
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很少是饿死或窒息死亡,大都是精神崩溃,在救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先绝望死去。
一般人是肉体死了,而后精神随之消失;而精神绝望的人,一般都是精神死去,而后肉体也随之死去。
他就属于后者。他放弃了,与其这样孤孤单单地熬下去,这样在孤独中无望地等待,还不如早些死了,早些解脱。
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着他的肉体、咀嚼着他的灵魂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时,若有一点儿声音,哪怕是对他最恶毒的诅咒,不,即使是一双手打在他脸上发出的声音,也会让他欣喜若狂,从而从恍恍惚惚中醒来,重新振作起来。
但没有,一点儿也没有,连一块坷垃滚动的声音都不再有。
迷迷糊糊地,他感到光着的膀子上有点痒,下意识的用手去挠。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
嗡——分明是蚊子的声音。
他悚然一惊,忙坐起来,听着这天外之音,细细的,一波三折,时断时续。一会儿离他耳朵近了,很是清楚,如二胡的尾音;一会儿又远了,像梦的影子,让他努力侧着耳朵去寻。
这大概也是一只饿极了的蚊子,已临近死亡的边缘。他暗暗地叹了一口气。
当这只蚊子再一次落在他的脖子上时,他一动不动。他清晰地感觉到这只蚊子几只长长的脚在皮肤上爬动。接着,是一只管子扎了进去,吸他的血。
他如老僧入定②一般,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蚊子吸饱了,飞起来了,嗡嗡地唱着。真好听。它飞向哪儿,他的头就转向哪儿。一直到它飞累了,停了下来,他也停止了寻找。他想打开矿灯去看看,可又怕惊吓了它。
这一刻,他的心宁静极了。
他知道,他还活着,他不孤单,也不感到黑暗,至少,这儿还有一个生命陪伴着他。虽然它那么小那么小,可此时,他们互相是对方的全部,包括希望,包括精神,也包括生命。
要活下去,他想,生命之间是相互关心的,尤其在患难中更是需要相濡以沫。他相信,外面的工友们一定在千方百计地设法营救自己,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他没有别的吃的,就将煤撮着一点一点往胃里咽。他听说过,有人在煤坑里就曾以吃煤救过命。
此后的五天,他就以听蚊子叫和吃煤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第六天,一道亮光倾泻而下。他得救了。
当他被救出时,耳边依然听到嗡嗡的唱歌声。
他的眼睛被包着,看不见,但分明感觉到了蚊子飞走的姿势,矫健,优美,绝不拖泥带水。他想,生命是多么美好啊,正是在相互支撑相互扶持中,才显得丰富多彩而毫不孤单。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7年第10期)
(注释)①[透水]指地下矿井或地下隧道等因地下水渗透过多而被淹,有时还导致矿井、隧道等塌方而堵塞通道。②[入定]佛教徒的一种修行方法,闭着眼睛静坐,控制身心各种活动。
【1】(整体把握)本文标题“生命的声音”有哪几层含义?
【2】(层次梳理)从落难到被救,矿工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填补下面的变化过程(每空限2~4字),并简要说说引起整个心理变化的主要原因。
心理变化:孤独绝望 → 悚然一惊 →(_________)→(__________)→ 百感交集。
变化原因:
【3】(内容探究)结合文章内容推断“相濡以沫”这个成语的意思,并探究文中矿工与蚊子是如何“相濡以沫”的?
【4】(语言品析)简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5】(情感体验)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当身处顺境,过得平平安安的时候,我们又该持怎样的人生态度?
1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小题。
文学给我们的生活雪中送炭
①古希腊悲剧大师索福克勒斯一生沉迷戏剧,晚年对于家业撒手不管。几个儿子把他告上法庭,说他年迈昏聩,无力管理,要求移交财产管理权。索福克勒斯对于有人说他昏聩很不感冒,当场给陪审团背诵了他刚写的《俄狄浦斯王》,问陪审团成员一个昏聩的人能写出这种诗剧吗?陪审团成员被震撼了,二话不说让他走了。
②那是在古希腊。人们看重精神生活。可是在当下文学似乎成了生活的点缀和茶余饭后的消遣。那么,在今天文学到底还有什么用呢?
③我想说,文学(当然我说的是最好的文学作品)能让人聪明起来,文学用悲剧把有价值的东西撕裂给你看,让你知道价值何在;文学用喜剧,让那些比你更渺小的人物摆在你面前,让你知道生活的底线何在。文学能打开我们的天眼。19世界俄国理论家别林斯基是如此评价莎士比亚:“通过了他的灵魂的天眼,看到了宇宙脉搏的跃动,他的每一个剧本都是世界的缩影,包含着整个现在,过去和未来。”这话也足以证明文学的价值。
④文学有时候是用最为简约的方式,让我们领悟各种感情和明白很多道理。鲁迅的《孔乙己》令我们产生既同情又痛恨的复杂感情,朱自清《背影》让我们触摸到父爱的深沉。即使阅读《红楼梦》这样的宏篇巨制,我们 从中了解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 能从中感悟真情,人们还可以接连不断的打开它,从中发现、收获。请问几百年后,还有谁去咀嚼《战略管理》?还有谁记得几年前红极一时的《谁动了我的奶酪》吗?
⑤文学增加了我们生活的维度,给我们平常的经历添加意义。小时候,我带着一本《小说月报》,看到上面登着一篇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读罢十分震撼。那时候我和小说中的“破老汉”一样,在山上放牛。史铁生能把他插队看人放牛的经历,化作了一个活生生的虚构世界,恰巧和我读书时的现实世界产生了共鸣。对那时候从没出过门的我来说,发觉在那山外,还有另外一个天地。
⑥文学是一种装备,它帮助我们了解人生,使我们生活更精彩。它能激发人的潜力,丰富生活的色泽。我们经常会发现,处在同样一种境遇之下,为什么两个人看见的东西就是那么完全不一样呢?因为两个人的脑子里摆着不同的思维框架,有的人知道如让看到的一切归巢就范,有的人看到一切视而不见。据说财富500强的CEO多半是文科背景,因为他们不受固有思维的约束,因而人生更丰富。
⑦在我国,现在大部分人都已经解决了温饱。但仍有不少人被物欲蒙蔽了眼睛,仍过着“灰暗”的生活,因此,需要文学给我们的生活雪中送炭,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潜力和价值。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揭示文学的价值和作用的?
【3】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试论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5】选出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
A. 文学用悲剧把有价值的东西撕裂给你看,让你知道价值何在。
B. 阅读《红楼梦》,我们可以从中了解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而且感悟到真情。
C. 处在同样一种境遇之下的两个人,因为他们的思维框架不同,看见的东西也就完全不一样。
D. 文学让从没有出过门的史铁生,发觉在山外还有另外一个天地。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诚然,人们在过分追求便捷、享受便利时,无形中丢失了原来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很好地自我反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曾丢失过什么?例如生活中的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再如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等。
请以“丢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可以叙写个人经历,也可以就此发表你的看法等;
②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③ 不少于600字;
④ 请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