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②一提到雨,也就必然地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③“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④“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撩逗酒姑娘了。
A.②④①③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③①②④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磕碰(kē) 溜索(liū) 旋了半圈(xuàn) 连踹带骂(chuài)
B.盘桓(huán) 蓦地(mò dì) 锱铢之力(zī zū) 瞟了一眼(piǎo)
C.鬃毛(zōng) 弹出(tán) 心中一颤(càn) 一缕黑烟(lǚ)
D.拽起(zhuài) 绑缚(fù) 战战兢兢(jīng) 跨上角框(kuàng)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短信诈骗案层出不穷,行骗手段之高明,蒙骗形式之多样,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B.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面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地撑着筏子,唯恐它被巨浪打翻。
C.班级联欢会上,王萌同学的精彩表演让大家忍俊不禁。
D.诵读经典对提升学生修养,陶冶学生性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鳏”“寡”“孤”“独”分别指的是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老而无子的人、幼而无父的人。
B.蒲松龄,别号柳泉居士,郭沫若称赞他的著作《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D.契诃夫,俄国作家,短篇小说大师。他在《变色龙》中,用夸张手法使警察“奥楚蔑洛夫”这一小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与子俨等疏(节选)
陶渊明
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僶俛①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余尝感孺仲②贤妻之言,败絮自拥,何惭儿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③,抱兹苦心,良独内愧。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在昔,眇然④如何!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颖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
(背景)此封家书是陶渊明五十多岁时,因经历一场病患,在“自恐大分将有限”的心情下,写给五个儿子的一封家信。
(注释)①僶俛:(mǐn miǎn):勉力,努力,②孺仲:东汉王霸,字孺仲。③莱妇:春秋时楚国老莱子的妻子。为了避免受制于人,老莱子与妻子一起逃隐于江南。④眇然:渺茫的样子。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理解文言词义,可以迁移课内所学,请运用这种方法解释选句中的加点词。
选句 | 示例 | 释义 |
(1)但恨邻靡二仲 | 未尝不叹息离恨于桓灵也 (诸葛亮《出师表》) | ______ |
(2)日月遂往 | 遂与外人间隔 (陶渊明《桃花源记》) | ______ |
(3)然汝等虽不同生 | 虽有嘉肴 (《礼记》二则) | ______ |
(4)每以家弊 | A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B可以一战(《智刿论战》) C以中有足乐者(宋濂《送东园马生序》) D以君为长者(《唐瞧不辱使命》) | 请你选出示例中与选句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____) |
【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3处)
五 六 月 中 北 窗 下 卧 遇 凉 风 暂 至 自 谓 是 羲 皇 上 人
【3】陶渊明的语言风格平实而浪漫,请结合“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一句赏析。
【4】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三)》中诗人希望“愿无违”,试理解“愿”的含义。
【5】小海说:陶渊明是践行诗和远方的名士。
小坛质疑: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他后来找到诗和远方了吗?
请你结合节选文章内容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帮小海回复小坛。
6、(题文)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田家元旦①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②,今朝岁起东③。
我年已强仕④,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注释)①本文写于开元十五(727)年春节,是诗人去长安应试时的亲身感受。元旦:元日,农历正月初一。②斗回北:指北斗星的斗柄从指向北方转而指向东方。③岁起东:北斗星斗柄朝东。古人认为北斗星斗柄指东,天下皆春。④强仕:强仕之年,即四十岁。
(1)这首诗中间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2)请说说尾句“共说此丰年”中有哪些含义。
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下面小题。
清明是多面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杜牧笔下凄凄切切的清明;“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是吴惟信眼中生机盎然的清明;“清明一到,农夫起跳”, 。无论是慎终追远、郊游踏青,还是细雨绵绵、彩虹初现,亦或是春风送暖、杨柳依依,都是清明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惊喜。
为了【 】清明时节阳气上升、万物萌动之理,人们开展了春游健身和插柳植树活动。柳树得春气之先机,阳气最盛,古人以“插柳”避疫驱邪,又赋予其“插柳留春”的文化意蕴。后来,清明插柳之风逐渐发展为植树造林之举,民谚说:“种树造林,莫过清明。”自唐宋以来,清明还有多种游艺活动,直至明嘉靖年间,还有游艺的相关记录。今人可从明《西湖游览志余》第二十卷中管窥一二:“清明,苏堤一带,桃柳阴浓,红翠间错,走索、骠骑……舞盘(及)诸色禽虫之戏,纷然丛集。”随着时间流逝,游艺( )退出。清明的文化符号,只剩添土追思和扫墓踏青。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 )内“及”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红翠间错(jiàn) 管窥(kuì) “及”字的第一笔是:横折折撇
B.红翠间错(jiān) 管窥(kuì) “及”字的第一笔是:撇
C.红翠间错(jiàn) 管窥(kuī) “及”字的第一笔是:撇
D.红翠间错(jiān) 管窥(kuī) “及”字的第一笔是:横折折撇
(2)根据语意,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出两个,分别填入文中(_____)内。
顺应 适应 依次 渐次
(3)在文中 “_______”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是清明让农民心里充满希望和喜悦
B. 农民在清明时节心里充满希望和喜悦
C. 在清明时节农民心里充满希望和喜悦
D. 是农民心里充满希望和喜悦的清明
(4)引号有多种用法:有的标示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有的标示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有的标示出具
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下面四句话引号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______)
A. 古人以“插柳”避疫驱邪。
B.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杜牧笔下凄凄切切的清明。
C. 今人可从明《西湖游览志余》第二十卷中管窥一二:“清明,苏堤一带,桃柳阴浓,红翠间错,走索、骠骑……舞盘及诸色禽虫之戏,纷然丛集。”
D. 民谚说:“种树造林,莫过清明。”
8、古诗文填空
1.求之不得, 。(《关雎》)
2.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3.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
4. ,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
5.晓镜但愁云鬓改, 。(《无题》)
6. ,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表达游子羁旅之思的句子: _, 。
8.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作者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得到朝廷重用,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的句子 ? 。李白在《行路难》中也有类似的表达: _, 。
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这个孩子将来会是个人物
我们家门口有一棵很大的枣树和一口井。整个村子的生活用水都来源于那口井,所以人们要经常出入我家。邻居们都称我家是“秀才的家”。我们村位于仁川的边缘地区,而我的三个哥哥却相继考进了仁川最好的中学,邻居们这么说也有一定的道理。而在这样的“光荣之家”却有一个总是垫底的小弟,三个哥哥自然很不平衡。
放假那天是我最痛苦的日子,因为学校会公布成绩,看到成绩单的哥哥们都会反复念叨“真是一颗老鼠屎”。我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这时在我身后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
“孩子们,算啦,这孩子将来会是个人物呢。”
是父亲。他微笑着说:“成默是个心志很强的孩子。”极度自卑的我听到这句话瞬间有了力量。不过我也并未从此发奋读书,依旧每天光顾棒球场,成绩还是倒数。
哥哥们每次看到我的成绩单都像要把我吃了似的,少不了一顿数落。然后父亲就总会站出来说:“算啦,这孩子将来会是个人物。”
有一次大哥反驳道:“什么人物啊,我看他将来能成个人就很不错了。”两个哥哥也跟着哈哈哈大笑起来。我和父亲没有笑。我是因为羞愧,而父亲鼓励的眼神似乎在告诉我:“我相信你。”
父亲很慈祥。每次考试都吃鸭蛋的我,有次得了10分。头一次得到分数,我兴奋地跑去跟父亲叫嚷:“父亲,我得了10分!”父亲微笑着问道:“你得10分有这么高兴吗?”不懂事的我以为父亲也很高兴,接着说:“在这旁边加上一个零,那就是100分啦!”要是其他的父母,估计都快笑破肚皮了。幸好父亲当时没有那样,也才不让我觉得自卑。我总是对自己说:“我是因为喜欢运动成绩才不好的,只要我学,就一定能学好。父亲肯定理解我。”
到了六年级,我的想法改变了。我想好好学习,考进好的中学。我决定放弃最爱的棒球。那一天,我跟父亲说:“从现在开始我要好好学习。”父亲依旧微笑着说:“我就知道你会这样的。”
但我已不知道从何学起,于是拜托父亲替我请辅导老师。虽然家里条件一般,但父亲还是爽快地答应了。当时上辅导课的地方在墓地附近,到那里要经过一个废旧仓库和溪流,需要走一个小时。生性胆小的我晚上都不敢自己去厕所,但为了学习,我都风雨无阻地去上辅导课。每到刮风下雨的天气,我觉得路上会突然冒出鬼来,怕得要命,但我始终没有退缩。哥哥们不停地说,“他撑不了几天的”“三分钟热度而已”“说不定会跑到路边的运动场去玩儿”……每当这时父亲总会站出来说,“这孩子将来会是个人物”“成默是个心志很强的孩子”。我这么坚持学习,别人都以为我中毒了。其实我是不想让相信自己的父亲失望,我想像他说的那样,成为一个坚强的人。
十二点停电后,我会点上蜡烛,一直学到凌晨两三点。但到六年级才开始学一年级的课本,要学的东西依旧堆得比山还高。每当我想放弃时,耳边就会回想起父亲的话:
“这孩子将来会是个人物。”
我最终以全校第三名的成绩毕业,进入了哥哥们所在的仁川最好的中学。
在进入中学后我被选为优等生。校长还亲自把我叫到校长室。当时我很紧张,只见校长走到我面前说:“你父亲因为你很担心呢,没想到你成绩那么好啊。”他边说边指了指旁边。我看到父亲坐在那里,一副自豪而欣慰的表情,眼睛顿时湿润了。
原来父亲心里一直很担心我,但却丝毫没有表露出来,只是不停地鼓励我啊。
(选自《意林》2013年第3期,有改动。作者:韩·金红信)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2】文章以“这个孩子将来会是个人物”为标题有哪些作用?
【3】下面两个句子哪个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A生性胆小的我晚上都不敢自己去厕所,但为了学习,我都风雨无阻地去上辅导课。每到刮风下雨的天气,我觉得路上会突然冒出鬼来,怕得要命,但我始终没有退缩。
B.生性胆小的我,为了学习风雨无阻地区上辅导课。即使刮风下雨的天气,也始终没有退缩。
【4】“我看到父亲坐在那里,一副自豪而欣慰的表情,眼睛顿时湿润了。”此时“我”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5】文中的父亲有哪些特点?试结合事例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开机关机
叶延滨
⑴每天都有这个动作,电脑打开,看看邮件,上上网,写点东西,然后关机。开机关机,好像睁眼闭眼,一天过去了。这是信息时代我的基本生活姿态。我不微博也不微信,因为我知道,那样的结果会让我完全成为信息链条上的一个结点。手机二十四小时开着,但它控制不了我。
⑵开机关机,能关机很重要,像读书,能打开,也能合上。放在书架上,不声不响地陪着你,不响铃,也不病毒,更不索要你关注转发,大概在今天,能这么绅士地与你相处的,也就是这些书了。
⑶这是我的小世界,一间书房,6架书架上一群沉默的书,还有地上的桌上的书,围住一台每天开机关机的电脑。开机和关机,把这个小世界分成两个世界,开机的时候,这是一个工作室,关机的时候,这是一间书房。
⑷这台电脑用了3年了,应该算在书房里坚持的时间最久的了,它的前辈,不到3年就退休了。我用电脑20年,用了3个台式机和7个笔记本,除了电脑太迅速地更新换代,还有我的喜新厌旧。
⑸而书不一样,一辈子守望,守望成你的故事,是你生命的一部分。
⑹母亲在我读小学的时候,从省城被“下放”到大凉山“锻炼”。一年后,她没有回来,留在了那里当一名语文老师。第二年,我转学去大凉山陪我的母亲。老掉牙的道奇改装的长途客车在高山峡谷中呜呜地轰着油门,跑了三天,在我骨头被抖散架之前,我到了母亲的身旁。山坡上的简易宿舍只有七八平米:一架床,一个书桌,一只竹籘椅,两只旧皮箱,书桌上有个两层板的小书架。书架上除了课本讲义,还有《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少年维特之烦恼》。书很旧,还是竖排版的。母亲是这所学校里极个别的、自费订阅报纸杂志的老师,订了一份《人民日报》,还订了一份《人民文学》。报纸送到家都是一周前的旧报了。杂志上常出现的名字现在还记得的是刘白羽、杨朔、茹志鹃……在那个小屋里,我开始了一生中最初的阅读经历,把从这所学校图书馆能借到的所有书几乎读了一遍。从《林海雪原》《春青之歌》到儒勒·凡尔纳的系列冒险小说,从福尔摩斯到列夫·托尔斯泰……在那个饥饿年月的大凉山,我却凭借书之舟,在另一世界中成长起来。那是我一生中读书最多的时光,如果没有书,那间小屋就是真正的囚室,而一本又一本在这小屋里陪着我的书,让我在另一个世界里穿越。常常是饥饿驱赶我,让我从书上抬起头来,抬头就看见窗外山坡上的阳光,从青林的枝叶间泻下来。神秘而宁静的美,又催我埋头读书,带着阳光一样的心境,重新走进书页打开的世界。
⑺那是个非常年代,边地的蛮荒,四处漫延的饥饿,还有跌落于社会底层的无助,笼罩着母亲和我同住的这间小屋。如果没有书,这小屋无疑是间囚室,囚禁着母亲的不幸和我的童年。然而,母亲带着她的《安娜·卡列尼娜》,在这里骄傲地过着一个乡村教师的生活。我抱着一本本芜杂而没有选择的书,喂养着饥饿的精神和身体。
⑻想到那间小屋和我的读书状态,真如那个成语:如饥似渴。少年不知愁滋味,世事艰难,身处逆境,捧上一本书,就全然沉浸于其中。能有其他的东西,代替书为我解忧与我为伴吗?没有!这个经历让我一辈子无论在哪里,都有一个底色:读书人。
⑼读书人读书与学历无关,从小学到大学,规定的教材虽然可以烂熟于心,但那样的书读得再多也与“读书人”之读书不同。一种是禽鸟的野觅食,或是鹰,或是雀,食肉或食谷,都是天性;另一种是鸡或鸭,流水线配餐或填塞,与快乐无缘。
⑽也许这是一种命运,是没有其他选择的时候,唯一可以做出的选择。所以,我以为,在今天以读书抑或不读书,去评价和观察一个人,不合时宜。
⑾开机,这个世界多精彩,有那么多机会和秀场,也有那么多牢骚和错愕!关机,这个世界多安静,一屋子的书守着我,宽厚而沉默地守着我的心事。他们能听懂我的心事,因此才不离不弃。
⑿开机关机,这就是我的生活,一边是电脑和它的那个自信心十足的信息时代,一边是书和它们的那个书生气十足的精神世界……
【1】读⑴—⑸段,作者说“而书不一样,一辈子守望,守望成你的故事,是你生命的一部分”,简要分析作者说“书不一样”的理由,请分条表述。
【2】读⑹—⑻段,简要概括大凉山那个小屋里的“最初的阅读经历”对“我”人生的重要意义。
【3】读(9)(10)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说说第(9)段中,作者为什么将“读书人”打上引号?
②如何理解第(10)段中“在今天以读书抑或不读书,去评价和观察一个人,不合时宜”这句话的语意?
【4】“开机关机,这就是我的生活”,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在信息时代的生活智慧。
11、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①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 2015年10月5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______)获得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自1878 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 190 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 191 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是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正是这一治疟原理,是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
④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_______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⑤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⑥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神药,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先给世界的礼物。未来,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传统中医药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作者:杨先碧 文章有删改)
【1】第③小节中“天然克星”中引号的作用是( )
A. 直接引用 B. 特殊含义 C. 强调,着重指出 D. 特定称谓
【2】第①段中“也( )获得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括号里应填的关联词是( )
A. 于是 B. 所以 C. 因此 D. 终于
【3】阅读全文,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神药”青蒿素的四个方面的内容,请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青蒿素提取困难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划线句用了________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
【5】第⑤段中加点字“目前”不能删去的理由是什么?
12、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500字;④文章出现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英文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1)命题作文
青年,最大的资本是敢于梦想、勇于前行。在生命力最旺盛的日子里,青年人就该像常春藤一样,向着心中的梦想不断攀援,把青春的绿色铺满人生的征途。
请以“青春的征途”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站点,既是匆匆而过的栖息处,也是暂时的落脚点;既是旧行旅的终点,又是新行程的起点……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站点组成了一个人生命的完整链条。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