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1)想当初,慈禧太后的陵寝造得多么坚固,曾几何时,还是禁不住军阀孙殿英的火药爆破,落了个一片狼藉。
(2)今天在各条战线上干工作、起作用,在艰苦条件下任劳任怨,鞠躬尽瘁的多数人是新中国成立培养出来的一代知识分子。
(3)科研人员要想成功,必须做到静心治学,要耐住寂寞,师心自用,刻苦钻研,正如科学家丘成桐所说:“好的科学家首先要坐得住。”
(4)对日本肆意篡改教科书,美化侵略历史的行径,亚洲各国纷纷口诛笔伐,用正义的力量声讨日本无知、无耻的行为。
(5)虽然身体不是很好,但老王还是一直热衷于收藏,每当得到心仪的藏品,喜悦的心情总让他如坐春风,夜不成寐。
(6)泰山的岱庙、曲阜的孔庙,都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建筑,它们古朴典雅,庄严肃穆,气宇轩昂,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
A. (1)(4)(6)
B. (2)(5)(6)
C. (1)(2)(4)
D. (2)(3)(4)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②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④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⑤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⑥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A.①⑤ B.②⑥ C.③⑤ D.④⑥
3、依次在下列各句的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猛,一些地区和行业投资过度扩张的不健康的苗头受到有效 ________。
(2)据计算机专家介绍,电子邮件已经跃升为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________。
(3)经济发展________形成像森林那样的自循环(落叶为森林提供肥料)体系——经济生态,即循环经济,以保证经济的稳定、健康和持续发展。
A. 遏制 媒介 必须
B. 遏制 媒体 必需
C. 抑制 媒体 必需
D. 抑制 媒介 必须
4、下列有关中国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房四宝”的“文房”指的是书房,“四宝”则泛指纸、墨、笔、砚等书写工具。
B.古籍中“经”的注解叫“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注解春秋的书。
C.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于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之统称。
D.“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这副对联颂扬的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沾惹 厮混 无与伦比 雕梁画栋 放诞无理
B.嫡亲 暮霭 功名利禄 峻眼修眉 弱柳扶风
C.璀灿 乖张 鼎力相助 顾盼神飞 孽根祸胎
D.轩昂 久候 脍炙人口 鳞次栉比 纨袴膏粱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屡屡提及并不断丰富的一个国际关系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个关键原则和方向。那么,它的特色究竟“特”在哪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其思想文化本源?
客观地说,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的政治思想,例如西方基督教世界秩序及西方永久和平论、印度思想中的“不害”、伊斯兰世界“天下一家”、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等观念。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其中,历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它们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这种思想很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事实上,直到今天,这种思想还在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值得我们去辨别和防范。
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思想文化本源来自传统和现代两部分。所谓传统,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当时地理所及的范围内,形成了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套思想和做法在今天需要创造性转化。所谓现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本源。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等,都是我们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本源。同时,这些思想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学理上区别于既往及现在流行的一些共同体理论,如各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联盟、大西洋共同体、“民主”价值观联盟等的重要依据。
以往绝大多数国际秩序思想和实践,要么服务于强者,要么用来结成一个国家联盟以反对另一个国家联盟,要么是一种宗教秩序的外在表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中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它们的区别在于,其并不是从排他性国家联盟的角度来狭隘地理解共同体,而是从世界范围不平等经济秩序的变革、大多数人实现自身解放从而结成联盟的高度来理解共同体。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今天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理解的位置。这个概念将随着全球人、财、物、智互联互通的发展,拥有越来越大的世界基础,具有较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
我们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意味着当今世界就是一片祥和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一定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当前,国际关系中的矛盾、阻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因素仍然广泛存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还需要解决很多矛盾和难题。中国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在呼吁世界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只是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还要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
B.直到今天,以一个敌人为目标构建共同体的思想还在影响着大国间的外交政策,这值得辨别和警惕。
C.马克思主义中包含着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资源,这些资源在关于世界不平等和国际主义的论述中。
D.作为一个开放的概念,“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排斥其他文明,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理解自己的位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关键原则和方向,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对其特色和思想文化本源的分析。
B.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反复提到其他的共同体观念和国际秩序思想,目的是通过对比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越性,令人更易理解和接受。
C.本文重在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拥有强大的世界基础、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并顺势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
D.文末强调当今世界充满矛盾和冲突,意在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任重而道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的政治思想,但它们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有些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
B.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有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传统本源。
C.今天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但具有新意义。
D.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这一理想终将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在讽喻唐朝统治者,如不以史为鉴,将会重蹈覆辙。
(2)李商隐在《锦瑟》中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创造性地发展了传统的比兴手法,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出回忆,暗示自己才华出众而年华已逝。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分。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选择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句子是:“_____,_____”。
(2)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______,______”两句传神地勾画出了英雄当年驰骋沙场,收拾河山的豪壮场景。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两句从视觉角度写红白映衬、色彩鲜明,表现塞外天气的酷寒。
9、默写
(1)《阿房宫赋》中,警示当朝统治者要吸取秦亡教训,不要重蹈覆辙的句子“ , ”。
(2)晏殊的《浣溪沙》中“ , ”两句,表达了惋惜与欣慰交织的情感。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夸张手法表现周瑜指挥若定,战绩卓越。
(2)《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当文武大臣争相效力时,就可以达到他所期望的理想政治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奖牌中有着明显的中国玉璧元素,玉质温润且有光泽,深受国人喜爱,且被古代文人作为意象引人诗句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曹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回答乡人的问题,一方面揭示了鲁国当权者鄙陋寡见、尸位素餐的情况。
(2)《氓》中诗人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比喻,强烈地抒发了一腔怨愤,诉说了弃妇无边无际的痛苦。
(3)《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上西平·送陈舍人
吴泳①
跨征鞍,横战槊,上襄州②,便匹马、蹴踏高秋。芙蓉未折,笛声吹起塞云愁。男儿若欲树功名,须向前头。
凤雏寒,龙骨朽,蛟渚暗,鹿门幽。阅人物、渺渺如沤。棋头已动,也须高着③局心筹。莫将一片广长舌,博取封侯。
【注】①吴泳:字叔永,南宋潼川人,关心国事,正直敢言,不避权贵。襄州:襄阳,位于鄂西北,地处汉水中游,属南阳盆地边缘,当时处在宋金对峙的前线。③高着:高明的招数。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开头两句各用“征”、“战”分别形容“鞍”和“槊”,营造了十分强烈的战斗气氛,“便匹马、蹴踏高秋”,实写了陈舍人驰骋疆场的飒爽英姿。
B. “芙蓉”二句,进一步说明陈舍人赴襄州上任及作者鼓励他的原因就是敌人骚扰,边塞吃紧。“塞云”是不会愁的,此处运用拟人的手法。
C. 下片对四位历史人物,前两人直写名字,后两人以遗迹指代,笔法错杂多变,抒发了作者对他们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叹。
D. “渺渺如沤”,比喻新颖生动。言外之意:历史人物已成为过去,象水泡一样地消逝了,现在就要靠你大显身手了。
E. “棋头”一句,遥接上片“芙蓉未折”二句,是说既是战争已开始,那就要有高明的招数,去对付敌人,使之不得乱动。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象枢,字环极,山西蔚州人。顺治三年进士,选庶吉士。八年,世祖亲政,有司有以私征侵帑坐罪者,象枢疏陈其弊,请仿州县依易知单造格眼册,注明人户姓名、粮银、款目及蠲贩清教,上大吏核验,印发开征:又请定布政使会计之法,以杜欺隐;请立内外各官治事之限,以清稽滞,皆见施行。
十三年,岁三迁,至户部侍郎。会西南用兵,措兵食,察帑藏,多所规画。十七年,授左都御史。疏言:国家根本在百姓,百姓安危在督抚。原诸臣为百姓留膏血,为国家培元气。臣不敢不为朝廷正纪纲,为臣子励名节。”因上申明宪纲十事,上嘉其切中时弊。磨勘顺天乡试卷,因陈科场诸弊,请设内帘监试御史;考核各直省学道,举劳之辨、邵嘉,劾卢元培、程汝璞,上如其议以为黜陟。
十八年,迁刑部尚书。象枢疏言:“臣忝司风纪,职多未尽。敢援汉臣汲黯自请为郎故事,留御史台,为朝廷整肃纲纪。”上可其奏,以刑部尚书留左都御史任,寻命举廉吏,象枢举雷虎、班迪凡十人。上谕日:“雷虎朕亦闻其清,以其怠惰罢黜,既经象枢特荐,授内阁学士。班迪清慎,因使往江西按事,。问以民间苦乐,又谢不知,以是镌秩①。余令更部议奏录用。”寻命与传郎科尔坤巡察畿辅,按治豪猾,还奏称旨。
二十三年奏事乾清门踬焉即日疏乞休再奏乃许之二十五年卒谥敏果。
昔象枢以冯溥荐再起。象枢见溥,问何以见知?溥曰:“昔余为祭酒,故事,丁祭不得陪祀者,当於前一日瞻拜。君每期必至,敬慎成礼。一岁直大雨,君仍至,肃然瞻拜而去,此外无一人至者。余以是知君笃诚。”
(《清史稿魏象枢列传》,有删节)
[注]①镌秩:降级或降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三年奏事/乾清门踬焉/即日疏乞休/再奏/乃许之/二十五年/卒谥敏果
B.二十三年/奏事乾清门/踬焉/即日疏/乞休再奏/乃许之/二十五年卒/谥敏果
C.二十三年奏事/乾清门踬焉/即日疏/乞休再奏/乃许之/二十五年/卒谥敏果
D.二十三年/奏事乾清门/踬焉/即日疏乞休/再奏/乃许之/二十五年卒/谥敏果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计,我国从周代就有了专设的会计官职,掌管赋税收入、钱银支出等财务工作。每月零星盘算为计,一年总盘算为会,两者合称会计。
B.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由各地州府主持本地考试,因考试在秋天,又称“秋闱”。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乡试第一名称为会元。
C.畿辅,指国都所在的地方,泛指京城附近的地区。清代所指的畿辅也称直隶,包括今天的河北、天津以及北京的部分郊区。
D.祭酒,对同辈或同官中年高望重者的尊称,汉魏以后用为官名。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象枢重视整肃纲纪。康熙八年,他上疏皇帝陈述官员侵贪钱财的弊端,奏请皇帝整顿税制,完善法规,以杜绝官员的贪污和欺瞒行为。
B.魏象枢十分勤政爱民。朝廷遇上西南战事,他积极筹措多方谋划。任左都御史时,他上疏皇帝,希望大臣清廉从政,能为百姓保留财富,为国家培育元气。
C.魏象枢主张选贤任能。他建议设立内帘监试御史,清除科场弊端。他还向朝廷举荐清廉官员,皇帝听从了他的提议。
D.魏象枢为人笃诚敬慎。从前丁日祭孔,魏象枢每次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前往,恭敬谨慎地完成瞻拜大礼。因为他忠厚诚信,得到冯溥的赞赏和举荐,被朝廷重新起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立内外各官治事之限,以清稽滞,皆见施行。
(2)敢援汉臣汲黯自请为郎故事,留御史台,为朝廷整肃纲纪。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材料作文。
材料一:索菲亚是历史上首个获得公民身份的机器人。与人类极为相似的人类机器人索菲娅自曝愿望,称想去上学,成立家庭。索菲娅看起来就像人类女性,拥有橡胶皮肤,能够使用很多自然的面部表情。它的发明人汉森说:“她的目标就是像任何人类那样,拥有同样的意识、创造性和其它能力。”
材料二: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向英国《独立报》表示,人类必须建立有效机制尽早识别威胁所在。防止人工智能对人类带来的威胁进一步上升。霍金表示:一个超级聪明的人工智能可以非常好地实现它的目标。如果这些目标没有与人类一致,人类就麻烦了。
你认为人工智能是人类的福音还是噩梦?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