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宜宾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含蓄       残戚       谚语       雕刻

    B.归纳       挣扎       泪痕       寂寥

    C.擒住       绞死       塑相       昼夜

    D.倾刻       菩萨       心境       附丽

  • 2、为了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小组成员在四川成都武侯祠的图片旁配上了一副对联,且对联的部分内容被故意略去。依据你对诸葛亮的了解,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

    上联:心悬   ,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

    下联:目击     ,北拒魏,常怀   励臣躬

    A. 三分鼎 八阵图 东连吴   谨慎

    B. 三分鼎 八阵图   西连吴 谦逊

    C. 八阵图 三分鼎   东连吴 谨慎

    D. 八阵图 三分鼎   西连吴 谦逊

     

  •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

    ①一阵晨风拂过

    ②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

    ③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

    ④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他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

    ⑤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

    ⑥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

    A.③①⑤②⑥④

    B.④②①⑤⑥③

    C.②⑥⑤①④③

    D.③②⑥⑤①④

  •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常见敬辞有“令尊”“惠存” “垂询”等; 谦辞有“舍弟” “愚兄”“钧裁”“斧正”等。

    B. 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今年为农历丁酉年,明年则为戊戌年。

    C. 春社,古代祭祀土地神以祈丰收,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D. 古时住宅旁常栽种桑树、梓树,后人用桑梓指家乡。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文言文《雁奴后说》选段,完成小题

    雁奴后说

    宋祁

    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于是先视陂藪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日未入,人各持束縕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迭击之,又就栖然。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

    (注释)①眼,通“眠”。②陂藪(bēisou),陂,堤岸、湖边。藪,湖泽通称。③繼,乱麻绳。④唼(shào),水鸟吞食声,这里指鸣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中雁奴之欲高化数科足政   (2)布大网

    2下列各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后乡人/益巧设/诡计 B.众雁/谓奴之/无验也

    C.盖/石性/坚重 D.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3用现代汉语翻译: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

    4本文与《河中石兽》都采用了________的写法。本文通过雁奴报警及其结局,讽喻只看表面现象不辨真假良莠以致以怨报德的现象:《河中石兽》则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___________”的道理。

    5文中雁奴报警及其结局,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家喻户晓的儿童故事《狼来了》,前者是“好心没好报”,后者是“骗人没好报”。请结合故事寓意,就《雁奴后说》和《狼来了》任选其一,谈谈你的看法。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释:①此诗作于作者辞官归隐途中。  ②长薄:绵延的草木丛。

    1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赏析其作用。

    2结合全诗,说说“归来且闭关”中“闭关”一词该作何理解?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带着孩子去旅行,已经是现在不少年轻爸妈的主要假日状态。“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也想带孩子去看看”,是他们中不少人的心声。近曰,阿里巴巴旗下的综合性旅游出行服务平台飞猪发布了“儿童出巡世界趋势分析与预测”,里面的数据让好多爸妈深有同感。

    “我第一次出境游是去香港,2007年,那时我26岁。我儿子第一次出境游也是去香港,是2011年,那时他2岁半。”说到第一次出境游时的年纪,80后爸爸小汪这样说。事实上,2岁半出境游并不算很早,不少孩子刚刚能带出门,就开始了自己的出境游旅程。

    飞猪数据显示,00后、10后的第一次出境游年纪,已经比80后提前了20年。80后第一次出境旅游的年纪,在23~30岁之间的占比最高,也就是大学毕业之后。90后的第一次出境游年纪开始提前,19~22岁的占比最高,很多是在大学就读期间。到了00后、10后,占比最高的年龄段被猛拉了几个数量级,3~7岁的占比最高。在北京、上海、广东这些消费力更强的地区,2岁以下就开始出境玩耍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专家指出,“亲情陪伴”和“带孩子出去看世界”是大多数父母的出发点。

    材料二

    但带孩子出境游,并不是件简单的事,首先就表现在费用支出上。飞猪数据显示,带孩子出境游时,家长们“舍得花”的心态更甚。83%的家长会因带孩子而预订更高价位的酒店,旅游时每天的人均花费也会增加20%左右。

    “出境旅游时我住过最廉价的旅馆,应该是香港重庆大厦里的那间‘鸽子笼’,当时一晚上的价格是400元人民币左右。”小葛也是80后,现在有一个5岁的儿子和一个1岁半的女儿,“那时候我刚结婚,和太太两个人经常出去旅游,为了省钱,住差一点没关系。”不过现在,只要带孩子一起出去,他们一定会选择星级酒店,一晚上的价格都在2000元人民币左右。

    除了住宿,小葛觉得带孩子出去玩,花钱特别的松。“比如,上次去东京,孩子看到街边形形色色的扭蛋机、娃娃机,根本就挪不动步,几乎每到一个地方就要扭上几个蛋,抓几个娃娃。虽然每一次的花费都不大,但结束旅行后一算,也花了将近2000元。”飞猪数据也显示,“看到什么都想要”的小朋友是家长旅游预算的“破坏王”,很多零散开销根本无法提前预测。

    材料三

    2005年至今,国内外媒体对中国公民出游的不文明行为进行了披露和报道。有些国家在游览地竖起针对中国游客的提示牌,甚至采取了不接待华人旅行团、让华人旅行团隔离用餐等非常措施。这不仅令在外旅游的国人难堪,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国际形象。

    2006年10月2日,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公布了《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正如外电评价:“中国政府和民众对旅游陋习毫不留情的揭露和对文明旅游公约的执行力度,表明了中国目前所具有的空前的自信心。”

    材料四

    虽然近年来,我国出境旅游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但国内外一些不安全因素,如海啸、洪水、禽流感、恐怖主义活动以及军事政变等突发事件的发生,不可避免影响一些旅游者的出行,对出境旅游造成一定影响。

    1下列与材料内容不符合的一项是

    A. “带孩子出去看世界”是父母带着孩子出境旅游的目的之一。

    B. 带着孩子出游,家长更倾向于多花一点钱,让家人吃好、住好、玩好。

    C. 虽然旅游出发前做好了预算,但小朋友“看到什么都想要”的问题导致很多零散开销无法预测。

    D. 中国政府和民众对旅游陋习的批评以及增强执法力度是为了改变外媒对国人的印象。

    2儿童出境游主要有哪些特点?请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后概括回答。

    3带孩子出境游,家长是“痛并快乐着”,请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4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中国游客出境游存在的问题。

    5欧美娅同学打算毕业后利用暑期到国外游玩,她计划出行5天,预算5000元以内。下表是某旅行社的部分行程,请你根据她的要求为她选择一条最优旅游线路并分析理由。

    目的地

    机票(往返)

    住宿费(元)

    当地玩乐(元)

    签证(元)

    韩国首尔

    1529(直飞)

    314×4

    238×4

    365

    泰国清迈

    1816(直飞)

    128×4

    168×4

    239

    缅甸仰光

    2211(转机)

    203×4

    147×4

    318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根据课文用正楷字默写。

    (1)兔从狗窦入,__________________。(《十五从军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年少万兜鍪,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___________________。(《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中,触发作者怀古忧思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默写完整。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

    说“正”

    李建永

    ①每一个汉字的组成结构部分,往往都包含着丰厚的意蕴。“正”字由“一”与“止”构成,故其本义乃“守一以止”。东汉许慎《说文》讲:“正,是也。从止,一以止。徐锴曰:‘守一以止也。’”

    ②那么,“一”是什么?何以守‘一’?

    ③《说文》讲:“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其大意与老子《道德经》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相近。我倒觉得,由于《易·乾卦》的六个阳爻(yáo),是由六个“一”组成的,因而“一”体现的正是《易·乾卦·文言》中阐释的“刚健中正”。故我认为,“一”的本义乃“刚健中正”。

    ④“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对于生长与天地之间的人来说,刚健中正的“正”来自于“中”,正气来自于中气,中气源自养气,正如孟子所谓“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儒家讲正心诚意,修齐治平,就是从自身的“养中持正”做起,蕴藉涵养胸中之正气,氤氲淳化为道德、智慧和力量,不仅道润自身,裨益家庭,而且成就事业,造福人民。

    ⑤然而,理论不能只停留于理论阶段,理想也不能仅止于理想化,迄今为止,在塞北的许多村庄,每逢村干部换届选举以及其他事宜的投票活动,仍然沿用老辈人传法,画下一个个“正”字来计票,这种计票方式,倒不完全因为“正”字恰好五画方便计数,其注重并寻求的是“正”字所蕴含的传统政治文化意义。

    ⑥孔子曰:“政者,正也。”正直的全部要义,就在于一个“正”字。而“正”者,“守一以止”,当“止”于“刚健中正”。“刚健”乃精诚坚守,一以贯之;“中正”乃公平正义,一身正气。至于“守一以止”的“守”,对为政者来说,既要求人秉持公道正义,不越雷池半步的操守与坚守;亦包含我疆我理守土有责,对岗位事业的担当与使命。特别是各级机关单位的一把手——尤其是主政一方或一个方面的主官,“一”与“正”一身双荷,担子艰巨,责任重大,位高权重,影响深远,在其能否“守”“止”之间,不仅关乎一己之荣辱,同时还关系到一项事业的成败,关系到一方土地乃至一个系统的安危,“政”与“正”相较,多了一个反文旁,意为敲打、敲击、打击。所以,监督、约束、制约乃至惩治、法治、制裁等,也是为政者必须接受的要求。

    ⑦俗话说:“出家如初,成佛有余”可见“止一”不易,“守一”更难;更何况有人明知故犯。倘若有的人——特别是官员,不甘“守”,不愿“止”,不肯“养中持正”以厚德载物,不能“刚健中正”以自强不息,必然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现实中有太多反面教材给人以警示:迷失航向、偏离正道、贪赃枉法、行险侥幸者,就会像俗语所言“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⑧其实,做人做官,一个道理。

    (选自2016年12月9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请用自己的话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

    【2】文章对“为政者”提出了哪些要求?

    【3】第⑦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析其作用。

    【4】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怎样“养中持正”。

  • 10、【材料一】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以及宁夏等省。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那里风沙大、降水少,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地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窑洞等形式。靠崖窑是利用自然的垂直崖壁横向掘进的窑洞,按地形等高线排列成行,上下行之间以踏步连接。地坑窑是一种下沉式窑洞,俗称“暗庄子”。它是从黄土塬面向下挖出窑洞院落后,再从院落四周塬壁中掘出数孔窑洞。箍窑是一种在地面上建造的类似窑洞的房子,由于防寒防湿条件较差,一般只作杂窑使用。以地坑窑为例,窑洞村落几乎完全  ① (融合 镶嵌)于自然环境之中。从窑洞单元或单孔窑洞来看,其景观价值十分平常,但从整体环境来看却充满乡土气息。人们走在黄土塬面上,只见一方又一方的地坑四下散布着,树梢从坑内探出头来;人声笑语从坑里飘散出来却不见其身影,构成一幅奇异的景象。

    【材料二】

    客家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其中以福建龙岩永定、漳州南靖的土楼最为有名。这种独特的建筑多以生土夯筑建造而成,其形状多以圆形和方形为主。圆楼是土楼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一般它以一个圆心出发,依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环环相套,非常壮观。其中心处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整个土楼房间大小一致,面积约十平方米左右。除了结构上的独特外,土楼内部窗台、门廊、檐角等也极尽华丽精巧。土楼村落常常建在山丘洼地上,背倚青山、面临田畴、方圆结合,黄墙黛瓦  ② (掩藏 掩映)在碧野蓝天之中。虽宛如“飞碟”,体量硕大,却无逼迫感。建筑与外部环境边界清晰,但由于主体建筑是就地取材,建筑依然具有强烈的地域归属感。

    【材料三】

    图1   图2

    1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横线处的括号内分别选择词语填入横线处,①处应填________,②处应填________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写出【材料三】中两幅民居建筑鸟瞰图中的民居建筑名称。

    图1:____________鸟瞰图 图2:__________鸟瞰图

    3【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介绍了两种民居建筑,请综合两则材料说明的内容,提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并根据材料中的信息或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作出合理推断。

    你的问题:__________

    你的推断:__________

    4结合以上材料中对窑洞土楼的介绍,说说你对链接材料中画线句的理解。

    【链接材料】

    中国的传统民居建筑在类型上丰富多彩,在形式上多种多样,但是纵观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又无不体现着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天人合一”的审美观。“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自然界具有普遍规律,人也应该服从这种规律。此外,“天人合一”还强调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可以互相交流、和谐共生。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会”。有一次,由村子里人发起,到时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围坐一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矮方桌,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和其他本地好听曲子。①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来会的妇女占多数,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的清洁索利,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使人不敢认识。我以一个客人身份挨桌看去,很多人都像面善,可叫不出名字。随后才想起这里是村子口摆小摊卖酸泡梨的,那里有城门边挑水洗衣的,打铁箍桶的工匠,小杂货商店的管事,乡村土医生和阉鸡匠,更多的自然是赶马女孩子、不同年龄的农民和四处飘乡赶集卖针线花样的老太婆,原来熟人真不少!集会表面说是避疫免灾,主要作用还是传歌。由老一代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反复唱下去,到大家熟习为止。因此在场年老人格外兴奋活跃,经常每桌轮流走动。主要作用既然是在照规矩传歌,那么不问唱什么都不犯忌讳。②就中最当行出色的是一个吹鼓手,年纪已过七十,牙齿早光了,却能十分热情整本整套地唱下去。除爱情故事,此外嘲烟鬼,骂财主,样样在行,真像是一个“歌库”(这种人在我们家乡则叫做歌师傅)。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头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

    1下列对选文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盛况空前的村寨传歌   B. 婉转动听的村寨漫歌

    C. 以歌会友的村寨聚会   D. 避疫免灾的“金满斗会”

    2下列对选文画线句子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歌声让作者陶醉。

    B. 表现歌声的舒缓自如,婉转动听。

    C. 歌声与阵阵松涛和鸣,张弛有度,震撼人心。

    D. 突出了男女老幼合唱歌声的和谐之美。

    3下列对选文画线句子②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老人虽年过七十,但仍身体健壮、精神矍铄。

    B. 把老人唱的歌比作“歌库”,表现歌唱内容的丰富。

    C. 重点表现老人本色当行,吹奏的曲调多样,技艺高超。

    D. 样样在行热情传歌的老人维系了歌会的世代相传。

    4下列对选文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从选文看,歌会的“热闹”表现在参加的人多范围广、歌唱的内容丰富、持续时间长等方面。

    B. 选文所写的云南歌会古老淳朴、场面热烈,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C. 选文重在写人物,尤其是写了参加歌会的妇女光鲜的服饰,以此来衬托她们的歌声之美。

    D. 选文运用全局描绘和细部刻画相结合的写法,表现作者对云南歌会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以“记忆深处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请你从“温暖”“幸福”“训诫”“微笑”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