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悠长 風子 斐然成章 榆荫 另辟蹊径
B.叱骂 刍议 天伦叙乐 砥砺 风雨如晦
C.有尝 徇私 自怨自艾 笙萧 矫枉过正
D.浮藻 迷盲 焚膏继晷 编纂 拭目以待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 , 。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 。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
①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②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③这倒不是因生活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
A. ②①③ B. ②③① C. ③①② D. ③②①
3、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主人下马客在船
B.秋月春风等闲度
C.举酒欲饮无管弦
D.终岁不闻丝竹声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红楼梦»的作者是我国清代作家曹雪芹。该书的两条主线是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和宝、黛的爱情悲剧。
B. 我国古典诗歌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李白的《蜀道难》属于古体诗,杜甫的《咏怀古迹》、白居易的《琵琶行》属于近体诗。
C.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他针对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后王”,主张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
D.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最大的儒学大师,一向被认为是继承孔子学说的正统,后世将他和孔子并称。
5、下面文言句子中,不属于文言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B.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C. 十年不收于国
D. 国之孺子之游者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人画的逐渐衰微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造化与笔墨的关系。《韩非•子外储说》中关于画犬马鬼魅的难易之辩,反映了人们对形象准确度的重视,孰难孰易的高下判断以能否准确描绘对象可否“类之”而定。我们回看晋唐的绘画传统,“存形”是绘画的一个重要功能,笔墨的意义在于为造化服务,这也符合绘画的基本功能,即造型性。这个时期的画法以勾勒渲染为主,先以线条勾勒出物象的外形和结构,再以墨色层层渲染表现物象的层次、明暗和色彩等,笔墨的独立性尚未自觉。到了北宋,对于犬马鬼魅难易的认识,苏轼是另外一种看法:“难易在工拙不在所画。工拙之中,又有格焉。画虽工而格卑,不害为庸品。”他提出了评画新标准:画贵有格,虽工无益。文人画审美趣味的改变己在此显现端倪,不但文人画家开始在实践中重塑笔墨,理论家们也为笔墨的崛起铺平道路。何为画格?宋代理论家黄休复将其分为四类:逸、神、妙、能。“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这被称为逸格,而“画能性周动植,学侔天动,乃至结岳融川,潜鳞翔羽,形象生动者”,列为能格。黄休复将逸格置于众格之首,笔墨与造化的关系己悄然转变,“形象生动”先于“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墨不再服务于造化,笔墨逐渐成为绘画的主体;造化服务于笔墨,造化可以被改造从而符合笔墨的结构和韵律。
宋代以降的数百年里,中国画从再现意境走向了表现意趣,从形象创造走向了笔墨创造,从师造化走向了师古人,从注重写生走向了隔代私淑,这一系列的变化使得写意日盛而画意萎靡,写意花鸟画在晚清、近代最后几位文人画大家的笔墨演绎之后,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巨大的困局。
当下画坛中,我们可以将写意花鸟画做纵向与横向的比较。纵向上,清代以来笔墨陈陈相因,鲜有新意,笔墨图式呈现僵化的画谱气,甚至因为不事写生,疏离造化,花卉面貌千篇一律,以至于桃花、梅花不分,而牡丹、荷花等又画目雷同。横向上,当今人物、山水都有较大的发展,尤其是人物画引入西方的造型观念,洋为中用,使人物画打破了传统人物画造型不足的局面而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而无论是山水画还是人物画,在重视写生方面都比写意花鸟画来得主动和自觉,山水画有黄宾虹、李可染等,人物画有徐悲鸿、蒋兆和等身体力行,积极探索笔墨语言在写生情景中的重构。潘天寿曾有感于写意花鸟画的凋敞,尝试将山水画和花鸟画相结合,加入写生的因素,约束文人画,促进了文人画的学院派改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影响甚大。
(节选自《美术观察》2015年第5期,有删改)
【1】关于“造化与笔墨的关系”,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北宋以前人们对形象准确度比较重视,造化比笔墨重要,笔墨的独立性也尚未自觉。
B.北宋以来笔墨慢慢成为绘画主体,造化己居于次要地位,甚至可以为笔墨做出牺牲。
C.当下画坛除了继承笔墨的传统之外,还有意识地拓宽了造化的发展空间。
D.苏轼提出了画格的概念,并将逸格置于其余三格之上,从而转变了笔墨与造化的关系。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北宋之前的中国画流行勾勒渲染的画法,讲究物象的层次、明暗和色彩等等。
B.再现意境、形象创造、从师造化、注重写生曾是中国文人画的重要特点。
C.晚清及近代画家的笔墨演绎,导致写意花鸟画陷入写意日盛而画意萎靡的困局。
D.写意花鸟画在当下画坛比起人物、山水画的较大发展已现落后的局面。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出月夜下微风习习,江水平静的景象。
(2)北宋词人张先《翦牡丹·舟中闻双琵琶》中有“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媚相并。重听。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的词句,其中结句“江空月静”,以空廓沉静的月夜烘托出音乐的魅力,和《琵琶行》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异曲同工。
(3)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指出,虽然“_______________”,但可以无怨无悔,不用担心别人的讥笑了。
(4)《劝学》中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韩愈在《师说》中强调,从师学习和年龄无关,他说,我学习的是道理,“___________?”
(6)《归去来兮辞》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良马设喻,来说明学习和做事都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勤于积累。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对沦陷区人民已安于异族统治的痛心。
(3)韩愈《师说》中强调从师是为了学道,与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青泥何盘盘,_________。
(2)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
(3)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
(4)____,白帝城高急暮砧。
(5)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
(6)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7)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
(8)东床西舫悄无言,______。
(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
(10)________ ,不如须臾之所学。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国家常常招致灭亡的外部原因。
(2)《荆轲刺秦王》中“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交代送行者的装束,预示这将是一场生离死别;“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以眼前之景,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3)《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全文,极写游赏之乐,以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4)苏轼《水调歌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徒增离人伤感。
(5)辛弃疾《破阵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描绘了士兵们享用将军分给的烤肉的欢乐情景,表现了他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到秦始皇为了使百姓变愚蠢所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
(3)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喜雪二首(其一)
曾巩
欲休还舞任风吹,断续繁云作阵随。
已塞茅蹊人起晚,更迷沙渚鸟飞迟。
混同天地归无迹,润色山川入有为。
太守不辞留客醉,丰年佳兆可前知。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喜”是这首时的感情主线,全诗不着一“喜”字却处处洋溢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B. 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展现出天空阴云密布、大雪漫天飞舞的景象。
C. 诗的三、四两句写雪后清晨的景色,以“人起晚”“鸟飞迟”写出了雪后的静美。
D. 颈联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大雪融化,化作雨水,润色山川的景象。
E. 全诗先从视觉上刻画,后从听觉上描绘雪景,融情于景,充满诗情画意。
【2】首诗赋予了雪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已杀纣,衅社,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①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爽曰:“我之所以弗避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收殷余民。宁淮夷东上,二年而毕定。诸侯成服宗周。成王七年三月,周公往营成周洛邑,卜居焉,曰吉,遂国之。
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匔匔②如畏然。
周公归,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毋逸》,以诫成王。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便百姓,百姓说。
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③,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
(节选自《史记·鲁周公世家》,有删节)
注:①箕子,纣王的叔父,官太师,封于箕地。②匔匔,恭敬的样子。③毕,地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B.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C.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D.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衅社,是指杀牲取血以祭社神,“社”在古代常指五谷神。
B.襁褓,本义是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可指婴幼儿时期。
C.践阼,本义是走上庙寝堂前主阶,后来引申为帝王登基、即位。
D.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天子见群臣皆面南而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公才华横溢。建典章制度。作《大话》为兴师东伐作战前动员,恐成王淫佚,作《多士》《毋逸》以诫成王。
B.周公尊贤重士。在洗头时,多次捉起头发,吃饭时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急忙起来礼待贤士,怕失去了天下的贤人。
C.周公高瞻远瞩。虽然天下安定了,但周朝的官吏制度还未安排得当,于是他厘定了官吏职责,天下的百姓为此很高兴。
D.周公心怀天下。武王去世后,成王年幼,周公担忧周朝天下不稳,代成王执政,待成王长大后又还政成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之所以弗避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1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压力是负面的、有害的,它损害健康和活力,影响表现和效率,阻碍学习和成长,所以我们应该避免给自己压力。
另一些人认为恰恰相反,压力是正面、积极的,它有助于健康和活力,提升表现和效率,推动学习和成长,所以我们应该给自己压力。
调查显示,85%的美国人认为压力对健康、家庭生活和工作有消极影响;75%的中国内地上班族认为自己承受的压力比去年更高(该比例位列全球第一);超过50%的中国学生认为自己承受的压力很大。
我们究竟应该有意识地给自己压力还是选择尽可能地远离压力?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