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 )
A.我们不要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要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
B.新建成的万福闸大桥是扬州市区首座双层大桥,从远处看真是美轮美奂!
C.随着出版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类型多样、题材丰富的作品大量涌现,其中也有一些作品粗制滥造,令人不忍卒读。
D.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三无”科学家变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每位父母无不望子成龙,殷殷期盼着自家孩子能够出人头地,成为一代天骄。
B. 面对社会舆论的指责,他称自己的观点遭到了断章取义的误读,并准备联系主流媒体予以澄清。
C.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面对贫困与收入差距现状的问题,探索新的经济体制是解决问题的不二法门。
D. 中韩大战结束后,国足将士们绕场一周向球迷表达感谢之情,而球迷们揭竿而起集体鼓掌。
3、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娉婷(pīn) 亵渎(xiè) 儒养(rú) 强聒不舍(guō)
B.旁鹜(wù) 恣睢(zì) 豢养(juàn) 箪食壶浆(dān)
C.宽宥(yòu) 愧赧(nǎn) 压榨(zhà) 矫揉造作(jiǎo)
D.惘然(wǎng) 勾当(gōu) 拮据(jié) 扭怩作态(ní)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位所谓的专家在台上絮絮叨叨,声音沉闷,抑扬顿挫地宣扬他的学说。
B.参加保险虽不能使人化险为夷,但却能在灾难不期而至时,使投保者得到一笔赔偿金,尽量减轻损失。
C.应该鼓励学生对现有知识提疑问,对旧的学术权威提挑战,要在发现和创造新知识方面独辟蹊径。
D.看来,作者臧克家是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这行云流水般的诗篇的。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昔者,荆平王有臣伍子奢。奢得罪于王,且杀之,其二子出走,伍子尚奔吴,伍子胥奔郑。王召奢而问之,曰:“若召子,孰来也?”子奢对曰:“王问臣,对而畏死,不对不知子之心者。尚为人也,仁且智,来之必入,胥为人也,勇且智,来必不入。胥且奔吴邦君王必早闭而晏开胥将使边境有忧。”
于是王即使使者召子尚于吴,曰:“子父有罪,子入,则免之,不入,则杀之。”子胥闻之,使人告子尚于吴:“吾闻荆平王召子,子必毋入。胥闻之,入者穷,出者报仇。入者皆死,是不智也。死而不报父之仇,是非勇也。”子尚对曰:“入则免父之死,不入则不仁。爱身之死,绝父之望,贤士不为也。意不同,谋不合,子其居,尚请入。”
荆平王复使使者召子胥于郑,曰:“子入,则免父死,不入,则杀之。”子胥介胄彀弓,出见使者,谢曰:“介胄之士,固不拜矣,请有道于使者:王以奢为无罪,赦而蓄之,其子又何适乎?”使者还报荆平王,王知子胥不入也,杀子奢而并杀子尚。
……后,子胥伐荆。十五战,十五胜。荆平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操鞭笞平王之墓而数之曰:“昔者吾先人无罪而子杀之,今此报子也。”
(选自《越绝荆平王内传第二》)
【注释】伍子奢:春秋后期楚国大夫,楚平王时担任太子太傅。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且杀之 _____
(2)出见使者,谢曰_____
(3)固不拜矣_____
(4)操鞭笞平王之墓_____
【2】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二处)
胥 且 奔 吴 邦 君 王 必 早 闭 而 晏 开 胥 将 使 边 境 有 忧
【3】翻译下列句子。
(1)胥闻之,入者穷,出者报仇。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3)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阅读链接材料,结合上文,回答问题。
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悲夫!方子胥窘于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
在生死仁义面前,唐雎与伍子胥作出了选择。请你对他们行为作出评价。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波媚
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这是陆游48岁在南郑担任军务时所作。此时他接受川陕宣抚使王炎邀请,为“干办公事”,身着戎装,往返前线,前方有利的形势和军队壮阔的生活,使他触景生情,作者于是写下这首词。
【1】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_____、______等景物,渲染了___________的氛围。
【2】这首词的下片作者运用了多种手法,任选一种简要分析。
7、学校开展“向英雄致敬”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请按提示修改“征文启事”。
征文启事
为引发同学们学习英雄事迹,弘扬奉献精神,学校编辑部拟向全体学生征集以“向英雄致敬”为主题的文稿,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稿件请注明姓名、班级,交给3号楼304室张老师。欢迎同学们涌跃投稿。
校编辑部
2021年4月20日
①“征文启事”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______________
③“征文启事”的内容不完整,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王亮同学征文稿的结尾部分,请你帮忙补充完整。
_______(填书名)中的许云峰是英雄,他用双手为战友挖开了一条生命通道:勇武善战的_______(填人名)是英雄,他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_______之年(71岁)的李兰娟是英雄,她用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正是有了这些英雄,才铸就了我们不朽的国魂,让我们向英雄致敬!
(3)李明在征文中引用了以下诗句,请你写出“桑梓”“烽火”“瀚海”所指代的事物。
①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桑梓”指_______
②边庭自此无烽火,拥节还来坐紫微。 “烽火”指_______
③飞狐白日晚,瀚海愁云生。 “瀚海”指_______
(4)征文结束后,赵晓丹的文章没有被编辑入册,心里很难受,假如你是校编辑部的张老师,你会怎样安慰她呢?_____________________
8、【活动三:诗会】
为了展示活动成果,学校举行了“2021元旦诗会”活动,你作为主持人,请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下面是对开场白初稿的讨论对话,请你把横线内容补充完整,并完成对话中的任务。
(初稿)同学们,从音韵juàn____永的古典诗词到自由飘逸的近现代诗歌,这绵延千年的诗意背后,是不灭的铮铮风骨:路途艰难又如何?李白“_____,_____”(《行路难》),有梦的人会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壮志难愁又如何?韩愈“_____,_____”(《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有志的人报国之心不灭、老而弥坚;至亲离别又如何?苏轼“_____,______”(《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情的人明月千里亦能遥寄相思。
他们是诗人,是有风骨的中国人!“不以物喜,_____”,面对人生失意,他们从不会歇斯底里,而是把坚守和huò_____达流淌在字里行间!“不学诗,无以言!”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诗吧!
开场白中李白的诗也可以换成刘禹锡的“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他们都是有梦的人。
可以换,这样诗文没问题了。我来补写拼音后的汉字吧。
我还发现了一个错别字,马上改过来。____ 。
9、阅读《人生需要一点“埋头”精神》一文,回答后面小题
人生需要一点“埋头”精神
①工作中,常有一些人不愿意干不容易出成绩的工作,觉得埋头苦干不如“巧为”、有选择性地干更加“见效”。不可否认,干工作有时确实需要一点“窍门”,多一些创新求变。但寻找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能走捷径靠的是日积月累和持续不断的拼搏奋斗,而不是挖空心思,妄想一劳永逸、一步登天。
②“根深才能叶茂”,埋头做好基础性工作,才能积少成多,厚积薄发。“埋头”不是不知变通,而是一种踏实做事的作风。“埋头”的好处,在于不投机取巧,耐心经事,直面困难和矛盾。如此“愚拙”,更有利于打牢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进。纵览古今,很多成绩的背后,都有“十年寒窗”的苦功。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27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花了34年,马克思著《资本论》用了40年,屠呦呦整理了2000多个药方,最终获得青蒿素样品……可见,人生要有所收获,的确需要一点“埋头”的精神。
③《汉书•枚乘传》有云:“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细细想来,工作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不是知识不够多,而是知识太多;不是不够聪明,而是过于聪明,总想着避开问题,缺少“埋头”的精神。华罗庚在诗中写道:“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硬要把“伪聪明”当作真聪明,不过是真愚拙的做法。做事情,还是要有那么一点“埋头”精神、需要那么几分“愚气”。
④世间事多不会一蹴而就,一件好的作品需要反复打磨,一种本领的获得需要不断学习实践,许多事情要想做成功,都需要埋头下一番苦功夫。人们常说:“入门先站三年桩”,如果不能打牢厚实的功底,到头来学的不过是花拳绣腿。做人做事,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才能有所成。而一些所谓的“聪明人”对“埋头”干不屑一顾。他们自恃头脑灵活,做事灵巧,好高骛远,崇尚“效率至上”。几十个小时就想速成一门语言,做生意立马就想赚钱……世上哪有这样的捷径?总想“一口吃成个胖子”,一遇到困难即刻调转方向,这样做多半会一事无成。
⑤人生成败的关键就在于一个人能否每时每刻持之以恒地追求自己的目标。这种特之以恒,就是“埋头”精神的表现。执着于追梦,才会最终梦想成真。所有的积累、沉淀和改变,都是对时间的尊重,也是对人生的尊重。就如同龟兔赛跑中的兔子,起步快不代表就能赢。要知道,跑步前进最多只能跑几十公里,而选择“埋头”走路,却可以走出两万五千里长征。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①段从“工作中,常有一些人不愿意干不容易出成绩的工作,觉得埋头苦干不如‘巧为’、有选择性地干更加‘见效’”写起,有什么好处?
【3】选文第④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请结合选文内容及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要知道,跑步前进最多只能跑几十公里,而选择“埋头”走路,却可以走出两万五千里长征。
10、阅读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阅读的力量
朱永新
很久以来,我们一直都仅将阅读看作是个体的行为。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我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共同阅读决定了其精神力量,而精神的力量对于一个国家软实力与核心竟争力的培育,起着关键作用。国际阅读协会在一份报告中曾经指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犹太民族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民族。在以色列本土,大概有600多万犹太人,而全世界的犹太人加起来不超过3000万人。这个在公元70年以后就失去了祖国、到处流浪并寄人篱下的民族,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多世界级杰出人物?
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几乎都被犹太人改变过——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改变过或依然在改变着人类对社会和历史的观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改变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改变了人类对物理世界和时空的认识。《货币战争》一书甚至认为,是犹太人掌握着当今世界的金融命脉。
这个民族获得这些杰出成就,靠的是什么?是智慧。而智慧的背后,是犹太人精神成长历程中对于书籍宗教般的情怀。犹太人嗜书如命,将阔读置于很高的地位:每4500个犹太人就拥有一个图书馆;在以色列,平均每6个人就订一份英文报纸;犹太人会在书上涂层蜂蜜,让孩子一生下来就知道书是甜的,他们还喜欢将书放在枕边。这种对书的迷恋和敬畏之情,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我们曾经提出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提出构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但是讲了这么多年我们却一直没有寻找到最有蛙的方式。倡导阅读也许是最佳切入口。
我们所处的时代,几乎与所有快速成长的时代一样,有很大进步,但也有很多问题。今天,我们的社会缺乏共同的语言,而缺乏共同语言,又志么可能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道德标准和共同的价值观呢?
作为一个民族共同的精神密码,共同的语言从哪里来?从我们的历史中来,从我们对于世界文明包括中国经典的共同阅读中来。没有共同的语言,没有共同的思想和价值,我们的民族也只能是一盘散沙。
我们曾经或者依然拥有共同的神话和历史、共同的英雄和传说、共同的精灵与天使、共同的图画和音乐、共同的诗歌和小说,但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冷落了这些共同的精神财富。
这种冷落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共同信仰的缺失、文明道德的滑坡、共同愿景的混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思想基础的建设举步维艰。
为了寻找我们的历史,寻找我们自己,我们需要共读神话和历史。通过共读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炎黄的战争与结盟,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祖先的文化后裔。
共同的阅读,是能够形成我们这个民族共同语言和共同精神密码的关键,共同的阅读,是形成我们这个民族核心价值体系的唯一途径。
我很喜欢《朗读手册》这本书,书里面有一句话:“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我们要在它们消灭我们之前歼灭它们。”
【1】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文中花大量笔墨介绍犹太民族的事例,其表达作用是什么?
【3】在作者看来,缺乏共同阅读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4】选文最后一段引用《朗读手册》的话,有什么作用?
1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福建日报2021年7月23日)福建省公布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目录。福建省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包括朱子家礼(成年礼、拜师礼、婚礼)、福州方言八音、龙岩山歌戏、闽东传统式术(龙桩拳)、厦门漆艺、福州油纸伞制作技艺、古田红曲黄酒传统酿造技艺等新增项目68项,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漳州)、畲族医药(蕉城)等扩展项目7项,福安市畲族歌协会等新增保护单位4项,涵盖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间文学、民俗等九大类。
【材料二】
福建中学生对本省非遗项目熟知度统计图
【材料三】
高甲戏是福建省泉州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高甲戏又名“戈甲戏”等,发祥地为福建省泉州市,发源于明末清初闽南农村流行的一种装扮梁山英雄、表演式打技术的化装游行;高甲戏的传统剧目有九百多个,而演出剧目则分为“大气戏”(廷戏和武戏)、“绣房戏”和“丑旦戏”三大类;高甲戏的角色原来只有生、旦、丑,后来又先后增加了净、贴、外、末和北(净)、杂二色;高甲戏的表演艺术来自梨园戏、木偶戏、弋阳腔、徽戏和京剧;高甲戏的音乐唱腔以南曲为主,兼用“傀儡调”和民间小调;高甲戏使用的乐器分为文、武乐二种。
(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福建中学生对“高甲戏”这一本省非遗项目熟知程度明显低于其他非遗项目。
B.福建省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包括新增项目68项。
C.“高甲戏”是福建省泉州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D.“高甲戏”的角色只有生、旦、丑,使用的乐器分为文,武乐二种。
【2】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3】阅读【材料三】请你概括高甲戏具有哪些特点。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记忆里,再清苦的日子,母亲也能让它开成花。熬米汤粘锅底了,母亲给我做出了无任何添加剂的绿色锅巴;葱吃完了,她会把葱胡子洗干净晾晒着,煮水可以逐寒;白菜吃完,白菜心就放在碗里,倒些水,等着绽放开花。破损的搪瓷盆、瓦罐、碗、米箱子,都被母亲用来养花种草。毛衣毛裤穿旧了,母亲拆了后钩出来毛线毯子。他还为建筑工地用过的小轱辘钩个套,就是坐凳。在母亲眼里,压根就没有废物。她老说,东西放对了地方就是宝。她把日子过成了花,我们就都生活在了芬芳里。
要求:①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字数600字以上。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