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攀枝花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儒林外史》,我国第一步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清代小说家。课文《范进中举》就节选了部分,充分运用了夸张和对比手法讽刺并揭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B.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言行,作者孟子。充分地体现了儒家思想。

    C. 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的文章的总称。我们学过这种问题的文章有《马说》《捕蛇者说》《马说》。

    D. 垂髫指三四岁到八九岁的的儿童。总角指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豆蔻指十三四到十五六岁的少女。

  •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幅画中的人物栩栩如生,真有呼之欲出之势。

    B. 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C. 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传递的正能量,将激励全社会人心向善,见贤思齐

    D. 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 3、下列关于名著的情节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保尔在神父家里等着补考的时候,把一小撮烟末儿撒在神父厨房里预备做复活节面包的面团上。

    B. 阿寥沙三岁患霍乱,他父亲马克西姆看护他,不幸染病身亡,他只好随母亲回到外祖父家。

    C. 古巴老渔夫桑提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鲨鱼,但这鱼实在太大,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马林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D. 鲁滨逊在海边解救了一位遭哗变、被流放的船长,并帮助他夺回大船,船长为了报答他就把他送回了英国。

  • 4、下列关于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他调皮地喂猫吃药,他义气地替人受罚,他勇敢地指证凶手,他沉着地走出山洞。

    B. 《朝花夕拾》中的保姆长妈妈,她会讲美女蛇和“长毛”的故事,她一脚踏死可爱 的隐鼠,她买来绘图的《山海经》,她默默静候鲁迅背诵《鉴略》。

    C. 《西游记》中的如来佛祖,赐给观音菩萨“金紧禁”三个箍儿,紧箍儿戴在孙悟空 头上,禁箍儿收了守山大神,金箍儿收了红孩儿。

    D. 《水浒传》中打过老虎的人物有:景阳冈打虎的英雄武松,沂岭杀四虎的黑旋风李 逵,桃花山射中一只老虎的打虎将李忠。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文言文阅读

    淮阴侯韩信始为布衣时,贫,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熟视之,俯出胯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悦之。言于上,上拜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连敖:接待客人的低级官员。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的画线句断句。(限断三处)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虽长大

    ②项梁败,又项羽

    ③于是信视之

    ④上未之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信与萧何语②珠可历历

    B.①顾王策所决耳②能郁郁久居此乎

    C.①不能用,信终耳②羊补牢

    D.①王慢无礼②可以调琴 ,阅金经

    4将下面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2)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信做平民时,生活贫穷,一个漂洗丝绵的大娘见他饥饿不堪,拿饭给他吃,一连几十天,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大为感激。

    B.滕公与萧何都是发现赏识韩信的伯乐。滕公救了韩信一命,萧何追回逃亡的韩信,又都极力推荐,使韩信得到汉王的重用。

    C.韩信先投奔楚军,追随项梁,后归顺汉军,都只是担任低级职务,难以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在汉军中更是差点掉了脑袋。

    D.淮阴市中一个年轻屠户看不起韩信,说他人高马大,佩带刀剑,实际内心懦弱,还让韩信承受胯下之辱,被全市的人耻笑。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咏风

    王勃

    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注释)①山楹:指山间的房屋。

    1诗歌中所写的风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诗中说风“动息如有情”,请问“有情”体现在哪里?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班级诗会上,有同学分别朗诵了王安石和李煜的一首词,请根据要求答题。

    (甲)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烧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乙)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千戈?

    一旦归为巨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①请根据学过的古诗词知识,为这两首词选择正确的词牌名。

    A.满江红       B.如梦令       C.破阵子       D.南乡子

    甲:______       乙:______

    ②有同学根据王安石词内容做了一副上联,请根据李煜词内容写出下联。

    上联:四百年帝业回头往事一梦

    下联: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根据课文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八则)

    ②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________________《江城子》)

    ⑤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⑦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一篇议论文,完成题。

    小时候,只是几次英语考试考砸了,父母或老师是否就说你在语言上没有天赋?你是否认同他们的说法,认为自己不是学英语的料,从此在英语这一门功课上得过且过?也许,你只是爱没心没肺地说几句笑,身边的人是否就评价你是个幽默的人?而你是否认同了他们的评价,在日后的每一次聊天里都刻意找寻展现自己幽默一面的机会,却时不时也会不小心玩砸、把气氛搞到非常尴尬?

    ②“没有语言天赋也好,幽默也罢,这些他人给我们贴上的标签,看似是在了解情况后作出了负责任的评价,但实际上却是一种不愿意深入了解便匆忙将人分类的一种精神偷懒。但糟糕的是,如果我们认同于他人一时贴上的标签,有意维持正面标签给自己带来的形象,对负面标签也采取消极认可的态度,那对我们的成长将是非常不利的。

    读初中的时候,也许真是有些天赋的因素,我的英语成绩一直位列年级前茅,而数学成绩却往往惨不忍睹。家长也好,班主任也好,都说这孩子有语言天赋,适合读文科,理科只能说是马马虎虎。在这些标签的影响下,我也开始认为自己真的有语言天赋,在英语学习上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功夫,而既然不适合读理科,那数理化就随便应付一下得了。

    到了高中,由于被分配到实验班,身边不乏优秀而又刻苦的同学,在这里,我的英语天赋比不过别人的朝夕努力,我的数学更是惨得一塌糊涂。我迷茫了,难道天赋不是比努力更重要吗?为什么天赋还会输给努力呢?很长一段时间,我都逃避去想这些问题,将最好的时间荒废在网吧上。但高二以后,我开始有意去恶补数学,在英语上也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两门功课的成绩都排到了前列的位置。

    这其中的改变涉及到了乔希·维茨金《学习之道》里说的两种思维模式,分别叫做整体理论渐进理论。持有整体理论的人,倾向于认为自己在某一方面很聪明、很有天赋,并认为自己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必须归功于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一种固定的、无法再改变的整体。而采取渐进理论的人,更倾向于认为自己目前的成绩有赖于不懈的努力,并认为循序渐进地努力可以让自己做得更好。在遇到挑战时,渐进理论者更有可能去迎接挑战,将未来的成功与当下努力联系在一起;而整体理论者则容易感到焦躁不安,并以简单的聪明愚笨或是好、坏来评价自身,倾向于采取无助反应

    整体理论者而言,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不外乎是别人有意无意给他们贴上后产生了自我认同的一种标签。初中的时候,我认同了父母老师给我贴的标签,采取了整体理论的思维模式,在英语方面认为天生我材,不需要太努力,在数学上则深信自己生来不是那块料,努力了也没用,于是他人贴标签时的精神偷懒转化成了自己在学习道路上实际偷懒。

    等到升上高中,在真正优秀而又刻苦的人面前,所谓的天赋根本不堪一击,我便又跟大部分整体理论者一样,开始逃避现实。所幸的是,在迷失过后,我尝试了去努力,无意间成了一名渐进理论者,最终也靠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不过,我要讨论的既不是努力跟天赋哪个更重要,也不是努力了是否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而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那些标签。正面的标签固然是一种肯定,但如果我们美滋滋地享受着这些标签给自己带来的飘飘然,并在生活中刻意寻找机会去证明这些标签的正确性,那我们自身就会被标签所绑架,要么拼命维持标签给自己树立的形象,要么某一天被标签外的因素所打败。同样地,一旦我们认同了反面的标签,那我们在某一方面就很难再取得成长,面对人生中的失败时更容易放弃自己,在沮丧中日趋沉沦。

    生活中不乏这种以天赋论去论断他人及自身的人,我们必须小心他们给我们贴上的标签,当然,更要小心自己给自己贴上的标签。

    选自《广州日报》

    【1】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简述第小节在文中的作用。

    【3】结合作者的观点,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标签

    【4】通读选文,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

    A.整体理论者们对自己的评价,往往是别人给他们贴上后产生自我认同的一种标签

    B.采取渐进理论的人,认为循序渐进地努力可以让自己做得更好,将未来的成功与当下努力联系在一起。

    C.文章写的经历,并不是为了突出文章的故事性和人物的性格特征,而是为了激发读者的阅读趣味,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说服力。

    D.文章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重点阐述了人不能随意给别人或自己贴标签这个问题

     

  • 10、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大数据”能否触及诗词的本质

    陈慧

    ①刘慈欣的小说《诗云》,讲述了一个外星超级智慧生命体试图用“大数据”征服中国古典诗词的故事。为了写出超越李白的诗篇,拥有强大技术的外星生物把所有汉字一网打尽,按照古诗的格式进行排列组合,然而,最终,外星人却发出了jŭ sàng的喟叹:诗人的心灵感受是如此独特,即便掌握了穷其所有的“大数据”,也无法组织出超越李白的诗篇。现实生活中,《清华附小学生用大数据分析苏轼写了论文》的报道也引发众人关注。

    ②用“大数据”分析诗词,将诗词作为数据进行检索研究,这一方法导向是否合理?

    ③诗词与大数据能否相得益彰,要从诗词的本质说起。无论从创作还是从赏析的角度,诗词都是一项主观性很强的艺术,诗词中大多寄托着作者的情感体悟,其中的意象和情趣往往只可意会,需要读者和作者之间达成某种精神上的默契。

    ④对诗词的欣赏研究,不能一味寻章摘句,因为一首诗词首先是一个有机整体,能营造出合乎情理且完整的意境。然而,大数据分析是一项纯客观的方法,是对客观数据的碎片化处理:如对苏轼全部诗词进行分词研究,再从中分析出高频词,此时苏轼的诗词是以“数据”形式呈现,仅仅是一个个语词的序列,而非气脉浑成、寄意深远的活泼泼的整体——这无疑是对诗词的拆解。正如一个美女从整体来看,才是美女:用一把利刃将其切开,取出每个脏器、别出每块骨头,把肌肉和脂肪分门别类,再把血管和神经拣成两束,还能是美女吗?用大数据来处理诗词,无异于对一个美女进行肢解,与诗词的审美相违。

    ⑤对诗词的欣赏研究,也不能止步于按罗求全,需要浸润式的细读品味。不可否认,大数据在检索、统计、定位方面的高效便捷对研究工作确有帮助,但再先进的技术手段也不能代替对作品本身的沉浸体会,正如枕径无法代替苦功。清华附小学生对苏轼诗词中高频词的搜索定位,只能得出某些外在印象,无法细腻深刻地触及其内涵和意义。

    ⑥用大数据研究诗词,并非一无是处,但总归显得   了。小说《许云》的结尾,不可一世的外星生物承认了技术无法触及诗词的本质。

    (有删改)

    1根据第①段中的拼音正确书写汉字  

    2作者认为“大数据”分析无法触及诗词的本质,诗词的欣赏研究应该  

    3根据文章内容,填入第⑥段最恰当的成语是(   )

    A. 刻舟求剑

    B. 买椟还珠

    C. 滥等充数

    D. 画蛇添足

    4文章两次提到刘慈欣的小说《诗云》,分析其各自的作用。

    5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文章第   段中最合适,理由是  

    通过大数据不难得出结论:苏轼兄弟情深,然而当我们吟咏“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狱中寄子由》)这样的句子时,对苏轼笔下手足之情的感受,难道不会来得更真切、更直观吗?

  • 11、   斯是陋室

    汪曾祺

    ①西南联大的校舍很分散,很多处是借用昆明原有的房屋、学校、祠堂。自建的集中而成片的校舍叫“新校舍”。

    ②新校舍大门南向,进了大门是一条南北大路。这条路是土路,下雨天滑不留“足”,摔倒的人很多。这条土路把新校舍划分成东西两区。

    ③西边是学生宿舍。土墙,草顶。土墙上开了几个方洞,方洞上竖了几根不去皮的树棍,便是窗户。挨着土墙排了一列双人木床,一边十张,一间宿舍可住四十人,桌椅是没有的。两个装肥皂的大箱摞起来,既是书桌,也是衣柜。昆明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么多肥皂箱,很便宜,男生女生多数都有这样一笔“财产”。有的同学在同一宿舍中一住四年不挪窝,也有占了一个床位却不来住的。有的不是这个大学的,却住在这里。有一位,姓曹,是同济大学的,学的是机械工程,可是他从来不到同济大学去上课,却从早到晚趴在木箱上写小说。有些同学成天在一起,乐数晨夕注,堪称知己。也有老死不相往来,几乎等于不认识的。我和那位姓刘的历史系同学就是这样,我们俩同睡一张木床,他住上铺,我住下铺,却很少见面。他是个很守规矩、很用功的人,每天按时作息。我是个夜猫子,每天在系图书馆看一夜书,天亮才回宿舍。等我回屋就寝时,他已经在校园树下苦读英文了。

    ④大路的东侧,是大图书馆。这是新校舍唯一的一座瓦顶的建筑。每天一早,就有人等在门外“抢图书馆”——抢位置、抢指定参考书。大图书馆藏书不少,但指定参考书总是不够用的。

    ⑤每月月初要在这里开一次“国民精神总动员月会”,简称“国民月会”。把图书馆大门关上,便是会场。所谓月会,就是由学校的负责人讲一通话。讲的次数最多的是梅贻琦,他当时是主持日常校务的校长。梅先生相貌清癯,人很严肃,但讲话有时很幽默。有一个时期昆明闹霍乱,梅先生告诫学生不要在外面乱吃,说:“有同学说‘我在外面乱吃了好多次,也没有得一次霍乱’。同学们!这种事情是不能有第二次的。”

    ⑥更东,是教室区。土墙,铁皮屋顶(涂了绿漆)。下起雨来,铁皮屋顶被雨点打得乒乒乓乓地响,让人想起王禹偁的《黄岗竹楼记》。

    ⑦这些教室方向不同,大小不一,里面放了一些一边有一块平板,可以在上面记笔记的木椅,都是本色,不漆油漆。木椅的设计可能还是从美国传来的,我在爱荷华、耶鲁都看见过。这种椅子的好处是不固定,可以从这个教室到那个教室任意搬来搬去。吴宓(雨僧)先生讲《红楼梦》,一看下面有女生还站着,就放下手杖,到别的教室去搬椅子。于是一些男同学就也赶紧到别的教室去搬椅子。到宝姐姐、林妹妹都坐下了,吴先生才开始讲。

    ⑧这样的陋室之中,却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

    ⑨联大五十周年校庆时,校友从各地纷纷返校。一位从国外赶回来的老同学(是个男生),进了大门就跪在地上放声大哭。

    ⑩前几年我重回昆明,到新校舍旧址(现在是云南师范大学)看了看,全都变了样,什么都没有了,只有东北角还保存了一间铁皮屋顶的教室,也岌岌可危了。

    (选自《人间草木》,有删改)

    [注释] 乐数晨夕:语出陶渊明《移居》,意思是乐意和他们朝夕共处。

    1文中写了西南联大校舍的简陋,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图书馆是新校舍唯一一座瓦顶的建筑,位置少,指定参考书不够用。

    (4)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第④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每天一早,就有人等在门外“图书馆”——位置、指定参考书。

    3文章以“斯是陋室”为题,有什么妙处?

    4第⑧段中说“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可是后文只提到一个没写姓名的校友,原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的题目是“斯是陋室”,主要写“陋室”,所以人物可以略写。

    B.简笔处理人物与浓墨刻画陋室可以互相衬托,含蓄地表达了文章主题。

    C.突出西南联大教师在艰苦的条件下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崇高精神。

    D.突出陋室在学生心目中地位崇高,深受学生们的敬爱和怀念。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根据要求作文

    亲人的爱是一团火,点燃你奋斗的激情;亲人的爱是一盆水,浇灭你骄傲时的火焰;亲人的爱是一个警钟,无时不刻在提示我们……在你的成长中一定有很多亲人的爱留在了你的记忆深处。请你以触及我心灵的爱为题,完成作文。

    要求:

    (1)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

    (4)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