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分别出自《战国策》《左传》《三国志》,这几部书既是史学著作,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深远。
B.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副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苏洵、苏轼、苏辙,“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C. 《繁星·春水》是现代女作家冰心创作的诗集。作品仿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形式,抒写了作者的感想和回忆。
D. 词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比尔·盖茨是一位鲜为人知的公众人物。
B. 比赛开始了,田径运动员前仆后继往前冲,勇争第一。
C. 在人民大会堂的迎客厅里,各省劳模正襟危坐地等待中央领导人的接见。
D. 崇左石林里的石头形态各异,有的像盛开的菊花,有的像参天大树,真是精巧绝伦。
3、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B.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文:祭祀用的牛、羊、猪和玉、丝织品等祭品,我不敢加大数量,一定按照实情报告。
C.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枯竭了。
D.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4、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一项是( )
A.服务贸易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我们应该抓住机遇,携手开创“全球服务、互惠共享”的美好未来。
B.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C.《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当仁不让”……等。
D.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5、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天石砚铭(并序)
①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①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试以为砚,甚发墨②,顾无贮水处。先君曰:“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
②一受其戒,而不可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均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③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发书笥,忽复见之。甚喜,以付迨、过③。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选自《苏轼文集》第二册)
(注释)①纱縠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②发墨:指砚台磨墨易筋浓。③迨、过:苏迨、苏过,苏轼的儿子。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得异石 (2)而不可更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是 天 砚 也 有 砚 之 德 而 不 足 于 形 耳 。
【3】文中“赐”“付”都是父亲将砚交给儿子,作者在其中寄予的情感有何不同?请分别找出与之相照应的语句。
6、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各题。
【甲】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
从军行①
王维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②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
日暮沙漠陲③,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注】①从军行:乐府古题,内容多写军旅生活之辛苦。②笳(jiā):胡笳,一种管状吹奏乐器。古时为塞北、西域一带少数民族所喜用。③陲(chuí):边陲,边地。
【1】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词以“醉里挑灯看剑”的情景把读者引入梦境,与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B.【甲】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C.【乙】诗中的“悲”字渲染了紧张的战斗气氛,“乱”字则表现了战马的兴奋嘶鸣。
D.【甲】词中的“八百里”表明军营范围大,气势磅礴;【乙】诗中的“行人”指的是士兵,“名王”指的是敌军的首领。
【2】【甲】词对战争场景的描述堪称妙绝,请结合“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句分析作者是如何描述场景的。
【3】结合相关诗句,从写法和思想感情中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两首诗词的异同。
7、按课文填空。
(1)《曹刿论战》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国的史料编写的________体史书。
(2)“一鼓作气”是出自《曹刿论战》的一个成语,它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现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文中表明诗人推已及人,心怀天下,舍已为人的崇高品质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诸葛亮的《出师表》说理和陈情得以完美的结合,在陈情部分表现他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诸葛亮集》中“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与《出师表》中的哪句话意思一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填空
(1)乡书何处达? 。
(2)无可奈何花落去, 。
(3) ,恨别鸟惊心。
(4) , 病树前头万木春。
(5)但愿人长久, 。
(6)此中有真意, 。
(7)长风破浪会有时, 。
(8)山回路转不见君, 。
(9) ,佳木秀而繁阴。
(10) ,西出阳关无故人。
(11)莫愁前路无知己, ?
(12)蒌蒿满地芦芽短, 。
(13) ,只缘身在此山中。
(14)儿童散学归来早, 。
(1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16) ,濯清涟而不妖。
(17)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9、阅读秋萍的《唱歌促健康并非戏言》,完成小题。
①生活中,有的人尤其是年轻人特别喜欢唱歌,只要环境允许,嘴里总会哼着歌,若是节假日在家或者在KTV,更是会一展歌喉。留心观察爱唱歌的人,你会发现他们一般思维敏捷、性格开朗、精力充沛、精神愉快。
②唱歌促进健康,这并非戏言,是具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③爱唱歌的人记忆力强。老歌新曲成千上万,歌词更是内容繁杂、浩如烟海,很难记得清楚。而唱歌要从脑海数以亿计的信息中搜索、恢复并重现歌曲内容,大脑真的是要高速运转一番的。会唱歌的人由于习惯性地重复对歌词的记忆,长此以往,有健脑的功效。这就是他们为什么普遍记忆力超群、思维灵活的原因。
④很多人有这样的体验:烦闷苦恼时,心情郁结,但只要放声歌唱,一会儿就感觉心情轻松了许多。引吭高歌的时候,其实是物我两忘、冥思遐想的良机。因为唱歌需要集中注意力,种种郁闷会抛在脑后,完全沉浸在歌曲的意境中,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美感,从而摆脱心理束缚。唱歌还可以将自己带入歌曲所吟咏的情境中,借歌声倾吐心声,抒发情感。据专家测试,唱歌时,特别是唱自己喜爱的歌曲,大脑会生成和释放类似于吗啡的脑内激素,促进和激发免疫球蛋白和抗压力激素的增加,从而使人感觉愉快,增强免疫力。
⑤唱歌讲究气息的调匀和胸腔的共鸣,呼吸吐纳富于节奏感和力度,不仅能调节心情,更重要的是,能让人体内的某些脏器得到刺激,增强其功能,效果是其他锻炼方式无法达到的。唱歌全凭一口气,气沉丹田,震动发声,随着气息的运用,对脏腑起到按摩作用,使得这些不易得到锻炼的器官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⑥专家认为,唱歌不仅可以使人们的紧张情绪有抒发的机会,更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渠道。喜欢唱歌的人,内心会比其他人平和舒畅。加州大学一位教授说:“歌词是一种精练的语言,对那些深有同感的人来说,它具有一种摄人魂魄的效力。”歌曲的主题大多围绕人们日常生活中面对的困扰,如友情、爱情、离别等,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人们对歌曲的注意力,不止集中在音乐上,更集中在音乐与歌词的融合上。”
⑦在人际关系方面,专家认为:那些懂得用音乐发泄郁闷情绪的人,待人接物往往会比他人更加成功。而父母与子女的联系也可以借唱歌为桥,一家老小围在一起唱歌,比外出吃顿大餐,更能增进一家人的感情。
(选自《特别文摘》2015年第14期)
【1】下面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爱唱歌的人普遍记忆力超群,这是因为会唱歌的人由于习惯性地重复对歌词的记忆。
B.人们只要听到歌声,大脑就会生成和释放类似于吗啡的脑内激素,促进和激发免疫球蛋白和抗压力激素的增加,人就会感觉愉快。
C.好的歌曲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力,不止是音乐,更集中在音乐与歌词的巧妙融合上。
D.唱歌促进健康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文章从多方面阐述了唱歌对健康的促进作用。
【2】根据文章内容,按要求回答问题。
(1)“在人际关系方面,专家认为:那些懂得用音乐发泄郁闷情绪的人,待人接物往往会比他人更加成功。”一句中加横线的“往往”一词不能去掉,为什么?
(2)简要说说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根据全文内容,说说唱歌对促进健康有哪些作用。
10、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孝顺女儿
(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
(1)你看,这雨下得多带劲!越下越大,简直就像洒水车洒的似的。我就喜欢下雨。要是现在能喝上一口酒就更好了!暖和暖和。可我大儿子不让,我大儿子是医生。大儿子可是我的骄傲!他从小就想当医生,后来真就当上了!而且还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医生,现在只应邀出国出诊。但他从来没忘了我这个父亲。我记得去年他从匈牙利回来的时候,给我带回来了那么多有意思的纪念品!一个布达佩斯的城徽纪念章,一套非常罕见的明信片。我儿子说非常漂亮,但怎么个漂亮法我还不知道,因为他一直没时间给我送来。但不管怎么说,他没忘记我这个父亲。这不,不久前他刚从意大利回来,马上就给我打了电话。“爸爸,你身体怎么样?把听筒贴到胸部,我给你听听心脏。”我知道,儿子是教授,通过电话就能诊断。“爸爸,”我儿子听完后说,“你心衰,以后别喝酒,别吸烟……最重要的是要经常出去散散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所以我这不是出来散步了吗?
(2)今天我还去了我小儿子那儿。我小儿子今天过生日。小儿子也是我的骄傲!他小时候不爱学习,现在却是哲学博士。他没想到今天我会去,看见我时高兴得不得了!“爸爸,”我小儿子说,“你来了,真是太好了!我特意没请你,是怕打扰你。既然你来了,咱们就去厨房坐一会吧。(A)我给你倒一杯你从来没喝过的格鲁吉亚葡萄酒,我妻子再给你从客厅的桌子上端点你以前从来没尝过的小菜来。”我和儿子一起把酒喝了。
(3)我兴奋地回忆起了小儿子小时候有一次俄语考试得了2分的趣事。这时,他立刻起身把门掩上了:“这些回忆非常温馨,所以咱们还是留着下一次慢慢回忆吧。现在你还是回家吧,今天来的客人都是著名学者,他们谈论的那些话题你肯定也不感兴趣,而且他们烟抽得很凶,你心衰,最好还是回家休息吧。今天有足球赛,是斯巴达克队比赛。你记不记得我小时候,咱们总是一起给他们助威?差点忘了,你把这雨伞带上,外面雨越下越大了,你用不着急着还给我们,反正这把伞也破了。我们还有新的。”
(4)就在我往门口走的时候,客厅里有个客人说:“同事们,现在按照传统,该为主人父母的健康干杯了。祝他们健康长寿!”(B)唉!我老伴儿死得太早了,那么有名的学者对我们的祝福她都没听到,太遗憾了!
(5)我喜欢看下雨,等雨停了,我就回家,打开壁炉,坐下来看电视。也许我女儿还会给我打电话来呢。女儿也是我的骄傲!她是一所学校的教务主任,但她也向他那两个哥哥一样,没忘了我这个父亲,经常给我打电话。上周听她哥哥说我病了,马上就给我打来了电话!“爸爸,你的病严重吗?用不用我去看看你?要不我派几个学生去看看你吧?顺便让他们把你那儿的旧报纸拿回来……”两天前,我女儿又来电话了:“爸爸,你要是感到特别不舒服的话,就不用到我这儿来了。但我知道,你太要强,所以你要来的话,下了地铁,你就沿着那个街心花园步行来吧,顺路还能在小铺里买点葡萄酒,喝点葡萄酒对你的身体有好处。顺便也给我们买两瓶。我们这个门洞的电梯坏了,所以你就不用上五楼了,你到楼下的时候按门铃,我下去拿,咱们见个面……”你看我女儿想得多周到!
(6)女儿为了我,换了三年的房子,那容易吗?“爸爸,我们家人多,已经两个孩子了,第三个也快出生了,又吵又闹……而且我丈夫还抽烟。可你需要安静,你心衰,所以得单独给你弄一个住处。”房子真就换成了!她用我们原来的那套房子给自己换了一套两室的,还给我在一座公寓楼里换来了一个房间。邻居是跟我同龄的一个老头儿,他也为自己的儿子也骄傲。他的儿子也住在本市。不久前给他写了一封信,老头给我读了好几遍。在公园里,他给那些老头老太太们都读了。所以我想说,孩子们啊,你们要是给你们的父母写信的话,一定要用结实点儿的纸写,因为你们的父母说不定要读多少遍呢!
(7)我的两条腿都湿透了,我得回家喝杯热茶暖和暖和去了。也许我女儿又来电话了呢。足球赛开播前我先看看报纸。但愿今天斯巴达克队别输,要不我儿子该失望了……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中的老人一共有三个孩子,他们都很优秀,虽然他们的工作都很繁忙,但他们从没有忘记孝顺自己的父亲,比如文中多次提到他们给父亲买礼物、打电话等。
B.本文在语言方面朴实生动,采用对话形式推进情节,富有生活气息;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人物形象生动、立体。
C.这篇小说主要讲的是老人和其子女的故事,但在小说最后却又写到邻居老人的事,这就告诉读者在当时的社会中,老人的际遇不是偶然的、个别的,而是普遍存在的,由此升华了小说的主题。
D.老人去看望小儿子,想起儿子小时候俄语考试得了2分的趣事,他儿子立刻起身把门掩上,是因为这是他和老人之间的秘密,他想以后单独和父亲在一起回忆。
E.小说作者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是俄罗斯当代小小说的代表性作家,他的小说语言讽刺性强,主题表达有深度,作品中常带有一种“感伤的幽默”。
【2】文中“雨”多次出现,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
【3】阅读文中画线(A)中的两个“从来”能否删除?请作简要分析。
【4】请指出画线(B)中所用的描写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5】老人在文中多次感叹儿女们“是我的骄傲”,请结合文本探究老人感叹时的复杂心理。
11、以下是《儒林外史》的片段学习单,完成后面题目。
匡超人见是衣冠人物,便同他拱手坐下,问起姓名。那老年的道:“贱姓牛,草字布衣。”匡超人听见景兰江说过的,便道:“久仰。”又问一位,牛布衣代答道:“此位冯先生,尊字琢庵,乃此科新贵, 往京师会试去的。”匡超人道:“牛先生也进京吗?”牛布衣道:“小弟不去,要到江上边芜湖县地方寻访几个朋友。先生仙乡贵姓?今往那里去的?”匡超人说了姓名。冯琢庵道:“先生是浙江选家。尊选有好几部弟都是见过的。”匡超人道:“我的文名也够了。自从那年到杭州,至今五六年,考卷、墨卷、房书、行书、名家的稿子,还有《四书讲书》、《五经讲书》、《古文选本》……家里有个账,共是九十五本。弟选的文章,每一回出,书店定要卖掉一万部,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北直的客人,都争着买,只愁买不到手;还有个拙稿是前年刻的,而今已经翻刻过三副板。不瞒二位先生说,此五省读书的人,家家隆重的是小弟,都在书案上,香火蜡烛,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牛布衣笑道:“先生,你此言误矣!所谓‘先儒’者,乃已经去世之儒者,今先生尚在,何得如此称呼?”匡超人红着脸道:“不然!所谓‘先儒’者,乃先生之谓也!”牛布衣见他如此说,也不和他辩。冯琢庵又问道:“操选政的还有一位马纯上,选手如何?”匡超人道:“这也是弟的好友。这马纯兄理法有余,才气不足;所以他的选本也不甚行。选本总以行为主,若是不行,书店就要赔本;惟有弟的选本,外国都有的!”
(节选自《儒林外史》第 20 回,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 年版)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五经讲书》的“五经”是指道家的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B.上文中的“仙乡”“贵”“尊”是对别人的尊称,“贱”“拙”“草”是对自己的谦称。
C.古人在姓名之外常有字号,如匡迥,号超人;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D.画线句“家家隆重的是小弟”中“隆重”一词本是形容词,这里是动词,意为“推崇”。
(2)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①匡超人见是衣冠人物( ) ②丈夫之冠也( )
A.guān B.guàn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乃已经去世之儒者 乃不知有汉
B.匡超人红着脸道:“不然!” 秦王怫然怒
C.何得如此称呼?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若是不行,书店就要赔本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4)根据选文,概括匡超人的形象特点。
12、阅读名言,按要求作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鲁迅
行路多者见识多。——托·富勒
请根据读后的联想和感悟,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