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吉林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进入初三以来,一向学习成绩平平的王红特刻苦,进步很大,真叫人不得不另眼相看

    B. 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已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头脑中。

    C. 这篇散文没有中心,东拉西扯,内容空洞,语言贫乏,令人莫衷一是

    D. 百名教授学者十余年来殚精竭虑,通力合作,《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终于问世了。

     

  •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 《左传》相传是战国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写,课文《曹刿论战》就选自其中。

    C.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颂公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D. 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

  • 3、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 )

    A.《渔家傲·秋思》和《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作者分别是范仲淹和李清照,这两首词都代表了作者一贯的创作风格。

    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孔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在《<论语>十二章》中,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提出个人修养的要求,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

    C.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表,这篇文章体现了“表”情理交融的文体特点。

    D.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在古代抒情散文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 4、下面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在最危急的关头,84 岁的钟南山院士再次挂帅出征,他的品行令人高山仰止

    B.疫情防控形势间不容发,医务人员义无反顾,挺身而出。

    C.全国各行各业集千钧之力守望相助,我们期待新冠病毒早日销声匿迹

    D.建设者们披星戴月,不到十天就建成了火神山这座雕梁画栋的医院。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予观夫巴陵状   胜:盛大

    B. 夕阴   晖:日光

    C. 则有去怀乡   国:国家

    D. 波澜不   惊:惊讶

    2下面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重修岳阳楼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上   真无马邪

    C. 属予作文记之   不物喜

    D.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百废具兴”中“具”是通假字通“俱”,全、皆的意思。

    B. “吾谁与归”是倒装句,语序应为“谁与吾归”。

    C. 本文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政治抱负与生活态度,与友人共勉的情怀。

    D. 本文记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

    4翻译下面句子。

    (1)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这两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一名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弘扬中国的礼仪文化,学校准备举行“礼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

    (1)[活动一:书写礼仪《论语》言:“不学礼,无以立。”请将这句话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

    下面的田字格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传播礼仪礼文化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校团委将邀请礼仪文化专家在学校礼堂进行《中国礼文化与个人素养》讲座,小齐代校团委拟写了一则通知,但在内容和格式上分别存在一处错误,请指出并纠正。

    ①内容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格式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三:探寻礼仪阅读下面的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礼仪的两个特点。(每个特点限用四字回答)

    材料:《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记录礼仪制度的书籍。书中这样说:“ 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

    颁禽隆诸长者。”这句话的意思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不必亲自打猎,但分配猎物时要得到优厚的一份。古籍《养蒙便读》也说:“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礼记)中还记载:“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这就是说交往时要对等,只有单方面的行为,就不算有礼,所以接受别人的好意,必须报以同样的礼敬;同时,古人认为,往来之礼应适度,要通过适合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特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活动四,践行礼仪下面是两位同学的对话,请根据语境,补写出小芳说话的内容。

    小明:都什么年代了,传统礼文化就是一堆槽粕,我可不想被它们束缚。

    小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红: 是呀,小明,我也认为礼文化应当传承,尤其是其中积极的一面,需要我们用行动来弘扬。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古诗文名句默写。

    ⑴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⑶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⑷畜之以道则民和,_____________。(《管子》)

    ⑸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⑹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张养浩《潼关怀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⑻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而言之,是为中国……(鲁迅《藤野先生》)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下列小题。

    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1文中“这……下回还清罢”一句中省略号的用法及其表达效果是什么?

    2简要评价选文中“掌柜”这一形象的特征及其作用。

    3“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既然是“大约”,为什么又说“的确”,这是否矛盾?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 10、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观音老师

    ①俞老师是教数学的,也是班主任。她是我唯一记得姓名的小学老师,因为我一直对她念念不忘。

    ②她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年轻时一定很漂亮。当时她不到五十岁,一头齐耳长的花白头发梳得特别整齐,是那个时代很多女性的标准发型,上面“三七分,下面“一刀平”一边少些的头发别在耳后,另外多些的属于“七”的那部分,用两个黑色的细发卡在额边别得妥帖,垂下的那部分稍微有些晃动。我妈有段时间也梳这个发型,所以我也常常对俞老师生出一些无赖小儿般的依恋。

    ③我小时候特别不爱干净,虽然不是那种特别调皮的孩子,但是什么地方都敢钻,垃圾堆、煤栈仓库、废弃的屋子,甚至废弃的屋子里床上多年都没人动的被卧。

    ④俞老师是我读三四年级时才调过来教我们的,第一天点名,她盯着我看了又看。课上到一半,地给全班同学布置了一些课堂作业,便把我叫了出去,牵着我的手就去了她的办公室。叫我拿了毛巾、肥皂和脸盆,去操场边的水池,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给我洗了手,擦了脸,还仔细搓了脖子。洗完后,她又牵着我,把我带回教室。这一路,我既对自己那么脏感到很羞愧,却也有几分得意,因为全班那么多同学,老师只给我洗脸、洗手了。没想到的是,那天之后,经常性地,俞老师只要看我哪天足够脏了,就会叫我去办公室拿脸盆、肥皂、毛巾,还叫我去打水,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我洗刷一遍。那时候真是天真,我竟然没有觉得羞耻,记忆里一点儿这种感觉都没有,反而每次都得意极了,甚至分明觉得同学们眼里满满的都是嫉妒。

    ⑤其实我不但脏,还爱撒谎,并且特别不爱做作业。现在想来,因为我早上了一年学,是全班最小的孩子,估计脑子不及别的孩子发育充分,功课根本就学不会,即使认真学了也学不会。别的严厉的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不敢老是不交,所以我总是借来同学的誊抄一番,或者以帮别人画美术作业为条件,委托别人代我做了。然而在俞老师这里,我因她的宠爱变得有恃无恐,从来都不交作业。每次她问我,我便会编一个瞎话来塘塞,有时说作业本掉在井里了,有时说作业本被风吹到别人家的院子里了。在俞老师面前编瞎话,成为小小的我在失败的人生里,重新找回自信的最重要的手段。而她从来没有戳穿过我,总是微笑着听我说,每天都等我给出一个一本正经的说法。

    ⑥如今,每次回忆起这些小小的片段,我就特别想哭。我在初中时去看过俞老师一两次,爸妈知道她喜欢我,命令我去的。后来,等我脑子终于发育好了,已回味过来她的好,再去那所小学的时候,俞老师已经退休,离开了学校。之后待我年纪再大一些,明白了一些事理,我想起来也许可以通过学校找到俞老师的家庭地址。可当我再回去找时,不料那所小学已经被拆除,那地方一栋贴满丑陋瓷砖的大楼,阻隔了我通向童年、通向我亲爱的俞老师的所有道路。

    ⑦后来在庙里看到观音菩萨的时候,我总是会想起这个慈眉善目的老太太这世间如果有一种守护神,会毫无理由地为笨拙的小孩守护着童年,守护着一份天真,那我的守护神一定就是她。

    (有删减。作者:马良。摘自《读者》2020年第7期)

    1文章为什么用大量笔墨回忆“我”童年的片段,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从词语运用、描写方法中任选一个方面,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而她从来没有戳穿过我,总是微笑着听我说,每天都等我给出一个一本正经说法。

    3文中的“俞老师”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结尾段的妙处。

  •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涵养几分静气

    宋威

    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循着声音去找,表就找到了。

    ②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求解决之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点出“静”的重要性:“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

    ③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日课”,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最终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动摇,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④有人说,每临大事要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这份从容大概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⑤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寂寞忧愁时读一篇《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敬亮; 。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

    ⑥古人云:“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稳、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

    (选自2018年1月1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2】阅读全文,谈谈如何才能做到“涵养静气”。

    【3】文章首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文中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根据上下文在第⑤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在中华民族全面走向复兴的伟大时代,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奔向中国梦的征途上,有许多散发着正能量的人、事、物,包括我们自己也有许多值得点赞之处。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让我们拿起笔来记录吧!

    请以“为 点赞”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与要求】(1)请你先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在完成作文(2)大胆的选择你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可以写你的经历,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也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4)考虑到文章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