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甘孜州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关于词的理解,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是古代的一种韵文形式,词都有词牌名。每一种词牌都有固定的格律和调子,可以唱;词的句式有长有短,因而又叫长短句,它是旧体诗的一种。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一首豪放词,“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B.词的婉约派以秦观、李清照为代表。词作风格委婉、绮丽。

    C.词的豪放派是与婉约派对举之宋词流派。由南宋词人苏轼所开创,经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

    D.豪放派词人,多有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胸怀坦荡,抱负远大,畅所欲言,直抒胸臆。

  • 2、下列短语类型与示例排列顺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示例:前进的步伐 勤劳勇敢   发展生产   性格温和   写得清楚

    A. 坚决支持   光荣艰巨   精神愉快   团结同学   看了一阵

    B. 光辉灿烂   英雄人物   消灭敌人   庄稼成熟   漂亮极了

    C. 一朵茶花   姐姐和我   非常幽雅   觉悟提高   跑得快

    D. 慢慢地走   报纸杂志   恢复平静   阳光灿烂   打量一番

  •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B.风从/大地/卷来。

    C.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D.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

    B. 她身上散发出来的高贵神情足以消弭最大的悲哀。

    C. 夜深了,我一个人漫步在寂静的街头,在人声鼎沸中回忆过去。

    D. 九旬高龄的老教授在二中礼堂讲授国学,他旁征博引,侃侃而谈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已而/夕阳在山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今齐地/方千里

    D.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日出林霏开   环而攻之不胜

    B.醉能同乐   真无马耶

    C.山间四时也   戴朱缨宝饰

    D.醒能述文者   徒有先生也

    3下面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B.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

    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远望一片蔚蓝又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

    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快乐,而不能知道太守把他们的欢乐当作欢乐。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B.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C.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情怀。

    D.选文巧用诗的语言表达形式,全用对句,句式整齐,音节铿锵,读来声声清朗,极具音乐的节奏美。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阒(寂静)无人声的幽寂。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2下列诗句中与本首诗借月所表达情感相似的是( )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D.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材料二)

    农耕时代,当时没有现代技术,一切靠天吃饭,农田的耕作播种需要了解天象,预测天气气候。于是,我们的先人就发现可以通过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来认识外界自然变化,认识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慢慢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

    (材料三)

    从科学角度上讲,“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也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也就是黄金零度出发,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24个节气正好360度。

    (材料四)

    不仅古代,在现代“二十四节气”也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清明节气的祭祖活动、冬至的吃饺子等;在农村,二十四节气仍然指导着农民朋友们的农事活动;中医的理论体系会要求医生考虑节气,也就是结合天气气候特点和病人的病症来看病,广大老百姓也会按照节气规律来改变作息饮食和养生。

    1根据材料一,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曲中的景物应该在________________等节气中。

    2后三组材料分别从“二十四节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来介绍。

    3以下是征集到的传承“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的措施,其中不符合的一项是( )

    A.鼓励种植、销售反节气疏果。

    B.把节气列入课本,把节气故事编成民谣。

    C.各大报纸设专版宣传节气知识。

    D.各个单位定期举行相关节气的知识竞赛。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歌罢仰天叹,   。(杜甫《羌村三首》)

      ,胜做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平沙莽莽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

    《出师表》 中,诸葛亮表达自己无意功名的句子是  

    李清照在 《醉花阴》 这首词中,描写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诗句是: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美德的距离

    ①世间的距离有许多,有的可以度量,有的却只在人们的心中。我们与美德同样也有距离;当你了解了与美德的距离时,你与美德之间便没有了距离。

    ②诚实的距离是1米。繁忙的都市里,诚信受着这样那样的挑战,我们的诚实就被脚下的1米线裁决着。对于许多人来讲,即使没有那根线,人们同样不会去触犯诚实的底线,人们已将1米作为考量自己的标尺。或许你离你要去的地方远了1米,但与诚实的距离消失了。

    ③宽容的距离是一句话的长短。每当你由于犯了错而懊悔不已,一句温暖的“没关系”便会融化你心中冰冷的枷锁。当年美国改选时,奥巴马与他的竞争对手在民众的支持率中不分伯仲,此时突然曝出他的竞争对手之女未婚先孕的丑闻。这对奥巴马来说,无疑是提升自己支持率的绝佳机会。众多评论家纷纷认为,奥巴马会以此机会攻击自己的对手来赢得胜利。然而,奥巴马接受采访时说道:“我想说的是,我母亲18岁时就生下了我。”这出乎意料的回答使所有民众几乎全部倾向于奥巴马,大家希望这位宽容仁慈的先生来担任自己的总统。一句与宽容没有距离的话让他赢得了人民的支持与信赖。

    ④坚持的距离是一生的长短。人的一生都是坚持的过程,有人说:“人的一生都在努力,直到人生的尽头才放松,这值吗?”但是换个角度说,当你碌碌无为过完一生,被冠上“平庸”的帽子结束一生的时候,回头观望,什么也没有,这值吗?在美国警署的大厅,挂着值得人们纪念的警察的照片,其中有一位叫奥兹,他并没有在激烈紧张的枪战中牺牲,也没有因为保护人质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只是因为完成一桩案子,一桩他经历了48年才破解的案子而被人们牢记。他在23岁时,接到了一名男子猥亵一名女童的案子,但由于案子不被重视,且女孩的父母也没有深究,案子不了了之,只有奥兹和女童的心中还一直想着这件事。奥兹坚持要完成这桩案子,他先跑遍了整个州,又相继辗转整个美国。哪怕犯人已经出国,奥兹也没有动摇。整整48年中,他跑过了三个大洲,最后在法国的小镇中得知不久前犯人在此病死。满脸沧桑的奥兹拿下了自己的警徽,长舒了一口气。不知有多少人问过奥兹这样做值得不值得,奥兹笑着答道:“我一辈子坚持做完了一件事,我很满足。”坚持的距离是一辈子的时间。

    ⑤与美德的距离亦远亦近,如果把握好了距离,美德便与你没有了距离。

    1第③段加点词语“伯仲”的原意是指______,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

    2对第③段所举奥巴马之例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证了宽容的距离不过是一句话的长短。

    B.赞扬了奥巴马具有宽以待人的优秀品质。

    C.反映美国民众对有宽容美德之人的信赖。

    D.论证了一句与宽容没有距离的话的力量。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围绕中心论点,文章从____________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③段不能与第④段调换顺序的理由是______

    4结合学校学习或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具体事例,说说对第②段画线句的理解。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破译植物的语言

    ①不要以为植物会“说话”是一个古怪可笑的问题。法国物理学家施特斯海默说:“20年前也没有人相信鲸鱼会唱歌。而现在鲸鱼的歌唱已经被破译。”目前,也有一些科学家在从事破译植物语言的研究,德国德勒斯顿的生物物理学家赫伯特·魏泽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②为了探索植物语言是否真实存在,科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后来他们发现:当植物的叶子被昆虫咀嚼时,植物身上所发生的反应与动物抑制疼痛和创伤的神经激素的反应几乎一样。在虫咬叶子时,叶子便释放出一种激素,类似于动物受到伤害时释放的啡呔。在动物身上,这些激素帮助把一种叫做花生四烯酸的化学物质转化为前列腺素。而在植物组织里,这种激素有助于亚麻酸(相当于动物身上花生四烯酸的物质)转化为茉莉酮酸,这是一种性质和前列腺素相近的化学物质。它们对待伤痛的化学反应如此相似。在植物组织表面喷洒阿司匹林或布洛芬后,就会像在动物身上喷洒此类物质一样,都能消除伤痛反应。对此,纽约州立大学植物生理学家伊恩·鲍德温说:“这就是植物喊‘哎吆’的方式。”

    ③植物能与邻居联络的现象屡见不鲜。在茂密的大森林里,某些植物突然感到虫咬刺痛,它会马上招呼旁边的伙伴,提防虫子。许多植物在受到伤害时,会释放出一种挥发性的茉莉酮酸,这是一种“体味”信号。甚至在附近的植物被虫咬之前,这种信号就开始启动附近植物的防御系统了。

    ④槐树会产生有毒的苦味物质。一旦槐树的树叶被羚羊或长颈鹿吃掉,这时,不仅仅被吃掉的槐树的树叶会产生这种物质,周围所有的槐树像是接到预报似的也都争先恐后的释放出毒素。

    ⑤破译植物的语言是一项开拓性工作,因此引起了不少科学家的浓厚兴趣。经过多年的研究后,他们对于植物的语言已经有了多种解释。魏泽教授认为,树木是通过声音来互相沟通和了解的。但由于这种声音频率很高,人耳往往听不到。据他讲,迄今他已零碎破译了一些树木的语言。

    ⑥而波恩大学的科学家弗兰克·朱利曼则不仅证实了植物语言的存在,而且还研制出了能够探听植物语言的激光驱动麦克风。当植物的叶子或根茎被切开时,植物就会发出痛苦的声音信号:在整个切面释放出气体乙烯。弗兰克·朱利曼一直在用钟形玻璃容器收集这种气体。用这种气体的分子轰击标准激光束,会产生振动,形成麦克风能够探听到的声波。朱利曼说:“植物受到的压力越大,麦克风收到的声音信号就越强。”

    ⑦还有科学家认为,植物是通过一种能量进行交流的。这种能量是微弱的光,它可以被测量出来,人们甚至可以通过“剩余能量放大器”使这种光转变成可以看得见的光。不管是通过高频声音还是通过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最终一定会破译植物的语言之谜。正如施特恩海默说的那样:“我们将在不久的将来使树木的联络声音变得容易听起来。”

    ⑧毫无疑问,破译植物的语言,不仅对于植物生理生态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而且在实践生产中也将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科研人员相信,破译植物的语言必将对农业生产产生重要作用。例如运用波恩大学的研究成果,给农民配备合适的窃听装置,农民就能区分健康与疾病的蔬菜或其他农作物。同时,通过探测植物的声音可以形成预警机制,随时探查植物病虫害的情况。另外,了解水果和蔬菜的语言还有助于它们的储藏和运输。声学研究证据表明,苹果释放出的乙烯气体比其他植物高,能够引起周围植物枯萎。因此,科学家敦促果农要单独存放苹果。

    ⑨科学家们预言,植物语言的破译,对于植物病虫害的抑制,作物生长发育最适环境的调控,农业耕作的安排,乃至植物各种药用成分的分离提取等都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2本文第④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3从⑧、⑨两段中我们获取到什么具体明确的信息?(3分)

    4通读全文,你发现植物是怎样“说话”的?

     

  •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

    吴黎宏

    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②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嫌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③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校正,十分重要。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一定意义上,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

    ⑤读书可以疗治 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书籍是精神上的“港湾”。人都会经历挫折、冷遇等这样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坚韧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

    ⑥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根据第④段的内容,在段首横线处补写一句能表明本段观点的话(句式要与前后段段首句一致)。

    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4文中第③段画波浪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5请你在第⑤段省略号处,再补充一个事例。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我欣喜地抬眼,望向那棵树:阳光从枝叶间倾泻而下,斑驳地洒在绒绒的草地上。我感觉到内心慢慢拥有了自信。盯着这棵树,还没来得及开心,周围就渐渐暗淡下去,我的心也慢慢下沉。

    看见这棵树,就像看见……

    要求:(1)运用联想与想象,以给出的文字为过渡段,补全文章;(2)自拟标题,文体不限;(3)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