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 我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
B. 连羽毛也腐烂在泥土里
C. 乡愁是一座矮矮的坟墓
D.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文人常用字、号(谥号)、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如《稼轩长短句》《柳河东集》《杜工部集》分别用了字、籍贯、官职来命名。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主要有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C.《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我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就出自该书。
D.在下是对自己的谦称,陛下是对皇帝的敬称,舍弟是对自己弟弟的敬称,世先生是对有世交的平辈的谦称。
3、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绰(chuò)号 羼(càn)水 颤(chàn)抖
B.踱(duó)进 砚(yàn)台 夹(jiá)袄
C.颓(tuí)唐 不屑(xuè) 折(shé)本
D.绽(ding)出 哄(hōng)笑 涨(zhàng)红
4、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中的李逵,绰号“急先锋”,使两把板斧,力大如牛,为人粗中有细,爱憎分明。
B.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我们学过的《范进中举》就节选自此书。
C.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变法斗三妖”都是《西游记》里面的故事。
D. 《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情节,如千里走单骑、败走麦城、水淹七军、舌战群儒。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丙戌,以操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操以荀彧① 为侍中,守尚书令。操问彧以策谋之士,彧荐其从子蜀郡太守攸② 及颍川郭嘉。操征攸为尚书,与语,大悦,曰:“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以为军师。……操召见嘉,与论天下事,喜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操表③ 嘉为司空祭酒。操以山阳满宠为许令,操从弟洪,有宾客在许界数犯法,宠收治之,洪书报宠,宠不听。洪以白操,操召许令,宠知操欲原④客,乃速杀之。操喜曰:“当事不当尔邪!”
(乙)曹操在兖州,引兵东击陶谦于徐,而陈宫潜迎吕布为兖牧,郡县皆叛,赖程昱、荀彧之力,全东阿、鄄、范三城以待操。操还,执昱手曰:“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表为东平相。唐庄宗与梁人相持于河上,梁将王檀乘虚袭晋阳。城中无备,几陷者数四,赖安金全帅子弟击却之于内,石君立引昭义兵破之于外,晋阳获全。而庄宗以策非己出,金全等赏皆不行。操终有天下,庄宗虽能灭梁旋踵覆亡考其行事概可睹矣。
(注)①荀彧(yù):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②攸:荀彧之侄。③表:上表推荐某人。④原:赦免。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有宾客在许界数犯法(多次) B.宠收治之(惩治)
C.全东阿、鄄、范三城以待操(保全) D.微子之力(如果)
【2】文中“□”处原有一字,请根据上下文推测,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乎 B.也 C.焉 D.矣
【3】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用“/”断三处)
庄 宗 虽 能 灭 梁 旋 踵 覆 亡 考 其 行 事 概 可 睹 矣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洪以白操,操召许令,宠知操欲原客,乃速杀之。
【5】曹操是如何对待人才的?请结合(甲)(乙)两文具体分析。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歌颔联连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作用是什么?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说出你对此句深刻内涵的理解。
7、阅读下而材料,按要求答问题。
(1)提取下面材料中的五个关键词。
北斗系统用户终端具有双向报文通信功能,用户可以一次传送40-60个汉字的短报文信息。可以达到一次传送达120个汉字的信息。在远洋航行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北斗系统具有精密授时功能,可向用户提供20ns-100ns时间同步精度。系统容纳的最大用户数:540000户/小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军事功能与GPS类似,如:运动目标的定位导航;为缩短反应时间的武器载具发射位置的快速定位;人员搜救、水上排雷的定位需求等。北斗导航卫星气象应用的开展,可以促进中国天气分析和数值天气预报、气候变化监测和预测,也可以提高空间天气预警业务水平,提升中国气象防灾减灾的能力。
(2)读下图,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志的构成及所蕴含的意义”的解说补充完整。
图标采用圆形构型,象征“圆满”,与太极阴阳鱼共同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深蓝色太空和浅蓝色地球代表航天事业。北斗七星是自古时期人们用来辨识方位的依据,司南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导航装置。两者结合既彰显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也寓意着卫星导航系统星地一体,同时还蕴含着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体现了北斗卫星系统开放兼容、服务全球的愿景。
8、按要求默写出古诗文中的名句。
(1)《<孟子>两章》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作者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即中心论点)是: , 。
(2)人恒过然后能改, , 。《<孟子>两章》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小伙子一般都喜欢 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 “ , 。” 这两句就是佐证。
(4)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 。《蒹葭》
(5)宁为百夫长, 。(杨炯《从军行》)
(6)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9、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我们在蓝色海上飘
赫恩曼尼
⑴12岁那年,我认识了方小舒。
⑵他从讲台旁边的特“忧”生专座抱着书包走向我,本子散了一地,整个教室都在窃窃私语。从此,我们就是同桌了。我的耳边从此充斥着“方小舒”三个字的魔咒。
⑶“方小舒,把头抬起来!”“方小舒,把课本拿出来!”“方小舒,你来我办公室一趟。”被叫到的时候,他就缓缓抬起头,一脸茫然地看着前方,如同置身事外的高人,脸上带着神秘的微笑。
⑷“方小舒,你旁边坐着的可是年级第一!你也不学学!”老师训他的时候,总带上我。
⑸是的,我是第一名,从来没失过手。那时的我,不知道哪里来的倔牛脾气,不考第一绝不善罢甘休。而我永远不理解,也不关心坐在身边的方小舒在桌子底下摆弄些什么。只是偶尔看他入神,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瞟上一眼。在那张堆满练习册和考试卷的桌子底下,方小舒用牙签组装成一辆坦克,用一分一分的人民币折出了航母,用一百张考卷做成一架步枪。在我们都为了考试奋战时,他弓着背,伏在桌沿,用自制的放大镜一寸一寸看着那张世界地图。
⑹“有什么好看的?”我见他整个人都聚拢在地图上,像一只潜伏在海底的虾。“里面的学问大着呢!你懂吗?”他话不多,说话的时候眼睛依旧望着前方,脸上带着神秘的微笑。
⑺那时我沉浸在第一名的争夺战中,丝毫不在意方小舒嘴里说的“大学问”。那和我的目标相距十万八千里。
⑻当然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一次英文考试,因为听力部分发挥失常,成绩单的第一行不再是我的了。“别哭了,是好事。”方小舒的声音像是从遥远的天际传来,如梦似幻。我抬起头,满脸都是眼泪鼻涕,狼狈地望着他。“喏,你看。这里是地中海,这里是小亚细亚半岛,还有希腊半岛。”他指着地图上一块蓝色的地方,手指在上面滑动,精准到位。
⑼他转过身来,对我说:“阿呆同学,你想过有一天会到这样的地方看上一眼吗?就那么一眼。蓝色的海把你包围,你在海上。”他的眼睛闪着从未有过的光,不再高深莫测,而是伶俐的敏锐的开阔的。我透过哭肿了的眼睛,看见一个骄傲的方小舒自信地笑着。我这才发觉,自己从未正眼看过他。他的睫毛向上翘着,毛茸茸的,上扬的嘴角两旁嵌着酒窝,白皙的面颊变得红通通的。“阿呆同学,世界很大的,你能到达的最远的地方,不会只是这样。”他不紧不慢地说着,娴熟地叠好旧地图,放在书桌下。
⑽从此,我注意到了他,方小舒——一个渴望被蓝色海洋包围的男孩。他书桌下的那片世界,只属于他。偶尔,也向我敞开。我好奇他为什么对这些在我看来微不足道的东西感兴趣,毕竟,考试、升学才是眼下唯一的出路。
⑾一天放学后,我在校门口遇见方小舒。“喂,你总不写作业也不是办法,以后我帮你写吧。”我没话找话。“不用啊。反正已经习惯了。突然写得太好老师肯定不信。”他撇撇嘴。“那你以后想做什么?”我试探他。“我想做间谍。”他站定在街角,眼神坚定,语气铿锵,往来穿梭的车辆突然安静下来。夕阳照在他脸上,他的头发在阳光下闪着金光。
⑿“出生入死,泰然处之。”他一字一顿地说。那一刻,空气和时间都凝结了,只剩下一个我所不解的方小舒,站在人群密集的街角,运动服上沾满尘土,嘴角挂着舒朗的笑。
⒀方小舒那年和我一样,14岁。我们结识的两年间,他的地图上画满了红点,我的试卷上打满了对钩。他的航母上的飞机多了一架又一架,我书包里的习题多了一本又一本。他的手枪可以打出一连环子弹,我的成绩单上总是一连环的满分。我依旧热切地回应着老师的要求、家长的渴望、同学的仰慕,而他不言不语地进行着他的“间谍计划”,用削尖的铅笔画出一座座建筑的构造。
⒁毕业前夕,在我们的毕业纪念册里,方小舒用歪歪斜斜的字体,写下了这样一句话:“阿呆同学,那片蓝色的海,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爱琴海。——方小舒”
⒂当我再次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已经如愿考入省内最好的高中,而方小舒,却不知所踪。
⒃当我拿着一张漂亮的成绩单考入理想的大学,因为长时间熬夜视力模糊、身体发胖的时候,我从同学那里打听到,方小舒当了兵,在城郊的部队。听说他长到了一米九,力壮如牛,负重跑总是第一名。
⒄15年过去,我到了这个花费高昂、安身不易的城市打拼,我的生活并不如儿时想象得那样辉煌壮丽。我时常会怀念那个曾在我的年少时光里一闪而过自由的男孩。
⒅城市的夜晚,虽然光鲜亮丽,却总是让人焦虑不堪,噩梦缠身。只有一晚,无论过去多久,我仍清楚地记得。
⒆我身处一片晶莹剔透的蓝色当中,小舟随着海浪悠悠荡荡。阳光照在头发上,浑身上下暖洋洋。我哼着歌,躺在船头。船尾坐着的人,嘴角两边两个酒窝,声音像是从天际而来:
⒇“蓝色的海把你包围,你在海上。”
【1】通读全文,梳理“我”与方小舒的交往过程,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表格。
情节 | 事 件 | “我” 对方小舒的情感或态度 |
初见 | 方小舒成为“我”的同桌。 | ③ |
再识 | ① | 关注 |
深知 | ② | ④ |
探听 | 方小舒在城郊部队当了兵 | 牵挂 |
梦忆 | 方小舒出现在“我”梦中的蓝色海上 | ⑤ |
【2】结合上下文,分别写出文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在我们都为了考试奋战时,他弓着背,伏在桌沿,用自制的放大镜一寸一寸看着那张世界地图。
①弓、伏:
②自制的:
③一寸一寸:
【3】文章以“我们在蓝色海上飘”为题,有什么作用?
【4】文章在刻画方小舒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5】请结合个人实际,写出阅读这篇文章后的感受。
10、记叙文阅读
长安陌上无穷树
李修文
⑴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七岁的小病号之前互不相识。我只知道:他们一个是一所矿山子弟小学的语文老师,但是由于那所小学已经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好多年都没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从三岁起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的带领下,踏遍了河山,到处求医问药。于他来说,医院就是学校,而真正的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⑵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作老师和学生。除了在这家医院,几年下来,我已经几度和岳老师在别的医院相遇,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女人,早已被疾病和疾病带来的诸多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一刻也不能等,她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在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为了教好小病号,她甚至要妹妹带来一堆书。
⑶中午,每当病人和陪护者挤满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之中神采奕奕的时刻——她总是有意无意地提出许多问题来考小病号。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什么都考。最后,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但小病号毕竟生性顽劣,只要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所以,岳老师的问题他便经常答不上来。比如那两句古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
⑷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她罚他背三百遍。很奇怪,无论小病号背多少遍,那句诗就好像在他的身体里打了结,一到考试的时候,死活都背不出来。到最后,连他自己都愤怒了。他愤怒地问岳老师:“连医生都说我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什么?”
⑸说起来,前前后后,我目睹过岳老师的两次哭泣,而这两场泪水其实都是为小病号流的。这天中午,小病号愤怒地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到了走廊,就开始大哭。说是大哭,其实并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她没有进去,而是靠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
⑹哭泣的结果,不是罢手,反倒要教小病号更多,甚至,跟他在一起的时间也更多。她自己的骨病本就不轻,自此之后,我却经常见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后面,给他喂饭,让他喝水,还陪他去院子里,采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来。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小病号的病更重了,他的父母已经决定,要转院去北京。听到这个消息后的差不多一个星期里,她夜夜难眠。
⑺深夜,她悄悄离开病房,借着走廊里的微光,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跟我说过,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本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英语单词。
⑻这一晚,不知何故,当看见微光映照下的她时,我不由得哽咽了:无论如何,这人世,终究值得一过——蜡烛点亮了,惊恐和更加惊恐的人聚拢了。聚也好散也罢,都只是一副名相,一場开端。生为弃儿,对,人人都是弃儿——被开除的是生计的弃儿,离婚的是婚姻的弃儿,终年蛰居病房的是身体的弃儿——同为弃儿,迟早相见,迟早离散。但是,就在聚散之间,背了单词,再背诗词,采了花朵,又编教材。这丝丝缕缕的不光是点滴的生趣,更是真真切切的反抗。
⑼其实,是反抗将我们连接在一起。在贫困里,认真听窗外的风声;在孤独中,干脆自己给自己造一座非要坐穿的牢房;在反抗中,我们变得可笑、无稽甚至令人憎恶。这就是人人都无法逃脱的命运。
⑽但是,有一件事情足以告慰自己:你并不是什么东西都没有剩下,你至少而且必须留下反抗的痕迹。在这世上走过一遭,唯有反抗,才能留下最后的尊严。就像此刻,黯淡的灯光反抗着漆黑的后半夜,岳老师又在用写写画画反抗着所剩不多的时光。她要编一本教材,让它充当线绳,一头放在小病号手中,一头向外伸展,伸展到哪里算哪里。最终,总会有人握住它。到了那时候,躲在暗处的人定会现形,隐秘的情感定会显露,如河水般,涌向手握线头的人。如果真的到了那时候,疾病、别离、背叛、死亡,不过都是自取其辱。
⑾夜快要结束的时候,岳老师睡着了。我没有叫醒她,护士路过时也没有叫醒她,她迟早会醒来——稍晚一点,会起风,大风撞击窗户,她会醒来;再晚一点,骨病会发作,疼痛使她惊叫一声,再抽搐着醒来。醒来即是命运。这命运也包含着突然地离别。一大早,小病号的父母就接到北京医院的消息,要他们赶紧去北京。如此,他们忙碌起来,收拾行李,补交拖欠的医药费,再去买火车上要吃的食物,最后才叫醒小病号。当小病号醒来时,他还不知道,一个小时之后,他就要离开这家医院了。
⑿九点钟,小病号跟着父母离开了。离开之前,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了。可是,那本教材,虽说只差一点点就要编完,终究还是没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了捏他的脸,跟他挥手。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⒀哪知道,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的名字。一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这样,全病房的人都听到小病号在院子里的叫喊声。他扯着嗓子喊出来的竟然是一句诗:“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便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再喊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⒁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诵出了那两句诗。岳老师却并没有应答,她正在哭泣——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除了隐忍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没有人上前劝说她,人们全都陷于沉默之中,听凭她哭下去。似乎人人都知道,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
【链接材料1:因“柳”与“留”谐音,古人分别时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意在表达自己的不舍与挽留。链接材料2:《杨柳枝词》(刘禹锡)——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
【1】说说本文题目有什么作用?
【2】本文两次写到丘老师的哭泣都是“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形成照应。请你说说她的两次哭泣分别包含着怎样的情感?
【3】如何理解第四段“他愤怒地问岳老师:‘连医生都说我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什么?’”中的“愤怒”一词?
【4】请赏析第三段划线句。
【5】文章13段划线句能否改为“他扯着嗓子喊出来的竟然是一句诗:‘唯有垂杨管别离!’他连着喊了三遍”?为什么?
【6】文章(8) ——(10)段都是在写“我”的感受及思考,与“小病号”和“邱老师”的故事关系不大,删去好吗?为什么?
【7】小病号与丘老师都有严重的骨病,你认为他们的“教”与“学”还有意义吗?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要善于“折叠”自己
①51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但把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叠51次,厚度竟然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好比白纸一般,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
②“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红军因为急于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实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字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最佳路径。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那些不讲科学的蛮干、急功近利的“速成”,不仅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还可能在途中触礁、搁浅,像河流一样“折叠”蜿蜒,才能避开挡在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进。
③“折叠”是生动的重复。重复是工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涛声依旧”。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就是因为其中充满着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做了不同形态的处理。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中重复,坚持“不作寻常重复”,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
④_____________。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1%,反复尝试100次,成功的率竟然能达到63%。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折叠”下去,就能“撕小口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把简单做成不简单,使平凡变成不平凡。正如美国著名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所说:“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坚持去做,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
⑤“折叠”是“折磨”的叠加。有人提出过“坎理论”,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好比爬山岭,上到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成功多是苦难铸就,成长多为浴火重生。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往往就是倒退的开始。其实,成长就是与自我搏斗、与自我较量的过程。多挑战“不可能”才有可能超越自己,使人生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⑥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把握好“折叠”的学问,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成就精彩人生。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根据上下文,在第④段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
【3】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请分析文章第一小节的作用是什么?
12、作文。
亲人的远行,让你明白了感恩;朋友的远行,让你懂得了牵挂。一次次的远行,增长了你的学问,锻炼了你的意志,找到了诗与远方,实现了你的梦想。
请以“远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