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1月26日,篮球巨星科比坠机罹难的消息传出,很多人对此无法接受,潸然泪下。
B.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回首逝去的日子,往事浮光掠影,历历在目。
C.用“喜马拉雅”听书,填充了人们的“碎片时间”,丰富了生活,大家趋之若鹜。
D.在本次研学活动中,同学们走访了鞍山钢铁公司,并津津乐道地谈论着鞍钢的故事。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讪笑shàn 冗杂rǒnɡ 朔气shuò 揠苗助长yà
B.朴刀pō 嗔视chēn 戏谑xuè 风雪载途zài
C.陨落yùn 庖官páo 遒劲qiú 戛然而止jiá
D.栈桥zhàn 猝然cù 狩猎 shòu 吹毛求疵cī
3、与“其乡人曰”中“其”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妻献疑曰
B.颓然乎其间
C.增其旧制
D.其如土石何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当前物价温和上涨的形势下,价格调整要按照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秩序,安排好出台改革措施的节奏,把握好价格改革的力度。
B. 以城市生活为题材的电视剧《蜗居》播出前并未大事宣传,可播出后却成为了人们争相谈论的热门话题。
C. 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D. 目前正是旅游的黄金季节,各地的游客绵绵不绝地来到中国十大名胜之一——黄山。
5、阅读回答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太夫人③以荻④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⑤士人家⑥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⑦。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⑧,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公事迹》)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孤]幼年丧父。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④[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⑤[闾里]乡里。⑥[士人家]读书人家。⑦[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务,致力,从事。⑧[文字]文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_____) ②无从致书以观(______)
③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______) ④家贫无资(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_____________
②及其稍长,家无书读。____________
【3】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幼/时即嗜学 B. 手指/不可屈伸
C. 欧阳/公四岁而孤 D. 多诵古人/篇章
【4】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 ______ ”与“______”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
【5】你怎样看待“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这种做法?请结合[乙]段内容谈谈。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夜泊钱塘
[明]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
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
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茅坤,明代散文家,归安(今浙江吴兴)人,这首诗主要叙述诗人夜间游览钱塘县的经过及所见景物。
【1】下面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借用“孤灯”与“一雁”意象,渲染了孤独凄凉的氛围。
B.颈联“迸”“入”两字精妙传神,“迸”写出了乡愁之强烈;“入”,将乡愁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乡愁之绵长。
C.诗人停舟钱塘,入市沽酒,借酒消愁,思乡之愁终于得以排遣。
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2】结合全诗分析“微吟寄短愁”的“愁”的内涵
7、综合性学习语言运用。
三千多年的历史为广元积淀下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被誉为“中国古今道路博物馆”的明月峡古栈道就是其中之一。为了引导学生关注保护古迹,学校组织开展以“明月峡古栈道”为专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下面是收集到的关于明月峡古栈道的一段资料,请你从材料中概括出明月峡古栈道的四个特点。
明月峡古栈道,位于广元市朝天区嘉陵江谷口,早在先秦时期便已建好使用,是蜀汉先民们勤劳智慧的结晶,距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关于明月峡古栈道,司马迁的《史记》中有“栈道千里,通于蜀汉”的记载。栈道分为三层:上置遮蓬防雨水和落石,中铺木板走行人,下设支撑承载重量,结构科学,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古栈道。国内专家称其为“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的三大古代杰出建筑”,它是整个古金牛道上最险要的路段,因其险要被称为“蜀道咽喉”。
①_____;②_____; ③_______;④______。
【2】在实地考察中,同学们发现许多栈道遗迹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外地游客更不知道遗迹中许多名胜。请你就这一情况向当地人民政府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贺敬之《回延安》)
(2)__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 愈《晚春》)
(3)古诗词中有许多运用典故的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 ,_______。
(4)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行,困难与挫折常常伴随着我们,我们要用李白《行
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来激励自己。
9、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
①“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出自《吕氏春秋·诚廉》,意思是说:石头可以被碾碎,但不能改变它坚硬的本质;丹砂可以被磨细,但不能改变它赤红的本色。对于华夏儿女来说,名节操守不容玷污,理想志向不可动摇,就如同石之坚、丹之赤一样不可改变。
②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重视名节操守和理想志向,认为这是人的“正性①”。大雪压枝,不改四季青葱的本色,是松柏的品节;狂风席卷,不改九天翱翔的征程,是鲲鹏的志向。古人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认为天地之间,虽然品物万殊,但皆有其正性。人的正性就是“人间正气”。
③古往今来,凡立身高洁、守志坚决之人,皆能为保持品节而坚贞不屈,为固守信念而视死如归,文天祥便是典范。南宋末年,文天祥临危受命,率军抗敌,兵败被俘,不受威逼利诱,至死不屈。“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是文天祥忠贞不渝品质的表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他大义凛然、为国捐躯的真实写照。
④ 。八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情况下爬雪山,过草地,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在高原寒、炊断粮、风餐露宿的条件下,在面对围追堵截、伤亡巨大的情况下,若没有坚韧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若没有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理想信念,红军就不会成就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闻名世界的壮举。
⑤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人间正气”,为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提供了凝聚力和驱动力,是我们创造美好未来的坚实基础。“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这种“人间正气”激励着中华儿女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请你分析文章第一段有何作用。
【2】下列词语中,对理解本文中心论点起关键作用的两个词语是___和___。
名节操守 理想志向 不可改变
人间正气 大义凛然 出生入死
【3】根据上下文的论证过程,在第④段的横线处填写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
【甲】既然个人如此,群体理应也是这样
【乙】个人尚且如此,一个群体更是这样
【丙】不仅个人如此,一个群体也是这样
【4】请你从阅读过的文学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文天祥除外),借这个人物说说你对“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的理解。
10、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特殊的听众
落雪
①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当然,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得出的结论,在他们听起来,我拉小夜曲就像是在锯床腿儿。这话使我感到沮丧和灰心,我不敢在家里练琴。后来,我发现了一个绝妙的去处,就在楼区后面的小山上,那儿有一片茂密的小树林,地上铺满了落叶。
②第一天早上,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幽幽的乐曲。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心剧烈地跳起来,我不得不大喘了几口气,使它平静下来。我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在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但事实很快就令我沮丧了,似乎我又把那把锯带到了林子里。我的泪水几乎夺眶而出,不由得诅咒道:“我真是一个笨蛋,这辈子也甭想拉好琴!”
③当我感觉到身后有人而转过身时,我吓了一跳,一位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她双眼平静地望着我。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和谐的美,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
④老人叫住我,她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一束阳光透过树叶缝隙照射下来,她的满头银丝显得格外晶莹。“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⑤我被这位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暗暗有了几分信心。嘿!毕竟有人愿意听我的琴声了,尽管她是一位的聋子。我拉起另一支曲子,面对这位特殊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⑥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从我紧闭着小门的房间里,常常传出阿尔德·舒罗德的基本练习曲。虽然妹妹还像以前那样,敲敲门,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说:“求求你,饶了我吧!”我却已经不在乎了。练琴时,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也湿透了衬衣,但是我绝不坐椅子上练习。在以前,我可是坐着练的。
⑦就这样,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里坚持不懈地练琴;而我那位特殊的“听众”,那位耳聋的老人,也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子上等我,看我拉琴。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欢乐和幸福;我呢,在她面前,信心十足、一丝不苟地拉着每一支曲子,仿佛她真的能听到我的琴声。
⑧我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妹妹追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靠近小山的那座楼里,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个聋子。“聋子?!”妹妹惊叫起来,仿佛我在讲天方夜谭。“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而且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前天还在指导我们排练呢,她怎么会是聋子?”
⑨我一下子明白了什么,心中充满了对老人的感激与崇敬。从此,每天早晨,我仍然早早地来到小树林里,面对我这位特殊的听众,这位“耳聋”的音乐家,轻轻调好琴弦,拉起一支支优美的曲子。我用心感受着,仿佛听到了老人在用她的心演奏真正的音乐,那美妙的音符从她心中缓缓流淌,充满了整个小树林,充满了我的整个身心。
⑩后来,我成了一名真正的小提琴手,有了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的机会,但是,每当此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我那位特殊的听众,那位“耳聋”的音乐家。
(选文有删改)
【1】阅读选文后,在下面方框中补全故事情节。
段落 | ② | ②~⑦ | ⑧~⑨ | ⑩ |
事件 | 迫于家人的压力“我”决定到小树林练琴。 | A | B | “我”成为小提琴手,不忘特殊的听众。 |
【2】选文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在他们听来,我拉小夜曲就像是在锯床腿儿。
【3】选文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我的泪水几乎夺眶而出,不由得诅咒道:“我真是一个大笨蛋,这辈子也甭想拉好琴!”
【4】结合选文内容,简要概括老人的性格特点。
【5】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⑦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那位耳聋的老人,也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子上等我,看我拉琴。
【6】如何理解文章的题目“特殊的听众”?
11、巢
①每天早上,我都在鸟鸣中醒来。
②那是麻雀儿,几年前就在我家屋顶安营扎寨了。当初它们选择在这儿安居,是因为小院里种了一棵枇杷树。树长得很快,六七年光景已是枝繁叶茂,像一个大大的鸟巢。不知何时,雀儿们由原先的几只变成了一群,它们似乎很喜欢在树上玩耍嬉戏,啁啾声中,果实满树,暖意融融,这是它们的乐园,也是我的。
③我们进进出出,或坐在树下,它们却不害怕,顶多偏头看两眼。也有胆大的,飞到摇椅上,边轻晃,边侧着耳朵听我们聊天儿,听不懂,便觉无趣,嗖地一下飞上树了。某日,我坐在树下看书,忽然听到头上叽叽有声。抬头看,一只小雀儿站在低枝上,正认真地往下看。我不由得笑了,索性闭上眼,听小雀儿继续“读书”,暖暖的阳光照在黄澄澄的枇杷果上,雀儿们呼朋引伴,大快朵颐,欢叫的声音里都是果香味儿!
④后来,有人说枇杷树不宜种在院内,阴气太重。父亲便买了砍刀,第一刀下去,雀儿们惊吓得一哄而散。他愣怔了好一会儿,叹口气,只砍掉不少枝条。树瘦了一大圈儿,雀儿们仍旧在上面飞来跑去,只是看见我们,眼神有些怯生生的。
⑤枇杷树最终被砍掉了,请人砍的,沉沉的夜幕中,那人一刀一刀斜劈下去,树重重地仆倒在地时,我想起了屋顶的雀儿们,它们一定听到了巨响,惊恶地躲在巢里,大气也不敢出!我的心似乎也被狠狠地劈了一刀,生疼!
⑥第二天,我早早地听见屋顶上的雀儿们在叽叽喳喳的议论,仿佛在指证犯罪现场。我走出去,小院里空荡荡的,只有一个圆圈的树桩,瞪着我。我拿来个木桶,罩在树桩上。罩住了一束目光,屋顶上却有许多来目光掉下来,砸在身上,浑身发烫。我不敢抬头看,飞也似的转身回屋,像一个慌乱的逃逸者。
⑦树没了,乌儿要飞走了吧!
⑧没想到它们居然留下来,仍旧住在屋顶上。邻居们多次建议上去毁了鸟巢,我不答应。它们恋旧窝,也恋旧情,没有迁居别处,是对我的再一次信任,这个世上唯有信任不可辜负。
⑨于是,雀儿们住在上面小小的巢里,我住在下面大大的巢里。
⑩后来,越来越多的土地上盖起了大厦,到处都是蜂巢般的楼房,为了买一个巢或更多的巢,人们都在奋力打拼。越修越高,越换越大,大到各自空间独立,彼此隔离。
⑪终于,老屋也变成了高楼,我搬了家。
⑫晚上,我睡在宽大的床上,却总是夜不能寐,脑海里挤满了形形色色的人,琐琐碎碎的事,冷暖,悲喜,得失,纠缠在一起,纷繁杂乱,让人心绪难宁。我们只是把身体关进了巢里,心还在现实生活里浪迹。
⑬我们住着大大的房子,却最终无家可归。
⑭夜深了,不知雀儿们会在哪里筑起新巢?可还是那样头碰头、脚挨脚地挤在一起,尖尖的嘴插在蓬松的羽毛里入眠?可仍有清冷的月光累了,轻轻地落进巢里,和它们一起安睡?我想躲进一个熟悉的梦里:那里有干净的阳光,饱满的田野,成熟的稻谷,芳香的果实,雀儿的欢唱,我轻轻地靠近树杈上的鸟,温热的阳光钻过树叶的缝隙,偷吻着几枚青色的鸟蛋儿。
⑮那个小巢很暖,很暖……
【1】文末“那个小巢很暖,很暖……”中“暖”有哪些具体内涵?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2】下面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
我走出去,小院里空荡荡的,只有一个圆圆的树桩,瞪着我。
【3】“我们住着大大的房子,却最终无家可归”,这句话有何深刻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写我的梦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2、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说:“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小蜗牛:“毛虫姊姊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因为毛虫姊姊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啊。”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请认真揣摩上述材料中包含的道理,按下列要求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要求:(1)选择主要角度,自拟题目;
(2)诗歌除外,体裁不限;
(3)不少于600字;
(4)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