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师表》中的“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常见的有疏表奏章几种。
B. 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组成,常按照“次重要—重要—最重要”的顺序安排材料。它的写作要求真实、及时、简明。
C.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与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分别是纪传体史书和编年体史书的代表作。
D. 韩愈、柳宗元、“三苏”、欧阳修、曾巩、陆游等被后人尊称为“唐宋八大家”,主要是针对他们在诗歌上的成就而言的。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从表达方式看,可以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B. 《简·爱》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主人公简·爱虽然贫穷、低微、不美、矮小,但一直坚定地捍卫自己的独立人格尊严。
C. 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代表作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是郭沫若对蒲松龄及其作品的高度评价。
D. 《骆驼祥子》刻画了各色人物形象,如老实健壮的祥子,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而有些心理扭曲的小福子,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虎妞等。
3、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断章》的作者是现代著名诗人卞之琳写的。
B. 《梅岭三章》是陈毅在梅岭被围困时创作的七言组诗。
C. 春天是江南的一个美丽的季节。
D. 能否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力措施。
4、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无常》,《五猖会》。
B.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成稿后,在邮寄过程中曾被邮差弄丢过。
C. 面对大人国国王,格列佛沾沾自喜地介绍了英国各方面的情况及近百年来的历史,并向国王推荐可以使人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火药枪炮,但被国王一一否定。
D. “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其中铁扇公主因与孙悟空有仇,不但不愿借扇,还想加害悟空,可以看出她重亲情。
5、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二章》)
【乙】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①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若于此时,使②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③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
(选自蔡襄奏折《乞④用韩琦⑤、范仲淹》,有删改)
【注释】①支:通“肢”。②使:假使。③惮:怕,畏惧。④乞:乞求,请求。⑤韩琦:北宋政治家,名将。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
B. 必先苦其心志 苦:受苦
C.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而:表示并列的连词
D. 非徒愈病 徒:只,仅仅
【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大计亦死
B. 曾益其所不能 有所广益
C.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左手倚一横木
D.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国恒亡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说明了这些人虽然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历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B. 孟子认为逆境造就人才。第二段论述了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必须先在思想,生活和行为等方面经受艰苦的磨炼。
C.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从正面论述了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 乙文作者认为“天下之病愈深”的原因是:使良医不得尽其术。
【4】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使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
【5】拓展探究。【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治理国家的问题,它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在人才的问题上,它们的看法又有何相同之处?
6、从唐朝诗人王维的这首诗里选一个词语作为诗的题目,并简述理由。
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_____________
7、下面是一则101TV关于高一年级篮球比赛的报道稿,文中连用四个“战胜”,显得太过单调。想一想,“战胜”还有哪些更生动的说法,请你根据不同的比分,填写恰当的词替代文中的“战胜”,让语言变得更丰富多彩。
今天进行的高一男篮预选赛中,高一(1)班以72比60战胜( )高一(3)班,高一(5)班以58比56战胜( )高一(8)班,高一(7)班以68比56战胜( )上届冠军高一(6)班。
①
②
③
8、 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
(2)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游山西村》)
(3)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 ,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6)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7)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8) ,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9)一鼓作气, , 。(《左传》)
9、议论文阅读
以“青春之光”点亮“奋进之路”
①一百年前,面对内忧外患、荆棘桎梏的中国,1919年5月4日,一声声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革的呐喊从青年们的胸中进出。受国救亡、民主科学的观念从此在人们的心中萌发,而“五四精神”已成为当代中国青年努力奋斗、不断进取的形象符号。当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岁月的篇章翻过一页一页,即使历时百年,“五四精神”也毫无暮气地矗立在价值选择的路口,鼓舞着当代青年继续以“青春之光”点亮“奋进之路”。
②奋进之路上,青年要忠于国家。“【甲】 ”,信仰问题是根本问题,忠诚是一个人最大的美德。如果对国家和民族缺少信仰,自己的奋进就会成为无本之木,只有热爱祖国,忠于祖国,才能获得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伟大梦想的不竭动力。对国家绝对忠诚,要求青年首先要在思想上有民族认同感,感情上有为国图强的自豪和底气,才能自觉抵制崇洋媚外的不良风气,积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民族的自信。
③奋进之路上,青年要勇于奉献。“【乙】 ”, 我国自古以来便崇尚“奉献精神”,历代杰出的青年才俊无不以天下为已任,不计得失,埋头奉献。2016年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的黄文秀放弃了去大城市工作的机会,选择回到家乡广西百色老区主持当地的扶贫工作,她耐心细致,兢兢业业,于2019年在扶贫路上遇山洪而不幸牺牲,黄文秀虽英年早逝,但她的奉献精神却永远闪耀在祖国建设的丰碑上。
④在奋进之路上,青年要躬身自省。“【丙】 ”, 青年缺乏经验,有时激动地奉献出满腔热血,在学习或工作中却遭受到不良因素的诱惑,或遭到意外挑战的打击。因此,青年更要时常躬身自省,思考自己的不足,虚心接受外界的评价,自觉抵御不良诱惑,常补精神之钙、除懒散之弊、祛行为之垢,真正做到“濯清泉以自洁,临重霜而志坚”。
⑤青年奋进拼搏,国家、民族才有希望。祖国的未来属于青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依靠青年。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广大青年要对标典型,担当作为,攻坚克难,焕发青春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青年奋进拼搏,国家、民族才有希望”。
B.第②段采用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青年要忠于国家。
C.③段作者举出黄文秀的例子是为了论证出奉献就必然有巨大牺牲。
D.文章从“忠诚”“奉献”和“自省”三个角度论述青年如何点亮奋进之路,层层深入。
【2】在以下四句话中选择三句并填入【甲】【乙】【丙】( )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②天下至德,莫大于忠。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A.②④①
B.②④③
C.③④②
D.②①③
【3】结合原文和生活实际,说说作为中学生,我们该如何点亮“奋进之路”?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口袋里的父爱
李静
①母亲去世了,留下什么都不会做的父亲。她想把父亲接到自己家,可父亲不想麻烦她,拒绝了,她就和哥哥轮流照顾父亲的生活。
②一天,她去看父亲,陪父亲吃完了饭才离开。可刚发动汽车,手机就响了,是父亲打来的,问她什么时候来看自己。她说不是刚刚来过吗。父亲恍然大悟,忙说:“看我这记性,真是老糊涂了。”她哭笑不得,但心里又掠过一丝凄凉,她发觉父亲真的老了。
③父亲的记性越来越差,还经常会迷路。有一次,她接到哥哥的电话,说父亲不见了。她急匆匆开车去寻找,刚开出没多远,竟然在路口看到了父亲。父亲说想去看她,可找不到她的家。她心里酸酸的,马上把父亲带回了家。
④送父亲回家时,父亲塞给她几百元钱。父亲以前经常背着母亲给她钱,那会儿她刚生完孩子,经济情况不是很好,父亲总是背着母亲把攒的钱用来贴补她。现在条件好了,她不再要父亲的钱了,可父亲还是会给她。她就把父亲给的钱存起来,再找个借口还给父亲。
⑤那天,她要去看父亲,还没出发就接到电话,没想到这一次见到父亲竟是在派出所里。父亲去买她最爱吃的点心,又迷路了,是出租车司机报的警。她和哥哥商量,带父亲去做了体检,没想到父亲竟然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
⑥哥哥出差了,她怕自己照顾不过来,父亲会再次“离家出走”,索性把父亲接到自己家,请了护工照看着。起初,父亲的病情时好时坏,好的时候她去上班,父亲会告诉她小心开车,坏的时候父亲根本不知道她是谁。后来不好的时候越来越多,父亲的行为也变得越来越古怪,如果每月帮他领了工资没有及时交给他,他就会大喊大叫的。
⑦那天,她的车限号,她打车去上班,该付钱时发现钱包忘带了。她下意识地翻口袋,其实她口袋里是从来不放钱的。她只是想碰碰运气,没想到竟从里面摸到了100元钱。付了车费,她想可能是自己什么时候放进口袋里忘了。
⑧付了车费,她想可能是自己什么时候放进口袋里忘了。同样的事情接连发生两次,她开始琢磨自己是什么时候把钱放进口袋的。想了几种可能,又都被她否定了。她突然想是不是儿子干的,拿了自己或丈夫的钱,匆忙中错放进了自己的口袋里。想到这,她倒吸了一口凉气。回到家,她板起脸质问儿子,儿子却矢口否认,她打算等丈夫回来让他和儿子认真谈一次。
⑨晚上,儿子去洗手间,还没到门口就返了回来,拉着她往外走。站在卧室门口,她看到进门处的衣帽架前有父亲的身影。她悄悄凑过去,还没张口,就看到父亲将100元钱放进她外套的口袋里,还自言自语着:“放好,别让你妈知道……”父亲佝偻的身影逐渐在她眼前变得模糊,那一刻她才知道,纵使父亲不再记得她是谁,但父亲对她的爱从未停止。
(选自《读者》(017年04期)
【1】请从父亲的角度,梳理文章的故事脉络。
①想去看女儿,却找不到路-----②_________———③________
【2】结合语境,品味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⑴送父亲回家时,父亲塞给他几百元钱。(加粗词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⑵为了避免父亲再次“离家出走”,她索性把父亲接到自己家。(加粗词“离家出走”在句中的意思是什么?)
【3】文中有两处地方相互照应。请找出来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请赏析文章第⑨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父亲将100元钱放进她外套的口袋里,还自言自语着:“放好,别让你妈知道……”
【5】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你对文章以“口袋里的父爱”为标题的理解。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卖花婆婆
林紫
①雨不紧不慢、不大不小地下着,这是江南特有的黄梅天,把整个城市下成了个水世界。
②正是清晨上班时分,车水马龙。人行道上游走着各色花伞,远远望去,如同飘着一朵朵水汪汪的红蘑菇绿蘑菇花蘑菇。
③我眯起眼,迎着风卷起的水雾匆匆步行赶往单位,走到华鑫大酒店门前时,一声苍凉的呢喃从对面传来,抬眼望去,前方拐弯处闪出一位老年女丐,瘦小的身子披了一件补丁挥补丁的雨衣,花白的乱发从雨帽中披散开来,我看见,一张核桃般风干的脸,她左手端着个盘子,右手拄着根拐杖在风雨中瞒珊。
④我心中好一阵怜惜:这位老妪怕有七十多岁了吧?她的儿孙呢?她的家呢?遭遇了什么厄运令她在这老迈之年孤苦伶仃沿街乞讨?我并不富有,但我总是无法从可怜的残疾人和老丐眼巴巴的目光下漠然走开。我赶紧打开钱包,摸出一张五元的票子捏在手中,我希望这点钱能给老妪带来一餐饱饭和一丝温暖。
⑤老妪颤颤巍巍走近了。混浊的老眼企盼着我,将盘子托起。
⑥“妹子,要白兰花不?”
⑦一股浓郁的花香袭来,掀开湿湿的白纱布,盘子里整整齐齐地码了一堆洁白的白兰花,用细铁丝挽了个扣,一头插一朵。长长的花瓣伸展着,闪着冰肌玉肤之光泽,像极了少妇翘起的“兰花指”。
⑧原来是位卖花婆婆,我暗笑自己什么眼神。
⑨“妹子,带一对白兰花吧,香一日哩。”老婆婆将拐杖扔下,拿起一对白兰花举到我眼前,脸上的每一道皱纹里都是意味深长的笑。
⑩枯藤般黑瘦的手,举着一对水灵灵的“兰花指”,这巨大的反差闪电般爆裂出一种蕴含深意的美,诉说着衰败与新生、一瞬与永恒的千古命题。
⑪有俊男靓女从我们身边擦过,他们心事重重,步履匆匆,没有人肯拿出一分钟来解读这幅经典的画面。我顿生唏嘘之感:昔日那些轻盈的卖花姑娘呢?那一串串风铃般脆生生的叫卖声呢?莫非文明发展到今天,人非要到老得不成样子了,才分外珍惜大自然天成的美丽与芬芳,用苍凉的呢喃劝世人与之共享么?
⑫“带一对吧,妹子。不贵哩,三角钱。”老婆婆很想做成一笔生意。
⑬“卖一对花,您老人家赚多少?”我接过白兰花挂在胸襟衣扣上。
⑭“五分钱。”
⑮五分钱!现在一个角币掉在地上人都懒得弯腰检。我看着这位衣着寒酸的老人,将五元钱塞到她手里说:“婆婆拿好,不用找了。”
⑯老婆婆幽幽地看了我一眼,笑得更欢了。
⑰“难得妹子惜老怜贫,我是在卖花,不是乞讨,怎好不找钱呢?”她说着从衣襟里掏出一个旧布包,一五一十找了一把零票子放到我手上,笑眯眯说:“意外之财要不得,挣来的饭吃得心安。”
⑱老婆婆拾起拐杖,一步一点朝前走去,车轮轰鸣中又响起了苍凉的叫卖声:白兰花……
⑲回望老人佝偻的背影,羞愧加感动潮水般漫过我的身心。当一些寡廉鲜耻者在灯红酒绿中追名逐利之际,这位贫寒的卖花婆婆却用她的辛劳诠释了什么叫尊严。
(选自《珠海特区报》,有删改)
【1】请根据文中“我”对卖花婆婆的态度、情感变化过程填空。
(________)→羞愧、感动→(________)
【2】第⑪段为何写有俊男靓女心事重重、步履匆匆地从“我们”身边擦过?
【3】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老婆婆将拐杖扔下,拿起一对白兰花举到我眼前,脸上的每一道皱纹里都是意味深长的笑。(描写角度)
(2)回望老人佝偻的背影,羞愧加感动潮水般漫过我的身心。(加点词)
【4】文章结尾说:“当一些寡廉鲜耻者在灯红酒绿中追名逐利之际,这位贫寒的卖花婆婆却用她的辛劳诠释了什么叫尊严。”请结合全文分析,这表露出“我”的什么情感和愿望?
12、作文。
即便在寒冬,依然可以守望春天。因为我们知道冬天里最厚的积雪,到了春天也会消融;因为我们知道只要终场哨声未响,就一切皆有可能。
这段话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⑥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