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圣人”孔子,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人民所推崇。
B. 这些年轻的科学工作者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C. 充满福州元素的音乐剧《啊!鼓岭》即将在榕城上演,广大市民都翘首期盼。
D. 我们相信,通过大家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一定能转变发展方式,过上低碳生活。
2、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的主人公是菲利浦夫妇,因为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作品的主题。
B. 京剧脸谱中,红脸代表着忠勇,蓝脸代表草莽英雄。
C. “破阵子”、“南乡子”、“朝天子”、“卜算子”等,都是宋词常用的词牌。
D.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3、与“其乡人曰”中“其”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妻献疑曰
B.颓然乎其间
C.增其旧制
D.其如土石何
4、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国演义》中张飞武艺高强、勇猛非常,他曾大闹长坂坡、智取瓦口隘、跃马过檀溪。
B. 简﹒爱在学校与海伦相遇,两人性格迥异,但海伦的宽容、善良对她影响深远。
C. 《草房子》中桑桑勇敢仗义,纸月受欺负,他出手相助,并与没人接近的细马为伴。
D. 圣地亚哥是坚毅刚强的老人,面对厄运,想到的是象征力量的狮子、掰手腕比赛。
5、阅读与赏析
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①,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②,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①檥(yǐ倚):整船靠岸。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以”与“以赐公”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 )
A. 策之不以其道 B. 不以物喜
C.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D. 可以为师矣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 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C. 文中所写的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 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莫能仰视
②顾见汉骑司马
③若非吾故人
④汉购我头千金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⑴说说首句中“缓”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⑵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最后两句。
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1】前段时间,日本舞鹤市驰援我国大连市一批抗疫物资,在该批物资的包装纸箱上,写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句子。这批写有诗句的物资传到微博后,引发热议,不少网友直呼“感动”。对此,小苏和小虞也进行了热烈交流。
小苏:我查了资料,发现这两句诗的出处是王昌龄的《送柴侍御》。
小虞:哦,原来是“七绝圣手”的作品啊!那你能给我讲讲它的意思吗?
小苏:我的理解是 。
小虞:嗯,我明白了,诗句的意思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
【2】面对疫情,小伙伴们都自觉地戴上了口罩,但口罩的戴法不一定规范正确,小苏和小虞就想在班级宣传栏里贴出口罩正确戴法的图解,让大家来学习。
小苏:口罩虽小,作用却大。我们一定要看清口罩颜色深的是正面,正面应朝外,口罩上还有一道鼻夹金属条。
小虞:我们戴口罩的时候先要区分正反面,然后就可以按上面的图解来正确戴好口罩。
小苏:图解的第3步缺少了文字说明,请你添加完整好吗?
小虞:好的,我把它写上去: 。
小苏:这样就大功告成了,戴好口罩,养成习惯,远离病毒,有益健康!
【3】小苏妈妈在社区居委会工作,她们社区准备在微信群推送关于疫情防控的宣传标语,但对网上搜集的5条宣传标语(见下表)拿不定主意,小苏准备请小虞来帮忙挑选出一条高质量的疫情防控宣传标语。
序号 | 标语内容 | 挑选结果 | 理由陈述 |
1 | 行动上的口罩不能摘,思想上的口罩不能松。 |
|
|
2 | 预防千万条,口罩第一条。健康第一位,不要吃野味。 |
|
|
3 | 出门不戴口罩,等于在病毒里奔跑。 |
|
|
4 | 戴口罩,勤洗手,防止病毒感染。 |
|
|
5 | 希望大家都少出门,出门记得戴口罩。 |
|
|
小虞:我选 ,我觉得 。
小苏:讲得太好了,我为你点赞!
8、用诗文原句填空。
(1)蒹葭萋萋, 。(《诗经·蒹葭》)
(2)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3)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5) ,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6)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艾青《我爱这土地》)
(7)为了营造“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妙境,诗人常讲究意象的着色,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就有“ , ”的诗句, 黑与金的对比色,产生了明丽鲜艳的效果。
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生难得有静气
乔兆军
①“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这是清朝三代帝师翁同龢的一副对联。他认为,古今圣贤之人,也都是大气之人,越是遇到重大事件,越是能沉着淡定,举重若轻,应付自如。
② _______甲______《晋书• 谢安列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淝水之战,坐镇指挥的谢安与客人下棋,等待自己八万军队与前秦八十万军队作战的消息。棋局进行中,前线派来的信使到了,书中这样描述:“(谢安)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 答云:‘小儿辈 已破贼。’”
③面对危险的时候处变不惊,镇定自若,面对异常激动人心的时候能掩饰自己的情绪不至于人前失态。一个“小儿辈遂已破贼”,把谢安的从容不迫刻画得淋漓尽致。
④静气是一种修养。______乙 _____人一旦有了这种气度,心静下来了,喧嚣远了,内心的本真就显现出来了,也就跳出名、利、欲的诱惑,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心怀坦荡,兰心傲骨。
⑤杨绛先生在她100岁生日那天说道:“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杨绛一生经历风浪与波折,却总能给世界以温暖、以感动。无论时光流逝,人事变迁,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念过往,不畏将来。聆听先生淡而有味的话语,给人一种领悟生命的智慧和充满内涵的悠远。
⑥静气更是一种境界。看武侠小说,两位高手过招时,一见面就咋咋呼呼,蛮拼蛮打的人一定不是厉害角色,厉害的角色一般都稳中有静、静中思动,耐心寻找对手的破绽,以便一击而中,一击而倒。 丙 只有静气,才能让人认知健全,明白事理,知荣明辱,演好角色,心无旁骛,追求卓越。因此,静气是一种自我的跨越,一种精神的升华。只有这样,才能在平凡的生命历程里为平庸的生活增添亮色。
⑦静气还与治国理政思维有着莫大的关联。胸怀静气,才不会得意忘形,被胜利冲昏头脑。朱元璋曾征求学士朱升对他平定天下战略方针的意见,朱升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反观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外患未除,内部就开始忙着贪图享受,忙着争权夺利。不能守静,目光看不远,结果天京很快陷落,真所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⑧面对各种喧嚣忙碌、纷繁复杂的人事,心浮气躁非但不能解决问题,通常会把事情弄成一团糟,唯有静气方能让人拥有一份从容淡定;_______________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 因此,__________(C) _________,从而享受生命带给我们的一切!
(选文有删改)
【1】下面三句是从原文中摘录出来的,请按顺序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处。(___)(___)(___)
①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齐白石成名后,有人问他,如何从一个木匠华丽转身为一个作画的巨匠?齐白石说:“作画是守静之道,涵养静气,事业可成。”
③何谓静气?古人云:“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通俗地讲,静气就是“能沉住气”。
【2】请简要分析⑥、⑦两段能否互换。
【3】结合全文,将第⑧段横线处内容补充完整。
(A)唯有静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唯有静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第⑥段事实论据的一项是 ( )
A.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山林,每日在山水田园中耕田作诗寻找到自己的乐趣。
B. 乒乓球运动员马龙,平日严格要求自己,专注训练比赛,最终在里约奥运会成就大满冠。
C. 袁隆平为追求理想而执著不懈,无怨无悔,将一生投入农田事业,成为著名的水稻专家。
D. 曹操与袁绍官渡之战,面对不利局面,他耐心与袁绍相持,最终奇袭粮仓,取得了胜利。
E. 乒乓球运动员马龙,平日严格要求自己,专注训练比赛,最终在里约奥运会成就大满冠。
10、①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就是老天赐予的命运;大人是指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圣人之言,自然是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种种看法。孔子主张应该畏的那些东西我们可以讨论,但他主张人要知敬畏,我双手赞成,确实,人应该知“怕”。
② A 在现代社会,我觉得人应该“怕”的事物至少有两种:一是应该“怕”道德,也就是那些虽不违法,但明显违背社会伦理道德,会被人指脊梁骨的事绝对不能做;二是应该“怕”规则、法律,就是要敬重社会基本的规章制度与法律,用古人的话说,叫“畏法度”。一个人生存于世,干什么都只凭个人性情,一点也不知“怕”,不仅很难赢得他人的正面评价,而且可能葬送自己的一生。
③ B 许多民族、国家都出现过苦难、挫折,这些苦难、挫折曾经使那里的人们深受其害,也极大地打断了这些民族、国家的文明进程。有的社会不知“怕”,对过去的苦难、挫折毫不上心;有的社会总是“怕”着,生怕类似的悲剧重演。1845年,一种卵菌登陆爱尔兰岛,使得全岛土豆减少三分之一,灾荒一直持续到1852年。这场大饥荒使爱尔兰人口锐减20%至25%。爱尔兰人没有忘记这场苦难,他们在首都都柏林街头竖起了大型的纪念雕塑,其中一组饥民的群像栩栩如生,那哭天喊地的表情时刻提醒人们历史不能忘记。不远处的利菲河上,停泊着“邓布鲁蒂号”帆船,原船1845年建造于魁北克,大饥荒时曾运送大量饥民到新大陆。2001年由肯尼迪基金会出资,按照19世纪的原貌复制了该船,大部分时间停留在港内,供游人参观。在罗斯康芒郡的一座庄园里设有大饥荒博物馆,里面有关于这场饥荒的最完整的收藏。爱尔兰的史学家与文学艺术家更没有忘记这场大饥荒,关于这场饥荒的著作、论文、文艺作品如潮喷涌。生活是公正的,不知“怕”的社会,经常有各种恐怖的非常事件出现;而像爱尔兰这样知“怕”的民族,那些灾难性的意外事件则往往会远离它们。
④中国人一向讳言“怕”,在一些人看来,说自己“怕”,就等于承认自己怯懦,其实这完全是误解。一个人知道必要的“怕”,他才可能去做好人、善人,去做君子;一个民族、国家知道必要的“怕”,它才会将各种社会规则设计完备,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温暖、快乐的命运共同体。
(选自《意林》,有改动)
【1】文章开头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2】“一个人要学会知‘怕’,一个民族、国家也是如此”这个句子是从文中抽出来的,你认为这句话放在文中A处比较合适,还是B处合适?为什么?
【3】第③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结合本文内容说说,人要“怕”什么?为什么要“怕”?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一棵会开花的树
①我老家的小山村位于科尔沁沙地的边缘,童年的记忆里就是多沙少水。村子的前面也有一条河,可是这条河除了发洪水之外几乎常年干涸。村子里只有一眼深水井,遇到天旱,它能干到连一碗水也打不上来。多数的时候,人们吃水只能到二里多地外的一个山泉去挑水吃。
②同样是农村,住在几十里外的姥姥家就不同了,姥姥家不是沙地,有水的地方自然不缺少绿色,再加上姥爷身体好又勤劳,姥姥家的院子不仅栽着杏树,种着黄瓜、西红柿,最令人羡慕的是姥姥家的窗前有一个大花池,从春到夏开满了鲜艳的花朵,招蜂引蝶。而妈妈所在的学校更让人向往,办公室窗前是一排高高的大熟季,开得高兴了能捧出碗大的花朵。还有学校院子里的五角枫、梧桐……每次去妈妈的学校,我总会摘各种各样的叶子带回家。
③妈妈带了花种和树苗回来,我和弟弟们都兴奋地围着观看,只有奶奶不高兴,说妈妈“净干没用的”。
④妈妈先是把树苗栽进院子里,那是一个弱弱的、翠绿到让人不忍心碰的小树苗,细细的枝条。我们问妈妈这是什么树,妈妈说是会开花的树。因为它太弱小,怕被踩到,又怕被家里那淘气的鸡或馋嘴的猪吃掉,于是妈妈把一个破瓦盆的底子敲掉,给花树做了个房子罩在上面。接下来就带领我们姐弟砌花池。
⑤如今早已经记不得当年和弟弟抬水浇花有多苦,只记得每到下雨的时候,都是我最快乐的节日,我会把家里的盆盆罐罐,所有能盛水的器皿都放到外面去,过后把这些雨水用来浇花。我第一个看到花池子里的花种发芽,看到它们从土里伸出了头,高兴得不得了,我不想告诉别人,想等它长高些给大家一个惊喜。事实上除了我也没人太在意这个,于是我每天上学放学都要在花池边儿流连一会。
⑥奶奶虽然表现得不屑一顾,但多数的时候都是她在照料,松土、上肥、浇水,小小的花池渐渐地热闹了起来,先是指甲桃打了苞,接着是喇叭花张了嘴,我家的窗前竟然也飞来了蜜蜂和蝴蝶。而那株住在瓦盆里的花树也不甘寂寞,就在大家的目光都投在那些花花朵朵上的时候,它也从瓦盆里伸出小手来,一摇一摇地招手。
⑦秋天来了,那棵小树苗已在不知不觉中冲出瓦盆,亭亭地有了小树的模样。更为惊人的是,它竟在第二年的夏天开了花,成了一棵真正的花树。
⑧那个夏天,它细细的枝条上长出米粒一样的花苞,一直含着不肯绽放,以至于让人等得失去耐心,甚至怀疑它不是花蕾而是卷在一起的树叶。终于在一个要下雨的日子,我放学后一进院子远远看到那株翠绿的小树突然脱胎换骨,除了枝干,通身的粉。我急急地跑到跟前,呀,竟然一粒粒的花蕾都张开了笑脸,灿灿地开遍了全身,这些花儿紧紧地簇拥在一起装扮成了一棵美丽的花树。这时,我的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要知道,这是我的树我的树呀!它不仅是我家院子里的第一棵树,而且还是一棵会开花的树呀!
⑨那一天,我一直站在那株小树下,看它在雨中绽放,看它在雨中飘下片片细碎的雪一样的花瓣铺陈在地上,我,任凭雨水在头上身上流淌……多少年后当我读到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马上就会联想到我家的那棵花树——“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读这首诗的时候我又一次忍不住流泪,不同的是,席慕蓉的树是开在阳光下,而我的花树只在雨中绽放。要知道,这一点对于生活在干旱地区的人来说很要紧,一开花就下雨的树无异“喜报”,我家的花树奶奶就叫它“报喜树”,还有人叫它“晴雨树”,天上有了云彩,人们就跑到我家的院子里看花树开没开,要是开了就不用出工了,等在家里“雨歇”。
⑩花树陪伴了我五年,到我离开老家时这棵树已高过了墙头。这棵树弥合了我与老家的裂痕,让我对那个在科尔沁沙地边缘的小山村有了根的认同。如果说灯和水是我童年的两大隐痛,一直到今天依然是这样,家里所有的灯不论长得什么样,但必须是亮的,不管是卧室还是客厅,从不用朦胧的光。而对于水的节俭却是刻在骨子里,哪怕去别人家做客,只要听见有水龙头没关紧的流水声,我总忍不住要冲过去给人家关上。唯有花树却是刻在我心上最美丽的一道风景。这些年无论我走到哪里,一直在寻找老家的那棵花树的品种,想知道它到底叫什么名字,向别人描述时却又表述不清,终没有确切答案,遗憾的是至今不知它的学名。
【1】课文第①自然节用了大量笔墨描写家乡的多沙少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第⑩段画线句“这棵树弥合了我与老家的裂痕,让我对那个在科尔沁沙地边缘的小山村有了根的认同”,应该怎样理解?
【3】第⑧段的“我的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和第⑨段的“我又一次忍不住流泪”,两次流泪的原因有什么不同?
【4】任选一个角度品析下面的语句。
我急急地跑到跟前,呀,竟然一粒粒的花蕾都张开了笑脸,灿灿地开遍了全身,这些花儿紧紧地簇拥在一起装扮成了一棵美丽的花树。
12、题目:感人的故事
要求:⑴写一段自己的经历,字数在600字左右。⑵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⑶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