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2、在蜡熔化成蜡油后,不变的物理量是( )
A.体积
B.密度
C.质量
D.温度
3、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我们在学习中接触到了一些实验器材,下列对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
A.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将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B.温度计在测量沸水温度时,待温度计液柱稳定后可将温度计从水中取出读数
C.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必须从其零刻度开始测量
D.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不需要与液体凹面底部或凸面顶部相平
4、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按ABC的先后顺序进行安装
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
C.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
D.该物质属于非晶体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
C.增大拨动琴弦力度会使琴声的音调升高
D.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等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
6、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甲在1h内行驶15km;乙在3min内行驶750m;丙在24s内行驶了100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最快,丙最慢
B.甲最慢,丙最快
C.乙最快,甲最慢
D.三人一样快
7、如图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
B.ρ甲∶ρ乙=4∶1
C.若m甲=m乙,则V甲<V乙
D.若V乙=5cm3,则m乙=10g
8、下列对物态变化现象的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是冰的熔化形成的,这个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B.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
C.深秋,有时早晨会看到草木上挂满白霜,这是凝固形成的
D.冬天,用电热水壶烧开水时冒出“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9、如图所示,由骆文博领舞的《山水共清晖》,描绘出一片和谐美好的生态文明画卷。星光闪烁,90名舞蹈演员化身为“白鹭精灵”,挺立高雅身姿与繁星共舞,轻盈的步伐踏寻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画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演员们动作整齐地前进时,他们彼此相对静止
B.演员到镜子的距离与像到镜子的距离相等
C.她们站队看齐,保证队伍整齐,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D.从镜中能看到演员的像,成的是实像
10、下列对一些有关物态变化的问题表述正确的是( )
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升华现象
B.从冰箱里拿出来一根冰棒上面有白色粉末出现是凝固现象
C.白炽灯灯丝变细是因为灯泡发光时温度很高灯丝熔化了
D.北方冬季人们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凝华放热的道理
11、书本静止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书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B.书受到的支持力和桌子的重力
C.书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子的重力
12、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射到凸透镜上,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凸透镜另一侧距凸透镜中心10cm的地方。若把点燃的蜡烛分别置于主光轴上距透镜15cm和6cm处,两次成的像( )
A.都是放大的像
B.都是正立的像
C.都是实像
D.都是虚像
13、下列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一般为1.1km/h
B.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1.60m
C.一位中学生100m短跑成绩为5s
D.人的正常体温是47℃
14、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教室的高度是1.8m
B.人步行速度为5m/s
C.橡皮从课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3s
D.普通人跑100m所用时间为15s
15、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为使测量结果的误差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项是
A.用刻度尺仔细测量纸张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出1张纸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测出5张纸的厚度,再除以5
D.用刻度尺测出0.50cm厚度的纸张,数出张数n,用0.50cm除以张数n
16、短跑运动员在100m跑竞赛中,测得7s末的速度为9m/s,10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11.2m/s,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9m/s
B.10.1m/s
C.10m/s
D.11.2m/s
17、下列关于物质的密度理解正确的是( )
A.一块冰融化成水,质量不变,密度也不变
B.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C.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体积越大则密度越小
D.相同物质密度一定相同,不同物质密度肯定不同
18、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C.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
D.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
19、下列做法不能使水的蒸发加快的是( )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把粮食拿到向阳的地方晒
D.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
20、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的错误叫误差
B.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产生误差是由于未遵守操作规则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21、2023年10月31日,中国空间站第五批空间科学材料类实验样品随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其中有包括铝硅合金、锆基合金在内的5盒高温材料实验样品包。这些实验样品从空间站带回地球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不变
B.重力变小
C.质量变大
D.质量不变
22、生活中经常对某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全新的2B铅笔长约为18cm
B.高铁的运行速度可以达到300m/s
C.中学生脉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0s
D.一枚鸡蛋的质量约为50kg
23、为控制噪声对环境的污染,郑州市最近在学校、居民住宅等道路旁,安装了一种在线实时监测噪声的设备。当有汽车经过鸣笛时,设备上会显示数字并自动抓拍予以处罚。这个设备上的数字65的单位应该是 ( )
A.Hz
B.dB
C.km/h
D.km
2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长度时,要估读,估读的位数越多越好
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操作符合规程,就可以避免误差
C.测量工具的分度值越大,测量的精确度越高
D.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始终存在
25、小明的妈妈做菜时需要蛋黄,妈妈将鸡蛋磕碗的边缘,蛋壳就裂了,这是由于蛋壳与碗边缘相碰时,蛋壳的____________小,增大了对蛋壳的压强。接着妈妈拿着一个空矿泉水瓶将瓶口插入蛋清并挤压后,对准蛋黄上方放手(如图),蛋黄自己“跑进”瓶内。小明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挤压空矿泉水瓶时,力的作用改变了物体的________,同时排出瓶内部分空气,放手后瓶内气压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蛋黄自己“跑进”瓶子。
26、如图甲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______(选填“a”或“b”)处“白气”较浓.如图乙所示,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造成的;而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这是由于水蒸气发生_____而形成的.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以在金属盘内放些冰块,同时将金属盘适当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烧瓶口。
27、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选填“A” 或“B”)测量的结果应为___________cm。
28、一同学在岸上最多只能搬得起质量是的鹅卵石。如果鹅卵石的密度是
,则该同学在水中最多能搬得起质量是________
的鹅卵石(石头不露出水面)。这时石头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N(
)。
29、晋朝葛洪所著的《抱朴子》一书有这样的记述:“或用枣心木为飞车”其中的“飞车”被认为是关于竹蜻蜓的最早记载。竹蜻蜓的原理如图所示,当旋转时,流过叶片上方的气流速度较快,压强较__,在叶片上下表面产生压强差,形成对叶片向__的压力差,推动竹蜻蜓飞行。
30、图中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__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 直线运动。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57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m/s。
31、如图所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利用1 m长的玻璃管做托里拆利实验。若将玻璃管倾斜放置,管中水银柱的高度将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用水来代替水银做实验,水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充满玻璃管;若将该装置从山底移到山顶,测量的大气压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2、北方寒冷的冬天,当住户房间的温度很低时,时常会在玻璃窗上会结“冰花”,“冰花”是水蒸气 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冬天开车,车玻璃经常“哈气”,打开除雾开关后,不一会玻璃上的水雾消失了,水雾出现在前窗玻璃的 ______(选填“内”或“外”)表面。
33、图中,测得AC段的长度sAC=______cm,若测得时间tAB=1.6s,则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m/s。
34、2020年:我国快速控制了疫情,高速发展了科技。往上看,我们跟着“天问一号”、“北斗三号”、“嫦娥五号”上九天揽月;向下望,我们又随着“奋斗者”号下五洋捉鳖。这些“上天”、“入海”的大国重器助力中国梦。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天问一号”计划飞行约7个月抵达火星,并通过2至3个月的环绕飞行后着陆火星表面,开展探测任务。任务将开展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探测,实现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进入火星轨道时,“天问一号”向前喷出气体制动,从而使探测器减速,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的;同时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绕火星飞行时,“天问一号”相对于其内部的火星车是_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天问一号”利用___________(选填“电磁”或“超声”)波将拍摄的火星影像传回地球。
35、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小明和小华利用桌上A、B两个玻璃凸透镜进行实验,A、B两凸透镜的焦距分别为10cm和15cm。
(1)实验前,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___________上;
(2)小明按如图甲所示完成实验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可以判断他选择的是 ___________(选填“A”或“B”)凸透镜;
(3)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越烧越短,将会发现光屏上的像向 ___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4)为了探究“近视和远视眼的成因”,小华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弯曲度可以调整的水透镜。将蜡烛、光屏和水透镜如图乙放置,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此烛焰像是 __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用注射器抽水,改变水透镜的弯曲度,发现光屏上的烛焰像变模糊了,若把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又渐渐变清晰了,说明水透镜在被抽水后,焦距变 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了。矫正此“视力”的问题,可佩戴 ___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
36、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某一高度缓慢下降,圆柱体浸没后继续下降,直到圆柱体底面与烧杯底部接触为止,如图所示是圆柱体下降过程中弹簧测力计读数F随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的图像。求:
(1)分析图像可知,圆柱体重力是多少?
(2)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3)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
(4)圆柱体的密度是多少?(g=10N/kg)
37、
(1)金属块的质量;
(2)玻璃瓶的容积;
(3)查表,金属块最有可能是何种材质?
物质
| 密度(g/cm3)
| 物质
| 密度(g/cm3)
|
金
| 19.3
| 铜
| 8.9
|
银
| 10.5
| 铁
| 7.9
|
38、一辆汽车在以速度为20m/'s匀速行驶,道路前方有- -座高山,司机第一次鸣笛 6s后听到回声,汽车继续匀速行驶--段时间,司机第二次鸣笛并在2s后听到回声。求司机两次鸣笛的时间间隔。(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9、小王在A点看到水中物体S的像在S′点,请你画出一条看到物体像S′的光路图。
( )
40、在如图所示的方框中填入合适的透镜。
(_______)
41、在上图中,画出光线AO穿过玻璃砖的大致传播方向.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