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一”假期,小明一家自驾旅行,途中他观察到一些与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有关的现象,他的认知中不妥当的是( )
A.图甲中汽车行驶,路边的树木向后飞驰,这是选择了汽车为参照物
B.图乙中是对汽车限速的标志牌
C.一段时间内,汽车速度表指针如图丙所示,这段时间汽车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通过图丙中速度表盘上的示数,可以知道小明家轿车从出发到此时行驶的路程
2、“埙”是我国最古老的闭口吹奏乐器,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力吹埙,可提高音调
B.埙声主要是由埙内空气振动产生
C.改变按住的小孔目的是改变音色
D.区别埙和其他乐器的声音主要靠音调
3、我国研制的“全碳气凝胶”是目前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材料,其密度为,则( )
A.该材料适合做砝码
B.该材料体积越大,密度越大
C.的该材料质量为
D.的该材料质量为
4、如图所示,电影《长津湖》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冰雕连”的士兵们趴在雪地上岿然不动,他们身上“霜”的形成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凝华
C.汽化
D.凝固
5、小华展示在劳动课上学习的烹饪技能,为家人做馒头。如图所示,打开蒸笼,蒸笼上方有大量“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气”是水蒸气
B.“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
C.“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白气”慢慢消失是升华现象
6、福州地铁正在建设中,为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地铁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 )
A.声源处
B.传播过程中
C.人耳处
D.声源和人耳处
7、如图,郝闻在乒乓球比赛中,不小心将乒乓球踩瘪,但没有破裂。乒乓球内的气体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体积
B.密度
C.形状
D.质量
8、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相同
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以内
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9、在发生火灾时,为了避免吸入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人应贴近地面爬行,这主要原因是有毒气体( )
A.受热密度变大,飘于室内下方
B.受热密度变大,飘于室内上方
C.受热密度变小,飘于室内下方
D.受热密度变小,飘于室内上方
10、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深圳市花“簕杜鹃”呈红色是由于它吸收了红光
B.照镜子时,人距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C.教室前排的同学看黑板“反光”,因为发生了漫反射
D.美丽的彩虹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11、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指出下列数据最不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中学生课桌的高约为80cm
B.一块橡皮从课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4s
C.成年人正常步行5min通过的路程约为360m
D.电瓶车的正常行驶的速度为20km/h
12、下列四个实例中,不能使蒸发加快的是( )
A.将衣服晾在太阳下
B.将水果放入冰箱保存
C.用吹风机吹干头发
D.将地上的积水扫开
13、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
A.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
B.把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使音叉尽快停下来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音
14、甲、乙两物体从左到右运动时的轨迹被频闪相机拍下(相机每隔0.02s曝光一次记录下物体影像),从两物体运动的轨迹L(如图所示)来看,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乙相邻两个影像之间的时间越来越长
B.甲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较大
C.在L这段运动路程中,乙所用的时间是0.08s
D.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15、2021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苏炳添跑出9秒83的半决赛第一名成绩闯入决赛并打破亚洲纪录,成为中国首位闯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他的成绩为9.99s。测得在第5秒时的速度为9.5m/s,冲线时的速度为10.3m/s。根据上述数据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在前5s内,苏炳添的平均速度大于9.5m/s
B.在后4.99s内,苏炳添的平均速度等于10.3m/s
C.前50m所用的时间,等于后50m所用的时间
D.这次百米赛跑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大于10m/s
16、小明对生活中的热现象的解释或做法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B.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秋天,将湿衣服晾在通风且光照充足的地方是为了加快水分蒸发
D.冬天,树梢上出现白色的霜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17、关于密度公式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同一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ρ与m成正比
B.对于同一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ρ与V成反比
C.对于同一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m与V的比值一定相等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18、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体积为 15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30g
B.甲的质量一定比乙的质量大
C.甲、乙体积相同时,乙的质量是甲的2倍
D.甲、乙质量相同时,甲的体积是乙的2倍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建筑方面,设计、建造大礼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
B.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的方式,把成年人的声音变成小孩的声音,这样能够使声音音调变高
C.广播里播放“考生开始答题”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同学们耳朵的
D.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而次声波不可以传递信息
20、下列数值中,单位应该是厘米的是( )
A.课桌的高度约为0.8
B.一只铅笔的长度约为18
C.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70
D.小明身高约为1.68
21、如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体( )
A.在时间内的速度比在
时间内的速度大
B.在整个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整个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D.在内物体的速度为
22、如图所示为一种我国自主研发的超声导盲手杖。它可以发射超声波探测周围5米内障碍物的情况,并处理成语音信号及时播放出来,达到“以听代视”的效果。该手杖可帮助盲人辨别障碍物的方位、距离、大小甚至形状等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
B.超声波信号会对使用者造成电磁波辐射危害
C.该导盲杖对障碍物的定位原理与蝙蝠的定位原理相同
D.超声导盲杖利用声音可传递能量原理制成
23、下列单位的换算正确的是( )
A.5.6nm=5.6×10-3=5.6×10-3um
B.5.6m=5.6×1000000um=5.6×106um
C.3m/s=1.08km/h
D.5.6cm=5.6×10-2cm=0.056m
2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固定位置如图,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将透镜向右移动适当距离,可在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像
B.如果将蜡烛移到20cm刻线位置,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
C.如果此时撤掉光屏,就没有像了
D.将凸透镜向右适当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得不到一个清晰的像
25、如图甲、乙、丙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_,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_.
26、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以9秒83破亚洲百米赛跑纪录。
(1)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但实际上他们始终处在屏幕内。我们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选取的参照物是__________(选填“比赛场地”“运动员自己”或“电视观众”),运动员相对于电视是____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2)现场观众们的欢呼声对运动员来说_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噪声。
(3)在这次比赛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4)百米比赛中,站在终点的计时员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如果计时员在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后才按表计时,则记录的苏炳添的成绩是多少秒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27、如图所示,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经过B点时,若小球所受的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则小球将保持 ___________状态,你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___。
28、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厘米.如图所示温度计读数为_______℃.如图所示体温计读数为_______℃
29、重为4N的电灯用一根电线挂在天花板上静止不动,电线对灯的拉力是多大_____?方向如何____?
30、在班级组织的迎新年联欢会上,小凯弹奏了一首吉它曲,吉它声是由弦的__________发出的,并通过_______________传播。若小凯改变弹奏的力度,改变的是吉它声的______________(选填“音色”、“响度”或“音调”)。
31、小明身高1.6m,他位于平面镜前2.2m,平面镜高1.5m,像与小明的距离是______m;如果小明向镜面前进1m,镜中的像的大小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2、下面列举的语句都蕴藏着深刻的哲理,如果从物理学角度来解读,也别有生趣。“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此过程中铁棒的质量______,“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后金石的密度______。(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3、周日,晓明和晓华骑双人自行车郊游,在如图所示的行驶过程中,以晓华为参照物,晓明是 _____的。你的判断依据是 _____。
34、如图是伽利略制成的世界上第一个空气温度计的示意图。一个带有细长管的球形瓶倒插在装有红色液体的容器中,细管中液面清晰可见。将其放置于环境温度为20℃的室温中,当用手捂住球形瓶时,细管中的液面将会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35、实验桌上有以下实验器材:形状相同、但质量和表面粗糙程度都不同的长方体两个(两端均有挂钩),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小敏利用实验桌上的器材进行探究实验。
小敏的主要实验步骤以及记录表格如下:
①用已调节好的弹簧测力计测出1个长方体(记为长方体A)受到的重力G,并记录;
②将长方体A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③用弹簧测力计测出A和另一个长方体受到的总重力G,并记录;
④将另一长方体放在长方体A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长方体,保持两个长方体相对静止,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重力G/N | ||||||
压力F/N | ||||||
摩擦力f/N |
请你根据小敏的实验步骤以及记录表格回答问题:
(1)小敏计划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敏计划探究的问题中的控制变量是_____________,自变量是___________。
36、2017年环泉州湾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于12月2日开赛,自行车的制作材料是影响自行车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自行车车架是用密度小、强度大的碳纤维制成的,其密度为1.6×103kg/m3,体积仅为0.0025m3,g取10N/kg。求:
(1)车架的质量为多少kg?
(2)若运动员质量是70kg,自行车总质量为10 kg,则运动员和自行车总重多少N?
37、细心的辰辰同学发现,爸爸驾驶汽车带他出去游玩时,遇到上坡路,总是换成低档位,减慢汽车行驶速度,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爸爸这样做的好处?
38、(4分)科学家常用带有无线电转播器的浮筒对海洋进行观测(如图)。这种浮筒漂浮在海水中时,浸入海水中的体积为0.1m3,则它受到海水的浮力是多大?(写出计算过程。海水的密度取1×103 kg/m3,g取10 N/kg)
39、如图所示,物体B静止在斜面上,请在图中画出物体B所受力的示意图。
40、如图所示,用手将一物块浸没在倾斜放置的水桶中,松手后物块加速上升,请画出物块加速上升时的受力示意图。
41、如图所示为小芳放风筝时的情景,O点为风筝的重心,请画出风筝所受重力及风筝线对手中线轴拉力的示意图。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