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松原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住在风雨飘摇的土屋里,衣着打扮土得不能再土。

    B. 南联盟释放了三名美军飞行员,摆出了走和平之路的架式,可美国却投桃报李,仍对它狂轰滥炸。

    C. 放学回家的路上,毛毛高兴极了,一蹦一跳的,犹如蜻蜓点水

    D. 张告生指出:汉字与具有独特表情达意功能的汉语形成了珠联璧合的和谐关系,这是其他文字所不可比拟的。

  • 2、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mǐn)  免(huō)  约()   万恶不shè

    B. ) 囫lún) 蒸liù) 残暴贪lán

    C. 行() 鞭)   污huì) 情不自jìn

    D. 首() 踌chú首(qiáo)  然生畏(lǐn

  •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闲情,是________,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也是________,去水边品茗。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________。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________。

    ①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             ②不见一个人,却有说不出的意境

    ③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             ④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

    A.④①③②

    B.④③①②

    C.②①③④

    D.②③④①

  • 4、下列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记月,用“孟”“仲”“季”依次表示一季中的三个月份,如孟春、仲夏、季秋依次指农历的一月、五月、九月。

    B.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

    C. 寒食节,古时在清明节前二日,现与清明合并。古代寒食节,人们禁烟火,吃冷食,插柳,拴五色丝线,以雄黄酒画额等。

    D.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的民族的称呼。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徂徕先生石守道,少以进士登甲科,好为古文章。虽在下位,不忘天下之忧,其言以排斥佛老、诛贬奸邪为己任。庆历中,天子罢二相,进用韩魏公、富韩公、范文正公,增置谏官,锐意求治。先生喜曰:“吾官博士,雅颂,吾职也。”乃作《庆历圣德》诗五百言,所以别白邪正甚详。太山孙明复之,曰:“子祸起矣!”奸人嫉妒,相与挤之,欲其死而后已。不幸先生病卒。有以媾祸中伤大臣者,指先生之起事曰:“石某诈死,北走胡矣。”请斫棺以验。朝廷知其诬,不发棺。欧阳文忠公哭先生以诗曰:“当子病方革,谤辞正腾喧。众人皆欲杀,圣主独保全。已埋犹不信,仅免斫其棺。”先生没后妻子流落寒饿魏公分俸买田以给之。所谓大臣,乃先生尝荐于朝者;奸人,即先生诗所斥者也。元祐中,执政荐先生之直,即诏官其子。

    (节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①甲科:科举。②别白:分辨明白。③媾祸:造谣。④斫:打开。⑤诬:被污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为)①吾官博士   为:

    ②有司业、博士之师   为:(《送东阳马生序》)

    (2)(见)①太山孙明复   见:

    ②才美不外   见:(《马说》)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生没后妻子/流落寒饿/魏公分俸买田以给之

    B.先生没后/妻子流落/寒饿魏公分俸买田以给之

    C.先生没后妻子/流落寒饿魏公/分俸买田以给之

    D.先生没后/妻子流落寒饿/魏公分俸买田以给之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奸人嫉妒,相与挤之,欲其死而后已。

    (2)石某诈死,北走胡矣。

    4选文如何从正面表现石守道先生的“直”?请简要分析。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这首诗高度凝练地叙述了诗人传奇而曲折的经历:首联回顾平生,写自己熟读经书入仕途后起兵抗元;中间两联紧承上文详细叙写自身经历;尾联中“汗青”指①__,“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被千古传诵,抒发了诗人_______的豪情壮志,震撼人心影响深远。

    【2】此诗颔联、颈联写得非常巧妙,请任选其一简要分析妙哪里。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校学生会将在“五·一”期间上街开展“健康环保,绿色出行”宣传活动,请你为学生会起草一份倡议书,向广大市民宣传“绿色出行”对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有益健康等方面的意义,倡导大家采用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出行方式。

    要求:①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②150字左右;③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健康环保,绿色出行”倡议书

    尊敬的市民朋友:

     

     

     

     

    温州市××中学学生会

    2016年5月1日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根据提示默写。

    (1)羌管悠悠霜满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中淹《渔家傲秋思》)

    (2)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为篱下黄花开遍,___________________。 (秋瑾《满江红》)

    (5)英雄末路当磨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衫湿!(秋瑾《满江红》)

    (6)《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现词人希望得到进行重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运用典故表现战争激烈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

    日成一事,方可有为

    王开林

    ①一位熟识的读者告诉我:几年前,他曾在精神方面出现了危机的前兆——空虚和迷茫。于是他主动应对,阅读了一些书。忽然悟到,大家人云亦云,反复强调“有志者事竟成”,那个“事”通常都指大事,然而天下大事太少,小事如麻,倘若我们一味地想做大事,别说良机有限,贵人难遇,就老实地掂量自己的才智吧,也未必够用。悟到这一层,他当机立断,确定了一条崭新的座右铭——“日成一事”。这个“事”只限于小事和微事,但必须做得有条不紊,有始有终。一段时间后,他走出困境,取得了突出的业绩,成为同行中的领军人物。可见,日成一事,方可有为。

    ②日成一事,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小事做好,把细节顾全。读一本书,就把这本书读明白,不“杀书头”(国学家黄侃的说法,只读个开头,就将书撂下抛弃)。写一封信,就把这封信写周详,慎勿差池。见一个人,就把这个人见清楚,莫留疑惑。植一棵树就把这棵树植成活,勿使枯萎。诸如此类。日成一事,既是一个原始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久而久之,不说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至少也能集腋成裘。

    ③日成一事,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小事做好,不慌不忙,不急不躁。曾国藩有一副名联,可谓快人“慢语”:“好人半自苦中来,莫贪便宜;世事皆因忙里错,且更从容。”我说曾国藩是“快人”,其意并不难解,他是近代公认的立德、立功、立言的头号典型人物,大家都认定他是快刀斩乱麻的顶尖高手。殊不知,他经常劝人要慢工出细活,天下事非从容而莫办。无独有偶,民国元勋黄兴也是“快人”,半生戎马倥偬,但他好整以暇,最爱对人说的四个字是“慢慢细细”(长沙方言,意为做事不求快而求精)。大德高人,我们学不来,但其言之要义值得留心,无论做大事还是做小事,单纯地追求快速都不行,急就章靠谱的总是太少,精心之作则须仔细打磨。

    ④也许有人会犯嘀咕:日成一事,这是否要求太高而又逼迫太紧?首先,日成一事,是专指小事;其次,日  成一事,是专重细节;此外,日成一事,是要快人减速;还有,日成一事,是要懒人提劲。虽是小事和细节,你若日日慎意而为,精心而为,你将具备过人之处。

    (选自《青年文摘》2013年,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开头从一位读者的经历写起,有什么好处?

    3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简要分析选文的论证思路。

    5读了选文以后,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收获。

  • 10、莫在玄幻剧中迷失

    ①最近,一部以“仙恋”为题材的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浙江卫视热播。这部耗资过亿的玄幻剧凭借豪华的演员阵容、绚丽的特技、跌宕的情节一上演便吸引了大量眼球,一时追剧者无数。可看过之后,却略感苍白。

    ②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上发布的信息显示,2017年1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备案公示的古代题材剧目共21部,其中历史正剧不超过5部,其余仍以玄幻剧为主。大量的同类剧种的集中上映,是造成似曾相识的原因;而境界开阔、立意深远者,更是寥寥无几,久而久之,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味同嚼蜡。

    ③相信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完美世界。正是人们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期待,成就了玄幻剧,为其产生、发展提供了基础。人们往往被其虚幻的剧情所感染,现实中的压力和困惑也得到暂时解脱,缓解了心理压力,这是好事。由于玄幻剧既不对准历史,也不关注现实,只是一味片面夸大、突出个人英雄主义,快意于恩怨情仇,故一定不能入戏太深,将本来虚无缥缈的行为标准和处事原则带到生活中,产生消极待事的心理,甚至逃避现实。

    ④拍摄玄幻剧之所以让人趋之若鹜,还是背后经济利益使然。网络文学改编作品受到资本欢迎,大量涌现,也催生了一套简单粗暴的快餐化生产模式。表演靠抠图,效果靠后期,剧本屡屡涉嫌抄袭。而玄幻剧的内容多有雷同,主角要么有奇遇,要么师承名门,拥有上天入地之能,却萦怀于细小琐事之中,无形中助长了人的投机心理,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行为。严重背离了文学作品的初衷,戏里戏外,浮夸的表象下透出急功近利的心理。

    ⑤玄幻剧作为文学作品,也是一种精神食粮。曹雪芹用了20年的时间完成了《红楼梦》,可谓呕心沥血;苦吟诗人贾岛更是做到了“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地步。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是作者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往往凝聚着作者多年的汗水和心血,需要对作品用心、用情,方能出精品,方能对得起读者、经得住时间考验。

    ⑥现在用网文写作软件自动抓取合成内容已不是什么个例。在此之前,很难想象——1亿字的作品只需要37个小时,这样的创作速度也可堪称“玄幻”了。

    ⑦用如此超能力创作的作品,质量着实令人堪忧!如此粗制滥造的作品,无异于精神鸦片,短暂的兴奋麻醉过后,则是深深的伤害。

    ⑧市场的需求决定了玄幻剧有存在的价值,所以,它并无“原罪”。而一些优秀的玄幻剧不仅增加了文学作品的种类,更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如今市场上玄幻剧的扎堆出现,良莠不齐,关键在于我们要擦亮眼睛,甄别其中是非优劣,既不能好坏不分,一概接受,也不能流恋其中,迷失自我!

      (选自2017年3月《中国文明网》有删减)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玄幻剧风靡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第③段文字,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由于玄幻剧既不对准历史,也不关注现实,只是一味片面夸大、突出个人英雄主义,快意于恩怨情仇,故一定不能入戏太深,将本来虚无缥缈的行为标准和处事原则带到生活中,产生消极待事的心理,甚至逃避现实。

    4根据提示,结合文意简述⑤~⑧段的论证思路。

    首先从正面举例论证了优秀的玄幻剧作品是一种精神食粮,需要用心用情创作的观点。

    然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现代文阅读

    怀念母亲

    王本道①当这个寒冬来临时,母亲离开我已经整整十年了。大自然的季节周而复始,一个人生命的季节却不能轮回。母亲是在十年前那个多雪的冬天离世的。失去母亲后,每逢雪花飘飞的冬日,满眼琼枝玉树之时,记忆的底片上总会有几片忧郁的碎屑蹁跹,和自然界的雪花一起飘舞,年复一年。

    ②母亲幼时因家道中落,只读到“高小”六年级便辍学。尽管每天忙得足不出户,但偶有闲暇,她就喜欢看姑姑、叔叔带回家的闲书和报刊。平日她从不过问父亲的工作,然而在人生道路的重要节点上,她鼓励父亲做出了明智的选择。那是全国解放前夕,父亲供职的黑龙江航运局停业倒闭,人心惶惶,国民党的一些官员忙于网罗社会上的工程技术人员逃往台湾。那时候,母亲异常清醒、冷静:“走到哪儿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不能往绝路上走啊!”就这样,父母坚定地留在了大陆。

    ③新中国成立后,为支援辽宁老工业基地建设,父亲调往营口港参与开发建设,全家人一同前往。父亲工作很忙,母亲依然在家里相夫教子。每天晚上,常常不知睡了多久,朦胧之中会感到妈妈轻手轻脚地走过来,替我掖好被角,又查看炉火是否安全。时钟敲过十二响时,远处进出站火车的呼啸声将我吵醒,却见隔壁父母房间的灯依旧亮着。我悄悄下床,掀开门帘,看到母亲正一针一线缝制着衣服——寒冷的冬季总是和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连在一起,母亲是在抓紧时间,为每一个孩子赶制过年的新衣服。父亲每月虽然有近百元的工资,但一家七口的日子依然紧巴巴的。为了节约开销,母亲在操劳柴米油盐一日三餐的间隙,自己动手缝衣、做鞋。漫漫冬夜,母亲常常要忙到后半夜才肯睡觉,天不亮又要起来为全家做早餐。母亲把她对孩子们的疼爱,都密密地缝进每一个针脚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句古诗的含意,我在童年就深深体会到了。

    ④长辈对子女的爱永远是无条件的。我从营口调到盘锦工作之初,父母担心为我增加经济负担,并没有与我一同迁来。几年后耐不住对孩子的牵挂,终于搬来帮我料理家中琐事。母亲一辈子节衣缩食,生活宽裕了仍勤俭度日。我每月都要塞给她几百元钱做零用,她推辞不过便悄悄地攒下,过春节时作为“压岁钱”发给孙子们。每逢我出差,她总是嘱咐不要买多余的东西,即便给她买回了衣物,她也总是放在衣橱里,只有年节时才露露面。用她的话说:“过惯了的日子已成自然,大手大脚的反倒感觉不舒服。”

    ⑤那时候我开始创作。每逢报刊上发表了我的文章,母亲听说后总会仔细阅读。记得我的一篇散文《关于我的名字》在某文学期刊发表后,她看了一遍又一遍,边看边咯咯地笑出声来,情不自禁地叫着我的乳名,和我絮絮地聊起往事,满是融融的温情。

    ⑥十年前那个冬天,母亲因严重心衰躺在病榻之上,弥留之际,她已经无力说话了,却还紧紧地拉着我的手不肯放下,双眼直直地看着我。那目光柔柔的,脉脉的,缠缠绵绵,满是依恋、不舍和某种期盼。我只顾紧紧抓住母亲的手不放,泪水如奔泉般肆意地流淌,眼见着她缓缓闭上双眼……

    ⑦世间的爱多种多样,表现形式也千差万别,但母亲对孩子的爱是相通相同的,她们总是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全部世界,以自己全部的心血,无怨无悔地奉献,哪怕走不动了,起不来了,生命的气息已细若游丝,也会用那一袭慈祥的目光默默地为孩子送上祝福。

    ⑧十年间,我一年年地期盼着寒冬的到来。母亲是在冬季离去的,冬季总会让我想起母亲离世前那缕慈祥的目光,想起她贯穿一生的对这个家庭的爱。于是,在一个灯火阑珊的冬夜,我写下了关于母亲的文字,既疗治自己内心的疼痛,也是提醒父母健在的朋友——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的爱,珍惜陪伴他们的每时每刻。

    (原载《光明日报》 2018年2月2日,有改动

    1通读全文,说一说第①段中加点字“几片忧郁的碎屑”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2文章为何从寒冬写起?结合全文谈谈这样写的作用。

    3下面这段话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母亲把她对孩子们的疼爱,都密密地缝进每一个针脚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句古诗的含意,我在童年就深深体会到了。

    4第⑥段写母亲弥留之际,用了哪些刻画人物的方法?请简要分析。

    5在作者心中,母爱有哪些共同的特点?选取一点,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感受。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写作

    刘程亮说:“一个听烦市嚣的人,躺在田野上听听虫鸣该是多么幸福。”是啊,忙碌的日子里,听听雨声,听听琴声,听听童言,听听朗读声……是多么幸福,会感到生活都是甜的。

    请以“听听 ,是多么幸福”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切记笼统、空泛;③语言要有感染力;④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⑤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