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假如你生活在唐朝,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A.临摹柳公权的书法 B.挂着武则天的画像
C.欣赏吴道子的画作 D.吟诵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2、在史学著作《资治通鉴》中,你可能查阅到的历史事件是
A.阪泉之战
B.贞观之治
C.陈桥驿兵变
D.郑和下西洋
3、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元代的陆路向西不能通往
A. 波斯
B. 阿拉伯
C. 俄罗斯
D. 东非沿海国家
4、安史之乱被平定于( )
A. 763年 B. 764年 C. 762年 D. 907年
5、唐朝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下列有关唐朝经济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唐朝时期,农业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曲辕犁和筒车
B.唐朝时期的陶瓷水平很高,邢窑的青瓷如冰如玉
C.唐朝时期,都城洛阳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D.唐朝时期的棉纺织业十分发达
6、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和清朝大兴“文字狱”,其根本目的是
A.镇压人民起义
B.压制知识分子
C.强化专制统治
D.促进儒学发展
7、589年,隋朝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完成全国的统一,隋的建立者是
A.杨坚 B.杨广 C.李渊 D.李世民
8、“这场内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这段材料描述的是
A.安史之乱 B.八王之乱 C.隋炀帝暴政 D.澶渊之盟
9、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即位时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
A.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
B. 推行科举制,重用贤人,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
C. 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 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10、识读如图,指出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
A.余杭、洛阳 B.洛阳、长安 C.洛阳、涿郡 D.余杭、涿郡
11、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传说中八仙之一的韩湘子因一天造一桥,造福人类而得到称赞。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明了建桥术,其中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是
A.卢定桥
B.赵州桥
C.颐和园玉带桥
D.苏州宝带桥
12、1421年,明朝的都城在
A. 应天府 B. 开封府 C. 北京 D. 洛阳
13、塑造康雍乾盛世的大清帝国,后来饱经外国侵略,造就了屈辱的中国近代史。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包括
A.官僚体制整体结构上极其腐败
B.八旗兵军风军纪十分败坏,军备松弛
C.宦官专权导致政治黑暗
D.官僚机构臃肿花费无度造成财政危机
14、589年,隋文帝是在灭掉了南朝四代中的哪个朝代后统一了全国?
A. 宋
B. 齐
C. 梁
D. 陈
1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A. 唐朝 B. 北宋 C. 元朝 D. 清朝
16、文字狱是统治者刻意挑剔文字的所谓错误而兴起的大狱。文字狱达到顶峰是在
A.宋朝 B.清朝 C.秦朝 D.明朝
17、清朝某一机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内部陈设简单,只能按照皇帝的旨意“跪受笔录”,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该机构是
A.枢密院 B.“广州十三行” C.军机处 D.议政王大臣会议
18、唐朝时期著名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步辇图》(下图)描绘的是唐太宗接见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的使者?
A.突厥
B.回纥
C.南诏
D.吐蕃
19、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其中,福娃晶晶的头部纹饰源自宋瓷上的莲花瓣造型,下列关于宋瓷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宋朝制瓷水平最高的是唐三彩 B.宋代制瓷技术江南地区超过北方
C.著名瓷都景德镇兴起于北宋 D.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20、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 )最后完成
A.北宋前期 B.北宋后期 C.南宋 D.元朝
21、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_____,他就是明太祖。
22、唐朝都城________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加以管理。
23、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朝代。
(1)安西都护府设置于——
(2)火铳发明于——
(3)军机处设立于——
(4)丞相制度废除于——
24、1727年,清朝开始在西藏设置__________,监督西藏的地方政务。
25、南宋____(人物)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徽调不断吸取昆曲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就被称为“____”。
26、唐朝末年起义军在______的率领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王朝统治者以致命的打击。
27、公元______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______为都城。
28、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传播文化的载体。请根据提示写出书籍名称。
(1)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________
(2)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________
(3)明朝时期昆剧的代表作是:________
(4)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________
29、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1)背景:唐初,突厥控制了漠北和西域的广大地区,经常对唐朝进行骚扰。
(2)措施: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唐朝还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________,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30、______年,铁木真统一______,建立蒙古政权,铁木真被拥立为大汗,尊称为______。
31、连线题
32、唐朝著名的三大诗人。
33、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被历史淘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自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 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牌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二西国无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 将来必至推广。
——于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剧烈的社会大变动迫切需要大批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而科举制度依旧执迷于八股文,小楷试帖,所取之人内不能兴国富邦,外不能御侮抗敌。
——杨奇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特点,并简单指出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其反映了什么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科举制被历史淘汰的主要原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