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豆浆和鸡蛋是很多人的早餐选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喝豆浆的杯子容积约5L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50g
C.一杯热气腾腾的豆浆温度约为20℃
D.豆浆的密度约为1.1×103kg/m3
2、“农谚”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对农谚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
3、在下图所示的四个情境中,由光的反射现象引起的是( )
A.熊猫照镜子
B.只见树叶不见天空
C.铅笔弯折
D.邮票变大
4、如图是常用的5号电池的示意图,其型号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为“14500”,前两位数“14”是直径,后三位数是高度,这型号电池直径为( )
A.14mm
B.14cm
C.14dm
D.14m
5、在发生火灾时,为了避免吸入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人应贴近地面爬行,这主要原因是有毒气体( )
A.受热密度变大,飘于室内下方
B.受热密度变大,飘于室内上方
C.受热密度变小,飘于室内下方
D.受热密度变小,飘于室内上方
6、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值与估计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B.只要选用精密仪器并仔细认真地测量,误差就能避免
C.准确值与估计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D.选用精密仪器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7、如图所示,一束激光过A点以入射角i=45°照射在液面,其反射光在固定的水平光屏上形成光斑B,如果液面下降时,则光斑B( )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固定不动
D.无法判断
8、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鲜花怒放
C.万里雪飘
D.春风拂面
9、甲、乙两物体同时由同一位置开始在水平面上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2s末物体乙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B.第4s末两物体的运动速度恰好相等
C.前2s内,以物体乙为参照物,物体甲在向西运动
D.前4s内,乙的平均速度大小为4m/s
10、“十一”假期,小明一家自驾旅行,途中他观察到一些与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有关的现象,他的认知中不妥当的是( )
A.图甲中汽车行驶,路边的树木向后飞驰,这是选择了汽车为参照物
B.图乙中是对汽车限速的标志牌
C.一段时间内,汽车速度表指针如图丙所示,这段时间汽车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通过图丙中速度表盘上的示数,可以知道小明家轿车从出发到此时行驶的路程
11、如图所示运动场景中,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踢飞足球
B.压弯跳板
C.拉开弓箭
D.蹦床凹陷
12、声音在以下几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下表,关于声音传播速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 空气(15℃) | 空气(25℃) | 煤油(25℃) | 软木 | 钢棒 | 铁棒 |
声速m/s | 340 | 346 | 1324 | 500 | 3750 | 5200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B.温度不同时,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
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都比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
D.一般来讲,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小,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13、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
A.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4倍
B.两名同学在时相遇
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2倍
D.整个过程中,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3倍
14、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甲、乙在0~10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
B.甲、乙在15~20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
C.甲、乙在15s时相遇,且在0~15s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D.甲、乙在20s时相遇,且在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15、一根粗细均匀的铜棒,截去一段后,则( )
A.体积变小,密度变小
B.质量和体积变小,密度不变
C.体积和质量都变小,密度变大
D.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16、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小组的同学都能看到光屏上显现的光路,是因为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
B.图示OB与OA关于法线对称,由此可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
C.让一束光沿BO方向入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不可能沿OA方向射出
D.将光屏左侧向后折叠,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说明此时反射光不存在
17、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同日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海市蜃楼
B.水面“折”枝
C.水中倒影
D.手影
18、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2022年的活动主题为“关注普遍眼健康,共筑‘睛’彩大健康”。如图所示,模拟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
A.②④
B.①④
C.①
D.②③
19、下列物态变化需要放热的是( )
A.冰雪融化
B.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
C.放有酒精的塑料袋在热水中鼓起来
D.干冰的升华
20、项目学习小组在“自制望远镜”活动中选择了两块透镜,将其中一块透镜正对太阳光,观察到地面上出现了明亮的光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透镜是凹透镜
B.该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C.该透镜可用来制作望远镜的物镜
D.可以使用这种透镜来矫正近视眼
21、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边缘并按紧。用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再使钢尺伸出桌面边缘的部分变长,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听到的声音( )
A.音调变低
B.响度变小
C.音调变高
D.响度变大
22、判断下列哪一个过程是属于物态变化过程( )
A.将铁块加热至140℃
B.气球充气时逐渐膨胀
C.把大冰块锤成小冰块
D.烈日炎炎,户外缸中的水越来越少了
23、为了增强体质,适量的体育锻炼是必不可少的,下列是对八年级某同学体育锻炼中一些数据的估测,其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立定跳远成绩是5m
B.800m跑的成绩是40s
C.跳绳时跳起的高度大约4cm
D.跑完800m后心跳是每秒60次
24、下列几种估测中,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教室内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约为300cm
B.中学生正常步行时一步的距离约为2m
C.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min
D.一支新中华铅笔的长度约为17.5dm
25、一个重200N的物体在大小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匀速前进了25m,拉力撤销后,物体由于惯性又前进了10m.在物体向前运动35m的过程中拉力做的功为700J,则水平拉力的大小为______ N,此过程中重力做的功是______ J.
26、如图所示,运动员在进行撑杆跳高,运动员对撑杆施加了力,撑杆也对运动员施加了力,该现象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是不同的,前者改变了撑杆的______,后者改变了运动员的______。
27、冬天中午,屋顶上的雪在阳光照射下,逐渐变为水从房檐上流下来,这是______________现象。傍晚,淌在地面上的水,逐渐结成了冰,使路面很滑,这是_______________现象。
28、张强家里有一个双层玻璃杯,如图甲所示,两层玻璃之间为真空。张强想知道制成这个杯子的玻璃体积为多少,于是他通过查资料得知该种玻璃的密度为2.5g/cm3,用电子秤测得空杯的质量为100g。求:(已知水的密度为1g/cm3)
(1)制成这个杯子的玻璃体积;
(2)张强向杯子里注满水后,测得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500g,则该杯子的容积为多少?
(3)张强又将该杯子竖直向下缓慢压入装满水的溢水桶中,如图乙所示,直至杯子完全压入水中。当溢水桶中不再有水溢出时,测得溢出的水质量为490g。则该杯子真空部分的体积为多少?
29、丹丹同学身高1.5 m,站在平面镜前 3 m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___________m;若她向平面镜靠近 2 m,像的大小___________(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30、(1)图甲中物块的长度为_________cm;
(2)图乙中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__℃。
31、如图所示倒车雷达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来测量车尾到障碍物的距离,其原理回声测距用字母公示表示是s= .如果倒车雷达发出的声信号后经过0.1s返回到接收器,则车尾到障碍物的距离是 m.(v声=340m/s)
32、声音能靠一切_____、_____ 和_____作为介质传播出去,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钢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个管子,甲同学听到了两下响声;那么,第一下响声是从_____传过来,第二下响声是从_____传过来的,说明声音在_____中比在_____中传播得得快。
33、液化石油气是在炼油厂内对天然气或者石油气体进行___________和加压液化所得到的一种无色挥发性液体。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由于其热值高、无烟尘、无炭渣,运输、使用方便,已广泛地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液化石油气压力很大,需要用钢灌储存,在使用过程中,储存液化气的钢灌温度会___________(选填“降低”“升高”或“不变”)。
34、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如图乙所示的停表示数为________.如图所示,如图丙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
35、如图,小明用一个焦距较长的凸透镜(f=30cm)、一个滴管、一个废录音带盒、清水、白纸(画有箭头)等器材来自制“水滴显微镜”.
(1)图甲中,透过这个小水滴,看到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同的、放大的箭头,这里的水滴相当于___________透镜,若不调整水滴与箭头间的距离,应该把水珠变___________(填“厚”或“薄”),直至看到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
(2)把一个凸透镜放在水滴的上方,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在同一直线上,并且保持凸透镜是水平放置的,并调整到水滴的距离, 且眼睛不要离太近,边观察、边微微调节凸透镜的位置,即可看到箭头被放大的虚像.如图乙所示,比图甲中通过小水滴观察到的箭头要大得多,看到的箭头相对于原来白纸上的箭头是___________的(填“正立”或“倒立”).
36、一场大雪造成很多房屋倒塌,小明想知道屋顶的雪到底有多重,他找来器材进行了测量: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杯子重力为0.2N;
②将杯子里装满水,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总重如图1所示;
③将杯子里装满雪的样品,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总重为1N。
求:(1)杯中水的质量为多少kg?
(2)雪的样品密度是多少?(g=10N/kg)
(3)若屋顶面积为100m2,雪的厚度为30cm,则屋顶雪的总重力是多少N?(g=10N/kg)
(4)小明还想研究雪下落时的运动情况,他回想到了上学期做的纸锥下落实验。小明查阅资料了解到,物体下落过程中会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阻力f的大小与物体的迎风面积S和速度v的二次方成正比,公式为f=kSv2(k为比例常数)。现用一张半径为R、面密度为ρ(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质量与面积之比称为面密度)的圆纸片,按图甲所示将圆纸片裁剪成圆心角为n°的扇形,然后做成如图乙所示的纸锥,纸锥的底面积为S0(即为纸锥的迎风面积),让纸锥从足够高处静止下落。已知纸锥在整个竖直下落过程中是先加速后匀速运动。
求:纸锥下落过程中纸锥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v是多大(用字母表示,直接写答案)
37、1m3的冰熔化成水后体积是多大? (ρ冰=0.9×103 kg/m3)
38、某一时期,扬州开往广州的K221次特快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
| 扬州 | 南京 | 黄山 | 萍乡 | 郴州 | 广州 |
到达时间 |
| 19∶10 | 01∶22 | 12∶02 | 17∶30 | 21∶50 |
发车时间 | 17∶30 | 19∶16 | 01∶30 | 12∶10 | 17∶36 |
|
里程/km | 0 | 100 | 471 | 1167 | 1530 | 1904 |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列车由扬州开往广州所需的时间;
(2)计算列车由扬州开往南京路段的平均速度;
(3)假如列车用上面的速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已知南京长江大桥全长6772m,K221次特快列车有11节车厢共长228m,求列车经过大桥所需时间。
39、S是发光体,S′是它通过凸透镜成所的像,请画出凸透镜的位置并找出焦点(一个即可).
40、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4的适量碎冰放置在烧杯中观察一段时间,此时的室温约为20
,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碎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像(小明通过测量记录了一些关键数据:碎冰在第4min时开始熔化,熔化过程用时8min,熔化后升温较熔化前慢)。
41、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