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桥流水不流”之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水
B.桥
C.人
D.地面
2、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
A.人体感觉舒适的室内温度约为10℃
B.冰箱冷藏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
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D.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为37℃
3、2023年10月25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了载人月球车研制方案征集初选结果,由清华大学牵头的研制方案“望舒之辇”入选,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皎洁的月亮是光源
B.“望舒之辇”在地面上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白色宇航服可以吸收所有色光
D.“望舒之辇”后面的五星红旗,吸收了红光,所以看起来是红色
4、关于温度计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被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测量范围
B.体温计测体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C.使用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D.可以用体温计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5、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可以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之间相互转化,如图所示,已知乙是水,则( )
A.丙是冰
B.甲是水蒸气
C.由丙到甲的过程放热
D.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
6、甲、乙两小车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乙车的速度为6米/秒
C.甲车越来越快
D.乙车不可能静止
7、牛叫的声音和蚊子“叫”的声音相比较,牛叫的声音( )
A.音调高,响度大
B.音调低,响度大
C.音调高,响度小
D.音调低,响度小
8、下表是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实验数据,分析表中的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
999.84 | 999.90 | 999.94 | 999.96 | 1000.00 | 999.96 | 999.94 | 999.90 |
A.水在时密度最大
B.水的温度在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越来越小
C.水的温度在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小
D.水凝固成冰时体积会变大
9、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课桌的高度约75dm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2m/s
C.人的正常体温约37.8℃
D.做完整套眼保健操用时约50s
10、甲、乙两车在平直高速公路上的某时刻行驶情况,如图a,两车相距s,经过时间t后,两车距离变为s1(s1<s),两车的s-t图像如图b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b中的Ⅰ表示的是乙车的运动情况图像
B.图b中的t0时刻表示甲、乙两车此时的速度相等
C.t时刻一定在图b中的t0时刻之前
D.t时刻可能在图b中的t0时刻之前
11、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能装1kg水的瓶子一定能装下1kg的酒精
B.铁的密度大于棉花的密度,因此铁的质量大于棉花的质量
C.油比水轻,能漂在水面上,是由于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D.玉石雕刻成精美的玉石工艺品,密度会变小
12、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论温度如何变化,物质的密度都不变
B.一瓶矿泉水被喝掉一半后,剩余矿泉水的密度变小
C.能装 1kg水的瓶子一定能装下1kg的酒精
D.拍摄影视剧房屋倒塌镜头,常选用密度小的材料做道具,以确保演员安全
13、如图甲,在平直高速公路上的某时刻,A、B两车相距s向前行驶,经过时间t后,两车距离变为s1(s1<s),两车的s-t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A车、B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图乙中的图线II表示的是B车的运动情况
C.t时刻只能在图乙中的t0时刻之前
D.图乙中的t0时刻表示A、B两车此时相遇
14、液体温度计的示数变大时,其内部液体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 )
A.温度
B.体积
C.密度
D.质量
15、下列对物理量大小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我们八年级一本物理课本的重力约为100N
B.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4kg
C.课桌的高度约为200cm
D.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m/s
16、下列应用中涉及到的光学元件,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是( )
A.放大镜
B.潜望镜
C.近视眼镜
D.汽车前灯反光装置
17、据报道,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偏高。下列四个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及矫正做法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18、为了中小学生在清晨或夜晚出行的安全,校服设计者增加了具有强反射性能的反光警示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校服上的反光条是光源
B.看到黄色的反光条是因为发生了色散
C.光被反光条反射后传播速度大于
D.能够看到反光条是因为光在反光条表面发生了反射
19、如图所示,小明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面鼓使其发出声音,同时观察鼓面上泡沫小颗粒的跳动幅度是否相同.他是在研究声音的
A.音调与鼓面振动幅度的关系
B.响度与鼓面振动幅度的关系
C.音色与鼓面振动幅度的关系
D.音调与鼓面振动频率的关系
20、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反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如图所示,一束光与液面的夹角为,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时反射角的大小是
B.该装置利用了光的反射定律
C.液面下降时,光电屏上光斑S右移
D.当液面升高时,入射角会随之减小
21、下列生活中的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
A.普通中学生跑大约需要
B.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C.教学楼一层楼的高度约为
D.成都平原冬季室外的平均温度约为
22、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有效减弱噪声产生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在学校周围植树
C.纺织车间工人戴上防声耳罩
D.阳台及窗户安装双层隔音窗
23、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A.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为28g
B.人体正常体温为26℃
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为5m/s
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24、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用手捂住耳朵
B.在繁华的街边设置噪声监测装置
C.在居民区靠近马路一边植树造林
D.在摩托车尾部加装消声器
25、据欧洲权威媒体报道,中国的元级核潜艇静音技术已达世界最高水平,引发全球关注。该潜艇采用磁流体喷水推进技术来替代螺旋桨或水泵喷水推进技术,基本上消除了机械的噪音,从减小噪声的途径来看,这是在______来减小噪声的;在某次执行任务中,正在以20m/s速度匀速前进的潜艇向正前方某一固定障碍物发出一脉冲超声波,经过20s后潜艇接收到了回声。则接收到回声时,潜艇离障碍物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00m/s)
26、如图1所示是测硬币直径的方法示意图,该硬币的直径为______cm。如图2所示,体温计的读数为_______℃。
27、“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如图所示,甲、乙两图是同一辆玩具小车两次不同运动的频闪照片,频闪灯的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中数字的单位为cm.根据照片记录的小车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小车做_____直线运动,乙图中小车做_____直线运动(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
(2)乙图中小车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
(3)物体的运动情况常常可以用图象来描述,图丙中能反映甲图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选填“A”或“B”)
28、如图是利用太阳光来测量某凸透镜的焦距的照片,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小明认为凸透镜远的焦距一定大于L,那么,小华的推断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为了检验小明的推断是否正确,可将凸透镜向下方的纸张慢慢移近,若观察到纸上呈现的光斑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则其推断是正确的。
29、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 (选填“A、或B”)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其熔化过程共经历了 min.
30、小林在家里拿爷爷的放大镜做实验。第一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甲)所示,此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______像;第二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乙)所示,这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____像(以上两空均填“实”或“虚”)。从图(甲)到图(乙)的变化过程中,放大镜是逐渐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书本的。与图(乙)所反映的成像规律相同的光学仪器有__________。
31、如图甲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该物体的长度是 cm;如图乙所示,图中机械秒表的示数是 s.
32、如图,停表的小表盘的1格表示1分钟,大表盘的1大格表示1秒,1小格表示0.1秒,则该秒表的读数是_____min______s。
33、(1)如图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液态制冷剂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道,迅速汽化,此过程______(选填“吸热”、 “放热”),生成的蒸气又被电动压缩机抽走, 压入冷凝器液化,变成液态, 并在此过程______(选填“吸热”、 “放热”),把冰箱内的热“搬”到了冰箱外面。 冰箱中的“制冷剂”应具有沸点_______(“低”或“高”)的性质;
(2)小军将豆腐放入冰箱冷冻室后,变得硬邦邦的,这是由于豆腐内的水发生了______;拿出豆腐解冻后,豆腐变得疏松多孔,这是由于豆腐内部的冰______后形成的;(前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3)有同学认为, 电冰箱既然能够制冷,那么打开电冰箱的门,让其持续工作就可以像空调一样降低室内温度,你认为这种说法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_。(任写一种理由均可)
3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当同一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_____________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这两个力的大小、方向和__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35、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
(1)实验时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_____ ;
(2)如图1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 _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在保持图1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2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_____L(选填“>”、“<”或“=”).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 _____ (用L0、L表示)。
(3)如图3所示,在光屏上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4所示),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向 _____ 移动 (选填“左”或“右”);若让透镜和光屏不动,应该将蜡烛向 _____ 移动(选填“左”或“右”)。
36、估测是学习物理的重要能力之一、我们人类生活在大气中,我们身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大气压力。现请你通过计算估测:(已知大气压强约为1×105Pa)
(1)一只手掌的面积。
(2)一只手掌受到的大气压力。
37、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人对着高山喊一声吼,若3s听到回声,则人离山的距离是多少m?
38、如图所示,A、B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底面积为。容器A中盛有一定量的水,水深0.1m;B容器中盛有酒精,若B容器中酒精的质量与A容器中水的质量相等。(
,
,
)求:
(1)求B容器中酒精体积。
(2)现将2700g的铝块和质量未知的铁块分别浸没在水中酒精中,两个容器中液面上升到相同的高度(液体不溢出),求铁块的质量。
(3)“标准酒度”是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发明的一种酒度表示方法,它是指在20℃的情况下,每100毫升酒液中含有多少毫升的纯酒精。现要配置60度的白酒,应在A容器中倒入多少千克纯酒精?(假设当时温度为20℃,酒精与水混合体积不变)
39、如图所示是小车运动的st图像,请在右图中画出对应的vt图像。
40、在如图中画出平面上“不倒翁”受重力的示意图,点A是“不倒翁”的重心。
41、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对应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