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长春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以下文体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绝句也称“截句”“断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

    B. 诗歌的主要特点是集中性、精炼性、音乐性。按表达方式分,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按形式分,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和民歌体。

    C. 词,萌芽于南朝,盛行于唐,形成于宋,故称之“诗余”。

    D.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为“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必能裨补阙漏

    B.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臣不胜受恩感激

  • 3、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suì)          (xiān)          (ào)          (biě)

    B.(wō)          (què)          (fěi)          伤痕累(léi)

    C.(dí)            (duò)          (xī)            (wō)

    D.(cuàn)        (yín)          (chǔn)        (chā)

  •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看人看景看事物看问题,尽管对象的本质和形态并没改变,但从不同角度看,所见效果往往大不相同。

    ②要得到一个正确的观点,你就必须找准站立的地方,叫立场。

    ③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叫观点。

    ④角度在数学上是纯粹的,应用在生活中,就很复杂。

    ⑤如果立场不准确,就会出现死角。出现死角就会看不到危险,看不到危险,就危险了。

    A.⑤①③④②

    B.③①④②⑤

    C.⑤④②③①

    D.④①③②⑤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士卒无赖。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师勋塞天地,当务始终。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及副元师。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几日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哺食,请假设草具。”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命持马者去,旦日来。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选自《柳河东集》)

    (注)①汾阳王:平定安史之乱的第一功臣郭子仪。②槊:长矛。③哺食:吃晚饭。

    1下列句中的“以”与“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愿奉军 B.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王故

    C. 屠暴起,刀劈狼首 D. 伤先帝之明

    2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太尉虽治理时间不长,但严惩恶卒,不畏强暴,坚持正义。

    B. 白孝德虽着墨不多,但亦可见此人的胆小怕事,无所作为。

    C. 郭晞起初放纵士卒横行,骄横无知,但在太尉一番言辞之后知错能改。

    D. 太尉自始至终独一人前往郭晞军中,体现了他超人的胆识和处事的智慧。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士卒无赖   纵:______

    ②杀一老卒,何也   甲:______

    ③罪及副元师   且:______

    ④俱至孝德所,不能  谢: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1)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1“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汗青”指_______

    2请你赏析该诗的颔联。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读下面的对话,然后回答问题。

    老师:王小明同学很少参加集体劳动,他在家里也什么都不干吗?

    家长:学习那么紧张,哪有时间干活?

    甲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他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家长:在家干不干活真的很重要?

    乙老师:当然了,如果不从小培养劳动习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长:谢谢老师!我知道您这是关心、爱戴孩子,今后我们一定注意。

    (1)对话中有一句不得体,请找出来写在下面。

    (2)在对话中的空格处填上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话。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古诗文默写。

    (1)求之不得, 。悠哉悠哉, 。(《诗经·关雎》)

    (2)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3)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4)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7) ,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使至塞上》中一句 与《渔家傲·秋思》中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有异曲同工之妙,描绘了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品味瑕疵

    佚 名

    ①我国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谚语,英语谚语也有“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之说。由此看来,任何事物都有缺点,都有瑕疵。如何对待这些瑕疵,却因人而异:有些人斤斤计较,换得的是不满和不快乐,而有些人却学会品味瑕疵,从而收获了很多。

    ②瑕疵铸就了别样的美。最美女神维纳斯,成就其美的,不是无瑕绝伦的美貌,不是艺术家高超的技艺,而是一双无法修复的手臂。两只残缺的手臂,却激发了人们无穷的想象力,从而成就了一种撼人心魄的艺术美。月缺是瑕疵,但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那一弯如钩的月,却把李煜的国破家亡之恨、孤独寂寞之情渲染得如此传神,从而写出了深深触动我们内心的凄清之美。正是瑕疵,酝酿出这些别样的风景。

    ③瑕疵也能超过完美,创造奇迹。在美国有个叫拉里恩的玩具商人开办了一家玩具娃娃公司,设计了一个可爱的娃娃名为Bratz,却总是无法超越完美的经典——诞生于1959年的芭比。当他为此苦恼时,他那只有7岁的孩子不小心把几滴墨水溅到娃娃脸上,令他感到意外的是,对这个脸上有瑕疵的娃娃,孩子反而更喜欢了。“你不觉得她跟我很像吗?看她那一脸的雀斑,很可爱!”他的孩子指着娃娃脸上的污渍说。拉里恩得到启发,大胆地设计了有五位成员的娃娃组合,最主要的是她们脸上都有一些雀斑,这就是如今的Bratz。经过十年的发展,拉里恩用持续市场销量说明了Bratz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玩具娃娃。美国《时代》杂志这样评价说:“拉里恩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用瑕疵超越了完美的经典!”

    ④品味瑕疵,能战胜挫折,获得更大成功。司马迁身受的大刑之辱,成了他人生中抹不去的瑕疵,可他并没有因此消沉,却将此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奋笔疾书,夜以继日,终于完成了《史记》而声誉斐然。卓别林因为相貌丑陋而被很多企业拒绝,但在喜剧方面逐渐显露出了他的优秀之处,从此,一位著名喜剧大师诞生了。正是他的瑕疵成就了他的事业。然而也有一些人却不是这样,比如一些运动员在自己事业上升时期,为了有个完美的结局,想方设法回避该有的挑战,早早结束运动生涯,失去了获得更大成功的机会。因此,有时瑕疵虽然使我们的人生不完美,却激发出更大的能量,绽放出更美丽的花朵。

    ⑤尼采说:“追求完美是正常而有缺憾的人性。”允许瑕疵的存在,是人生淡然的大智慧。学会品味瑕疵,才能感受到不完美的完美,才能创造奇迹,才会收获更大的成功。

    (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A.学会品味瑕疵,能够收获很多。

    B.品味瑕疵,一定能战胜挫折,获得更大成功。

    C.瑕疵铸就了别样的美。

    D.瑕疵也能超过完美,创造奇迹。

    2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引用两句谚语,目的是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会有瑕疵,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这些瑕疵,从而逐步走向“完人”。

    B.用最美女神维纳斯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两只残缺的手臂,产生了撼人心魄的艺术美”这个观点。

    C.本文采用“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的论证结构,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D.选文第③段的事例说明了一个道理:有瑕疵的玩具,就能超越完美的经典。

    3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你指出其中一种,结合具体内容,谈谈它的作用。

  • 10、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①雾和霾是自然界中使能见度降低的两种不同天气现象。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雾肉眼可见,常呈乳白色,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高山、海滨、乡村常见,城市区域较少见。霾是大量细微的颗粒物均匀地浮游在空中。这些微小颗粒物的直径一般小于1微米,肉眼不可见。它们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

    ②这些悬浮的细小颗粒物本来在各处漫无目的地飘摇散落,无意危害人类。是一股神奇的力量将它们聚集起来,终成四面“霾”伏之势,这就是雾霾的帮凶—逆温层。 

    ③逆温层通常出现于对流层底层,厚度较薄,一般在几百米至几千米之间。受逆温层影响的地区,大气都趋于稳定,对流不易发生。因此,除随寒潮带来的逆温外,一般逆温现象都会导致地面风力微弱。空气中的悬浮粒子因此聚积,使得空气质量变得差。 

    ④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使城市上空出现了高空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在正常气候条件下,污染物从气温高的低空向气温低的高空扩散,逐渐循环排放到大气中。但在逆温现象下,低空的气温反而更低,导致污染物停留,不能及时排放出去。

    ⑤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抑制了烟尘、污染物和水汽凝结物的扩散。几十米甚至几百米厚的逆温层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罩”在城市的上空,近地面的污染物“无路可走”,只好“原地不动”,越积越厚,烟尘遮天蔽日,空气污染势必加重。

    ⑥冬季之所以更容易发生雾霾,便与逆温层有关。冬季冷空气的密度要比暖空气的大。简单来说就是,冷空气总想往下沉,而暖空气总想往上跑。在冬季的夜间,地面向外发出大量辐射,迅速降温。而由于白天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又相对较少,这样就造成了近地面空气温度低,而高层空气温度高。因此,近地面的冷空气不会向高空运动,高层的暖空气也不愿意降落到地面。于是各自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在垂直方向上也就减少了空气交换,这样更容易形成雾霾。

      (选自《读者》校园版,2016年第9期)

    1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雾是由近地面空气中大量悬浮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形成。

    B. 逆温层将悬浮的飘摇散落的细小颗粒物聚集起来,终成四面“霾”伏之势,成为了雾霾的帮凶。

    C. 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抑制了烟尘、污染物和水汽凝结物的扩散。它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罩”在城市的上空,对城市起着保护作用。

    D. 冬季冷空气的密度要比暖空气的大。冷空气总想往下沉,而暖空气总想往上跑。冬季更容易发生雾霾。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①段采用先总后分的文体结构,分别说明了“雾”、“霾”的基本特点,以及对能见度的影响。

    B. 文章第①段画横线句子通过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构成霾的微小颗粒的大小,以及对能见度的影响。

    C. 文章第③段画横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一般”可以省略,因为“在几百米至几千米之间”已经准确地说明了逆温层出现于对流层底层的大致距离。

    D. 文章按逻辑顺序展开。在介绍“雾”、“霾”的特点的基础上,引出逆温层对雾霾的促成及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最后说明冬天更容易形成雾霾的原因。

     

  • 11、阅读《世界不只有一种颜色》,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小时候的笨拙程度在当地是出了名的。

    ②11岁时给寺庙当义工涂廊檐,却不小心打了竹架板上的颜料盘,画漆翻落下去,将下一层义工的头发染得五彩斑斓,那种防水漆无法用水洗掉,只能用煤油,煤油的味道十分难闻,看着同伴因为我的失误而被煤油洗头,心里感到十分不安。让人更加无法容忍的是,仅隔一天,我又打翻了颜料盘,并且成功地落在了另一个人的头上。

    ③那个人在颜料盘扣在他头上的瞬间用手紧紧地摁住它,当他抬头往上看时,发现了我那张圆圆的,充满内疚的脸。他愤怒地问,怎么又是你,然后告诉我,他只有一个要求,不要用煤油洗他的头。

    ④我立即想出了更好的办法——剃头,对方起初并不同意,但我告诉他,我会陪他一起,将自己的头发也剃掉的,他脸上闪过一丝意外的神情,好处是,他答应了。但事实出乎我们俩人的意料,他剃完头发后,我用很凝重的声音告诉他,颜料已经连头皮都染了。只能用煤油再洗一次了。那一刻,我在他的眼中看到了想要吞噬我的火焰。

    ⑤我不得不换成从下往上用铁锹扔水泥的工作,结果因为用力过猛,水泥变成一条线,直接贴在了对方身上,看着对方一砣一砣地从身上往下扒水泥,我吓得瞬间石化。

    ⑥中午吃饭时,有位女生因为我笨得出名,故意坐得离我远一些,以免被我误伤。谁知我不甘接受这一事实,心想一定要在吃饭速度上超过她,谁知用力过猛,碗里的面条飞弹而出,落在了那女生身上。

    ⑦当时唯一的安慰是,我发现了一个跟我一样笨拙的男子,他用铁锹勾上面的水泥桶,于是我们看到了他被水泥浇灌的情景,别人都笑得快要岔气。唯独我不笑,我有什么理由笑一个和我一样笨拙的人呢,我走过去安慰他说:我不会笑你的。那人用疑惑的眼神看我,我说,因为我长大后,会和你一样笨的。

    ⑧他突然双眼放光,极为激动地问:你是黄保余吧?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我的影响力有多大。后来我妈跟我说,你看你,千活不行,吃饭不行,说话也不行,当不了官也当不了民工,以后怎么混。

    ⑨我也认同母亲的,我干活不行,当不了官也当不了民工,但我当老师教写作还可以的,上中学时出版了长篇小说,并因为这部小说,被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中国少年作家班评为首届“中国十大少年作家”。主编的图书出版后,每本都畅销。但是,无论我怎么学习,我的普通话还是不够标准,但更多的学生喜欢听我讲课,我们的学校里汇集了全北京语文最优秀的孩子。

    ⑩后来想,世界不只有一种颜色,为什么我们非得在某一处涂得那般辛苦,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也许更有意义。

    ⑪我们单位的设计寇寇老师每周有四个半天去教小学生画画,孩子们常问太阳可不可以涂成蓝色、树叶可不可以是红色、向日葵可不可以是绿色?寇寇老师总是让他们涂成自己想要的颜色。

    1本文以“世界不只有一种颜色”为题,有什么好处?

    2文章一直在写发生在作者身上的事,为什么又写到了寇寇教学生学画画的事?第段的内容能否删去?

    3文章第⑦段中,当那个男子被水泥浇灌时,为什么唯独作者不笑?

    4文章多次提到“颜色”,其中第⑩段和⑪段中的“颜色”是否相同?

    5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几句流畅的话,具体描写作者看到的对方一砣一砣地从身上往下扒水泥时的尴尬。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问题的世界,问题无所不在,它是那样的复杂而又神秘;疾病、生命、战争、自然、宇宙……它又是那样的现实与贴近;学习的问题、生活的问题、交往的问题、情感的问题、前途的问题……

    在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你最想倾诉的是什么问题?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600字。④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