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中,被称为“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的是
A. 生产合作社 B. 公私合营 C. 赎买政策 D. 没收
2、他“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为实现“毕生的梦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而培育出“东方魔稻”,这位让中国人“端牢饭碗”的老人家于2021年5月22日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让我们永远的记住他吧!这里的他是( )
A.钱学森.
B.华罗庚
C.邓稼先
D.袁隆平
3、随着解放区的扩大,越来越多的 农民迫切希望获得土地。适应这一需要,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全国土地会议上颁布了下图文件,此时间是()
A. 1945 年
B. 1946 年
C. 1947 年
D. 1949 年
4、下列选项中与下图能正确搭配的是( )
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5、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6、中国银钱的贬值从19世纪末起变得更加严重了,38克一两的白银在1887年值1.2块鹰洋,但在15年之后却失去了其近一半的比值。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 战争赔款剧增
C. 鸦片走私严重 D.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7、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讨论。其中,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
A.小华: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B.小李:战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使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
C.小林:《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小苏:签订的《马关条约》,首次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8、下列报道的历史事件“周恩来到西安谈判”,西安事变后,周恩来返回延安,该事件标志着
A.第一次国共合作成功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国共十年内战全面停止
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初步形成
9、1919年在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中写道:“此次罢学风潮,近因由政治问题发生。”条陈中“罢学风潮”和“政治问题”分别指( )
A.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五四运动、新文化革命
C.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D.五四运动、十月革命
10、“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的战败,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这里的“变革求新”是指
A.禁烟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戊戌变法
11、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彭德怀元帅》展示了彭德怀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下列战役属于彭德怀指挥的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2、法国某报刊上有一幅政治漫画(见下图),内容为“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据此判断,此漫画的创作背景是
A.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C. 鸦片战争爆发
D. 甲午战争爆发
13、1949年10月1日《人民日报》报道:“当国旗图案在政协会议上通过后,许多机关、团体、学校、商号以至民宅,立即自发去订新式国旗……顾客们成排地挤在门前急着买,一定要想在十月一日……挂出来,或挂的更早一些。”人民争相购买国旅是为了欢庆
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C.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中国申办奥运会成功
14、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辛丑条约》中最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内容是
A.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B. 允许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
C. 同意各国在北京到山海关沿铁路驻兵 D. 允许各国在东交民巷设使馆界
15、1935年北平学生示威游行时,清华大学女学生陆瑾发表演讲,她的演讲内容可能包括( )
①反对华北自治 ②要求政府在抗战后实现真正和平③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④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16、周恩来评价道:“功在第一枪”,朱德也用“南昌首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高度概括了南昌起义造就了一支新型革命军队的壮举。由此可知,南昌起义具有( )
A.敢为人先的首创性
B.百折不挠的坚定性
C.果断灵活的斗争性
D.冒险冲动的激进性
17、民国时期旅顺学生刘成汉的小学毕业证书上写着“中华民国三八年二月二五日”,他毕业的时间应该是公元
A.1947年 B.1948年 C.1949年 D.1950年
18、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袁世凯称帝 ②护国战争 ③二次革命 ④宋教仁遇刺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③②④ D.④③①②
19、冼星海被周恩来誉为“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他的代表作是
A. 《义勇军进行曲》 B. 《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 C. 《毕业歌》 D. 《黄河大合唱》
20、某校团委开展课外活动,组织阅读一些关于革命党人事迹的书籍,并讲述一个革命党人为革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能入选这次阅读和讲述革命志士奋斗事迹的史事是
①刘道一、蔡绍南——萍浏醴起义 ②徐锡麟——安庆起义
③黄兴——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 ④秋瑾——绍兴起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1、填空题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_______。
22、1945年,加速胜利的主要因素:(1)德国在欧洲战场败局已定,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2)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3)美国向日本的_______、长崎投掷两颗原子弹。(4)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______。
23、孙中山在《____》发刊词上,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释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____(会议)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是______。
25、中国近代史上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甲午中日战争中,下令用自己的军舰撞击日舰最后壮烈牺牲的爱国将领是________。
26、北伐战争目的:___________。
主要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战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战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锋:国民革命军第四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___________。
胜利进军的原因:___________,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广大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27、甲午中日战争中,致远舰管带(_________)壮烈牺牲;中国近代第一个屈辱的不平等条约中,被迫割让给英国的领土是(__________)。
28、____________ 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取得胜利的____________,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29、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1935年北平学生发起______运动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1941年国民党顽固派制造______,引起国共摩擦。
3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近代化探索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救亡图存运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
材料三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而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也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长的退……
(1)请为材料一这段历史发展制定一个主题?指出②处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的“开颅洗脑”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所说的“行军”是指什么?这次行军中体现出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32、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确立的基本政策。根据这个政策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
(2)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创造性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写出践行了这一构想的事件。(写出一个即可)
(3)现在,为解决台湾问题,我们国家确立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在处理海峡两岸关系时,我们常提到“九二共识”,两岸达成的“共识”是什么?
(4)做为中学生,你认为在与各民族相处和维护国家统一方面,能做些什么事?(选取一点谈即可)
33、问答题
(1)请你列举在沿海地区出现的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有哪些(每项至少列举二项)?
(2)从香港、澳门“回归”到“繁荣”充分说明了我国政府实行的哪一基本方针的正确性?此方针内容是什么?这一方针最初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
(3)香港、澳门回归有何意义?
34、《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材料三:“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社论
请回答:
⑴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制定的措施是什么?列举一例这一期间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
⑵阅读材料二,指出在“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的指引下,我们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走了哪些弯路?给中国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影响?
⑶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是因何产生的?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⑷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