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标志是( )
A.三大战役 B.渡江战役
C.西藏和平解放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歌曲《小燕子》作于1957年,是电影《护士日记》中的一首插曲,歌曲第二段的歌词为:“小燕子,告诉你,明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这段材料告诉我们,歌曲的创作背景是( )
A. “一五”计划 B.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C. “大跃进”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3、在我国对外开放筚路蓝缕的创业路上,有两座城市注定大名鼎鼎。一座作为“试验田”,在1980年率先拥抱世界;另一座虽为“旧窗口”,却在1990年焕发出了新活力。这两座城市分别是
A.珠海、汕头
B.深圳、上海
C.深圳、海口
D.厦门、珠海
4、小明准备出一期以“勿忘国耻”为主题的黑板报,下列选材不当的是
A. 七七事变
B. 南京大屠杀
C. 南昌起义
D. 九一八事变
5、“十四年抗战”是指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关于这一事件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A. 它是日本蓄谋已久发动的侵略战争
B. 它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C. 它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 它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6、“低碳生活”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低碳”正渗透到百姓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低碳生活的践行者。这体现的思想理论是( )
A.“三步走”战略部署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科学发展观
7、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开始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这个“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8、关于历史人物李鸿章的评价问题,近年来成为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个热闹话题。无论怎样重新评价李鸿章,他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事实,是他无法抹去的历史之污。下列不平等条约中,由李鸿章参加谈判并签署的是( )
A.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B.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C. 《北京条约》 《辛丑条约》 D. 《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9、在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悲壮历史中,勇击日寇、殉难黄海的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宝贵
D.邓世昌
10、据1953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除汉族外,各少数民族人口共3500多万,约占全国人口的6%,他们分布的地区则占全国总面积的60%。为此,国家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制度是
A. 政治协商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社会保障制度
11、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其伟大意义在于( )
A.打败了美帝野心狼
B.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C.捍卫了新中国安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D.维护了国家统一
12、以下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正确的是
A.外国侵略势力的深入,使国家主权完全丧失
B.丧失了部分国家主权,既保留封建因素又产生了资本主义因素
C.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
13、“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全县有毛南族6.45万人,占全国毛南族总人口的70%左右。2020年5月,环江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建立依据的制度是( )
A.按劳分配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14、“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启了一个新时代,中国的命运从此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种根本性变化表现在( )
A.民族振兴,国家富强
B.全境解放,祖国统一
C.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D.国家独立自主,人民当家作主
15、北伐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哪一城市的工人起义并取得胜利( )
A.北京
B.武汉
C.上海
D.南京
16、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美国思想家杜威在给女儿的信中说:“要是我们国家十几岁的孩子,领导人民开展一场大清洗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且是各行各业的人都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那是难以想象的。”杜威所受的这场运动的直接结果是( )
A. 取消二十一条 B. 北洋政府拒绝在对德国签字
C.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 国共合作实现
17、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共同纲领》
C.《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D.《中华民国约法》
1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 )
A.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C.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D.建设小康社会
19、1982年,邓小平明确提出“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 )
A.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B.“三个代表”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科学发展观
20、某学习小组围绕“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展开讨论,以下发言中,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B.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1、1894年,孙中山等人在檀香山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________。辛亥革命以________作为指导思想。
22、改革开放后人民解放军实施的战略是—— 。
2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中①处是____(省会城市);《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中②处是____(省会城市或首府)。
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示意图 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
24、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此,他强调______,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在______(人物)周围形成了一个反革命集团,阴谋策动反革命政变,夺取最高权力。
25、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际上形成了以___________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1997年的十五大把____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6、文化大革命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______。
27、看图回答问题
下图历史人物是______。
28、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_________”;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_________,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9、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______》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1917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______》,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30、从历史分期上看,鸦片战争是______的开端;从历史发展阶段看,______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1、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事件,它所孕育激发出来的“五四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为此,基本历史小组就五四运动进行研究性学习。
(走进历史)
(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2)五四运动时期,运动的中心和斗争的主力有哪些变化?
(体验历史)
(3)如果你是当时北京大学的一名学生,准备上街游行,你准备到什么地方去游行?游行的口号是什么?
(感悟历史)
(4)什么是五四精神?我们应该如何发扬它?
32、阅读下列题目,填上相关内容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_____
(2)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_____
(3)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______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_____
(5)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_____
3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继续努力。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有什么历史意义?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措施是什么?请列举一例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出现的失误。从这些成就与失误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34、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你认为第一要务是哪一点?请论述你的观点。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