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宜宾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最能表达保尔内心绝望的一项是(   )

    现在,他的身体彻底垮了,归队已经无望。作为革命战士的保尔,他了解到了自己的真实病情,他失去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战斗的能力,他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

    A. 原来他完全失去了双腿!他永远不能再冲锋陷阵了!

    B. 原来他完全失去了双腿。他永远不能再冲锋陷阵了。

    C. 他残疾了吗?他还能冲锋陷阵吗?

    D. 原来他完全失去了双腿!他还能再冲锋陷阵吗?

  •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不愿说出实情,闪烁其词地遮掩过去了。

    B.中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特色鲜明,名家众多,优秀作品数不胜数。

    C.汉语具有抑扬顿挫的音韵之美和简洁优雅的意义之美。

    D.迎面走来了一群俏姑娘和帅小伙,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给人们十分阳光的感觉。

  • 3、作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九一八”事变爆发三周年之际,有人散步抗日悲观论调,鲁迅先生为鼓舞民族自尊心,写下了一篇“犀利如刀而又热情似火”的驳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B. 《钦差大臣》中,果戈里以辛辣的笔触描写了中关园读了假钦差的信件后极力为自己开脱的丑态,无情地揭露了俄国封建官僚社会腐败与黑暗的本质。

    C.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一篇由内而外详尽介绍花朵各颜色形成原因的事物说明文,脉络分明,节奏明快,富有艺术情趣。

    D. 面对圆明园废墟,宗璞忧国忧民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召唤全社会每一个有志之士都投入到时代的大变革和百废待兴的建设浪潮之中来。

  • 4、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年近百岁的著名物理学家杨正宁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物理事业,个人修养已到了宠辱偕忘的地步,把功名利禄看得很平淡。

    B. 漫步在橘子洲头,微风拂面吹来,令人心旷神怡

    C. 梅兰芳作为一代京剧大师,众多的京剧爱好者慕名前来想拜他为师,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D. 在她的生日宴会上,大家觥筹交错,举杯为她祝贺生日。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录毕,送之_______ 或遇其叱咄______ 媵人持沃灌_______ 白玉之环_______

    2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和“余/因得/遍观群书”朗读节奏都有错误。

    B. 文章第①段写天气的寒冷,意在突出自己学习的刻苦。第②段写天气的寒冷,意在表达尊师重教的思想。

    C. 文章第②段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我”和“同舍生”生活情况的对比,衬托出自己由于学业出众,尽管穿得破旧而无卑意。

    D. 课文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刻苦努力学习。

    4和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结合本文,说说现代中学生读书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沈尹默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亮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1)这首诗形象鲜明,意境__________,写的是__________季节的一个夜晚,北风呼啸,寒霜浓重,明月高照,寒气袭人。诗人在严寒中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显示出“五四”前夕一代青年_____________的精神和_____________的思想。

    (2)如何理解“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这两句诗的深刻含意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默写与文常

    中国古代诗词,有许多以边塞军旅生活为题材的作品:有的描写了奇异的塞外风光,如唐朝__(人名)《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反映戍边生活的艰辛,如《木兰诗》中的“__,寒光照铁衣”;有的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如___(朝代)范仲淹《渔家傲》中的“______” ┅┅这些篇章不但在文学意义上非常宝贵,而且在历史意义上也极具价值。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是古代志士仁人推崇的一种生死观,这首诗中的“________”一句就是这种生死观的真情表白。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

    那条河流

    我怀念那条河。

    远远地看,它就像一根孤独的琴弦绷在原野上,任风雨和岁月弹拨。

    我是生长在它旁边的一双耳朵。当时我不觉得幸运,以为这是音乐、这波涛的诉说、这不尽激情的灌注,都是理所当然的。以为这柳阴是理所当然的,洋槐洁白芬香的花絮是理所当然的,竹林里布谷鸟黄鹂鸟的啼鸣两岸是理所当然的,两岸湿润的炊烟和歌谣是理所当然的。当时幼稚的心里,却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念头:这河流以及与它有关的一切,理所当然属于我们。

    我在河里学会了游泳。我把蝴蝶的姿势、青蛙的姿势展示给水中的鱼;我仰躺在水床上,看天,在天蓝和水蓝之间,我是漂浮的梦。我捉螃蟹,石缝里小小的反抗弄疼了我的手,而它并没有多余的恶,小小的身体上全是武器,一生都在战争的恐惧里度过,最大是的成功仅仅是防止过分的伤害。在横渡河湾的时候,我遭遇过一条水蛇,小小的头昂着,更小的眼睛圆睁着打量陌生的天空,它也在不测的水里横渡它的命运。

    我在竹林里制作了第一管竹笛,摹仿北斗的指法它也是七个音孔,我在静夜里向身后村庄和远方的岁月吹奏。

    当时,我不觉得这一切都是奇迹,真不觉得我内心的水域,有一多半来自这河流 的灌溉。我那浮浅、单纯、蒙昧的心里,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我没有想过,这河流会有断流的时候。我没有想过,它似乎源远流长的水,是来自哪里?它的温柔碧波和浩然激流,是怎样一点一滴汇成?

    带着它的涛声和波光,我湿琳淋地走了。我走到哪里,就把它带到哪里,我是它站起来行走的一部分,我的记忆里流淌着它的乳汁。

    我仍然觉得它理所当然存在于那里,理所当然属于我,属于我们,而且永远。

    年前回家,我愕然了。我再也看不到那条河流。横卧在面前的,是它干涸的遗体,横七竖八的石头,无言诉说着沧桑;岸上的柳林、竹林、槐林、芦苇荡都已消失,荒滩上,有人在埋头挖坑淘金;三五个小孩,在放一只风筝,几双眼睛一齐向上,望着空荡荡的天空和那只摇摇晃晃的风筝。

    我已找不到当年游泳地方,那让我感到河水深度、照过我少年倒影、用蓝色的旋涡激起我最初诗意想像的地方,已被高大的垃圾堆覆盖。

    我多想,我多想找到死去的源头,去大哭一场,让泪水复活这条梦中的河流。

    这时候,才痛彻心肺地明白:天地间没有理所当然永远属于我们的事物。

    理所当然,理所当然地去珍惜——这才是唯一属于我们的理所当然。

    我们不过也是游荡于河流中的另一种鱼。我们不愿成为干鱼,但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许多河流枯竭了,污染了。爱,枯竭了;我们内心的河床,不再是碧波倒影,而是注满了污水,堆满了垃圾。

    我,该怎样打开内心的纯洁水源,。复活那死去的河流?

    【1】文中的感情随河流的变化而变化,经历了由□□ →□□→□□的过程。

    【2】段画线的部分,主要运用了排比手法,有何作用?

    【3】第(14)段中,画线的句子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4】联系全文,说说那条河流的含义和作用。

    【5】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记忆中的那条河流写起,通过今昔对比,表现了人类要懂得珍惜的主旨。

     B.描写捉螃蟹和遭遇水蛇的细节,意在表现自然界充满竞争,一切事物都面临危机。

     C.作者认为那条河流是个奇迹,是因为那条河流曾给他童年带来乐趣。

     D.本文描写河流的变化,从开始的温柔碧波到后来干涸的遗体,省略了变化的过程,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 10、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读书的方法

    ①朱熹说:“读书别无法,只管看去便是法。”所以,读书首先要“读”,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然后才可以去寻找合适的方法,讲求读书的效果。多次讲到读书方法的胡适也说,读书的习惯重于方法。

    ②其次,读书要有选择。现代社会,书籍汗牛充栋,博览群书固然可敬,但有所选择既是必然,也更为重要。选择什么书来读?一是选择有趣的书。读书最大的动力是兴趣,哪本书有趣就读哪本,想看什么,就读什么。这可能是最初读书的动机,也是养成读书习惯的最好选择。二是选择有用的书。读书除了追求有趣,也可以是为了增长知识,增进才干。古人也说过“书到用时方恨少”,最终也把读书落实到“用”上。三是选择经典。经典是人类精神财富的精华,是历史的沉淀,是时间的选择。它既能带给阅读者极为有用的知识,又能带给阅读者巨大的精神享受。

    ③再次,读书要熟读精思。“熟读精思”是朱熹“读书六法”之一。什么是“熟读”? 按朱熹的说法就是针对一本书反复读,直到读懂弄通为止。当然,要把一本书读上十遍甚至几十遍,对于一般人来说基本不可能,也不可取。但是,一般人对经典书籍多读几遍是应该的,也是可能的。经典著作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只有多读,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意旨,或者说每读一遍就会有新的领悟、新的收获。

    ④“熟读”还有一层意思是“精读”。朱熹提出读书要“三到”,也就是“心到、眼到、口到”。胡适在朱熹的基础上又加上“手到”,成为“四到”。“手到”主要是指标点分段、查参考书、做笔记等。

    ⑤只是“熟读”还不够,还要“精思”,还要认真反复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指出,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孟子也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强调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思考,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书上所说,应当认真考察分析,辨识论证。孔子、孟子的话说出了读书做学问的一个基本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原则:敢于怀疑,独立思考。

    ⑥最后,读书要记要用。所谓“记”,一是要做批注,不能读“望天书”,读时一张白纸,读后还是一张白纸。要把在阅读中认为重要的、与其他书籍互参互证的、自己感到疑惑的地方标注出来。二是要做笔记,把书中精彩的或者令人疑惑的东西记下来,把自己的感想、评论写下来,必要时写写读书心得,甚至形成研究文章或专著。“用”就是把读书所得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一方面,如果能“用”到书中的知识,说明读书没有白读;另一方面,书中的知识也只有在运用中才能记得牢,记得住。

    【文本二】

    ①批注式阅读是指导人读书的一种重要方式。

    ②如果一个人动了心去读文章,就一定会有或深或浅的感想。如有学生在读到《饮酒》中“心远地自偏”后,他批注:“如果一个人心中有世俗的尘埃,就一定不会有‘悠然见南山’的惬意。”这些感想式的批注,不仅能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文本,而且还有利于培养敏感的神经,对于写作也是相当重要的。

    ③“学者先要会疑”,不疑不能激思,不疑不能增趣。有了疑问,带着问题读书,才会读进去,真正地走入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这种质疑式批注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培养怀疑与探究精神。

    ④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允许并提倡他们对阅读作出或褒或贬的评价。如一同学在读了《爱莲说》之后,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作出了精彩的赏析式评价。但也有人对文本作出否定评价的,如有学生在《敬业与乐业》中的“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这句话旁边作出如下批注:“不如把这两个破折号改成括号,这样更让人明白,读起来也更顺畅。”这种评价式批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辩证思维。

    【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本一开篇点题,引出论题,强调了“读书方法的重要性”,寻找到合适的方法,再去培养读书的习惯。

    B.“熟读”要做到多读,尤其是经典著作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只有多读几遍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意旨。

    C.文本一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列举了孔子、孟子关于读书要思考的话,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只是‘熟读’还不够,还要‘精思’,还要认真反复思考”的观点。

    D.读书要“用”,把读书所得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才能把知识掌握牢固。

    E.质疑式批注有助于激思增趣,有利于培养怀疑与探究精神。

    【2】请简述文本一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3】文本一第⑥段和文本二都提到了“批注式阅读”,但内容各有侧重,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写作目的简要分析。

  • 11、营救朱赫来

    在最后一分钟,他才骤然想起口袋里的手枪。等他们走过去,朝这个端枪的家伙背后放一枪,朱赫来就能得救。一瞬间作出了这样的决定之后,他的思绪立即变得清晰了。他紧紧地咬着牙,咬得生疼。就在昨天,朱赫来还对他说过:“干这种事,需要的是勇敢坚强的阶级弟兄……”

    保尔迅速朝后面瞥了一眼。通往城里的大路上空荡荡的,连个人影也没有。前面的路上,有一个穿春季短大衣的女人急急忙忙地走着。她不会碍事的。十字路口另一侧路上的情况,他看不见。只是在远处通向车站的路上有几个人影。

    保尔走到公路边上。当他们相距只有几步远的时候,朱赫来也看见了保尔。

    朱赫来用那只好眼睛看了看他,两道浓眉微微一颤,他认出了保尔,感到很意外,一下子愣住了。于是刺刀尖立刻杵着了他的后背。

    “喂,快走,再磨蹭我就给你两枪托!”押送兵用刺耳的假嗓子尖声吆喝着。

    朱赫来加快了脚步。他很想对保尔说几句话,但是忍住了,只是挥了挥手,像打招呼似的。

    保尔怕引起黄胡子匪兵的疑心,赶紧背过身,让朱赫来走过去,好像他对这两个人毫不在意似的。

    正在这时,他的脑子里突然又钻出一个令人不安的想法:“要是我这一枪打偏了,子弹说不定会打中朱赫来……”

    那个佩特留拉匪兵已经走到他身旁了,事到临头,难道还能多想吗?

    接下来发生的事是这样:当黄胡子押送兵走到保尔跟前的时候,保尔猛然向他扑去,抓住他的步枪,狠命向下压。

    刺刀啪嗒一声碰在石头路面上。

    佩特留拉匪兵没有想到会有人袭击,愣了一下。他立刻尽全力往回夺枪。保尔把整个身子的重量都压在枪上,死也不松手。突然一声枪响,子弹打在石头上,蹦起来,落到路旁的壕沟里去了。

    朱赫来听到枪声,往旁边一闪,回过头来,看见押送兵正狂怒地从保尔手里往回夺枪。那家伙转着枪身,扭绞着少年的双手。但是保尔还是紧紧抓住不放。押送兵简直气疯了,猛一使劲,把保尔摔倒在地。就是这样,枪还是没有夺走。保尔摔倒的时候,就势把那个押送兵也拖倒了。在这样的关头,简直没有什么力量能叫保尔撒开手里的武器。

    朱赫来两个箭步,蹿到他们跟前,他抡起拳头,朝押送兵的头上打去。紧接着,那个家伙的脸上又挨了两下铅一样沉重的打击。他松手放开躺在地上的保尔,像一只装满粮食的口袋,滚进了壕沟。

    1概括选文的起因、经过、结果。

    2保尔就出朱赫来后,两人发生了什么事?

    3结合文段情节,分析保尔的性格。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龙应台

    要求:①阅读名言,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