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民改为人民,中间用意深深。民众站立起来,堂堂的做个人。”这首诗歌创作的背景是( )
A.抗日战争胜利
B.解放战争胜利
C.新中国成立
D.土地改革
2、“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毛泽东曾说,这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材料中的“得意之笔”是指
A.巧渡金沙江
B.冲破四道封锁线
C.四渡赤水河
D.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3、 1894-1900年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变化简表
时间 | 1894年 | 1900年 |
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 | 80家 | 933家 |
引发表1所示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 )
A.增开重庆等为通商口岸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下图为《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它所反映事件的成果是( )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C.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5、对下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1919年6月12日 |
A.这场运动在上海爆发
B.运动是由学生最先发起的
C.运动后期的主力军由学生转变为工人
D.这场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6、由此,中国第一个举起了反法西斯的旗帜,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中参战时间最早、抗战时间最长的国家。材料中的“此”是指( )
A.九一八事变
B.南昌起义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7、在中国有这样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就是( )
A.南京
B.天津
C.北京
D.广州
8、自19世纪60年代起,中国出现了近代教育、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等,也出现了拥有近代化装备的海陆军。以上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鸦片战争的爆发
B.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出现
C.洋务运动的兴起
D.戊戌变法的有效推行
9、图示法是历史学习常采用的方法之一。下图所示的会议是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10、“(他)把明朝的铁锚抛扎在诸洋沿岸的港湾,奉行‘以德睦邻’政策,肩负‘与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重任”。材料肯定的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玄奘·西游天竺
C.鉴真·东渡日本
D.郑和·七下西洋
11、他的杂文抨击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他的《孔乙己》等小说反映了中国社会现实,他是
A. 胡适
B. 茅盾
C. 鲁迅
D. 李大钊
12、“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为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纪念活动。2014年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议,拟将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目的是为了纪念(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抗战胜利
13、与《南京条约》相比,《马关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新创伤”主要表现在( )
A.勒索巨额赔款
B.开放通商口岸
C.在华开设工厂
D.割占中国领土
14、三大改造中,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的方式是( )
A.没收资本家的财产
B.采用合作化运动
C.开展公私合营
D.组织生产合作
15、引发下表列强在华设厂总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 1894年前 | 1900年 |
列强在华设厂总数 | 80家 | 933家 |
A. 《天津条约》的签订 B. 《北京条约》的签订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16、1900年前后,在清廷的默许下,义和团打着旗号,大量涌入京津地区。义和团打的“旗号”是( )
A.反清复明
B.救亡图存
C.反清灭洋
D.扶清灭洋
17、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全国的标志是( )
A.张学良“改旗易帜” B.黄埔军校成立
C.同共两党开始合作 D.吴佩孚主力被消灭
18、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的“煮豆燃萁”是指( )
A. 北伐失利 B. 永安建制
C. 安庆陷落 D. 天京事变
19、中国人的名字蕴含着很多学问,其中不仅能反映长者对晚辈的寄托,也能体现一个时代的特征。下列名字与时代搭配不符的是
A.开国大典——孙建国
B.“三大改造”——李跃进
C.抗美援朝——周卫国
D.“文化大革命”——马文革
20、史学家蒋廷黻把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形容为“引狼入室”,其中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扩大资本输出尤为突出。这与《马关条约》的哪一项条款有关( )
A.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D.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割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1、巩固措施:为了改变不利局面,洪秀全封________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洪仁玕写成《________》,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主张,但未能付诸实践。
22、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__________(人物);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是__________(人物)。
23、1875年,清政府任命______ 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历时一年半,终于收复了除伊犁之外的新疆;1895年,清政府任命______为钦差大臣,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24、为巩固政权,太平天国颁布了治国纲领《___________》,1859年振兴太平天国,洪仁玕制定了《__________》。
25、古田会议:1929年12月,________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________”的建党建军原则。
26、新文化运动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但丁,他的代表作品是《_____》
28、维新运动中,维新派创办的最有影响力的报刊是《_______》和《_______》。
29、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方式是____;1992年,邓小平____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30、______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3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制定于何时?
32、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绩,也出现了严重失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在学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后,某同学总结了这样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宪法保障——良好开端——制度确立——出现失误。
请你结合这条线索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列举出我国工业起步时期的一项重工业成就。
(2)“宪法保障”与什么会议有关?“制度确立”是在什么时候?
(3)“出现失误”指哪些重大的失误?
(4)谈一谈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给你的启示与教训。
33、说出“863”计划内容。
34、材料一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的枪声在武昌响起,全国各省纷纷响应,一个多月内,先后15个省市宣布独立。1912年元旦,清朝统治在革命烈火中土崩瓦解,中华民国宣告成立,这是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推翻封建统治,不设君主立宪、直接建立民主共和制的国家之一
材料二 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材料三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材料四 他坚决反对军阀分裂割据,坚定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和国家完整统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孙中山先生同中国共产党人真诚合作,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改组中国国民党,推动北伐战争取得胜利,把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推向前进。
(1)历史学习包含了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材料一和材料三分别属于哪一类?
(2)材料二和材料三评价是否矛盾?说明你的理由。
(3)根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的贡献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