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如剪纸《春江花月夜》的画面,就能让人联想到人间的良辰美景:当暮鼓送去夕阳,箫声迎来圆月的傍晚,人们驾着轻舟,在平静的春江漫游。两岸青山叠翠,花枝异影,水面波心荡月,桨槽添声。
②中国传统艺术——剪纸以写意为主,追求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优美意境。
③优秀的剪纸作品就是如此,融诗意与意境于一体,不仅具备视觉意境,也能从画面里流淌出奇妙的音韵意境。
④另外,剪纸艺术还能让人把画面之外的器乐、舞蹈紧密联系起来,联想到画面之外的形体美,旋律的音韵美。
⑤艺人们往往对自然形式进行艺术加工,寓情感于物象之中,通过传神写意营造生动优美的意境,体现了较高的艺术价值。
A.②⑤④①③ B.②④①⑤③ C.③⑤④①② D.②③⑤④①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像这样驱遣(qiǎn)着想象来看,这一副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
B.不作刻板的记载(zǎi),而作想象的按排。
C.它们苟(gǒu)安,怕事,只想躲辟暴风雨。
D.文字是--道桥梁。这边的桥堍(tù)站着读者,那的桥堍站着作者。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古代军事家高度重视军队组织和指挥系统的建设,其中就包括金鼓制度的建立和训练。但是, 。
A. 出于古代小说中经常出现“击鼓进军”“鸣金收兵”,使许多人形成了中国古代军队作战时似乎只有进攻和后撤两个指挥信号的印象。
B. 古代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击鼓进军”“鸣金收兵”,许多人形成了中国古代军队作战时似乎只有进攻和后两个指挥信号的印象。
C. 古代小说中经常出现“击鼓进车”“鸣金收兵”,使许多人形成了中国古代军队作战时似于只有进攻和后撤两个指挥信号。
D. 由于古代小说中经常出现“击鼓进车”“鸣金收兵”,许多人形成了中国古代军队作战时似乎只有进攻和后撤两个指挥信号的印象。
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投身革命/即/为家
B.取义/成仁/今日/事
C.血雨腥风/应/有涯
D.人间遍种/自由/花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景公走狗①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②之祭。晏子闻之,谏。
公曰:“亦细物③也,特④以与左右为笑耳。
晏子曰:“君过矣!夫厚藉敛不以反⑤民,弃货财而笑左右,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且夫孤老冻馁,而死狗有祭;鳏寡不恤,死狗有棺。行辟⑥若此,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怨聚于百姓,而权轻于诸侯,而乃以为细物,君其图之。”
公曰:“善。”趣庖治狗,以会朝属⑦。
(注)①走狗:善跑的狗,猎狗。②给(jǐ):供给。③细物:小事,微不足道的事。④特:只不过。⑤反:同“返”,还给。⑥辟:邪僻。⑦趣(cù):催促。庖:厨师。朝属:朝廷的臣子们。
(《晏子春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臣之妻私臣 私:______
(2)时时而间进 间:______
(3)君其图之 图:______
(4)崇左右之笑 崇:______
(5)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
【3】请比较(甲)(乙)两文的异同。
(1)从进谏方式看,邹忌与晏子有何不同:__________
(2)从进谏结果看,威王与景公有何相同:__________
【4】从治国的角度说说(甲)(乙)两文分别告诉我们的道理。
(甲)文告诉我们:国君广开言路,才能兴利除弊,使国家强盛起来。
(乙)文告诉我们: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7、阅读下面非连续文本,完成小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学龄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仍面临诸多问题。一方面,营养不良问题依然存在,钙、铁、维生素等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现象十分常见。另一方面,超重、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低龄化问题日益凸现。同时,由于不少学生及其家长营养知识缺乏、健康素养普遍偏低,导致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常见,如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不充足,吃零食、喝含糖饮料现象普遍,还有少数儿童偶尔饮酒。
——《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16)》
材料二:学龄儿童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营养健康知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营养健康素养的关键时期。此时,家庭、学校和社会从小对他们开展饮食教育,使之了解和认识食物,学会选择食物、烹调和合理饮食的生活技能;传承我国优秀的饮食文化和礼仪,对他们自身健康和我国优良饮食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三:糖含高热量,多吃糖会使人食量减少,导致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等人体所需要的其它营养素摄入不足,久之会造成营养失调。多吃糖会消耗儿童体内的钙,直接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更突出的危害是引起骨质疏松及佝偻病。糖为口腔内的细菌提供了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使口腔里的酸性增加,易造成龋齿。此外多吃糖还会削弱人体抵抗力,使儿童容易患各种疾病。
材料四:
营养健康金字塔
【1】下面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不吃早餐、早餐营养不充足是儿童最常见的不健康的饮食行为。
B. 学龄儿童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养成的关键期,要关注孩子这时期的营养健康教育。
C. 加强我国优秀的饮食文化和礼仪的教育,有利于儿童的健康。
D. 平时,我们要注意饮食的科学搭配,油、糖、盐类要少吃,但也不能不吃。
【2】我国学龄儿童营养健康的问题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一”加以概括。
【3】你的同桌体型肥胖,他告诉你他酷爱甜食。请你根据材料中的相关知识,给他一些饮食上的建议并说明理由。
8、诗歌默写。
(1)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________、你的________、你的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3)所有的叶是这一片,所有的花是这一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投身革命即为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新华社哈尔滨4月21日电,近日,黑龙江一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在医院期间1人传染35人的病例引发关注。黑龙江已启动相关调查和问责,并采取措施堵住防控漏洞。
4月2日,陈某因头疼在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脑卒中,安排住院。陈某在住院期间曾出现发热症状,但医院并未对其进行核酸检测。6日陈某被转送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救治,期间有家属3人陪护。4月10日,陈某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此后,由陈某形成的传染链条,通过两家医院大面积地急速扩散。疫情发生以来,黑龙江省已出台多个防止医院感染的相关文件。但陈某从入院到最后确诊,中间多个环节均未起到防护作用,层层失守。据了解,陈某是因为聚餐而感染新冠肺炎。转院过程中本可能发现疫情,但这个机会再一次被忽略了。此外,病房管理也存在短板,例如,“一患一陪一证”未有效执行。
目前,陈某在黑龙江省传染病院治疗,哈尔滨已对35名医院交叉感染患者全部采取隔离救治措施。4月17日,黑龙江省纪委监委下发通报,对哈尔滨市副市长陈远飞、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傅松滨、哈尔滨市第二医院院长徐勇等18名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问责。其中,给予陈远飞政务记过处分,给予傅松滨党内警告、政务记过处分,给予徐勇撤销党内职务、行政撤职处分。
(摘编自新华网《在医院何以一人传染35人?》)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材料三)
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大部分省份已下调疫情应急响应级别,绝大多数地区已是低风险地区。在这样的形势下,既不能对不同地区采取“一刀切”的做法、阻碍经济社会秩序恢复,也不能不当放松防控、导致来之不易的持续向好形势发生逆转。
精准防疫,既要到位,也要防止过犹不及。当前,一些地方在推动生产生活秩序恢复的道路上,还面临着一些“堵点”“断点”。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当务之急是要做好疫情防控,让疫情防控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从而更加科学。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打通堵点、清除障碍,有助于提高复工复产效率,促进消费释放和人气回升,让我们的城市动起来,经济活起来。
(摘编自张凡《精准防疫,让城市动起来》)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武汉新冠感染者的统计中,女性死者多于男性,尤其是老年女性最多。
B.在武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最多的人群是31—40岁这个年龄阶段的。
C.在武汉新冠肺炎疫情中,15岁以下感染者占比最低,其次是60岁以上的。
D.相比而言,新冠病毒肺炎最垂青于女性,统计显示,女性占比高达62.3%。
【2】下列关于新冠病毒传染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患者聚餐感染,医院防控失守,哈尔滨出现了一人传染35人的病例。
B.随着疫情级别下调,多数人已逐渐放松了警惕,一些医护人员也不例外。
C.医院应严格执行“一患一陪一证”制度,严格对发烧患者进行核酸检测。
D.新冠病毒传染性虽强,但只要工人们戴好口罩,企业复工复产就无大碍。
【3】为什么说精准防疫,既要到位,也要防止过犹不及?请结合材料分析。
10、父亲那只寂寞的手
①家人住院,同病房有个乡下来的年轻人,右手的手指除了大拇指外全部截掉了,要在医院养护一段时间。
②陪这个年轻人来住院的是他的爱人和父亲。每天晚上,年轻人和妻子挤在窄小的病床上休息,而他那黑瘦苍老的父亲,就用几块泡沫板席地睡在大厅的走廊上。每天早晨查房的时候,他总要追着医生问东问西,听到解答后,又一个人怔怔地去长椅上发呆了。
③一天夜里,年轻的儿媳因感冒,昏昏沉沉的躺在病床上睡着了。年轻人坐在床边的椅子上输液。那个黑瘦的父亲跑到门诊大厅买来几片药,然后坐在儿子身边,眼巴巴看着输液瓶的液体一滴一滴落下来。
④半小时后,液输完了。护士拔下针头后,用一根棉签摁在年轻人的手上,转而嘱咐老人:“帮着摁一下。另外,如果有时间的话,按摩一下他的胳膊。”
⑤就在那个瞬间,我注意到做父亲的手轻轻抖了一下,他小心翼翼地摁住棉签,眼光忽然变得有点羞涩。年轻人似乎也不习惯父亲的手在自己胳膊上按摩,他局促地扭一扭身子,转眼看着睡梦中妻子的脸。往日里,都是爱人帮他按摩的,他咕哝着要父亲停下来,可是老人并不答话,而是继续轻轻按摩着他的手臂。
⑥病房里长时间地沉默着,老人放在儿子胳膊上的手渐渐不颤抖了,他熟稔地从上到下运动着,眼神里竟然有欢欣的火花蹦出来。而那个年轻人,也不再看妻子,他微微闭上眼睛,短短的睫毛颤巍巍地在灯光下抖动着。那一刻,我忽然被这个场景深深感动了,泪水流了下来。
⑦每个孩子都是在父亲手里长大的,哪怕再笨拙的父亲,也几乎都为孩子换过尿布。稍微长大一点,父亲们喜欢用有力的大手将孩子高高地举过头顶,银铃一样的笑声中,他粗糙的手指滑过孩子娇嫩的皮肤,满心都是愉悦和感动。无论多暴躁的父亲,当孩子亲昵的脸蛋和小手扑过来时,他们的心都会瞬间融化成温柔的水波。
⑧孩子日渐长高,世界愈发开阔,父亲终于不再是生命中唯一的英雄。这时,孩子的手开始离开父亲,落在朋友的肩上、恋人的臂上,做父亲的,欣慰地笑了。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在父亲灿烂的笑容中看到些许失落的阴影。孩子大了,血缘浓情依然在,可父亲的手却从此寂寞下来。再也没有那稚嫩的小手拉着他的手到街角去买一串糖葫芦。顽皮的孩子成为清醒理智的成年人,成熟的代价是,他变得羞于直接细腻地表达内心的情感。
⑨中国有句古语,家有白发爹娘是大福。只是,天下儿女可曾知道,在父母心中,六七十岁还依然可以有和自己撒娇的孩子,那又是件多么幸福的事。
⑩离开医院之后的第一件事,我回了父母的家。在父母惊喜的笑容中,我好像小时候那样猛然把自己的手钻到父亲的手里:“帮我捂一捂,好冷呐。”那个瞬间,我感到父亲明显抖了一下,他整个人似乎一愣,而后,我看到一滴泪落在了我的手背上。(选自《意林》,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 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⑥段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3】从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赏析第⑦段中的画线句。
【4】有人认为文章结尾第⑩段多余,应该删去。你同意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5】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你将如何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
11、苦菜花开
于永军
①春风拂过,苦菜花开。那一株株可爱的小精灵,穿着绿裙,挺着脖颈,扬着金黄色的笑脸,尽情地炫耀着自己的快乐。清香弥漫,那似乎带着苦味的感觉顿时让我想起家乡漫山遍野满沟满坡的苦菜,想起那剜到母亲篓子里的或择洗干净放在菜板上的叶绿根白的苦菜。那是远远近近的记忆,那是深深浅浅的记忆。
②我生长在“瓜菜代”的年代,野菜、草根、树皮、树叶、酒糟渣、观音土,凡是能充饥的东西,都“勇敢”地作过“穿肠过”的实验。至今我依然记得:树皮类只有榆树皮能吃,甜丝丝、黏糊糊的像地瓜枣;草根类只有茅草根能吃,可“进口”容易“出口”难,排泄时能憋死人;树叶类只有洋槐叶能吃,但会使人浮肿,那时我们村二百户人家,一百多人得了浮肿病,我四岁的三弟,脸肿得像个皮球。那几年天灾加人祸,粮食没甚收成,野菜却疯长,饿极了的人们便扑向了野菜,什么麦蒿、七七菜、猫耳朵、疯狗草……只要能吃、药不死人,剜到篮里便是菜。苦菜让我记忆深刻,不只是因为它生命力顽强,有土的地方就能生长;也不只是因为它的完美奉献,根叶茎都能吃;更可贵的是,别的野菜过了季节就成了草,它却一枝独秀,过了春茬还有秋茬,鲜嫩时晒干,冬天用水一泡照样能吃。
③1962年的大年三十,我们一家五口人吃不起饺子,父母只能用干苦菜插渣(做菜豆腐,老家方言叫“插渣”)。除夕早上,娘泡上了半锅干苦菜,又泡了半碗留待春作种子的黄豆。傍晚,当家家户户响起刀剁案板声,娘剁苦菜、爹磨豆,做了一锅苦菜渣。那飘着清香的尤物,馋得我们兄弟几个口水直流。大年夜,一家人围坐土炕上,每人盛了一大碗。那渣吃到嘴里,苦中有香,香中稍苦,对长年肚子里罕见油水的孩子来说,那感觉着实美不可言。
④这样的记忆留存了好些年。1974年秋,人民公社社员仍在温饱线上挣扎,我参军了,就要离开父母了。娘问我想吃什么,我说,最想吃苦菜渣。可惜,这个时候苦菜太少了。无心的一句话,娘却上了心。第二天,晚饭时分,炕上放着一小盆苦菜渣。原来,头天夜里,娘就泡上了黄豆,翌日一大清早便拎着篓子出了门,满山坡里寻苦菜。弟弟告诉我,为了这顿苦菜渣,娘整整在坡里找了一大上午,沟沟坎坎寻遍了,两只小裹脚都磨起了泡。那天娘催促我趁热吃、多吃点,而我,筷子还没有动,泪水便盈满了眼眶。
⑤军旅生涯三十多载,一年两度黄花开。妹妹告诉我,打我参军之后,每当苦菜花开,娘都要上坡去剜苦菜,泡豆子插渣。年年如此。有好几次,老家有人到济南,娘还专门央人给我带一瓷钵呢。
⑥有一年三月,又是苦菜花开时,领导特批让我回家看看,我想给娘一个惊喜,事先没有打电话。不承想,一到村口,大老远看见娘站在那儿张望。我不解地问娘,您在这儿等谁?娘说,在等你。我说,您怎么知道我今日回?娘说,这两天我左眼一直跳,寻思着你该回了,好几天都上这儿望望,没想到你还真的回了,夜(方言:昨天)还让你嫂子插了苦菜渣呢!
⑦娘活了八十又四岁,找早逝的父亲去了。
⑧苦菜花又开了。娘啊,您在哪里?
【1】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作者对苦菜“远远近近、深深浅浅”的记忆。
【2】请从描写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①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请分析第⑧段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4】阅读全文,请探究本文通过“苦菜花”想要表达的情感意蕴。
12、按要求作文。
请以“偶然中,我嗅到了芬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xxx”代替,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7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