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江西省九江市初二上学期一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2016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初二某班的同学们为了表达对孙中山的敬仰之情,决定搜集一些与之有关的资料办个小型展览。你认为他们找的如下材料不当的是

    A. B.

    C. D.

  • 2、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表述的是:(  )

    A.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C. 1945年在延安召开中共七大   D.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 3、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奠定坚实基础,并确立党的指导思想为毛泽东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古田会议

    C.八七会议

    D.中共三大

  • 4、“袁世凯任内,借了一大批外债,用暗杀的手段除了他的大政敌未教仁,扩充了北洋军队的势力,民国四年与日本签订条约,最后听了一群小人的话,幻想称帝。”材料中民国四年是(       

    A.1914年

    B.1915年

    C.1916年

    D.1917年

  • 5、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指(     

    A.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B.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到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 6、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内涵表述准确的是( )

    ①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②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由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转变为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④由反对封建主义变为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使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7、下列表述中不属于英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原因是(  

    A.彻底推翻了封建制度

    B.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C.进行殖民侵略,掠夺殖民地的财富

    D.贩卖黑人奴隶

     

  • 8、阅读下表,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人物

    事迹

    徐锡麟

    1907年夏,发动安庆起义,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遇难,年仅34岁

    秋瑾

    1907年,为策应安庆起义,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年仅32岁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1911年4月,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收殓到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黄花岗

    A.安庆起义是由徐锡麟、秋瑾领导的

    B.黄花岗起义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

    C.革命者具有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

    D.武装起义对历史发展没有积极作用

  • 9、在日本,幕府统治时期掌握国家实权的是(       

    A.征夷大将军

    B.大名

    C.天皇

    D.武士

  • 10、为了复辟帝制,袁世凯接受了哪个国家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A.日本 B.英国 C.俄国 D.德国

  • 1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一系列的条约中不包括

    A.《瑷珲条约》 B.《北京条约》

    C.《勘分西北界约记》 D.《望厦条约》

  • 12、68年前,那一座城市获得和平解放,使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免遭战火的破坏( )

    A. 北平   B. 上海

    C. 南京   D. 长春

     

  • 13、表格是我国安徽省凤阳县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B.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实行

    C.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14、1924年1月,孙中山说:“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造成这种社会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B.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C.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D.孙中山继续革命活动

  • 15、下列外交活动中,最能反映当今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重大外交活动是

    A. 参加万隆会议

    B. 重返联合国

    C.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中美建交

  • 16、以下内容是关于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人生经历,他是(       

    时间

    1894年

    1905年

    1912年

    1913年

    事件

    成立兴中会

    成立中国同盟会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发动“二次革命

    A.邹容

    B.孙中山

    C.章炳麟

    D.陈天华

  • 17、下图是创作于1954年的素描《劝父亲入社》。这一作品主要反映了(       

    A.农业生产合作社显示优越性

    B.人民公社化运动已深得人心

    C.大跃进运动中民众热情高涨

    D.文化大革命造成家庭不和谐

  • 18、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不止一次谈到“航天梦”,并多次对航空航天事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我国进入航天时代的重要标志是

    A.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B.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C.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D.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 19、斯大林解释说,张学良分量不够,怎能做全国抗日领袖,中共也一时没有领导抗日的能力。蒋介石虽是一个“可憎的敌人”,但他是中国唯一有希望的抗日领袖。请问斯大林发表评论是针对什么事件

    A.九一八事变 B.重庆谈判 C.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

  • 20、1912年6月,一位德国记者来到中国南京,他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A.购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三国演义》

    B.在《申报》上看时政新闻

    C.大街上有男子穿中山装、女子穿旗袍

    D.百姓向政府官员行跪拜礼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1937年的______(战役)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1938年的______(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能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 22、阅读下边地图,请把字母所代表的的地名写在空格里。

    (1)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A处是_______,英国侵占的中国领土B处是_______

    (2)《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最远处C处是_______,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D处是_______

    (3)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列强的侵略势力由_______深入到_______

  • 23、根据《时局图》回答问题并填表:

    (1)图中虎、鹰、熊分别代表哪个国家?

    (2)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

  • 24、1992年中共______(会议)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奋斗目标。

  • 25、胜利原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________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____________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 26、战果: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_________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 27、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创办的时间是____________的创办,开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先河,此学堂后来改名为________

  • 2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且对________________产生了重大影响,该原则已经成为当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_____________

  • 29、填空题。

    (1)黄埔军校的创办为____________的建立和随后的____________做了准备。

    (2)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成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军长,____________任党代表。

  • 30、1940年,彭德怀指挥的_______,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在他的指挥下,取得_______的胜利,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稳定的国际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过千曲万折之后,历史在清廷自我挽救、改良、民变和革命之间终于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革命派以一往直前之气推翻了清王朝。

    材料二:在器物和制度之后,是西方近代文化同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对立,引发了中西文化的激烈论争

    ——改编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来中国社会各阶层均进行了救国救亡运动,请列举其中的三例。

    (2)请分别写出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中的领导人物

    (3)材料二的“激烈论争”导致了哪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发生?它给我国带来怎样的影响?

    (4)从投身救亡运动的先辈身上你能感受到哪些精神的鼓舞?

  •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经历了深重苦难的国家,在工业革命发生前的几千年时间里,中国经济、科技、文化一直走在世界的第一方阵之中。近代以后,中国的封建统治都者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于时代发展步伐,鸦片战争则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习近平201441日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

    材料二: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自强”运动。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三: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的时代的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世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改编自《百年中国》解说词

    (1)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自强运动”这一历史事件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强国之路,列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3) “1921年是全新时代的开端”是因为这一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正确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近代史上的哪一事件宣告中国人民首次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列强不能灭亡中国的原因有哪些?(要求回答两个原因)请联系现实,谈谈我国应该怎样做才能实现“强国梦”?

  • 33、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大里程碑。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什么重要的国内、国际意义?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方针是什么?这次会议作出了哪一历史性决策?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中小学语文教材,诉说着社会变迁,镌刻下时代印痕。阅读下面材料,回答所提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的中小学语文课本关于革命领袖及反映人民革命胜利的文章非常多,如小学课本里的《毛主席尊敬老师》《毛主席小时候是怎样学习的》等,中学课本里的《毛泽东同志的青年时代》《(朱德)母亲的回忆》《解放军和老百姓》《冀中的地道斗争》等。也有歌颂新生共和国欣欣向荣景象的,如《新中国的第一个女拖拉机手》。

    材料二   1966年开始,新中国的中小学语文课本上留下了荒诞的一页。各地自行编写的“革命教材”五花八门……直到1976年,各地的小学语文课本中还有大量的“语录加批判”式文章,比如《毛主席语录》《一张大字报》等。

    材料三   有学者统计,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初中《语文》第五册(初三第一学期使用),中国古典诗文占1/3。同期的上海教育出版社六年制小学课本中党史、革命史等相关内容从10年前的34%降为8.5%。

    材料四   2004年广东版中学语文新教材中特设了“走近经济”单元,收录了经济学家王则柯的《钱》、茅于轼的《市场经济中新的道德和法治》等文章。2005年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有多篇选文涉及自然生态及环境教育,也有相当数量的外国选文,其中多是成长励志或人格塑造类文章,而且,选文所涉及的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凤凰网《(新中国)60年中小学语文教材变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建国初期中小学语文课文选材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的“革命教材”出现于哪一历史时期?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该时期在教育文化领域中出现的一例“荒诞”现象。

    (3)根据材料三,80年代的中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与以前时期相比,有何新变化?

    (4)根据材料四,简要概括21世纪以来中小学语文教材选材特点的新趋向。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解释广东版“语文新教材中特设了‘走近经济’单元”这一现象。

    (5)综合上述材料,从建国后中小学语文教材选材的变化中,你获得什么感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