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中为甲、乙两把刻度尺同时测量一个木块的长度,则甲、乙两刻度尺的读数分别为( )
A.甲3.80cm,乙3.80cm
B.甲2.80cm,乙2.8cm
C.甲2.80cm,乙2.80cm
D.甲2.8cm,乙2.8cm
2、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00g铁比100g棉花质量大
B.用砂纸把一根生锈铁棒的铁锈除掉,其质量变小
C.水结成冰块,其质量变大
D.一瓶饮料从地球带到月球上,其质量变小
3、根据表中列出的几种物质凝固点和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 水银 | 酒精 | 水 | 某食用油 | 某食用醋 |
凝固点/ | 0 | — | |||
沸点/ | 357 | 78 | 100 | 200以上 | 约60 |
A.我国东北地区的最低气温曾达到,这时可以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
B.可以使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
C.魔术师表演“油锅取物”时,将手伸入沸腾的锅中取出东西,此时锅中沸腾的油醋混合物的温度在以上
D.标准大气压下,的水不一定结冰
4、“超声洁牙”能有效去除牙龈上的牙石、菌斑,超声波之所以能洁牙是因为( )
A.超声波是洗涤剂
B.超声波引起液体振动,振动把污垢“敲”下来
C.超声波传递去污信息
D.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5、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水中倒影
B.月食现象
C.耀眼的玻璃幕墙
D.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
6、如图所示,向两支同样的试管中注入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发现液面在同一水平线上,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 )
A.甲大
B.乙大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7、小涵在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她移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找到清晰的蜡烛的像,这个像是图中的( )
A.
B.
C.
D.
8、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从长期来看,火星是一个可供人们移居的星球。火星和地球的体积之比为2∶3,质量之比为1∶2,则火星和地球的密度之比为( )
A.3∶2
B.2∶3
C.3∶4
D.4∶3
9、第一次“龟兔赛跑”,兔子因为在途中睡觉而输掉比赛,很不服气,并且骄傲地说,这次我一定不睡觉,让乌龟先跑一段距离我再去追都可以赢,结果兔子又一次输掉了比赛,则下列图像可以体现这次比赛过程的是( )
A.
B.
C.
D.
10、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有( )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11、下列是关于一名普通中学生的体积,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12、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物体通过的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通过相等路程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小
D.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无关
13、下列图中,关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14、冰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和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上升
B.冰有熔点,石蜡没有熔点
C.冰熔化时吸热,石蜡熔化时不吸热
D.天上飘落的雪花不是晶体
15、下列连线哪一组是有错误的
A.
B.
C.
D.
16、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很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要吸收热量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D.剧场上淡淡薄雾是二氧化碳气体
17、物理与生活紧密结合,倡导大家多观察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以下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估测数据,最符合事实的是( )
A.教室课桌高度约为
B.盐水的密度约为
C.考场内的气温约为
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为
18、借景抒情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以下对诗词中涉及到的物理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山头云作雾,树杪鹊鸣烟”——雾是液化形成的
B.“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霜是凝固形成的
C.“朔风剪塞草,寒露日夜结”——露是熔化形成的
D.“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雪是升华形成的
19、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关于“海市㫳楼”的记载: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下列现象与其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 对着镜子画脸谱
B. 水面上山的“倒影”
C. 树荫下圆形“光斑”
D. 三棱镜分解白光
20、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目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两次放大作用,人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某次实验用显微镜清楚观察到载物片中被观察的物体,其中物镜的焦距是2.5cm,则:物体到物镜距离可能为( )
A.5cm
B.3cm
C.2.5cm
D.1cm
21、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B.同步卫星在绕地球运转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你追我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D.“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过程中,它们是相对运动的;对接完成后,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22、以下数据合理的是( )
A.你的质量约为500g
B.教室课桌的高度约70mm
C.正常人感觉舒适的室温为37℃
D.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23、某同学用刻度尺先后四次测练习本的长度,测量的数据分别是 18.30cm、18.33cm、18.83cm、18.31cm,那么这 个练习本的长度是
A.18.30cm
B.18.31cm
C.18.313cm
D.18.34cm
24、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比乙运动慢
B.0~4s甲比乙运动快
C.第2s末甲、乙速度相同
D.第4s末甲、乙速度相同
2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像会出现在光屏的___________方。为使像回到光屏中央,合理的操作是将凸透镜___________或将光屏___________(以上两空选填“向上移动”或“向下移动”)。
26、清蒸螃蟹是人们喜爱的一道美食,在蒸螃蟹时听到的“嗞嗞”声是通过_____传播到我们的耳朵;蒸熟的螃蟹看起来是红色的,这是因为蟹壳反射______光(填颜色)。人们能从不同的位置看见螃蟹,这是一种光的_____现象,如将螃蟹拿到紫光照射的房间内,看到它是___色。
27、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小球每隔1 s所处的位置。根据底片可以判断,_____球运动时间长,_____球运动速度越来越大。右图中的图像描述的是_____球的运动。
28、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他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是指响度的是______。
29、如图所示的玻璃罩内放一个音乐芯片,用抽气机抽取罩内的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的音乐声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由此可推理得出______。
30、地震时伴有________(填“超声波”、“次声波”、“电磁波”)的产生,它的频率低于________HZ 。
31、如图所示,封闭的玻璃瓶的水中有一气泡,当向右瞬间推动玻璃瓶时,气泡相对于玻璃瓶将向________移动(填“左”、或“右”),若气泡相对于玻璃瓶向左运动,则玻璃瓶可能在向左_______或向右_________。(填“加速”、或“减速”)
3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下图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___。
33、小明同学坐在行驶的公交车里,以座椅为参照物,他是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若以路旁树木为参照物,他是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公交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约40______(填写单位)。
34、如图所示,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有“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制成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若要“火生”应把“艾”放在透镜的_________位置。
3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如图所示:
(1)将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将 _____(“平面镜”、“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一侧放一支点燃的蜡烛,观察其所成像;
(2)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没有像,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_____(填“虚”、“实”)像;
(3)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到另一侧,调整位置使其与像 _____,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_____。
36、小红同学在今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0.05km跑项目中,取得7s的成绩.求:小红的速度是多少m/s?
37、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就可以知道汽车速度了。你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吗?请完成下列的问题吧。
如图甲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后0.4s发出第二个信号,又用时0.4s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信号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设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求: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距离为多少?
(2)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多少?
(3)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38、小夏准备利用弹簧测力计制成一杆简单实用的液体密度秤。如图,已知秤钩下的容器重G=1N,容积V=100mL,在容器中加满待测液体,就可以直接“称”出该液体的密度。(g=10N/kg)问:
(1)密度为“0”的刻度应标在多少牛的刻度上?
(2)水的密度应标在多少牛的刻度上?
(3)此“密度秤”的测量范围是多少?
(4)理论上,该“密度计”可以鉴别密度差异不小于多少g/cm3的液体?
39、请画出图中物体受到的浮力。
40、请画出物体AB在灯光下地上的影子用A'B'表示出来。
41、在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