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B.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
C.北上抗日 D.进一步把革命推向全国
2、小明同学在试绘清王朝疆界时,发现清王朝前期国土像一个“大葡萄叶”,现在变成了一只“大公鸡”,面积与现在中国的国土面积相差很多。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是( )
A.鸦片战争英国占领香港岛
B.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侵占我国沿海岛屿
C.美国推行“门户开放”政策
D.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3、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
A.亚罗号事件 B.马神甫事件 C.虎门销烟 D.天津教案
4、历史往往需要经过岁月的洗刷才能看得更清楚。下图是中国经济在五六十年代发展曲线图, B点到C点经济发展状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三大改造
B.一五计划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5、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积极推行维新变法。下列关于维新变法说法正确的是(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
B.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结束了君主专制统治
6、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加坡与台湾领导人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参加这次会面的台湾领导人是
A.蒋介石
B.马英九
C.辜振甫
D.蔡英文
7、《资政新篇》的指导思想是“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取资。”所谓“立政",就是建立政治制度,制定政纲;所谓“取资”,即根据当时客观形势来办事。下列关于这一文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作者被封为干王
B.未能付诸实施
C.提出向西方学习
D.提出有田同耕
8、“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蹁跹接踵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发生变化的是( )
A.社会制度
B.经济制度
C.主权归属
D.生活方式
9、改革是国家、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1978年以后我国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 )
A.沿海地区
B.农村
C.城市
D.内陆地区
10、1919年在“马克思研究专号”上,刊载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此文的作者是
A.蔡元培
B.李大钊
C.陈独秀
D.鲁迅
11、有专家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在于“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下列文件中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B.
C.
D.
12、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湖北官织布局开织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十万多匹。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见之事”。这说明洋务运动
A.全面学习西方卓有成效 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C.实现了自强求富的目的 D.部分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13、2002-2010年,我国货物出口总额851 87. 8亿美元,进口总额72099,9亿美元,分别是1978-2001年的4.0倍和3.6倍。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
C.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进口、出口贸易的不均衡
14、北伐军在极短的时间里由广州打到武汉,一路所向披靡,时人将北伐军克复武汉称之为“第二个辛亥革命”。这表明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
A.巩固了广州国民政府
B.得到广大工农群众支持
C.建立了武汉国民政府
D.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5、为了逼蒋介石抗日,爱国将领谁与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
A.汪精卫
B.阎锡山
C.张作霖
D.张学良
16、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岀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列内容属于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特点的是
①经营承包责任制 ②分配制度“大锅饭”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
③企业经济利益与经营成果联系 ④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电视剧《亮剑》中八路军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军团长楚云飞联合作战的情景只能出现在:( )
A.北伐战争中
B.长征途中
C.抗日战争中
D.解放战争中
18、2015年5月,黑龙江政府批准将“爱辉”地区的名字恢复为“瑷珲”,目的是铭记惨痛历史。与“惨痛历史”相关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亚浩罕国将领阿古柏入侵新疆部分地区;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美国日本先后派军队进攻台湾;法国控制越南,挑起中法战争。据此构建的合适主题是( )
A.瓜分狂潮
B.救亡图存
C.开眼看世界
D.边疆危机
20、电影《金刚川》展现了抗美援朝时期一批忠于国家、英勇无畏的军人形象。这场战争中,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前进道路的英雄是
A.杨根思
B.罗盛教
C.黄继光
D.邱少云
21、“这所学校系孙中山在苏联的协助下建立的,校长蒋介石,其组织体制系参考苏联红军,对国民革命军各军事学校,甚至整个军事体系,均有深远的影响。”“这所学校”是______。
22、“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十年是( )
A. 1956--1966 年
B. 1965--1975 年
C. 1966--1976 年
D. 1963--1973 年
23、
此人是 ;创办《 》,掀起 运动。
24、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________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取得巨大成就,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交接入列。
25、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 问题的大讨论。这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人们认识到,只有______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6、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__问题大讨论;1992年初,邓小平的__________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7、填空题:
1.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的人物是_________。1862年成立的__________是第一所新式学堂。
2.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___________;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___________。
3.领导虎门销烟的_________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历史上发动金田起义、领导太平天国运动的人物是___________ 。
28、1950年颁布的《 _________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3年,_________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9、2005年,胡锦涛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 )实现“和平之旅”;2015年,习近平与台湾方面领导人( )在新加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30、结合《公车上书》内容,联系所学知识完成:
(1)“公车”又称_____。A.秀才B.举人C.进士D.翰林。直接引发上书的事件是《_____》的签订。
(2)领导这次上书的核心人物_____是和____。
(3)这次上书的意义是揭开了____的序幕。
31、实现与维护国家统一是近现代历史发展的潮流之一,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共同愿望。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如下问题。
问题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1)说出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问题二:祖国统一大业的迈进
(2)我国《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规定:“国家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此法案反映出我国在统一的问题上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最初构想是谁提出的?
(3)在此政策指导下,我们已经成功解决了哪两个地区的回归问题?
(4)这两个地区的回归有什么重要意义?
问题三:推进和平统一大业
(5)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请说出“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是什么?
问题四:感悟提升
(6)请结合上面问题的学习,谈谈你对统一大业的认识?
32、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要出兵朝鲜?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33、想一想:解放战争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至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
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解放战争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34、根据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他们(指下面图中三位历史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请你依次写出三位历史人物的名字。
(2)请你选择其中一位说说他能成为当时感动中国的理由。
(3)以上三位历史人物事迹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