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吉林省长春市初一上学期三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南方相对稳定

    C.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

    D.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

  • 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战争频繁

    B.走向统一

    C.诸侯争霸

    D.王室衰微

  • 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广泛使用奴隶   B.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C. 青铜器制造技术提高   D. 各国相互战争

  • 4、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率陈、蔡、虢、卫四国军队讨伐郑国,反而被郑国打得大败,周桓王的手臂也被射伤,从此天子的威信一落千丈。以上事件可以说明(  )

    A.春秋时期分封制度开始渐趋瓦解

    B.有些强大的卿大夫自立为诸侯

    C.战国时期大国之间频繁兼并混战

    D.礼仪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 5、战国时魏国最早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不再以“亲故”而以“功劳”作为赏赐的标准,此后各国相继效仿并不断推陈出新,由此产生的深层影响是(  )

    A.贵族尽相追逐利禄

    B.军队战斗力提高

    C.新的政治秩序确立

    D.分封制得到发展

  • 6、从这块“汉并天下”的瓦当(中国古代建筑物屋顶最前端瓦片前端遮挡)中,我们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西汉重新实现国家统一

    B.西汉初期百姓徭役沉重

    C.西汉初期刑罚非常严酷

    D.西汉普通人家住宅豪华

  • 7、历史歌谣传唱历史事件。下列歌谣谣传唱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丞相太尉和御史地方推行郡县制 ②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选人才

    ③罢黜百家尊儒术,集权削侯分土地 ④仿效汉制治天下,行省制度传后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④②

  • 8、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

    A.百家争鸣 B.楚汉之争 C.巨鹿之战 D.赤壁之战

  • 9、常言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当年姜尚钓上来的是( 

    A. 黄帝   B. 周武王   C. 商汤   D. 周文王

  • 10、宋真宗时,辽军兵临澶州城下,力主抵抗的北宋宰相是( )

    A.魏征

    B.房玄龄

    C.寇准

    D.杜如晦

  • 11、《旧唐书》称:武则天 “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国家和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其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

    A. 改国号为周   B.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 在位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D. 开创科举制度

     

  • 12、瓷器凝聚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科技智慧与东方民族精湛的审美意趣。清朝中国著名的制瓷中心是

    A. 南京

    B. 淞江

    C. 广州

    D. 景德镇

  • 13、下图所示内容说明,唐代

    唐代女子打马球俑

    A.马球在民间的普及

    B.马球运动领先世界

    C.竞技体育运动发达

    D.开放昂扬社会风气

  • 14、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是(     

    A.开封

    B.临安

    C.景德镇

    D.明州

  • 15、下列科技名著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l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

  • 16、文明的交流互鉴丰富了中国文化,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是在

    A.秦朝时期

    B.西汉时期

    C.西晋时期

    D.北朝时期

  • 17、清朝前期人均耕地面积变化情况(见下表)。这一变化趋势会导致(     

    清朝年号

    人口总数(约万人)

    人均耕地数(亩)

    康熙五十年( 1711)

    2462

    28.15

    乾隆十八年( 1753)

    10275

    6.89

    乾隆三十一年( 1766)

    20809

    3.56

    A.粮食产量提高

    B.人地矛盾突出

    C.推行垦荒政策

    D.土地兼并严重

  • 18、“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这体现出孔子的教育方法是(    

    A.以“德”教化人

    B.因材施教

    C.有教无类

    D.当仁不让

  • 19、下列哪些成语反映了淝水之战的情况(  )

    ①破釜沉舟       ②投鞭断流       ③揭竿而起     ④风声鹤唳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 20、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特殊的文献,记载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的相关情况。中华民族在文化上同宗共祖的祖先是

    A.盘古、女娲

    B.炎帝、黄帝

    C.尧、舜、禹

    D.老子、孔子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三省六部制的三省是:中书省、__________、尚书省;六部是:吏部、户部、__________、兵部、刑部、工部。

  • 22、元代最优秀的剧作家是____,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剧本,流传至今的有10多种,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____》。

  • 23、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是_________,是_________主持修筑的。

  • 24、完成秦始皇和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比较表

     

    秦始皇措施

    汉武帝措施

    经济

    统一度量衡,统一①_______

    统一铸币权,④ _____官营专卖        

    思想文化

    统一②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设立太学

    军事

    北击匈奴,修筑③__________

    派⑥______、霍去病击匈奴

  • 25、读图填空(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填空,每空2分,计6空12分)

     

    (1A是_____________族建立的辽国;C是_________宋;

    (2D是_____________族建立的金国;F是_________宋;

    (3)B.E是同一个民族建立的___________政权,这个民族是___________族;

     

  • 26、诸侯争霸影响:

    ①积极影响: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实现局部兼并统一);出现了大规模的____________

    ②消极影响:也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

  • 27、在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中,先民们创造出灿烂的文明,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相传在黄帝时期,________造字。________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 28、南北朝时期山西大同的_________和河南洛阳的_________代表了当时石窟技术的最高成就。

  • 29、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生活在距今一百七十万年的______

    (2)生活在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使用天然火的是_____

  • 30、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江西(     ),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     )管理海外贸易。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很多成语都与历史典故相关。亲爱的同学你能找出下面的成语的历史典故吗?你一定能行!

    (   )退避三舍 a. 原古人类进行农业生产的情况

    (   )纸上谈兵 b .牧野之战

    (   )阵前倒戈 c.指挥长平之战的赵括

    ( )刀耕火种 d.越王勾践磨砺自己的方法

    ( )卧薪尝胆 e.晋楚争霸时候城濮之战所用到的策略 

    ( )问鼎中原 f.春秋时楚庄王挥师北上到洛邑,并打败晋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光辉的中国古代文明。

    (1)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首领________起兵打败了桀,建立商朝。

    (2)公元前770年,________迁都洛邑,历史上称为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春秋五霸中首先称霸的是________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两宋是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峰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二: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三: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街市制开始形成,“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在宋代之前,这是不可想象的。海外贸易高度繁华,当时整个大宋国的海岸线,北至胶州湾,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都对外开放,与西洋南洋诸国发展商贸。市舶司每年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200万贯,进出口总额约为2000万贯。

    ——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节选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该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请分析发生此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三划横线处政府机构的名称并概括材料三中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

    (3)根据材料二、三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