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小华对观察的事物进行判断,其中错误的是( )
A.化雪时比下雪时更冷,是因为化雪时雪熔化吸热降低了气温
B.天热时公共汽车站的喷雾器喷出白雾是利用白雾的汽化吸热来降温
C.舞台上的白雾是利用干冰升华放热产生的
D.冬天在菜窑放些水是利用水的凝固放热,避免菜被冻坏
2、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蜡烛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采用水浴法加热后就没必要用碎冰做实验了
B.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
C.A图线中,2—6min段温度不变,说明此过程不需要吸热
D.A图线中,2—6min段表示熔化过程,此过程需要吸热
3、南宋著名诗人辛弃疾的诗句“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云里行。”中所描写的“天在清溪底”和“人在云里行”两种情景,是光的( )
A.反射现象
B.折射现象
C.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
D.折射现象和反射现象
4、甲、乙两小车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乙车的速度为6米/秒
C.甲车越来越快
D.乙车不可能静止
5、下面数据中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初中物理课本长约 26cm
B.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1 kg
C.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约为 40℃
D.某普通中学生百米赛跑成绩为 6s
6、以下是某同学对自身情况的估测,其中不合理的是( )
A.眨一次眼的时间约为6s
B.体温约为36.8℃
C.身高约为1.7m
D.步行速度约为1.1m/s
7、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的二十四节气的运用,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挥到了极致。下列节气,涉及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要放出热量
B.“谷雨”节气,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要放出热量
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要吸收热量
D.“大雪”节气,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要吸收热量
8、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的瓶子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酒精和硫酸,不打开瓶盖,便可判断(已知ρ硫酸>ρ水>ρ酒精)( )
A.丙瓶装酒精
B.乙瓶装酒精
C.甲瓶装水
D.丙瓶装硫酸
9、在体育用品商店购买篮球时,总要将篮球在地面上拍几下,观察其反弹高度,选择弹性较好的篮球,这种行为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交流合作
10、小华展示在劳动课上学习的烹饪技能,为家人做馒头。如图所示,打开蒸笼,蒸笼上方有大量“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气”是水蒸气
B.“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
C.“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白气”慢慢消失是升华现象
11、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知( )
A.甲液体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为4:1
C.若甲、乙液体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
D.若甲、乙液体的质量相等,则甲、乙液体的体积之比V甲:V乙=1:5
12、下列对一名中学生相关数据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身高约为160mm
B.质量约为50kg
C.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3.6m/s
D.1min脉搏跳动的次数约为10次
13、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鸡蛋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出现许多小水珠,小水珠形成的过程属于( )
A.熔化
B.汽化
C.凝华
D.液化
14、下面给出了几种晶体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据此,你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固态水银- 38.8℃;②金1064℃;③铜1083℃;④铁1535℃;⑤钨3410℃;⑥固态氧-259℃。
A.用钨制成的灯丝易熔化
B.在零下255℃时,氧是固态
C.水银温度计可测量零下40℃的气温
D.铜球掉入铁水中会熔化
15、如图所示,利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水温可以超出温度计的量程
B.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热水
C.温度计放进热水后应立即读数
D.温度计放入热水的时间越长读数越准确
16、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a处较浓
B.它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b处较浓
C.它是液化形成的小水滴,a处较浓
D.它是液化形成的小水滴,b处较浓
17、下列各组光学器件中都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 )
A.凹面镜和凸透镜
B.凸面镜和凹透镜
C.凹面镜和凹透镜
D.凸面镜和凸透镜
18、如图,下列光现象中,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现象是( )
A. 平面镜成像
B. 铅笔好像折断了
C. 小孔成像
D. 水中倒影
19、某房间里有甲、乙、丙三支温度计,将甲放在空气中,乙的玻璃泡插入被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酒精中,丙玻璃泡用浸有酒精的湿棉花包裹着放在空气中,关于它们的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甲温度计的示数与室温相同
B.甲的示数为室温,乙、丙的示数相同,且都低于室温
C.甲、乙示数相同,且都等于室温;丙示数低于室温
D.甲、乙、丙示数都相同,且都等于室温
20、如图是某酒店门前的测温机器人,它可以测量面前人体的温度,并能记录人的影像。只有它发出“体温正常”的声音后,人才可以进入酒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是利用人体发出的红外线进行测温的
B.机器人记录人的影像和投影仪原理相同
C.听到“体温正常”才可以进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人进入酒店远离时,机器人屏幕上人的影像会变大
21、下列对应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的是( )
A.清晨,窗外树叶上的露珠
B.湿衣服晒后晾干
C.往饮料加冰块,一段时间后冰减少
D.夏天从冰箱拿出的饮料瓶瓶壁上有水珠
22、一个能容纳1kg水的瓶子,一定能够容纳得下1kg的(食用油<
煤油<
白酒<
水<
盐水)( )
A.白酒
B.食用油
C.盐水
D.煤油
23、央视《国家宝藏》节目中的贾湖骨笛是以鹤治理类鸟的翅膀骨头制成的,如图所示,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的乐器,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2000年,关于骨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吹奏的笛声是由笛子振动发出的
B.悠扬的笛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按住不同的笛孔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D.为了不影响邻居,吹奏骨笛时将房间的窗户关闭,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24、小明同学在测量一个鸡蛋的质量前,发现无论怎样都不能将天平调节平衡。于是他向右盘放入了一颗0.1g小石子,终于使天平平衡。在测量过程中,当右盘放60g砝码时,天平刚好平衡,则此鸡蛋的实际质量是( )
A.60.1g
B.60g
C.59.9g
D.无法判断
25、坐在温馨的考场,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________,一张光盘的厚度约为1.2________。(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
26、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在进行探究声音传播的实验。他们将一只电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将会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这时声音会___________,同学们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得出了实验的结论是____。
27、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来的冰棒表面会出现一层“白粉”,“白粉”形成是____现象;吃冰棒感觉到凉快,主要是因为冰棒发生_____现象时要____(选填“吸”或“放”)热的缘故。
28、如图中小玲用放大镜观察某商品的二维码,放大镜属于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它对光有_____作用.小玲在镜中看到的是一个_____、放大的虚像,若该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则它与二维码的距离_____10厘米(选填“小于”或“大于”).
29、为了研究压强大小是否与受力面积有关,小柯用两手指挤压铅笔,实验方法如图,他可以通过观察______比较手指所受压强的大小,左手指对铅笔的压力______右手指对铅笔的压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0、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小明用“”字样的
光源(如图)、凸透镜(焦距为
)和光屏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明在组装器材时,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除了将光源、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还应调整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__。
(2)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刚好能成一个清晰的像、所成的像为 __(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 )的 __(选填“F”、“”、“
”或“
” )像。
(3)小明将光源和光屏保持不动,将凸透镜向 __移动,在光屏上能再次承接到了清晰的像;利用这个成像原理工作的设备是 __。
(4)当光源距透镜
时,光屏上 __(选填“有”或“没有”)烛焰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此时,像成在 __(选填“光屏”或“
光源”)一侧。
(5)该同学用白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后,光屏上烛焰的像 __(选填“仍然完整”、“缺了上半部”或“缺了下半部”)。
(6)用光源替代蜡烛作为光源的好处是 __。
31、体温计是利用水银的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用体温计测得甲同学的体温为38℃,没有甩就直接测量实际体温为36.5℃的乙同学,则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
32、(1)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 ,(2)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 。(3)“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将破镜合起来时,镜子破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 (选填“较大”或“较小”),所以分子间 (选填“存在较大引力”、“存在较大斥力”或“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
33、小竹用照相机拍完几个同学的合影后,想再拍其中小颖同学的半身照,若小颖不动,照相机离小颖 ___________一些(填“远”或“近”),镜头 ___________(填“向前伸”或“向后缩”)一些。
34、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了120km的路程,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60km/h,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40km/h,则汽车行驶这120km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35、同学们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1)实验中,应在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___________直线运动;根据___________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即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
(2)“创新”小组在同一木板上,测量了不同压力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并根据测量数据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分析图像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F压/N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f/N | 0.8 | 1.3 | 1.6 | 1.9 | 2.4 | 2.8 |
(3)“牛顿”小组在桌面上也做了同样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如上表,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中描点作出图像。对比分析两组图像你的新发现是___________。
36、把一块金属块浸没在盛满酒精的烧杯中,从烧杯中溢出8g酒精。求:
(1)金属块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若该金属块的质量为79g,请根据密度表判定是哪种金属?
物质 | 密度(×103kg/m3) | 物质 | 密度(×103kg/m3) |
酒精 | 0.8 | 铜 | 8.9 |
铅 | 11.3 | 钢铁 | 7.9 |
37、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柳州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45,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1∶15,求:
(1)轿车从A地到B地的平均速度;
(2)轿车若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柳州需要多长时间?
38、水平桌面上的薄壁柱形容器中盛有适量水,容器底面积为200cm2,底部有一阀门。A、B是边长均为10cm的正方体,A、B的密度之比为1:4。用一根不计质量和体积,原长为10cm的弹簧将A、B连接起来,置于盛水容器中,待稳定后,A、B状态如图,此时弹簧长度为11cm。弹簧的弹力每变化1N弹簧的形变量改变0.5cm。求:
(1)物体B的重力;
(2)打开阀门缓慢放水,当B沉底且弹簧恢复原长时,容器中剩余水的深度;
(3)继续放水300cm3,关闭阀门,此时弹簧的弹力。
39、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OB为反射光线,请作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大致的方向。
(______)
40、潜水艇下潜后,艇内人员可以用潜望镜来观察水面上的情况。我们利用两块平面镜安装在如图所示的装置内就可以做成一个潜望镜模型。请你在装置内画出平面镜所在的位置,并标注清楚平面镜与装置侧壁的夹角大小。如果有一束光水平射入潜望镜的镜口,它将经过怎样的路径射出?请你将光路图在你制作的潜望镜中画出来。
41、在如图中根据凸透镜的性质,完成光路图.
邮箱: 联系方式: